盤點附帶「名人光環」的遊戲,以人名來命名遊戲,真的能帶火遊戲?

2020-12-20 17173遊戲網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通常來說,當遊戲名稱裡出現某位現實人物的名字時,就表示那個人對於遊戲內容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撐作用:比如提供其擅長的專業知識;將知名度轉化為可觀的遊戲銷量;自掏腰包投資了遊戲開發項目就為了過把在遊戲裡當主角的癮;或者是此人在某個領域極具代表性,一旦他的名字出現,就已經自帶了全套背景設定。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本篇文章,去盤點那些以人名直接命名的遊戲,看看他們是如何從現實隱形換位到了遊戲中,又是否達到了令廠商,他們本人以及玩家所滿意的效果。

《託尼·霍克滑板》即將迎來重製,這次看看是那些人喊出「爺青回」

一、摩擦摩擦界的祖師爺——託尼·霍克與《託尼·霍克滑板》

作為業界最為成功的滑板主題遊戲,《託尼·霍克滑板》不僅專門設計出一套基於PS2手柄上雙類比搖杆的按鍵系統,用獨特操作方式還原了託尼·霍克一系列標誌性的複雜技巧,還由表及裡,將滑板運動背後的街頭生態,比如短打服飾、朋克音樂、地下塗鴉等等,搬到遊戲裡一一還原。對於當時好不甚了解,也較少接觸滑板的中國玩家來說,從中算是感受到了美國街頭流行時尚的一次啟蒙式薰陶。

不同於我國對於板仔比較刻板的「小痞子」印象,託尼老師顯得要更加專業和正面

而託尼·霍克之所以能成為知名滑板手,除了本身競技水平夠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他個人為中心的成功商業開發,將滑板從原先屬於「狗鎮青年」(取自同名滑板主題電影,講述一代美國青少年的墮落與迷茫)的叛逆工具重新帶入到大眾視野。PS2版《託尼·霍克滑板》的銷量甚至一度比肩各大年貨球類遊戲,幾乎成為了那一時期滑板遊戲代名詞。

通過像《託尼·霍克滑板》一樣接受主流「招安」,滑板運動也變成一種可供消費的潮流文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VANS作為一個標榜街頭反叛精神的品牌,其主力消費人群(尤其在我國)早就不再是兜裡總共不超過20塊錢的「板仔」,甚至發展到Supreme階段後,滑板為代表的街頭文化已經升級成了輕奢消費的附庸品。

就像是今年下半年即將推出的《託尼·霍克滑板1+2重製版》,曾經屬於街頭文化的粗糙質感,終歸還是會在時間打磨下完成技術蛻變,以更加光鮮亮麗的姿態供玩家們掏錢消費。

二、戰術寫作——湯姆·克蘭西與育碧《湯姆·克蘭斯的XXX》系列

作為著名軍事題材作家,湯姆·克蘭西筆下的作品通常以立足真實歷史背景,軍事考證和戰術設計嚴謹而著稱,自從育碧與湯姆克·蘭西合作之後,後者為遊戲開發提供了包括背景概念,劇本編寫,角色設定等全套專業支持,雙方攜手打造出了《分裂細胞》《彩虹六號》《幽靈行動》等一系列「硬核軍事」題材遊戲,就連育碧總裁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是湯姆克蘭西「改變了整個育碧」。

一張冷戰時期湯姆·克蘭西的照片

經過多年持續輸出,「湯姆·克蘭西」逐漸變成了一個著名軍事遊戲品牌,其本人也從原先衝在戰場一線揮斥方遒的「司令官」,漸漸退居幕後,變成了項目顧問甚至是僅僅掛名參與的品牌形象大使。

從《全境封鎖》為代表的服務型遊戲開始,硬核軍事讓位於裝備驅動。尤其令軍迷玩家遺憾的是,除了《彩虹六號》以外,育碧其它越來越多打著「湯姆·克蘭西」名號的遊戲反而越發不夠專業,湯姆·克蘭西遊戲世界裡的親兒子——《分裂細胞》更是多年難產。老爺子泉下有知,恐怕也見不得打槍蹦數的裝備驅動類網遊成天霸佔自己的名號吧。

