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九講:辨脈浮及數宜麻黃湯發汗一法

2021-02-22 腔調中醫

喻嘉言講《傷寒論》第十九講

(述自喻嘉言《尚論篇》)

  

(喻嘉言先生結跏趺坐開始講了。)

列位,我們今天接著講太陽經中篇。

6、辨脈浮及數宜麻黃湯發汗一法。

(7)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原文]

  傷寒的脈是陰陽俱緊。如本條,脈但浮,以及浮數而不兼緊,似可不用麻黃湯。

  然而即然是寒傷營,舍麻黃湯定法,別無他藥可代,故重申其意。

  見脈緊固然應當用麻黃湯,而脈浮不緊者,乘其邪,方在表,亦可當用麻黃湯託出其邪,不使得入。

  而假若脈浮數而不緊,正乘其勢欲傳之時,用麻黃湯擊其半渡,而驅之使出。這一條,可以參看中風證,脈浮宜用桂枝湯。由此可見,天然一定之法,不因邪勢之淺深,輒可變易也。該用你就大膽用。

7、服麻黃湯得汗後,察脈辨證有次第不同三法。

一法汗解後,復感復煩,脈浮數者,宜更藥解散。

一法脈浮數而煩加渴者,宜兩解表裡。

一法具兩解證,不渴者用藥宜裡少表多。

(8)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原文]

發汗後,病解半日許復煩,脈復浮數,這明顯是由於汗後表疏疏,邪風襲入所致,那就不可再用麻黃湯,宜更變發汗之法,改用桂枝了。用桂枝的原由,一是,由於邪重犯衛,一是,本於營虛,不能再用麻黃。

(9)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原文]

 本條見脈浮數而煩,與上條相同。但兼有渴症,則說明津液已經為熱所耗,因而內躁,裡證已經具備了。津液內耗,就不是小問題了,宜用四苓以滋其內,而加桂以解其外。這個組合和上一條中要更用桂枝之法,又大大不同,因為此時並沒有復感。但既然說是要兩解表裡之邪熱,則五苓散中,朮用蒼,桂用枝,從病情之理可以推斷而出了。


8、按五苓散兩解表裡之法,風傷衛寒傷營俱用之。

    (10)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原文]

傷寒以無汗故煩,汗出則不煩可知矣。但若是汗出而渴,則上條五苓兩解表裡之法,在所必用;若是汗出而並不渴,則裡證本輕,故用桂枝湯中三(桂枝、生薑、甘草),五苓湯中之一(茯苓),少示三表一裡之意,名曰茯苓甘草湯。這樣組合,以消息病情,而分解微邪,如璋判圭合,允為實符。

列位,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下次我們接著講。

 

來來來,讓我們一起關注「腔調中醫」,把一個《傷寒論》逐一道來!

 

(眾人鼓掌,今日課畢,來日方長。)

諸坑漸填

讀經|墨家原理1

至柔|老子——道的詩(四十三)

讀經|《內經》中的氣血觀念

莊子試講|吾喪我

腔調|莊子的童話——渾沌死了

腔調|孔先生的背影(二十一)

參經|黃帝的身體

黃帝密碼27|吹耳

內經文本|氣道

內經文本|三焦

龍飛鳳舞|一個醫學系統會帶領患者踏上自我發現之旅

漢默醫生:中醫是關於和諧、複雜和變化的傑作

漢默|如果某人相信只有他的中醫才是「真」中醫,那他正生活在危險的虛幻世界中

本坑前文: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一講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二講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三講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四講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五講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七講:論太陽經傷寒證治大意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八講:論太陽病總綱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九講:中風病主用桂枝湯解肌大綱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講:桂枝湯禁用法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一講:桂枝湯解肌和營七法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二講:不解肌誤汗之變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三講:不解肌而以火劫汗傷陰致變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四講:不解肌反吐下致諸變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五講:中風病不解熱結下焦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六講:中風病以小便利否定裡證等五法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七講:中風病誤治結胸及誤下成痞三法

《尚論》太陽中風總表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八講:太陽病中篇開講

 

