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舌尖3」變「感動中國」?其實這些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2021-02-26 重慶購物狂論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  重慶最接地氣的生活消費

2月19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千呼萬喚中與大家見面了。很多人從第一集開始就盼著美食,結果卻被章丘的一口鐵鍋給種了草。

其實想想也對,畢竟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一口趁手的鍋,做出來的飯都不一定會好吃。

《舌尖3》第一集播出後,豆瓣的評分8.2分。

和第一季的9.3分比雖有差距,但和第二季的8.4分比,卻也相差不大。然而,隨著節目的推進,《舌尖3》的話題也越來越有爭議性,而結果就是.口碑一路下滑。

不少網友甚至用當年吐槽淘寶的惡搞圖來吐槽這三季的《舌尖》。

這就有點兒尷尬了。

一邊是造就章丘無鍋現象的「帶貨王」,另一邊,《舌尖3》的槽點越來越明顯……

首先是片中「推薦」遭網友質疑,有網友直接吐槽《舌尖3》推薦的樂山八婆串串,是圈內人帶著編導去拍的。

還有就是麻辣燙和缽缽雞混為一談。對於天天與麻椒和辣椒為伍的GO妹來說,缽缽雞、麻辣燙、串串、冷鍋串串真的都有明顯區別。

推薦的天津煎餅裡

夾火腿生菜

天津人一臉蒙圈樣兒

有網友說

這集講的是河南人在杭州打拼

想在杭州尋找家鄉的味道

但別忘了

《舌尖》是面向全國的美食節目啊

作為一個遊客

我想知道杭州有哪些土味美食

你告訴我河南人都愛吃這個???

如果說上面的吐槽還算是小打小鬧的話,那下面的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相當相當嚴重了!

第3集引發了常識性的吐槽,帶火了鱸魚話題。節目裡錯將大口黑鱸(美國加州鱸)當成花鱸:

該網友是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經過反覆比對後,上海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視頻中太湖漁民打撈上來的確實是大口黑鱸。視頻中將花鱸冠以「太湖魚中之冠」同樣受質疑。


眾網友紛紛指責節目組,不該犯如此常識性錯誤。各種有關鱸魚的解讀和評論,由此不斷出現在網上。


還有另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就是出現在第4集《養》…

該集中的草藥燉豬腳,有網友說曾有新聞曝《老漢誤用斷腸草燉豬腳 一家三口中毒殞命》,指出草藥的風險……因為普通人沒有分辨草藥的能力。

而讓人質疑最多的,就是片中一位女子的自製中藥口紅……

隨後網友扒出,這些原材料疑似購置於淘寶三無賣家店,連配的電子秤都是同款。

再看看這些口紅管,是不是很熟悉啊。

說到底,口紅是要用的,那一切的前提就是衛生。

然而,舌尖3裡的女同學自製中藥口紅連雙手套都沒戴,這實在是透著小作坊裡三無產品的既視感。

在沒做任何殺菌和防細菌滋生處理、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自製口紅,保質期很短且容易酸敗變質,一旦細菌繁殖進入口腔,會出現很多問題。


網友表示:

@lsxsxmilk7:我以為是微商創業團隊自費拍攝呢。

@福丸FUKUMARU:。。。。。。。。舌尖上的中國????有病吧!!和某寶直播三無口紅有啥區別。

@劉碼露:這怕不是舌尖上的快手,快手超多自製口紅腮紅BB霜。

@俄勒岡七姐:我看到這裡也是驚呆了!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重要的話說三遍!

@此地無淫弎百兩:看到管體以為是大型造假現場。

除了這些,還有吐槽色調畫風,看起沒食慾

比如這個酒糟芋頭面的畫風……

2月23日隨著第5集的播出,新的槽點又供應上了……

如果說《舌尖3》的前兩集還讓網友們沉迷於找茬,那到這一集,評論卻一致轉向了情節。

第五集的主題是「廚人」,說是要「突出飲食裡人的因素,著重展示人與食物的關係。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們從飲食中發現生活的真諦。」

一個是做摔面的大廚,面啥樣還沒看仔細,導演組的鏡頭就跟著大廚去看他的女兒了。

因為平時開店忙,所以只能抽休息的一點時間來看看女兒。

隔著欄杆看著女兒做操,大廚突然就哭了。

然後是天津的一位媽媽,每天早起給女兒和老公做早飯。

作為國家二級營養師的她,做早餐從來不假手他人,自己點豆腐做豆腐腦,自製酵母做薄餅。

最後,節目組告訴大家,這位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媽媽得了重病。

講人物故事的篇幅遠遠大過美食,這樣的安排讓網友們產生了分歧。

喜歡的人覺得很催淚,感人:

可不喜歡的人想說……

我就想看點好吃的,種種草……

的確,導演費心找了故事。可你這個節目叫《舌尖上的中國》啊,你是檔美食紀錄片啊!

