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焦一線原創
文丨餘睿
編輯丨李芊雪
上線6天,騰訊視頻播放量破億,愛奇藝熱度值破7000,可見《驪歌行》熱度之高,但正如網友評價的那樣:「總覺得《驪歌行》熱度配不上質量。」同樣出自於正之手,《驪歌行》為什麼不「爽」了呢?
其實《驪歌行》無論是在美學風格還是在服裝造型上,都貢獻了十足的用心。全劇服裝多達三千套,人物服飾、頭飾、妝容無不考究,就連主角出嫁時所用的團扇、香囊等物件也在繡工上花了功夫。在置景方面,大比例運用搭建場景,力求還原唐朝的宮殿和民居,向觀眾展示了唐風之美。而與這些相對應的卻是略顯敷衍的「快餐式」劇情。
1
《驪歌行》不夠「爽」
《驪歌行》定位「古裝輕喜劇」,主要講述「長安第一紈絝公子」盛楚慕和商戶之女傅柔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歷史劇、現實劇和正劇扎堆的當下,《驪歌行》試圖另闢蹊徑,用「養眼」的演員和輕鬆搞笑的劇情去吸引觀眾注意,拋開風格造型不談,《驪歌行》本質上還是一部「爽劇」。
其實只要觀眾看得「過癮」,「爽劇」也可以出圈。只是與曾經的爆款劇《延禧攻略》相比,《驪歌行》還是差了點意思。
主角人設從《延禧攻略》裡懟天懟地的霸氣「黑蓮花」退化為《驪歌行》人見人愛的「聖母白蓮花」,青梅竹馬對她念念不忘、長安第一紈絝公子對她一見鍾情,男性角色紛紛為之傾倒,而《延禧攻略》中深情溫柔、有勇有謀,圈粉無數女觀眾的傅恆被《驪歌行》中一事無成、虛有其表的草包盛楚慕所取代。這樣的人物設定,讓《驪歌行》從一開始就落入了俗套言情劇的窠臼。
定位輕喜劇卻沒有可以出圈的搞笑片段,以強行「降智」博觀眾一笑,頻頻使用「六根不淨,先淨一根」這類低俗包袱讓觀眾不適。
盛楚慕為了追求傅柔,短短數月就掌握了別人需要苦練數十年的本事,從長安最出名的紈絝子弟搖身一變,成為文武雙全的男子漢,劇情上的「急於求成」使觀眾不僅沒能看到人物成長,也無法認同整部劇的發展脈絡。
同時,《驪歌行》也缺乏基本的戲劇衝突,就拿第一集開頭,新婦入門前被要求驗身以證清白這一場戲來說,本應是極富戲劇張力的重頭戲,但卻在女主角撞柱被攔之後草草收尾,未能將矛盾衝突支撐起來,使劇情的發展就像走程序一樣無聊。
劇中還有很多本該成為戲劇衝突的矛盾點沒有展開,如三娘一角,在劇集開頭就通過咒罵女主「黑羅剎」等片段表達了對主角的不滿,但三娘與傅柔之間的衝突卻遲遲沒有展開。後續劇情中,三娘還為救傅柔而死,這個角色更顯前後矛盾,無法邏輯自洽。
在前期劇情中,宅鬥鬥不起來,後期傅柔入宮,每逢危機時刻全憑一張嘴化險為夷,將嬪妃們哄得團團轉,宮鬥更是沒能觸及,人設不出彩、劇情不精彩,《驪歌行》爽從何來?
2
觀眾需要怎樣的「爽劇」
曾幾何時,《延禧攻略》的爆紅不僅使於正劇口碑翻盤,更是給整個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延禧攻略》以區分於其他古裝劇的超快節奏和顛覆性的劇情設置讓觀眾接觸了一種新的劇集風格。
除風格新穎外,高配置的服化道、合理的劇情矛盾衝突以及對配角的用心塑造都是《延禧攻略》成功出圈必不可少的因素。溫柔純善的富察皇后、心思狠毒的爾晴、單純可愛的明玉等人物形象一時間深入人心。
而如今,《驪歌行》熱度雖有卻反響平平,無論是在人物塑造還是在劇情建構上都難以與《延禧攻略》相比。近年來,市場上的「爽劇」越來越多,既有《延禧攻略》這類原創劇集,也有《慶餘年》《贅婿》等大IP改編劇,沒有哪一部劇可以代表整個市場,只要有優質劇產出,觀眾還是會擇優觀看。
「爽劇」在努力做到升級場景的同時,也要去思考如何升級一部劇的品質,只想著在「外包裝」上下功夫的劇,終究無法觸達觀眾更深層次的需求,不在內容上有所沉澱,無論什麼類型的劇,最終都會被市場邊緣化。
劇情節奏飛快、全程高能是「爽劇」最大的特徵,而故事內核能讓觀眾產生參與感、沉浸感和共鳴才是一部出圈「爽劇」應有的配置。觀眾對「爽劇」的要求正在不斷提升,在內容為王的當下,「爽劇」不能只挖空心思鑽研服化道,劇情邏輯也要能經得起推敲才行。
「爽劇」之所以「爽」,除了給觀眾提供了視覺享受外,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在看劇中獲得情感滿足,亦或是對當下現實有所映射。《慶餘年》裡主角範閒一路「開掛」,事業愛情雙豐收、《延禧攻略》魏瓔珞也是敢愛敢恨,過關斬將最終成為皇貴妃,《贅婿》更是將當代的很多熱點事件融入古裝劇情之中,不僅笑點密集,而且極易於觀眾產生共鳴。
只要觀眾還能從「爽劇」主角開掛般的人生中找到情緒共振,「爽劇」就不缺市場,但好的服化道永遠只能是加分項,「爽劇」要想「爽」,還得在內容上做文章,在表達上有所值得思考的空間。
劇焦一線(ID:TVfocus)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