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你看了嗎?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呢?不妨來評論區聊聊吧~
來源:醫脈通綜合,作者:小脈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下簡稱《舌尖3》)正式開播,並迅速登上熱搜榜。自2月19日大年初四開播後,這部讓觀眾等了3年多的「國民美食下飯片」引發了不少爭議,很多網友紛紛吐槽。
槽酒糟芋頭面的畫風也被吐槽:
回看《舌尖》系列,第一、二季的豆瓣評分分別為9.3分、8.4分,而到了第三季,截止剛剛播過的第4集,豆瓣評分也由節目剛開播時的8.0分下跌至4.8分。
《舌尖3》豆瓣評分降至4.8分
在一片吐槽與爭議聲中,醫護人員眼中的《舌尖3》又是什麼樣的呢?
近日,節目播出後,有醫學類知乎答主在知乎平臺「呼喚」節目組,稱片中一位老漢的手指的長相看起來頗像「杵狀指」的表現!
截圖來自知乎
有醫生為大家做了一次「杵狀指」的科普:杵狀指(clubbing digits)亦稱鼓棰指,表現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其特點為末端指(趾)節明顯增寬增厚,指(趾)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杵狀指(趾)可見於多種疾病,最常見的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
很多網友直呼醫生「厲害了,看個美食節目也如此敬業」,從這件事也不難看出醫護人員為大眾的健康也真是操碎了心。
《舌尖3》在連續播出3集後,雖有一些爭議聲,但仍是一檔被認可的美食節目,然而到了第4集,卻讓很多網友感到失望:第4集「食養」,硬生生被拍成了一部「舌尖上的中醫」,網友表示,「看完這集就好像喝了一集的中藥」,讓人無力吐槽。尤其是鬼使神差地出現的一段自製中藥口紅讓觀眾忍無可忍……
網友惡搞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網友在朋友圈發現了宣傳:
網友評論:
@王昕diamond:不知道這季舌尖3的導演是微商出身,還是看多了快手……在沒有任何殺菌和防細菌處理的前提下,幾個人圍坐在一起,用中藥自製口紅……???
@今天L沒有吃安利:食療描寫的那麼魔幻能治百病,醫院和醫生還需要嗎?求求你放過百姓吧……
@鄙人姓劉:舌尖3第四集…竟然講藥膳、中醫、養生???有病就去看醫生,千萬別亂信。
更有網友感慨,不少醫生特別是內分泌科和營養科的醫生真要被《舌尖3》氣死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養」的劇情中,為痛風的父親煲雞湯的做法引起了醫學專家們的不滿,因為這有誤導觀眾的嫌疑。
編者配圖
在22日晚播出的以「養」為主題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中,家住廣州的鄭雅甄在父母的叮嚀、指導下逐漸掌握了「養生之道」,通過煲湯來給自己和家人朋友調養身體。在介紹一道具有滋補養顏效果、名為「花膠燉雞湯」的湯品時,特別提到了「爸媽喝也很好」,不過「做法上要有改變」,原因是「爸爸痛風,喝不了傳統老火湯」。在製作過程中,鄭雅甄通過將雞腿去皮、去脂肪,以及燉煮不超過3小時的方式來降低嘌呤。
據新聞晨報報導稱,次日一早,微博名為@sarasaralee 的網友在發表的微博中提到「給痛風的父親煲雞湯,燉幾個小時的雞,那得有多少嘌呤呀!說是把脂肪切了燉,那也沒有用。正確的是急性痛風發作時不要吃雞。慢性或者平時,去皮,煮,把水倒掉,重複幾次。然後只吃雞肉」,同時指出,「這樣播出,痛風病人也按照電視裡面燉雞湯吃,誰負責?」
這條微博在數小時內得到了數千網友的轉發、評論,不少自己或家中有類似病患的網友還紛紛在微博下跟帖、諮詢。記者在@sarasaralee 的微博主頁中看到,今年1月,這位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註冊營養師證書,且記者在中華營養學會註冊營養師工作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也查詢到了該證書。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痛風專科副主任醫師王一飛表示,由於痛風是慢性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嘌呤在體內轉化後會產生過多尿酸,導致痛風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而嘌呤是親水性物質,特別容易溶於水中,因此,排骨湯、雞湯、羊肉湯、火鍋湯等肉湯中嘌呤含量很高,且煮的時間越長,嘌呤溶解於湯中越多。所以,醫生們都不太主張痛風患者喝這類『葷湯』,煮的時間再短,相對而言嘌呤含量還是高的,熬湯以後可以吃一些湯裡的肉,但湯一定不要喝。
《舌尖3》你看了嗎?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呢?不妨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