如今育碧的遊戲,也就彩六還算講究點戰術

三、往日重現——披頭四與《披頭四:搖滾樂隊》

本作是當年《吉他英雄》與《搖滾樂隊》自從向唱片公司和版權持有人買歌選曲,開展曲庫軍備競賽之後,《搖滾樂隊》系列的一次極限輸出。

為了宣傳這款《披頭四:搖滾樂隊》,2009年E3微軟展臺發布會居然成為了在世披頭四成員(及遺孀)距今為止的最後一次線下重聚。遊戲更是充分利用資源,將披頭四不同時期經典曲目,結合他們往日形象的3D化重塑,給玩家們實現了一個與史詩樂隊同臺的夢想,也算是對《搖滾樂隊》作為模擬演奏類音遊,最初心也是最具賣點的一次終極表達。

亮相E3微軟展臺的保羅·麥卡特尼

音樂行業有個說法:這個世界上兩份買不起的授權,其中一份就是披頭四,披頭四的歌曲不僅單曲價格極高,而且因為作品數量多,名曲也多,加上版權歸屬問題以及藝術家的個人堅持(一口咬定「給多少錢也不賣」),不可能全數收錄,更多時候,是像電影《美國往事》那樣,僅僅因為導演堅持要使用《yesterday》,為了購買版權(還不是完成版,而是歌曲片段)就佔用了影片大量預算,《披頭四:搖滾樂隊》的燒錢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隨著《吉他英雄》與《搖滾樂隊》背後的動視和MTV兩家把用在版權購買上的成本越堆越高,玩法卻逆水行舟陷入停滯,使得疲憊的玩家們越發累感不愛,《披頭四:搖滾樂隊》還原經典的同時,也見證了樂器模擬類遊戲由盛轉衰的拐點。

四、給你個模仿的機會——邁克遜·傑克遜與《麥可·傑克遜:星光傳奇》

說完了「唱」,再來看看「跳」。

上文說到這世上有兩份買不起的版權,一個是披頭四,另一個則是麥可·傑克遜。育碧的《麥可·傑克遜:星光傳奇》採用了類似《just dance》的玩法,只不過主角從原創角色nobady換成了舞蹈之神、流行天王。

當年人們會用「天皇巨星」這個詞,去形容那些超級明星和四驅車

本作中使用了大量MJ當年經典MV的原版素材,收錄曲目也涵蓋了MJ從出道到巔峰的一系列知名作品。限定版還非常懂得討好粉絲心理,隨遊戲附帶MJ同款白色閃亮手套,讓你分分鐘從「老男孩」化身「小蘋果」(網大1.0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微電影《老男孩》裡面,筷子兄弟所模仿和致敬的就是MJ)。

除了X360利用kinect外設努力讓玩家跟上天王的freestyle外,僅僅是MJ強大的偶像光環,便足以讓當時尚在市場流行的PSV主機版本作為一個玩法無趣的二流音遊,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

只不過相比於《披頭四:搖滾樂隊》裡面拿著仿真吉他周邊好歹也算假裝1:1演奏的玩法,MJ那遺世獨立的太空舞步,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一般人也根本無法實現體感模擬,因此,遊戲致敬效果遠大於實際遊玩體驗,高額的曲目授權費用也很難向著系列化方向發展,後來,該作便和早年的《外星戰將》等遊戲一起,成為了各大音樂公眾號每年紀念MJ時候,隨手提及的遊戲周邊。

五、遊戲有嘻哈——50美分與《50美分:刀槍不入》《50美分:血與沙》

既然有了「唱,跳」,肯定就少不了「rap」。

在遍地狠人的美國說唱江湖,50美分(50cent)算得上相當狠的那一檔,因為曾有過中槍後大難不死的經歷而成為話題,至於販毒,混社會,給道兒上兄弟平事兒,被主流唱片公司解約後自立門戶等等OG範兒,這位老鐵自然是全套操作整個全活兒。

通篇遊戲就是爽,沒別的

作為一名多才多藝的說唱歌手,50美在各種藝術形式之間頻繁跨界,其主導的首款遊戲《50美分:刀槍不入》也是把自己個人經歷作為賣點。

遊戲槍戰和動作部分雖然相比同類遊戲而言平平常常,但是在地下文化輸出方面,卻把當時流行的超肥大T,永遠不過時的大金鍊子,豪車美女道兒上兄弟連同其「核心技術」——說唱一起在遊戲裡進行了還原,因為自己就是圈裡人的緣故,相比於其他遊戲在這方面獵奇或者浮光掠影的表現,表現真實度(或者是說服力)自然高了不止一個臺階。

