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黃靖斐
9月21日上午,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研討會在青島出版集團藝術館舉辦,天津外國語大學原校長修剛,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魏大海,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原副部長陳喜儒,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修斌,山東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時衛國等嘉賓,日本筆會俱樂部副會長野上曉,日本筆會俱樂部常務理事佐藤絢子,日本翻譯家協會常務理事葉谷渥子,日本翻譯家協會評議員片岡弘次,以及青島出版集團相關領導、編輯、讀者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專家圍繞「文化交流」「文學翻譯」「圖書出版」等議題展開對話。
林少華結合對渡邊淳一和村上春樹代表作的翻譯,圍繞《失樂園》闡發了他的翻譯感受和翻譯觀。他認為,翻譯正是文學原作文本在語言修辭、內涵領悟的得失之間的成功。他透露,實事求是地說《失樂園》翻譯得讓自己很痛苦,「主要因為翻譯不出速度,沒有翻譯村上小說那種暢快淋漓的快感,也沒有文思泉湧的豪爽,有的是焦躁感,幾乎每一個詞都要拿捏、掂量。可是翻譯村上春樹就不一樣了,能譯出速度,85天我就翻譯完了《刺殺騎士團長》。」
林少華坦言,「村上春樹和渡邊淳一都用日語寫作,但村上因為英文好,自己也主導翻譯,他的文體帶有翻譯腔,英文腔。簡潔,幽默,注重詩意表達,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性,而這些恰恰是漢語最容易出彩的地方。渡邊淳一不同,他的文體更為本土,更為傳統,在翻譯上不容易把握和傳達。打一個未必恰當的比方,翻譯渡邊就好像在我鄉下老家出門坐綠皮火車,剛快出一點速度又開始減速了。」
野上曉在發言中回憶了與渡邊淳一先生的交往,並談及《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出版故事。陳喜儒在交流中以「漫談當代中日文化交流」為題,介紹了當代中文作品在日本的翻譯、推廣,並給出獨到見解。佐藤絢子分享了對科幻文學的現狀。修斌系統講解了中日書籍文化傳播的歷史淵源和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片岡弘次先生基於語言的單詞意思、範圍的差異探討了中日文學的不同。最後,時衛國先生談到翻譯渡邊淳一作品的體會和感悟。在講話中時衛國說到,渡邊淳一的文學作品極具現代性,風花雪月的外表之下關注的是現代人情感與生活中深藏的人性;渡邊淳一也是散文大家,他觀察複雜的社會生活,並以深刻的筆觸寫下來。
本次研討會以中日文化、文學為主線,勾勒了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領域的歷史脈絡、當下趨勢及未來走向;以圖書為媒介,展現中日文化出版方面的全景視圖。或描繪交流概貌,或談及作家逸事,或分享翻譯體會,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宴,為搭建中日文化互通共融的友好橋梁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2004年以來,青島出版集團先後引進出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東山魁夷、山崎豐子、立原正秋、片山恭一、宮西達也、渡邊淳一等多位日本著名作家的名篇巨作,以及生活時尚、兒童繪本等大型優秀圖書,也曾將《中國針灸史圖鑑》等諸多優秀的中國圖書版權輸出到日本,在國內日本文化出版方面位居前列。2016年,集團全資收購位於日本北海道的渡邊淳一文學館,於2017年獲得渡邊淳一圖書全品類、全版權運營的權利,截至目前已推出《失樂園》《鈍感力》等70餘種渡邊淳一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廣泛的市場影響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