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澤直樹》巧妙地點燃國人狂熱的情緒 從中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2020-10-10 轉眼夏天成了故事

在萬眾矚目之下,堺雅人主演的TBS電視連續劇《半澤直樹》第二季播出,與各方預期相同,在連續的高收視率當中,於上個月27號迎來最後一集。



早在2013年,《半澤直樹》第一季播出時,也同樣受到萬眾矚目。

今年的第二季在播出之前就掀起瘋狂的討論,有許多人在網絡上觀看了配上中文字幕的影片。

口碑排行榜第一、受到疫情影響播出日期延,日本的娛樂新聞也報導了中國觀眾對於《半澤直樹》的期待,國內這股狂熱的潮流,與日本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


為什麼國內會對《半澤直樹》如此狂熱呢?查閱大量資料之後,在《半澤直樹》中,能夠看見屬於國內獨特的民族特性,這是什麼樣的民族性呢?

「加倍奉還」成為流行語


如前所述,《半澤直樹》於2013年播出第一季時,在國內獲得巨大的關注,特別是主角的經典臺詞;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

當時還流行一個段子;準備進入銀行工作的年輕人;要知道如何在銀行工作,就要看《半澤直樹》來學習。


這個段子太過誇張,畢竟《半澤直樹》是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加工創造出來的,國內或者國際上的銀行不可能每天像那樣聲嘶力竭,瘋狂下跪道歉。

在第二季開播之後,我身邊也屢屢有人提起;你有在追半澤直樹嗎?這個話題。


劇中演員陣容也受到非常大的關注,特別是主演半澤直樹的堺雅人、飾演大和田常務的香川照之,大家都對他們精湛的演技讚不絕口。


特別勵志的「小人物逆襲」

為什麼國內會對《半澤直樹》如此痴迷,第一個理由,在中國的電視劇題材中,甚少出現以銀行為舞臺的商業題材。


國內製作的電視劇當中,大部分都是以戀愛題材跟歷史劇為主,像《半澤直樹》這類以現實世界的商業題材,來創作劇本基本上鳳毛麟角,也許是半澤直樹的身影,與在公司工作的自己有太多相似之處,所以得到了普通上班族的高度共鳴。

第二個理由,在劇中以小人物逆襲的劇情發展,對中國人來說更是正中下懷。


在2013年觀看第一季時,就能感覺到這部《半澤直樹》在國內一定會爆紅,在平常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以小博大、被欺負的人,總有一天會逆襲高層扳回一城等小人物翻身的故事。

類似這種「小人物」的故事發展,對包含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來說,都是觀眾喜愛的劇情,只不過,國內對《半澤直樹》的反應比日本人明顯要來得強烈。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頂頭上司被開除、自己從底層員工爬到高管,然後倒打一靶的話題,幾乎所有人都會忘我的投入討論。

社會背景讓《半澤直樹》引起國人關注

「小人物」的故事為什麼能夠得到如此強烈的反應呢?其實,我們馬上能夠聯想到的理由是;當今的社會背景所導致。


如同國內媒體的報導,日韓的家族企業與官員的違法行為層出不窮,一般人民對此感到憤怒,甚至累積壓力。

只要有企業或者官員因為違法犯罪被逮捕,大家都會一邊喝彩一邊爭相分享新聞情報,而《半澤直樹》正好成為一般人民發洩憤怒與壓力的管道。

國內對《半澤直樹》感到興奮的另一個原因,很可能是中日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性使然。


在歷史上,發生過非常多次的革命與農民起義,在權力更迭相較日本更快的國內來說,則更加激烈。

在公元前209年,比法國大革命還早2000年,就發生了首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之亂,在這起動亂之中,陳勝告訴農民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國內對顛覆世俗權威的意識,就一直存在,劉邦、朱元璋等從農民成為皇帝的歷史人物也真實存在,這種一步登天的角色,在國內都非常受到歡迎。


如同上述,在歷史中能夠窺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小人物的逆襲」的《半澤直樹》才會如此受歡迎。

對貴種流離譚的反應不太熱烈

雖然國內比日本人對「小人物逆襲」的故事表現出較強烈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站在日本的角度上,日本人比國內對「貴種流離譚」的故事更有興趣。(譯註:貴種流離譚為一種文學形式,描述年輕的神祇或英雄在外冒險流浪的故事


貴種流離譚是民俗學者、日語學者折口信夫(1887~1953年)所闡述的概念。

貴種流離譚當中的主角其實是王子、傳說英雄的子孫等,而其具有高貴血統的事實會在故事發展當中被揭曉。在日本非常賣座的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就是這類典型的故事。


在中國的文學當中,雖不能說沒有貴種流離譚,但是相對日本人來說,中國人對這類故事的反應較為一般。

比起高貴血統的設定,沒有地位、沒有機會、沒有財富的小人物經過努力之後,終於克服萬難闖出一片天,這種類型的故事更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而《半澤直樹》的主角;無疑就是因為這種設定而獲得中國人的情感認同。