為COD演出歌曲MV的埃米納姆老師

順便放一個看不慣埃米納姆演出的老人

同時,50cent連同這款遊戲,也為更多說唱歌手打開了進入電子遊戲領域的大門,在這之後,D-12等知名說唱歌手與組合都開始「觸電」,玩法也從動作遊戲擴展到格鬥等各種類型,埃米·納姆還被《灣岸:午夜俱樂部》,《COD幽靈》等遊戲請去參演相關主題MV(註:只有唱跳rap,沒有籃球,雖然奧尼爾曾經有過純玩票兒性質的《功夫鯊魚》,但嚴格意義上並非他本人實名參與,因此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六、數字腦白金——川島隆太與《川島隆太教授的DS腦力強化訓練》

自從當年巖田聰上任後,任天堂逐步展開了一系列「藍海策略」,目的是要面向非玩家群體,開發和推廣新形態遊戲。作為該策略的產物,結合NDS雙屏觸控特性,將傳統益智遊戲與當時日本社會上流行的科學腦鍛鍊話題結合,誕生了《川島隆太教授的DS腦力強化訓練》。

本作玩法看似簡單,卻因為內置小遊戲數量眾多,規則取自川島隆太設計的腦力測試,所以所有人都能在沒有任何主機遊戲經驗的前提下立刻上手,在完成(或者受挫於)遊戲挑戰後,系統還會根據玩家成績,計算出「腦年齡」,當用戶發現自己是「30歲的人,60歲的腦」之後,便有了更多挑戰遊戲的動力。

按照玩家們通常對於任天堂的理解,或許一開始並不太能接受《川島隆太教授的DS腦力強化訓練》這樣一款缺乏(或者說壓根就沒有)「遊戲性」的智力軟體,但巖田聰顯然看得更遠,他在百忙之中親自登門,找到日本東北大學的川島隆太教授洽談合作事宜,將原本市場上最為邊緣化的遊戲門類,通過一系列軟硬體設計和商業宣傳,最終包裝成了話題爆款。後來的3DS和現在的NS上依然有該系列新作推出,儼然已經成為了任天堂重要的第一方軟體。

七、一秒鐘十六次的男人——高橋名人與《高橋名人的冒險島》

因為具備超強的攻略遊戲能力,而被遊戲公司選中,在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遊戲後,在攻略雜誌上教玩家們如何攻略自己的遊戲,這個關於《冒險島》的套娃,便來自最早的業界大V玩家——高橋名人。

加藤鷹(no) 高橋名人(yes)

作為上古時代的KOL,高橋名人因為掌握了高超的遊戲技巧(一秒鐘連續按鍵16次,堪稱行走的連發手柄,全年齡版加藤鷹),加之形象親民,且具有演員般的個人魅力,被遊戲公司包裝成最早的一批專職玩家,並冠名了橫版闖關遊戲——《高橋名人的冒險島》。

和本文其他大部分早在遊戲之外便成名已久的名人,或者川島隆太教授那樣的正經科班學者相比,因為職業特殊,最初高橋名人也被社會貼上了「不務正業」的標籤,在遊戲受眾以兒童為主的時代,其人設看上去也頗為卡通甚至是有些幼稚,但物以稀為貴,作為最早的高手玩家,他能夠憑藉一技之長,署名系列化遊戲作品,這是如今所有知名網絡主播們做夢也不可能享有的殊榮,倒是應了張愛玲那句話——出名要趁早。

八、不會玩遊戲的導演不是好相聲演員——北野武與《北野武的挑戰狀》

《北野武的挑戰狀》是FC時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Kuso(惡搞)遊戲,該作於1986年面世,在有限的容量裡,集畫面爛,玩法蠢,bug多,內容完全不知所云於一身,就連遊戲冠名人北野武的出現,也非常生硬且莫名其妙,說不清究竟是他「日」了玩家,還是玩家「日」了他。

遊戲裡「開場死一次就出ending字幕」「飛躍某紅色國家」「自動放置主機一個小時後觸發劇情」等設計非常無釐頭,是當年飆車,演戲,說相聲的北野武又一次自娛自樂,玩家和媒體對此則毫不客氣,給出了一邊倒的差評。

不久前,因為在73歲選擇離婚,並娶了小自己18歲的助理,讓北野武順利登上了國內包括養生,金融,八卦娛樂,拳法等各大公眾號

直到多年之後,這款遊戲也被有心人重新發現,其中那些惡搞之處反而帶有了一些「胡鬧胡有理」的後現代精神,不僅如此,戲劇機構「日本放送」還將本作改編成了當代背景的舞臺劇,劇中主人公時隔34年玩起《北野武的挑戰狀》之後,發現自己的生活與遊戲主角恰恰相反,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故事。

