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燕歸來分享了一篇《3分鐘,你就能學會一個神奇的小動畫》。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歡迎。其實燕歸來的這篇文章的思路借鑑了一位PPT動畫屆厲害的人物——小呆老師的思路。
今天的文章,燕歸來給您推薦一篇小呆老師動畫分析的文章。
先來看下PPT製作而成的最終的動畫效果視頻——
接下來,我們來逐一分析下。
1.線條類的設計。比如剛才的第一個效果,因為沒有logo的出現,而且畫面相對簡單,基本上可以適用於很多四個字的名稱,甚至一些四個字的成語或者標語也是可以的!所以需要的小夥伴直接改改字就能用哦! 一般這樣的封面,我會採取逆向設計的思路,比如最後最終的效果是四個方框□,所以我會先考慮方框的出現,推薦幾個出現的方式。
1.放大或者縮小
2.線條擦出。
3.移動飛入等等
比如下圖的效果:
如果上一步我選擇了縮放的形式,這裡會考慮用幾個形狀進行變形,比如這裡可以用一個,也可以用四個進行變化
如果用一個進行變化,接下來就是考慮怎麼變到這一步了,比如旋轉,比如位移等等,再或者用圖形變換,這裡就是選擇了,圖形變化,從圓變到了方框,就是最開始的動畫效果
2.logo形狀的設計以第二個效果舉例,最初拿到這個logo的時候,感覺真的好簡單,簡單到無從下手,特別是logo(原logo已經替換掉了,形狀類似)本身其實沒有很特別的特點,而且在開始的時候也好難理解文案(每把傘都是雨做的)的意思。
一籌莫展之際,隨手轉了轉logo,突然發現,倒過來之後的形狀很像一個水波紋,而且logo的取色特別像水滴的感覺,於是就有了下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傘的外形的設想!
製作過程中,隨著下雨的過程,傘逐漸形成,呼應文案的內容,每把傘都是雨做的,然後插入傘炳,旋轉一下就是最終的logo效果了!
再來說說製作過程中的技巧,先是雨滴的製作,路徑加淡出就可以了,路徑結束的時候加上淡出動畫,最後在再記得加上重複次數,做好一個之後,複製若干份然後隨機分布就好了
接著給水滴加個漣漪的效果,一個橢圓縮放出現,加上放大的同時伴隨淡出效果,最後同樣加上重複就好了
下雨和漣漪的效果要想做的相對逼真,最好是錯開出現和持續的時間,亂一點反而更加自然,這裡可不推薦大家手動調整,因為太多了,最簡單的方法,當然使用PA裡面的時間序列去調整嘍
雨傘的形成過程慢慢灌滿的樣子,是利用遮罩效果製作的,底層是個波浪的移動效果,想到了不?
剩下的工作就比較簡單了,傘炳飛入,然後旋轉縮小就好了,這裡還有個小技巧,傘炳插入後旋轉的時候,因為旋轉中心的不一樣,所以旋轉之後會錯位,所以,進入之後的一瞬間,另一個組合後的傘出現,其他兩部分同時消失,這時旋轉和縮小就摧毀錯位嘍!快去試試吧!
有時一些logo就是從公司的名稱演化來的,比如小米的logo,之前在網上搜索素材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下面的封面,logo本身就是從字母A變化而來的。
所以這次的思路就是字母演變的過程,先出現字母A,然後填充消失,剩下邊框,再切割掉部分邊框,最後出現logo效果
幾點小技巧,先是切割的過程要快,這樣相對逼真一些,接著多餘方框掉落的過程適當加上一定角度的旋轉,這樣更符合物理下落的過程。 (本文獲得小呆老師授權,公眾號:動我所動)
總結下,封面和logo動畫設計的過程:
1.元素少沒有關係,加上適當的效果就好
2.從形狀,線條,色塊和文案裡面找靈感
3.講個故事,和文案配合好!
上述PPT源文件下載方式
老規矩,
看留言區第一條留言!
燕歸來PPT,一個為您提供真材實料的PPT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