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間,進口品牌一直佔據著我國奶粉市場的大半份額。
但是近兩年來,受奶粉新政、監管收緊、信息爆炸、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進口奶粉短板持續曝光。
從當下市場現狀來看,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在國內奶粉市場洗牌加速下,留給進口品牌的發展空間可謂是捉襟見肘。
60%終端門店進口奶粉銷量大幅下降
眾所周知,在以往的實體母嬰門店貨架上,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擺放比例大致呈1:3。
但由於近兩年國產奶粉的強勢崛起,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開始「平分天下」。
通過調研全國各地多家母嬰門店後了解到:在2020年1-11月期間,有將近六成的母嬰店進口奶粉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趨勢;而國產奶粉與前者可謂大相逕庭,銷量同比增長,其中飛鶴、君樂寶、澳優等國產品牌表現優異。
而在母嬰前沿×育兒網聯合發布《2020中國奶粉數據報告》也顯示:與2012年相比,中國奶源在媽媽們心中的地位直線上升,並且在品牌上,Z世代後浪媽媽選擇最多的是飛鶴,其次才是美贊臣和美素佳兒。
「2020年進口奶粉銷售1281萬,國產奶粉銷售1522萬,同期進口粉銷售1570萬,國產粉銷售1500萬,進口粉下降18.4%,國產粉上升1.5%。從目前來看,國產奶粉更能迎合市場需求。」安徽宣城吖吖孕嬰總經理郭培斌表示。
位於湖南岳陽的知名母嬰連鎖機構「爸爸愛」也同樣出現了這種情況,其創始人唐利表示:「1-11月期間,進口奶粉銷量下降了大概15%,而且在國產奶粉品牌中,飛鶴表現突出,在今年增長了25%。」
南國寶寶和阿拉小優也亦然,據這兩家母嬰連鎖門店創始人劉江文和李茂銀介紹,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是可以明顯看出,與去年同期相比,1-11月進口奶粉一直在走下坡路,下跌了至少20%,而反觀國產品牌飛鶴、君樂寶、澳優等產品的銷量卻在持續增長。
事實上,進口奶粉市佔率收窄早有預示。
曾有業內人士說過,奶粉行業的比拼主要看三方面,即產品品質,營銷能力和渠道服務。
而此次的疫情就是對國產奶粉和外資奶粉從原料供應、產品供應、物流能力、產業鏈等布局上的一次大考,只有判斷能力和應急能力更強的品牌才能脫穎而出。
增速放緩
但是從雅培、美贊臣、美贊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資乳業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相較於本土頭部乳企的高增速發展,外資乳企在國內從整體情況來看,增速和銷量明顯放緩。
其中雅培在報告期內,全球營養品業務銷售額為19.24億美元,同比增長2.6%。
儘管從數字上來看,雅培營養品業務仍呈增長趨勢,但是雅培曾對外界表示,在嬰幼兒營養品的國際業務中,大中華區的挑戰性環境抵消了東南亞帶來的增長。
雅培執行長白千裡(Miles White)更是直言,大中華區的嬰幼兒營養市場「極具挑戰」。
而根據達能財報顯示,在愛他美所在的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營收16.98億歐元,同比下降5.7%。
而這主要是因為,作為達能第二大「戰區」的中國市場,因奶粉業務表現不佳出現了雙位數下滑。
美贊臣雖然暫未公布第三季度財報,但有相關媒體報導,雀巢旗下的惠氏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市場銷售繼續萎縮。
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在財報中表示,利潔時旗下的營養品業務同比增長4.1%,達到8.06億英鎊。其中,嬰幼兒營養品(註:IFCN,即美贊臣奶粉業務)同比持平,與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漲。
綜合終端反饋和乳企財報來看,中外奶粉品牌競爭愈發激烈,而目前外資奶粉或許正在面臨有史以來最壞或最不利的發展環境。
據海關數據統計:2020年1-10月,中國共進口大包奶粉82.6萬噸,同比減少0.8%;中國共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27.72萬噸,同比減少3%。
任何進口乳粉品牌都不要試圖透支信任
繼法國蘭特黎斯被曝出沙門氏菌事件之後,撕破了進口奶粉在國民心中等於安全的標籤,由此引發了對進口奶粉的產品品質的深度思考。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今,僅乳粉品類上,進口品牌就發生了超過30起安全事件。而問題多出於彎曲桿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微生物汙染,不符合進口許可條件,以及香蘭素項目不符合規定等。
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荷萊蕊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生產日期:2019-08-19)」接連被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回並查封15324罐,原因是經檢測發現,該產品存在香蘭素及乙基香蘭素成分。
無獨有偶,德國喜寶也接連被香港食安中心和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點名。11月4日,香港食安中心在《預先包裝嬰兒配方產品樣本不符營養標籤規定》中指出「喜寶有機雙益嬰兒奶粉(1號)」,保質期到2022年1月15日,L-肉鹼標籤標示值為26.1毫克/100克,但是實際檢測值為13毫克/100克。
11月6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今天發布「關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2020年第47期)」。
公告顯示,標稱NUTRIBIO生產,北京金色未來商貿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營的喜寶倍喜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經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檢驗所)檢驗發現香蘭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國總經銷廣東妥善實業有限公司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並申請復檢;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後,維持初檢結論。
作為一種可食用香精,香蘭素可以起到增香和定香作用,而這或許也是乳企選擇添加的原因,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寶寶長期食用有可能會增加日後出現偏食、挑食等風險。
是以,我國出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明文規定,凡使用範圍涵蓋0-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香蘭素,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但最大使用量為5mg/100ml。
此外,11月24日,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10月全國海關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一批次進口自澳大利亞的標稱「維愛佳兒童成長配方奶粉(調製乳粉)」的產品因為貨證不符在南京口岸被攔截,涉及96千克產品。
而以上這些案例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我國對於嬰幼兒食品採取嚴管制度,進口奶粉頻頻出現被曝安全事故。
由此,也不得不讓國人重新思考進口奶粉的安全性。
國人,該打破進口奶粉的「概念桎梏」了
再回首國產奶粉,得益於近年來政府對嬰幼兒奶粉市場的整改,我國乳粉行業從檢驗技術、制奶工藝、自有奶源基地建設、企業管理、團隊建設都有了明顯提升和改善。
乳製品抽檢合格率號更是連續三年在99%以上,一度成為抽檢合格率最高的一類食品。
當國外奶粉還在使用代工,國內早已學會從頭開始,修建自有奶源,將安全貫穿每一道制奶環節。
據了解,恆天然宣布將把其在山西和河北玉田的兩處牧場群及其在漢沽的牧場以5.55億紐西蘭元(25億人民幣)的總價分別出售給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優然)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而與恆天然截然不同的是,近年來我國各大乳企都在加緊對上遊牧場和優質奶源的布局。
截至目前,上市的大型養殖奶源企業已被下遊奶企瓜分,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被蒙牛收入麾下,賽科星和中地乳業成為伊利股份囊中之物,原生態牧業被飛鶴乳業拿下,輝山乳業被越秀集團收購。
隨著本土乳企不斷倒逼自己向上遊產業、科研技術、數位化工程要紅利,以及消費者教育的持續深化,不難想像,中國乳粉市場將真正迎來「大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