作文寫得最好,跑題了也很難得高分。

豆瓣評分現在已經滑到了4.8分…

其實也難怪網友們紛紛吐槽:今年的這個《舌尖》不是原來那個味兒了!

大家都知道,去年10月份,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自己創業辦了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

在陳曉卿離職之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已經正式啟動,籌備期尚擔任《舌尖3》總導演的陳曉卿,在隨後的通稿中,職位已經更新為策劃,總導演替換為劉鴻雁。也就是說《舌尖3》已經和陳曉卿沒什麼關係了。

但或許是抱著「央視認真,精品必出」的心態,大家對於《舌尖3》有著同樣的期望。只是對於很多小夥伴們來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想起《舌尖1》自播出以來,創下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最高收視紀錄。

把一個個稀鬆平常的食物,拍出美味高級的樣子,隔著屏幕都能吃下2碗白飯,這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簡直可以俯視世界各類美食。

哪怕是《舌尖2·時節》中,海邊一次再簡單不過的曬鹹魚幹,配上一句旁白:

可能是礙於風頭太勁,「舌尖3」的導演們有點坐不住了,對大家已有的質疑,進行了部分回復。

節目組認為:

由於前兩季帶來的現象級傳播效果,時隔4年才面世的第三季免不了被拿來與前兩季進行對比。出於思維慣性和審美慣性,難免有不少觀眾對第三季的創新之舉一時無法接受。

並認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時,全國僅有40到50檔美食欄目,而現在,有大約400到500檔美食欄目在螢屏活躍著。還有「尋味」系列、「味道」系列、「一城一味」系列等幾乎覆蓋每一個省市的美食紀錄片,簡言之,美食紀錄片的市場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觀眾的期待和反饋都已不同,在前兩季的基礎上,第三季如果沒有更多的創新、突破和發展,受眾也不會滿足。

所以,「舌尖3」的系列問題,可能是創新給大家留下的不適應????

對於美食類紀錄片,回歸根本大家最想看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什麼東西好吃,為什麼好吃,怎麼個好吃法,好吃到什麼程度!

所以,網友們這股子怨氣發出來節目組招架不住也能理解,但作為一個純粹的吃貨,威力有多大,你我都懂.

所以,GO妹給廣大吃貨們找來了其他的一些美食紀錄片…

說到臺灣美食

腦海裡一定會浮現

蚵仔煎、滷肉飯、牛肉麵

《臺灣食堂》一共13集

多元融合、煎煮炒炸、酸甜苦辣

包攬了臺灣的所有美食和文化

從臺灣小吃講到鮮花盛宴

從蚵仔小吃講到水果王國

《臺灣食堂》第4集整篇是牛肉麵

一碗牛肉麵分四個主題講

貴的、香的、夯的、愛的...

不重複不枯燥,充滿治癒的能量!

臺灣口音聲聲軟糯,

「帶著一顆臍帶(期待)的心」

聽得人滿心柔軟。

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色調暖黃

食物看起來鮮美又溫暖

每次看港劇

除了男女主角顏值博眼球

香港街頭小巷的美食也是炒雞吸引人啊!

《食的秘密》一共15集

介紹了香港多種出名的地道美食

雲吞麵、盆菜、粥、四大點心...

除了講解不同美食的典故外

大廚還超大方講解他們的烹調秘訣

從雲吞、麵條、湯底到擺放次序各有講究

有人看著第一集情迷雲吞麵

原模原樣做出了一份鮮蝦雲吞!

打面這個姿勢也是萌,

坐在竹竿上不停跳。


熟悉的粵語配音

有種TVB劇亂入感

每一集裡還有香港明星現身

搭檔介紹不同的美食

可以說非常驚喜了

這是哪個明星大家認出了嗎?



新疆給人的印象,粗狂、豪放

這樣的民族手中的食物也是熱情似火

《新疆味道》一共15集

導演拍了十多個民族近八十種美食

烤全羊、大盤雞、手抓飯、片片饢...

只要有火,就有美食

大盤雞、椒麻雞、辣子雞...