一款原本不著邊際的垃圾遊戲,因為傳播環境改變,從而具有了強大的作品生命力,某種意義上說,這倒是和北野武本人所經歷的人生起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九、那年白馬嘯西風——金庸與《金庸群俠傳》

作為一個中國人,以小說,影視劇,遊戲,或者乾脆就是口口相傳,總之就是無論哪一種文化載體或者傳播方式,你都一定會對金庸及其作品有一個概念,一個對武俠江湖的想像。

毫不誇張的說,直到今天,金庸大師依然是很多內容創作者的「飯票」

作為致敬武俠小說大師的國產RPG,《金庸群俠傳》對金庸作品宇宙進行了一系列基於原作設定的同人化創作。回想遊戲初代發售的1996年,個人電腦在我國剛剛開始啟蒙,而市面上混合了各種盜版印刷,正版三聯版又在其中傲視群雄的金庸小說全集正從70後手中傳遞給80後,電子遊戲則站出來接替武俠小說被主流社會口誅筆伐的火力,成為了世紀末「洪水猛獸」。

《金庸群俠傳》作為前承武俠小說光榮傳統,後啟電子遊戲互動娛樂的新鮮事物,恰恰滿足了小說書迷和遊戲玩家對於武俠世界的某種想像維度,「金庸」這個名字雖然在遊戲裡沒有直接體現,但對於玩家來說,這就是金庸愛好者所共同編織出來的一個武俠江湖,「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沉浮隨浪,只記今朝」。

十、哇哇哇哇哇,啊啊啊啊啊——雷曼與《雷曼兔子》

最後,說一個全篇唯一不是真人冠名的冠名遊戲,當年在Wii平臺一炮而紅的《雷曼兔子》。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群兔子的設計語言有些類似近年來走紅網絡的「小黃人」,兩者都是不會說人話,但肢體語言極其豐富,有事沒事就喜歡cosplay,日常風格又萌又傻,具有默片時代的表演風格。

而在此前《雷曼》系列遊戲中,壓根沒出現過這種兔子,之以雷曼冠名,一方面是卡通美術風格與《雷曼》類似,另一方面就是老牌吉祥物聯動新生代吉祥物,起到更好推廣作用。

這群兔子很快也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後續作品銷量和宣發也大都自立門戶,各大平臺上一時間兔子滿天飛。尤其在頗具「主場」地利的Wii主機上,除了任天堂第一方作品以外,只有育碧的《just dance》和《雷曼兔子》能在銷量榜前列佔據自己位置,更是育碧在非核心玩家群體裡最成功的品牌嘗試,不光是遊戲本身,「瘋兔」也作為公司標誌,被做成各種周邊玩具,始於公司老大哥雷曼冠名,最終實現了自己成名。

結語:名人冠名的遊戲作品,遠不止文中所寫的這些,比如大家熟悉的《科林·麥克雷賽車》《泰格·伍茲高爾夫球》等等,本文便未做收錄,同時我相信,類似這樣的榜單,在日後肯定還會繼續更新,畢竟電子如今的產業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也自然會吸引到各行各業傑出人才前來加入創作,給玩家們帶來更多專業又好玩的作品。

【17173新聞寫手團隊招募啟事】

如果你每天都在關注全球遊戲動態,還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那麼歡迎加入17173新聞創作團隊!

你將獲得競爭力的稿酬,有機會搶先試玩新遊,並和小夥伴們一起瘋狂吐槽!