《半澤直樹》作為一部影劇作品來說,劇本、導演、演員的演技雖然不到非常完美,但經由探究這部電視劇受國人喜歡的原因,而發現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天台外事雲遊日本系列之四】從日本街頭看中日文化差異
    上期介紹了中日差異中的飲食問題、多功能的便利店還有商品真偽問題,這期將著眼於日本公共場所中的二三事,繼續帶你探索看似稀鬆平常想來卻又回味無窮的中日不同之處
  • 中日動漫文化異同
    中國動漫文化又該如何發展呢? 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筆者探究中日動漫文化異同的興趣,從中日動漫文化異同中找出答案。 一、中日動漫文化 (一) 動漫文化的定義 動漫是什麼?
  • 《半澤直樹·復仇篇》開播:從職場爽劇中找尋理想主義光輝
    缺少盪氣迴腸感情戲、主角是平平無奇銀行職員的電視劇《半澤直樹》為何如此令人著迷?一個答案顯然是,現實生活中被壓抑的讀者和觀眾們可以從主人公半澤叱吒職場、懲奸除惡的過程中尋找到替代性滿足,宣洩情緒,滿足快感。不過,《半澤直樹》並非只是一味提供復仇的暢快,它也引發了人們諸多思考。
  • 口罩:文化差異還是文化偏見
    如今口罩之爭似已平息,但東西方對於口罩表現出來的態度差異,尤其是口罩引起的排斥、歧視和衝突,仍值得深思。筆者訪談了多名在歐美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窺探口罩之爭背後的文化邏輯,從而感悟全球化語境下公民教育的內涵,領會多元文化的相處之道。
  • 大連市最近將舉行2020中日博覽會,時間地點是9...
    大連市最近將舉行2020中日博覽會,時間地點是9月25-27日、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這場博覽會的主題是促進中日兩國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會上還會出現豐富的足球元素。就此機會,大連方面和日方就兒童體能、職業球隊競技狀態解決方案等話題進行了思維碰撞,來自日本的兒童體能專家、專業足球教練員將分享很多有益的經驗。
  • 中野良子—《追捕》電影中的「真由美」、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鄧穎超接見中野良子等日本演員中日文化交流使者10歲就週遊了世界各地的中野良子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旅遊的愛好。當演員成全了她這個夢想,當和平大使也沒讓她告別夢想。到了中國,她才知道原來亞洲這麼大, 而亞洲人民之間是那樣的缺乏溝通。於是,她四處演講的主題便離不開文化與人,離不開中日友好。
  • 傅高義:中日做「好鄰居」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歷史情緒
    他指出,「中日關係的諸多情緒歸根結底來自對歷史的看法,除非處理好由歷史問題造成的情緒反覆,否則兩國很難建立在一個更堅實、穩定的基礎上。」傅高義:這是一個好現象,現在中日兩國人民彼此間的聯繫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中國遊客一般對日本印象很好,認為這是一個有秩序、乾淨、禮貌的國度,和中國文化淵源很深。2017年的調查顯示,多達40%的受訪中國人對日本有好感。同樣,也有許多日本人到中國旅遊,給中國很高的評價。兩國廣泛的文化共性成為互相了解的基礎。
  • 日媒: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凸顯中日差異
    為何中日在普及線上教育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對中國了解頗深的記者浦上早苗說:「中國非常重視教育,孩子們寒暑假都會上補習班。受疫情影響無法上課和上補習班,孩子們學習怎麼辦?中國家長的教育熱情推高了在線教育需求。網際網路公司也積極開發相關軟體,不少都具備籤到、成績管理等功能。中國有1.3億線上教育軟體使用者。」
  • 《半澤直樹2》再度火爆,周邊產品的商機又在何處?
    2013年播出的《半澤直樹》以銀行業為背景,主要講述在泡沫經濟時期進入東京中央銀行的銀行職員半澤直樹一邊同銀行內外的「敵人」鬥爭,一邊貫徹自己的信念「不能像機器一樣對待身邊的人」,對待惡人要「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故事。《半澤直樹》當年創下日劇歷史紀錄,第一季最終回收視率高達42.2%,位居平成年代日劇單集最高收視率之冠。
  • 七年了,還有人記得半澤直樹嗎
    其間聲情並茂,情緒高昂,把古美門律師的超高話術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來劇組介紹拍攝軼事,說此段「一次通過」,拍攝全程堺雅人的臺詞幾乎不會有錯誤。香川照之評價他,「擁有消化理解並掌控語言的能力」。這一點從他的隨筆《文堺雅人》也能看出來,他的筆觸纖細,文風清新雅致。
  • 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研討會在青舉辦 林少華:翻譯失樂園難提速