新疆那些火辣的味道

一下子就能點燃屏幕前的人

也許是新疆的陽光充沛

整部紀錄片色調明快鮮豔

旁白配音不急不緩

講解食物的做法同時

會細講到食材和菜品的出處歷史

比如手抓飯、大盤雞的由來

內容紮實,看完有如看了一部新疆大史


曾有朋友說「「離開順德就沒有好吃的」

乍看之下略顯傲慢

但看了這部《尋味順德》後瞬間理解

視頻一點開即被彈幕炸掉...

《尋味順德》一共3集

150分鐘講了近白道順德菜

豬雜粥、海鮮燜節瓜、桑葚炒雞丁、魚仔餅...

順德的淳樸自然撲面而來

第1集從兩千多人的宴席

到一道家常鳳眼果燜雞

老人夾起一個鳳眼果

開心地向鏡頭笑「蘋婆」

是地道的順德方言

《尋味順德》是舌尖原班人馬拍攝

畫面清新乾淨

內容寫實豐富

一播出就獲大批好評

也讓很多順德人對家鄉的愛更多了些


以往對雲南美食有些誤解

花、草、蟲子似乎都是不入流的食物

但《味道雲南》顛覆了GO妹的看法

《味道雲南》分10個篇章,

介紹了餌塊、乳扇、草芽、雞豆粉、

雕梅扣肉、松板肉、汽鍋雞、石鍋魚...

從開篇的《家宴春色》《人間清歡》

到《歲月懷想》和《異鄉別戀》

跳脫地域劃分,以主人公為主線

從一家子採香椿情景到香椿炒蛋

每個篇章似乎沒有關聯,卻內核緊扣

節目全程沒有尿點

每一幀畫面都美如畫

配上走心的旁白文案

對食物的描述樸素細膩

不過分不做作

讓人有種想親身去雲南的衝動

截圖後畫質略渣,

原圖超驚豔。

平時吃水果,總是很簡單

但《水果傳》用6個篇章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上至少有40種水果

刺梨、非洲竹芋、蛇皮果...

臺灣人愛吃的愛玉冰來自愛玉果

人人愛吃的巧克力前身是可可果

水果中的隱士叫「非洲竹芋」

來自侏羅紀的恐龍水果叫水椰子...

《水果傳》可以說是很偉大了

走了全世界50多個城市

讓大家認識到世界上這些千奇百怪的水果

節目整體通暢,這是拜鏡頭所賜

水果細節被放大N倍特寫

鮮豔奪目,視覺衝擊力非常強

另外,節目組自帶萌點

第一集播出後被嫌Logo大

第二集就大方公開道歉

並表示會「乖乖躲進角落裡」

古代的皇宮貴族每天吃什麼?

御膳房裡到底誰抓住了皇帝的胃?

《國寶檔案》這個看似嚴肅的節目

用了9集的篇幅講述御膳的故事

糯米八寶粥、萬年青燉肉、春筍糟雞、

燕窩雞絲、蘇造肘子一品、滷煮火燒…

光聽名字就口水不止了!

節目不僅用各種宮廷御膳誘惑人

還穿插各種後宮秘聞和大廚上位史

比如慈禧過年過節要吃108道菜

乾隆下江南迷上了一道「糖醋櫻桃肉」

就把大廚張東官一塊打包回了京城

還有蘇幫菜、民間小吃在宮中的逆襲...

節目在演播室和影劇中切換

時而專業解讀,時而劇情播放

仿佛眼前就是真實的大清皇朝

並且字幕是中英文的,國際範十足

每一幀每一字都是知識點

什麼最能代表一座城市?