有意者請加群:697308043  或掃碼以下二維碼進群↓

【編輯:鐵士代諾201】

相關焦點

  • 光環戰爭2:遊戲評論
    控制臺上的即時戰略遊戲; 這個想法多年來一直荒謬。在控制臺發布時,很少有類型的遊戲能夠在雷達上曇花一現。光環戰爭仍然被認為是少數幾個能夠在控制器上玩的同時真正發揮作用的人之一,所以當微軟宣布續集即將到來時,肯定會有一些觀眾對這種類型的回歸感到興奮。
  • 突破偶像光環,當明星們遇上遊戲
    如果我們把頁遊從傳統的遊戲概念中剔除出去,僅僅以傳統認知中被大多數玩家所認同的遊戲行業的角度來看待,那麼無論是明星代言還是發布會站臺,甚至單純的表達「我也喜歡這款遊戲」、「我在這款遊戲中為某個角色配音」,都會讓藝人和普通玩家的距離進一步縮短。
  • 盤點FC遊戲中的人物原型,原來這些遊戲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
    風之旅人就堪稱遊戲界的藝術品所以藝術來源於生活,任何一個領域的藝術家,創作靈感幾乎都來源於生活,或人或物,不一而同,電子遊戲,自然也不能例外。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下在FC遊戲中出現過的真實人物,看看那些年的遊戲「藝術家」們,是選用誰來作為他們的創作靈感。《高橋名人冒險島》
  • 盤點日本最火的三大妖怪國民級遊戲
    某個國家規定,影視作品還有遊戲作品等等不能出現妖魔鬼怪的內容,而其鄰國關於妖魔鬼怪的遊戲則可謂是大紅大紫。今天小編就來盤點日本關於妖怪最火的三大遊戲。妖怪手錶
  • 兩個拼裝玩具巨頭的遊戲IP合作:一個不停做遊戲周邊,另一個卻熱衷成為遊戲本身
    無論命名還是遊戲設定,這次的樂高都仿佛要向《我的世界》(Minecraft,MC)挑戰一般,達成「開放世界版樂高」這一成就,雖然事實上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類型。記住,平時少逛這種商店與樂高相反,另一個拼裝玩具大廠「Mega Bloks」(通常譯為美高、美家寶)的做法則是將熱門遊戲做成了拼裝積木,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使命召喚》、《光環》《刺客信條》《魔獸世界》等系列。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第五季定於4月12日晚9:00在HBO開播權力的遊戲第一季(又名冰與火之歌)全十集[正統看點] HBO奇幻史詩巨作,超燒腦權力之爭,奇幻色彩堪比霍比特人[隨片福利] 奇幻值爆表,記人名防痴呆,勾心鬥角指數達歷史峰值[適宜人群] HBO瘋狂劇迷,權力的遊戲死忠粉,奇幻史詩劇愛好者,燒腦劇鐵桿粉 簡介: 《權力的遊戲》精彩看點: 超燒腦奇幻史詩巨作,各方勢力為奪鐵王座展開瘋狂殘暴的權力之爭
  • 外媒盤點Xbox最佳遊戲TOP10 《光環2》位列榜首
    此次遊戲評選遵循規則如下:首先,典藏版遊戲不在列,例如《光環:士官長合集》;其次,每個系列只能評選一個最佳;再則,諸如《古墓麗影:崛起》這樣的限時獨佔不在考慮之列。10.遊戲採用分享開放世界,所有玩家共同使用同一日期、時間和天氣,遊戲包括450餘輛賽車。地平線系列一直很受歡迎,而《地平線4》是最好的一款。遊戲包含四季更迭系統,天氣變化系統,給比賽增添了不同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配樂也很贊。
  • 一個以人名命名的遊戲,卻成為眾多UP主極力推薦的經典~
    採用和前作一模一樣的遊戲方式,查找線索,關聯線索,獲得最終真相。遊戲採用第一視角,高能並不多,進行預警:護士站屏風後邊和洗手間的第一個蹲坑裡。方婷婷是目前版本中關聯線索最多的一款遊戲,而且查找線索並不難,可能是因為包體並不大的原因,流暢性有大大提升。
  • 盤點那些經典的三國類遊戲
    三國題材一直是遊戲界的主旋律,三國的事件,人物,情節在各種遊戲裡隨處可見,從這點也充分說明了三國題材深入人心,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那些經典的三國類遊戲,有手柄,有街機,有單機,有網遊,有手遊,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細細回味一下。
  • 盤點五部值得推薦的大逃殺遊戲
    0 1 使命召喚:戰區 《使命召喚16》推出之後IW組又單獨推出的大逃殺模式並命名為《使命召喚:戰區》(以下簡稱戰區),即使沒有《使命召喚16》本體也可遊玩。