    半島記者 黃靖斐9月21日上午,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研討會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辦,天津外國語大學原校長修剛,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魏大海,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原副部長陳喜儒,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修斌,山東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時衛國等嘉賓,日本筆會俱樂部副會長野上曉,日本筆會俱樂部常務理事佐藤絢子
  • 電影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實際上這樣的差異主要源於不同的歷史。在美國的歷史中,個體概念一直是佔主導地位的。他們所宣揚的民主自由平等,是絕對的平等,要求個人有挑戰集體的資格,更加看重個人價值,這樣的價值觀與我國某些主張是並不趨同的。
  • 如何評價《半澤直樹2》?兩個字:炸裂!
    日劇《半澤直樹2》終於在上周日(9月27日)晚上迎來了大結局。據統計,最後一集獲得了32.7%的收視率,刷新了令和時代的劇集收視記錄。在日劇收視率的總排名上,它也僅次於2013年播出的第一部《半澤直樹》大結局。毫無疑問,這部製作精良的職場劇又一次掀起了一場席捲全日本的熱潮——或許是因為文化和職場環境的相似性,《半澤直樹》同樣牽動著許多中國粉絲的心。
  • 為什麼《半澤直樹2》等了七年?
    《半澤直樹》劇照日本職員們需要藉助半澤的身影在殘酷現實社會中獲得精神勝利。幸好原汁原味的《半澤直樹2》僅通過前20分鐘的內容,就很好的回擊了這份質疑。通過與第0話的正反對比,也可以展示出,亞洲劇迷所期待的「半澤」以及嫌棄的「半澤」。在中國劇迷心中,雖無法完全理解日本職場文化。但對劇中的不畏強權、加倍奉換、復仇到最後的「直男氣質」所著迷。同樣深處現實職場的國內觀眾,更單純的將其看做是一部不狗血、品質過硬的職場爽劇。
  • 為什麼《半澤直樹2》等了七年?
    《半澤直樹》劇照日本職員們需要藉助半澤的身影在殘酷現實社會中獲得精神勝利。幸好原汁原味的《半澤直樹2》僅通過前20分鐘的內容,就很好的回擊了這份質疑。通過與第0話的正反對比,也可以展示出,亞洲劇迷所期待的「半澤」以及嫌棄的「半澤」。在中國劇迷心中,雖無法完全理解日本職場文化。但對劇中的不畏強權、加倍奉換、復仇到最後的「直男氣質」所著迷。同樣深處現實職場的國內觀眾,更單純的將其看做是一部不狗血、品質過硬的職場爽劇。
  • 《半澤直樹》:非常規職場劇的價值表達與情感慰藉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歌舞伎表演,對日本文藝創作產生過深刻影響,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其演劇樣式主要體現在「荒事」「和事」與「所作事」等三種藝風上,其中「荒事」表演動作誇張,語言粗狂,主人公往往堅守正義、不畏強暴。這種表演方式,巧妙地融入《半澤直樹》的創作中,產生了異常驚豔的效果。
  • 《七個會議》:比《半澤直樹》更強烈抨擊日本企業文化的武士
    就整體感覺而言,《七個會議》與出自相同原著作者池井戶潤的話題性日劇《半澤直樹》頗為接近,在描繪日本企業文化問題的同時,也融入了仿佛推理小說般的抽絲剝繭過程,以及令人大呼爽快的反擊戲碼,而且就主題所想指控的部分,甚至還比《半澤直樹》來得更具野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 ...不可能的勝利|巨人隊|半澤直樹 2|半澤直樹|池井戶潤|福澤克雄
    但當劇集結束,從後往前看時,《半澤直樹》成功的原因似乎又是顯而易見的,在 20 年間從未改變的「過勞時代」命題中,觀眾終歸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哪怕只是眼前一塊小小的熒幕。按理說作為一部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電視劇,並不會與當下的社會環境有太高的一致性。
  • 甲午戰爭前中日兩國海軍對比,以及統治者在態度上的差異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日兩國統治者對於海防重要性認識的區別,日本方面具有更為迫切向海外擴張的需要等外,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中日兩國最高統治者,對於海軍建設的態度方面存在重大甚至是本質上的差異。為了發動以國運相賭的侵略戰爭,日本天皇於1890年發布諭令,加快軍隊、特別是海軍的擴張步伐。當時,日本畢竟國土狹小、人口有限,難以籌備巨款。
  • 參演多部中日電視劇 中日混血演員岡村秀獲好評
    劇裡也有多位中國實力派演員出演,巧妙地還原了這段精彩的、蘊含著中日文化碰撞與交流的歷史故事。 中日混血演員岡村秀在該劇中亦有戲份,出演一位記者。 在日本長大,又在中國學習影視表演並參與演出多部影視劇的岡村秀,熟悉中日兩國文化。這一次參演《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岡村秀坦言是一個獨特的體驗,他期待未來能夠更多地參與中國與日本優秀的影視作品,成為一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