食物,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一城一味》一共7集

以七座城市為主線

走進田間地頭、菜場街邊

百姓家庭、餐廳酒樓

介紹當地的特色美食

每集以一位餐廳大廚為主人公

以專業廚師的視角去尋訪學習

天津的煎餅果子,銀川的手抓羊肉

蕪湖的藍家鴨子,眉山的東坡肘子

宿遷的「霸王別姬」,揚州的陽春麵,

還有香港的酥皮叉燒包…

節目背景音樂活潑歡樂

不消音不刪減

時不時雞鳴狗叫、人聲鼎沸

經常穿插地方歷史典故

和各個城市的飲食文化特色

用美食串起了中國的人文韻味


都說大運河是部流動的史書

不僅把南北的地方文化緊密融合

也造就了豐富多樣的沿河美食

《行走的餐桌》一大特色就是沿大運河拍攝

杭州、湖州、揚州、蘇州、徐州、

濟寧、臨清、滄州、天津、北京,

十大歷史古城,幾百道經典菜系

貫穿節目中的主持人是一名外國姑娘

來自波蘭,中文名很接地氣叫翠花

歪果仁介紹中國最經典的傳統美食

不僅腦洞大開,也讓人耳目一新

比如她管「蓴菜魚圓湯」的魚圓叫兵乓球

吃龍井雞前「預定雞腿」俏皮又可愛

外國小姐姐翠花一路新鮮好奇

大口吃肉大口喝湯

屏幕前的吃貨們大呼可愛

並且不自覺地砸了砸嘴


中國有八大菜系

川、魯、湘、徽、浙、蘇、

粵、閩、贛、淮揚,

央視四套這部《走遍中國:食在八方》

把中國八大菜系一網打盡

每一集都有N道饞死人的菜

刀魚、鍋蓋面、鍋灰炒豬肝、武岡銅鴨...