  • switch遊戲測評:2020上半年度,遊戲陣容大盤點
    本類作品基本都極具代表性,最大程度上發揮switch的特性以及任天堂的遊戲製作理念:易上手難精通,對於各類型玩家都有著很寬廣的適用範圍。不常玩主機的新人玩家可以很容易的就找到樂趣。而熟悉遊戲後,就能通過系統機制和遊戲設計上的分水嶺來增加耐玩性。
  • 《非日常派對》猜人名遊戲驚喜上線,謝可寅竟被迪迦奧特曼繞暈
    在第十一期上集中,群演們經歷了即興表演與武打戲份的挑戰,在本集中,首先她們將要迎來的是考驗洞察力的猜人名遊戲,這個遊戲不僅考驗了群演們對於演藝圈的洞察力,也考驗了她們對於信息獲取和分析的能力。而本期的搶兔大戰,可謂是最束縛嘉賓們的一次,這次THE9與boss們將被捆綁住腿,在地墊上完成搶兔大戰。遊戲高能升級,笑點直線拉滿,究竟哪位群演能夠從「豎漂」中脫穎而出呢?
  • 2020年9月下旬崩盤遊戲盤點,Switch摺紙手工遊戲Labo跌至89元
    早買早享受,晚買等崩盤,不買等會免,這次本ACG吐槽君feichenpan給大家帶來的是2020年9月下旬崩盤遊戲盤點,其中Switch摺紙手工遊戲Labo跌至89元,還是再提醒下,大家看到了就自己搜價格肯定能找到,如果手慢的話可能搶不到我寫的崩盤價格遊戲,那就繼續等下次崩盤價遊戲出現再買即可
  • 索菲特納命名愛女 暗藏《權力的遊戲》史塔克家族羈絆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24歲英國女星索菲特納(Sophie Turner)順利卸貨,今日宣布她和老公喬喬納斯(Joe Jonas)的大女兒在22日於洛杉磯出生,索菲特納將愛女命名為「薇菈」(Willa),據傳是紀念她從14歲演到成年的火爆影集《
  • 遊戲角色名如果採取「意譯」,會是什麼畫風?
    其實外國人和中國人一樣,在為孩子起名或為作品人物命名時,也會考慮每個字詞的本意和寓意。將人名音譯出來,當然是最符合標準的做法,但難免損失了名字背後的意涵。而意譯人名之後,雖然看上去有些古怪,少了幾許洋氣,多了幾分接地氣,但讀起來也別有趣味。前段時間,筆者在一個名為《如果意譯外國人的名字會怎麼樣?》
  • 舌尖上的遊戲,唯美食和遊戲不可辜負,遊戲美食大盤點
    遊戲已是當代人娛樂的最佳方式。大家要對遊戲持有正確的態度和認識,才會獲得最好的遊戲體驗。文/小怪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最近美國的感恩節剛過去,在感恩節這一天美國人都會準備一大桌子的美食,如果現實中的美食不能滿足你,那何不試試遊戲裡的美食呢,特別是現實中不會吃到的黑暗料理,外媒GameInformer就為大家盤點了十九道遊戲裡的美食。
  • 4399恐怖小遊戲盤點,童年陰影來了!
    今天為大家盤點下……4399恐怖遊戲首先來看看總排行榜第二名遊戲:《幽靈飛車》看看這個icon!那我們隨便點一個:《萊婭雷的噩夢》天知道我多想讓你們聽聽這個遊戲的音效雖然遊戲很簡短但是該有的互動體驗都在玩了一把但是也沒怎麼看懂故事的開頭是快速移動的燈光感覺是主角被推著進手術室的視角之後就是黑白的畫面加慘叫以及各種詭異的場景
  • 盤點2020遊戲沙雕新聞:玩魔獸開房被抓、網戀竟是室友母親?
    2020年,遊戲界發生的事情吧!  6.長時間玩遊戲引發的病症被命名為「任天堂炎症」    8.製作人沒想到《天穗之咲稻姬》會火,思考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  428手遊網有話說  今天的盤點就到這裡啦!還有什麼遊戲趣聞沒有盤點到,歡迎評論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直播pk遊戲懲罰大全 好玩的直播Pk遊戲懲罰盤點
    18183首頁 直播pk遊戲懲罰大全 好玩的直播Pk遊戲懲罰盤點 直播pk遊戲懲罰大全 好玩的直播Pk遊戲懲罰盤點
  • 日本遊戲經典小遊戲盤點
    著名遊戲公司萬代南夢宮也推出了由人氣動漫《境界觸發者》改編的手遊:《境界觸發者:擊碎邊界》《境界觸發者:擊碎邊界》在玩法上有些類似於《彈丸論破》,不過本作玩家要把怪物打到建築物上,通過反彈來疊加傷害,同時還要看準時機出手,儘量用更大的力量把怪物打出去,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傷害,還有強力的必殺技也能成為左右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