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
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第8期中的一幕,讓網友們怒了。
根據節目的設定,嘉賓在西藏乃欽康桑雪山上採摘雪蓮花,以完成節目設定的遊戲任務。
從官方最初放出的預告片來看,之所以選擇雪蓮花這個生長在高遠的珍稀植物,就是為了向援藏的精神致敬。
然而,採摘雪蓮花的行為,卻在網上引起網友熱議。
網友們指出,雪蓮花是瀕危植物,節目組怎麼可以引導嘉賓採摘?相關專家也表示,雪蓮花數量稀少,科考時就連標本都捨不得採。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表示,當地一般不允許採摘雪蓮花,目前正在核實具體情況。
(節目嘉賓與採摘的雪蓮花合影)
採雪蓮花換「雪山聖水」
網友質疑:這樣違法嗎?
據了解,每期節目基本都會為嘉賓設定一些任務目標,而這期的任務則是在西藏「通過四輪挑戰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和扶貧成果」以贏取「雪山聖水」。
最後一輪挑戰時,嘉賓們來到了西藏江孜縣馬玉村,還獲得了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駐村幹部的接待。
這位駐村幹部向嘉賓們表示,需要他們上山採摘雪蓮花來換取所謂的「雪山聖水」。
最終,有三位嘉賓在高山石縫裡找到了雪蓮花,並直接摘了下來。
隨後,他們又發現兩顆雪蓮花,果斷摘了下來。
有嘉賓表示,這簡直就是「大豐收」。
嘉賓們人手一顆雪蓮花,開心地在鏡頭前打起了卡。
嘉賓們很開心,可網友們很憤怒。
眼尖的網友發現,嘉賓們採摘的雪蓮正式名稱為「水母雪兔子」,因為不當採摘,已經極其瀕危。
有網友質疑,採摘瀕危植物不違法嗎?
雖然這裡的雪蓮花很有可能是道具,不過仍然有網友認為,這一做法容易誤導觀眾「雪蓮花是可以採摘的」。
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
雪蓮花為何如此珍貴?
什麼是雪蓮花,它為何特別珍貴?對此,光明日報記者採訪了首都師範大學植物學家顧有容。
顧有容介紹,大多數水母雪兔子生長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流石灘,這裡的地表完全由碎石構成,每年霜凍期長達8到10個月,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因此從種子萌發到開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
「因為數量稀少,我們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
就「雪蓮花是準備的道具」這一說法,顧有容表示,「每一棵水母雪兔子的根莖葉花都十分清晰,不可能是人造的。」
目前,水母雪兔子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已新增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水母雪兔子 來源:@光明日報
此事引發熱議後,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工作人員稱,進入自然保護區需要獲得許可,當地雪蓮花一般也是不允許採摘的。
相關工作人員還表示,將會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
藝人公開致歉:雪蓮為道具
帶來了不正確的引導
目前,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歌手劉宇寧已經正式道歉。
他表示,節目中的雪蓮是提前擺好的道具,如此設計的本意是「通過我們歷經磨難終獲至寶的過程宣傳西藏」,但自己的舉動給觀眾確實帶來了不正確的引導。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衛視極限挑戰 已將採摘雪蓮花的相關微博刪除。
截止到本文發稿前,極限挑戰節目組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有人曾用雪蓮花與泡麵同食
「野生植物」為啥這麼「香」?
小觀注意到,雪蓮花曾經多次因遭破壞登上熱搜。
「海拔4500米的水母雪蓮泡麵,會是什麼味道?」去年8月,擁有300餘萬粉絲的美食博主「野食小哥」發布了一條視頻。畫面中他爬上高山流石灘,採摘瀕危植物「水母雪蓮花」(俗稱「水母雪兔子」),與泡麵同煮而食。
瀕危植物「水母雪蓮花」(俗稱「水母雪兔子」)。 資料圖
由於引發網友大規模討論質疑,「野食小哥」次日刪除視頻並道歉。
借著類似偏負面的熱門事件,才能引起一波人們對瀕危植物保護的重視。從事植物研究保護工作多年,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植物學博士顧壘發現相比有眼睛鼻子、能跑會跳的野生動物,植物始終較難引起人們共情。「普通公眾確實不太會關注到,這也完全可以理解。」
與綜藝節目「誤傷」雪蓮花相比,在一些電商平臺上,還有專門售賣瀕危野生植物的狀況。
據北京日報報導,在一些視頻直播軟體裡,野生蘭花在向賣家展示後,會被成噸收購。
視頻網站上展示出售的「下山蘭」。 截屏圖
視頻中,一棵棵蔥鬱的蘭花植株被男子捏著慢慢旋轉,鏡頭對焦在它們已被徹底拔起、連著泥土的根部。評論裡有人贊一句「漂亮」,得到回覆「挑了半天,才從幾萬棵苗裡挑出來。」有人問價,則被告知「到直播間來談,這裡不說價格不然要被平臺警告。」
這些蘭花,行話稱作「下山蘭」。意即從山上採摘而來,野生天然。頂著「四君子」之一的美譽,蘭花在諸多野生植物中頗為熱銷,售賣渠道也不計其數。記者掃描了一家以交易蘭花為主的網站公眾號,發現其中還為「下山品種」建立了專場,只需通過微店或添加出售者微信即可方便購買。
但在目標消費群體中,「野生」二字有著天然的吸引力。「無論食用、藥用還是觀賞,藏在深山老林裡的東西一定更好,這種觀念很難清除,總有人傾向用更高的價格去消費野生動植物製品。」據顧壘觀察,近年瀕危植物遭採摘售賣的狀況愈發嚴重。「比如以前只能口耳相傳購買的下山蘭,通過電商平臺與發達物流可以方便獲取。」
植物保護名錄需更新
雪蓮花、野人參都不在名錄中
事實上,對於瀕危植物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售賣,電商企業並未視若無睹。所採用的階段性下架相關商品、屏蔽關鍵詞等處理方式,也展示出了積極意願。例如,在淘寶App搜索「野生蘭花」,會彈出提示「野生蘭花因其觀賞價值被無節制採挖,請購買人工培育蘭花。」
在顧壘看來,這種做法無疑具有正面效應,但約束力相對有限。早在2018年,他就曾在深圳參與發起「拒絕消費野生蘭花及其製品」倡議活動,電商企業彼時已採取過類似辦法。「但很簡單,出售者換一個關鍵詞就可以了,禁是很難禁掉的。」
研究者們在努力的,是促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下簡稱《名錄》)更新,這也是讓瀕危野生植物「名正言順」得到保護的依據。顧壘告訴記者,《名錄》頒於1999年,至今僅進行過一次調整,即將髮菜調整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髮菜的採集方式是用耙子在地上摟,會破壞半荒漠地帶本來就很脆弱的地表植物,但髮菜本身其實並不瀕危。」
2016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顯示,中國大概有3700多種植物生存受到威脅,現行《名錄》僅包含200多種,「野食小哥」所食的雪兔子便不在其中。
平日人們耳熟能詳的人參,屬於極危種——真正野生的人參種群在國內幾乎沒有了,它也不在《名錄》裡。「人參養殖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但還是有人去消費野生人參,採集它也不會受到任何法律制約,這就非常糟糕。」
而在《名錄》未得到更新前,研究者們希冀培育公眾與自然間情感上的聯繫。「多樣化本身是美感和幸福感的來源,我們做科普時會讓大家先有美感上的體驗,再談愛護和保護自然。」 當然,如果你對植物不甚了解也無意了解,只要記得出門不隨便摘花摘草,欣賞而不去打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