雖說是個央視的節目

卻並不是印象裡的一板一眼

比如掏龍蝦時說龍蝦老公老婆

漁民被龍蝦夾到手也是直言不諱

「勞動人民的雙手,夾了還可以」

或許在國際頻道播出

受眾主要是歪果仁

所以從鏡頭到講解都系統講究

作為一部美食教學素材來看完全不過分

鍋蓋面切面時脖子上夾一個雞蛋,

是為了控制切面的節奏和力度。

屏幕前的你不管是哪裡人

都能找到講究規矩的家鄉味道

比如湖南新寧的「鍋灰豬肝」

必須躲在門角落裡吃


任何一種食材

一旦遇到了四川就有了獨特的氣質

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川香麻辣味

《川菜的品格》一共3集

卻介紹了數都數不過來的美食

冷鍋串串、辣子雞、泡椒牛蛙、

口味蟹、水煮魚、夫妻肺片…

用平凡廉價的食材

以高超的技藝賦予菜品新生命

第1集講到的奶湯筍衣

把人人都忽視的筍衣做成佳餚

不僅是廚師技藝高超

更是四川人對食物的尊重

總的來說是部完整的川菜科普片

除了重辣,川菜清新系也一一提及

但較之前面幾部紀錄片

這部《川菜的品格》的拍攝手法

甚至旁白文案,略有些差強人意

全世界大概再找不出一個民族

像中國人民這樣

為「吃」這件事操碎了心的

一道看似簡單的食物

其實蘊藏了古人智慧與百年傳承

因此,鏡頭下的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

來源:觀察者網、揚子晚報、廟街

微信號:cqmmgo-gomei

相關焦點

  • 還在吐槽舌尖3?這兩個高分紀錄片才最對阿拉上海擰的口味!
    對於前幾天剛收關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到底好不好看這一問題,絕對是最近大家街頭巷尾討論最多的事情。其實吐槽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在於第三季的拍攝對於美食沒有做到起碼的尊重。大家不僅僅是想找一部能夠「下飯」的美食紀錄片,更是想通過美食探尋人和食物之間緊密的聯繫。而今朝,B姐就從眾多美食紀錄片中幫大家找到了兩部優質紀錄片,帶你感受一下「舌尖上的上海」,探尋這些上海美食背後發生過的故事。還在吐槽《舌尖3》?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有更廣闊空間?
    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這些年中國的美食紀錄片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在「舌尖體」之外,美食紀錄片又是否能拓展出更廣闊的表達空間?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舌尖3》已撲街,最最下飯的美食紀錄片大匯總,讓人垂涎,帶給你治癒......
    大年初四,全民下飯節目舌尖系列《舌尖上的中國3》強勢回歸,
  • 五部秒殺《舌尖上3》的美食紀錄片,值得你逐一尋味!
    讓大家苦等了四年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迎來完結篇~特別的是,這一季的美食盛宴自大年初四播出後就始終爭議不斷…一邊是一開播就將章丘鐵鍋送上了熱搜榜生生讓「臻三環」章丘鐵鍋天貓旗艦店在2月22日晚發布聲明,勸大家別買了!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全面啟動
  • 這屆舌尖不行!推薦更下飯的7部美食紀錄片
    其實,除去舌尖3,範兒姐還有這些私藏美食紀錄片推薦給高要求的你喲~對於成都人來說,美食可不止火鍋串串。蒼蠅館子裡隨便炒的兩個菜也能讓人吃的有滋有味的。繼《川味》第一季那十五話受到大家好評,第二季就從麻與辣、 魚與肉、米與面等多個角度,綜合介紹了蜀地各處的「鄉土料理」。成為了四川好吃嘴兒必看的美食紀錄片。
  • 《舌尖3》不解饞?這些「神級」紀錄片帶你吃遍全世界美食
    千呼萬喚始出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春節期間回歸了。然而,看了《舌尖3》後,大家紛紛表示沒有之前的兩季「下飯」。
  • 《舌尖上的中國 3》差評無數?有靈魂的美食紀錄片到底長什麼樣?
    已經收官的《舌尖上的中國 3》最近賺了不少話題性,不過豆瓣評分卻破天荒地跌破5分👇《壽司之神》之所以被豆友稱為神作,除了帶我們一探小野二郎只有10個座位、需至少提前一個月預約、用餐時間限時15分鐘、最低消費3萬日元的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以及學徒們嚴苛的訓練過程,更透過美味壽司的背後,傳遞出日本讓人肅然起敬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回歸:盤點紀錄片中出現美食的英文
    最近,深受大家喜愛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回歸了。討論食養,希望幫助大家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國飲食文化有著顯著的特色,展示著獨特的價值觀。千百年來,飲食已和我們的文化渾然一體無法分割。中國人通過食物,感知和把握周遭的世界。這一集將突出飲食裡人的因素,著重展示人與食物的關係。無論家庭生存,還是宗族榮耀,食物構成了我們文化存續的基礎,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們從飲食中發現生活的真諦。
  • 《舌尖2》遭吐槽 劍走偏鋒眾口難調
    原標題:劍走偏鋒遭吐槽 別讓「美食」變了味讓廣大吃貨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2》已播出到第4集《家常》。既然定名為《家常》,當然少不了家常菜,上海紅燒肉、蒲菜餃子、西瓜醬等家常美食就成了這一集的主角,而且是通過家常菜背後的親情故事表現出來。
  • 吃貨 | 舌尖上的下飯神劇,連泡麵都變好吃了??<美食紀錄片特輯>
    看看這些吃的也總比日思夜想強!更何況吃飯不看劇仿佛沒吃肉,為了給各位吃貨節省一下找劇時間,不妨收藏這些豆瓣高分<美食紀錄片>,不走劇情也沒抓馬,妥妥的乾貨。想吃什麼看什麼以解心頭相思之苦呀!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幕後花絮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2011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歷時13個月拍攝完成,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攝製組行走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70個拍攝地,動用前期調研員3人,導演8人,15位攝影師拍攝,並由3位剪輯師剪輯完成。
  • 美食紀錄片盼能多點"新配方"
    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問世的八年來,誕生了多部與美食有關的作品,都取得了較好成績,除了《舌尖3》《深夜食堂》有部分「翻車」的評論之外,其餘作品在豆瓣評分都高於8分。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再到《尋味東莞》,陳曉卿或沈宏非擔任總顧問讓這些美食紀錄片都打上了質保標籤,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李立宏深邃又極具辨識度的嗓音,仿佛一開口就能吸引觀眾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 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表達空間
    在「舌尖體」之外——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表達空間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比起《舌尖3》,這才是我們想看的美食片
    :你還在嫌棄《舌尖3》嗎?那不妨來看看這部紀錄片吧半個多月前,讓眾多國人牽掛許久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開播,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種種原因使得這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紀錄片沒能延續前兩部給觀眾們帶來的對食物的渴望和延續。
  • 《舌尖上的中國3》首播成績喜人,能否再掀「舌尖上的高潮」?
    春節和美食更配呦!這似乎是中國人約定成俗的認知,隨著除夕夜、春節的到來,年夜飯、特色小吃也迎來了長達半月之久的霸屏;恰逢此時,《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也如期而至,在正月初四迎來了精彩首播。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你不得不追的紀錄片
    美食總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美食總是治癒我們的身心而舌尖上的中國
  • 《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綜藝紀錄片到第三季為什麼會口碑如此下滑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綜藝記錄片為什麼這麼好看呢?其中的原因也是有幾個。其次是之前《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是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運營部的主任陳曉卿,他是一個非常懂得如何宣傳、推廣的人物,把一部當時低成本製作的紀錄片成功的宣發給了喜愛他的廣大觀眾。
  • 《舌尖3》請你清醒一點,你還是不是個美食節目了?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等待後,「國民美食大片」《舌尖3》終於在大年初四開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