相關焦點

  •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七講:中風病誤治結胸及誤下成痞三法
    一法論結胸及痞之源、一法論脈證所以結胸之故、一法論結胸兼涉陽明、一法論結胸似涉柔痓、一法論脈浮大下之死、一法論證加煩躁不下亦死。(47)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本條風為陽邪,病發於中風。陽邪未從外解,而反下之,則熱勢乘虛陷入,必鞕結於胸上。
  •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三講:不解肌而以火劫汗傷陰致變
    >  十三、不解肌而以火劫汗傷陰致變四法(喻嘉言先生結跏趺坐開始講了。)列位,今天我們重點講中風病,本應用桂枝湯解肌,而醫家不識,以致誤治,出現種種變證,我們該怎麼辦。今天講不解肌而以火劫汗傷陰致變四法:: 10、不解肌而以火劫汗傷陰致變四法:一法辨陰未盡亡、一法辨邪所繇解、一法不得汗反躁必圊(qīng )血、一法辨脈微而數者不可灸。
  •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十五講:中風病不解熱結下焦
    列位,我們已經講了中風病,本應用桂枝湯解肌,而醫家不識,誤大汗或以火劫,以致諸般變證。以及不解肌而反用吐、下法導致的變證,以及處理原則。今天我們講中風病不解,熱結下焦之變,以及處理原則。 20、中風病不解熱結膀胱下血有宜先表后里一法。
  • 聽喻嘉言講中醫第二講
  • 治療中醫風溼性疾病,發汗方法有奇效
    其實中醫對於關節疼痛的主要認識還是從風溼這個角度上去治療,今天我們講講中醫治療關節疼痛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叫發汗法,通過讓人體出汗從而治療關節疼痛的一種經典方法。1.什麼是汗法?中醫就認識到人體出汗的這個調節過程,所以就會利用某些藥物觸發身體出汗或者控制人體出汗從而來達到治病的目的,也就是說利用某些外在的因素,控制人體出汗的程度,從而讓人體恢復正常的狀態,這就是中醫的汗法,也就是利用了人體正常的生理機制來治療疾病。2.中醫風溼性疾病為何可以用汗法?
  • 胡希恕:大青龍湯實際上是麻黃湯與越婢湯的合方
    水,發其汗即己,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一宜杏子湯」參看。少陰水氣病,脈應當沉小,治療應當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風水脈浮而不小,則用杏子湯,也就是大青龍湯。所以此條文不是在論述太陽傷寒,而是在論述水氣外鬱體表而形似傷寒病的表現與治療。1.3《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 【視頻+文字】趙紅軍講《孫曼之傷寒論講稿》第216-237條
    【趙老師講解】從229條開始到231條講的是陽明病熱症運用和法來治療;前面217條等運用的陽明病的下法;219條和223條用的陽明病的清法;都是熱,看熱在哪個層次,什麼時候用下,什麼時候用清,什麼時候用和,還有什麼時候用汗法,陽明病也有汗法,本書114頁234條和235條講的就是汗法。我們的看下陽明病為什麼要用和法了呢?
  • 胡明宜:聽阮老爸講短古
    圖片說明:胡明宜先生回到插隊的山鄉留影     聽阮老爸講短古   鬍子       (閩南話) 有一日,甲老爸咧話仙,歲聲已經98的老爸記持佫真好,伊甲我講了兩個短古,我今仔日販來互大家聽,第一個是:古早時有幾位秀才做陣夜讀溫習功課,歇睏的時陣,大家拿椅仔徙(sua3)到大埕的梧桐樹骹坐。
  • 說白傷寒論17——幾種方劑的正確運用(一)
    所以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是一個生態和病態之差,收縮血管是生態,你去擴張它。我今天治的是血管緊張,中醫叫拘急,或者痙攣,拘急,在拘急的時候去舒緩,我是讓它病態恢復生態。中醫從不幹這種蠢事,把生態搞成病態,搞這種事的絕不是中醫,因為這個思想,也就是說他這個思維不是這麼個思維。這個桂枝湯,啊?你說。
  • 民間中醫蔡長福講傷寒——「年齡不饒人,節令不饒天」弟子們快快行動起來
    講棉花是火神,大家不相信,若不相信你知道棉籽裡面有油嗎?有油的棉籽長出棉花出來,難道不是火神嗎?到冬天,人不能離開火神,不管你光棍豪佬,離開這個棉花,就要大難臨頭,我們中國人有防寒防凍的概念,這就是中國人生活中的文化,冰雪在地,萬物都怕凍,老鼠鑽窟,動物鑽洞,蛇蟲螞蟻都蟄藏,動物都知道避寒就暖,我們人類難道不比動物聰明嗎?
  • 聽中獸醫高人彭激夫講:中醫的神奇
    我們還研發一味藥,作用有二,一個就是降暑、解暑;第二個是主溫證,所謂的溫證,餵料之前還活著,餵完料一看它死了。所有的這些溫證,其實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心臟病、心痺,我們只要把解決心痺的藥往裡一加,不管你什麼病源帶來的,你今天用,第二天的死亡率一定會減,這樣利用起來就很簡單了。再加上我們研製的提高「四力」的中藥,5-7天,不管是什麼病,自然也就好了。這不就是中獸藥的優勢嗎?」
  • 倪海廈先生講傷寒(六)
    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面色反有熱色者,就是臉色發紅髮赤,這病還沒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條說如果要用汗法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病人有足夠的津液,體力很夠,才能去發汗,病人脈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沒了,本身身體很虛,再去發汗,他會更虛弱,面色反有熱色者,還有熱就是感冒還沒完全去掉,代表還需要服藥,為什麼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經離開汗腺,但是還沒離開皮膚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