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2021-01-12 優雅的書寶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澹臺滅明的武城(今屬山東省德州市)人,子字羽,他的年齡比孫子小三9歲,求學到孔子門下,想侍奉孔子。

孔子收徒之時,澹臺滅明走到孔子的跟前以後,孔子抬眼一看,頓時皺起了眉頭。因為這個澹臺滅明長相實在是太醜陋了,不僅相貌醜,而且他的體型也七扭八歪不端正。所以孔子當時斷定,這個澹臺滅明沒什麼大的出息,不過孔子老夫子還是很厚道的,心想人家既然求上門來了,就讓他跟著學吧!但又覺得整天看著個醜人,心裡難免不爽,就免了讓他隨在身邊侍候的工作。就這樣,澹臺滅明因為樣貌醜的原因,最終失去了在身邊侍奉孔子以求教的機會,他在這裡跟孔子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掌握了孔子學會的大義後就回去了。

雖然澹臺滅明沒有受到老師的重視,但是他回去以後卻腳踏實地地領悟和實踐了孔子的仁德理念,他處事光明正大,不存偏私,寬諒別人無心的過失,卻對自己的品德嚴格要求,不是為了公事的話,從來不登公卿大夫的門。

在布道的行動上,他也以自己的老師孔子為榜樣,一直遊歷長江一帶,傳授孔子的仁德思想,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奉他為老師,向他虛心求教。而澹臺滅明卻要求自己更加嚴格,無論他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或是給予別人些什麼,又或者是他離去某一個人,願意趨就某一個人,都是從堂堂正正的德義之理出發,可謂達到了完美無缺的程度。

澹臺滅明修身養性,傳布仁德的名聲,很快在四方諸侯之間傳開了,願意追隨他的門人弟子越來越多,在他去楚國講學時,跟隨他一起去的弟子超過了300人。孔子聽說後,不由感慨地說:「我當時以貌取人,真是失之子羽啊。」這就是成語典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來歷。

相關焦點

  •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論語·雍也》記載,孔子的南方弟子子遊做武宰時,把那裡治理得很好。有一天,孔子問子遊:「你得到人才了嗎?」回答「得到了。」
  • 「失之子羽」,這是孔子為自己犯錯留下的遺憾,聖人也會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的時候,外表是會欺騙人的,你的第一印象也極有可能不是他人真實的寫照。正如明朝劉基著的《賣柑者言》中有著這樣的一段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講述的道理一樣,就算你是聖人孔子,也會有看走眼的一天。
  •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隨筆)
    標題語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與孔子相關的三則小故事其二
    不過現實生活中,以貌取人這樣的事每天不知道要發生多。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裡面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說我們的孔先生也有過以貌取人得事情,說的是孔子曾因子羽(複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的相貌來看待他。
  • 成語每日一薦|書本中常說的以貌取人,來自哪一個歷史故事?
    1.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基本釋義: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孔子因為這個原因,差點失去一位聖賢弟子
    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呆很長時間,所以也發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以貌取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孔先生收了兩個性格和外貌有很大差別的兩個弟子,其中一個叫宰予,一個叫子羽,他們兩個幾乎是同時再孔子門下學習。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他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著孔子連連作揖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師向我傳授此曲的時候,正是說此曲名叫《文王操》呀!」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一生都求知若渴,他學琴最後能讓老師感到震驚,正是因為他從心底熱愛音樂。二、孔子與子羽的故事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武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性格內向,體態粗矮,面目醜陋。
  • 以貌取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近義詞有:表裡如一,反義詞有:量才錄用,以貌取人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相信這些句子,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它們皆出自於一人之口,那便是一代聖人孔老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把孔子稱為「聖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地位毋庸置疑。
  • 子羽是個勤奮好學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子羽是孔子的徒弟,他外貌並不好看。可是,他很勤奮,孔子上課的時候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雖然孔子並不看好他,可是子羽還是堅持學習。子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最終成為一個有才能的人。孔子的徒弟宰予長得很俊俏,眉清目秀的。他的性格也很好,是個喜歡跟人交流的人。
  • 孔子野居而生、身高1.9米?海昏侯墓出的衣鏡顛覆認知
    甚至「野合」,或有暗示孔子是「尼山之子」,受天命而降生之意,不僅沒有貶損,而且神化了孔子的出生。孔子的身高之謎根據這個孔子立鏡上孔子的生平事跡的題記,上面文字寫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這和《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孔子的身高的文字是相符的。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史記.孔子世家》
  • 武庚紀:子羽當上國王,找到歸宿,因為「她」,子羽的想法改變了
    十刑與玄風聖王武庚面對的是白蓮聖王,白蓮聖王將血蓮種在了武庚身體內,武庚受血蓮之毒影響,可能會有些棘手。子羽與真禪聖王子羽對戰真禪聖王,陷入大千世界真禪聖王的神力高深莫測,子羽接連出擊,真禪聖王看到子羽的實力也是一驚,一把誅天劍竟然能夠破我的空鏡映月,火焰不斷燃燒將真禪聖王的真身逼了出來,子羽的誅天劍對於真禪聖王有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