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一體,寫心理沙盤日記就無所謂兼職與專職了
有夥計通過百家號發現我寫的心理沙盤日記,私問我是專職還是兼職來做這件事的。
寫心理沙盤日記是日常安排,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說兼職不全面,因為我甚至連周六也會寫,專職也不合適,我平時還要處理很多跟心理沙盤相關的工作。當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寫日記就是記錄所思所感,就無所謂專職與兼職了。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夥計,可能是在尋找兼職寫手的人。當得知寫日記就是我的工作時,就沒有繼續聊下去。
能自己寫點東西的人,在自媒體發達的今天,很少會去兼職做寫手的。另外,兼職寫手也都離不開刻意練習,我想沒有持續300篇文稿的訓練,是很難形成寫作習慣的。
其實任何事,形成一種習慣,一種強迫症性的習慣,也就具有了力量。因為到那時,不是你自己逼著你來做,而是你不做,內置於大腦中的程序會不斷跳出來提醒你:還沒有寫日記,需要寫點心理沙盤的東西了……
習慣即命運,在這個層面上是成立的。
對形成寫日記習慣的人,最焦慮的是無米可炊——沒有素材可寫。這樣就需要增加體驗式素材。像我這種圍繞心理沙盤、3D心理沙盤產品工作的人,除了與客戶打交道,還會跟庫房、財務等同事打交道,也會跟同行、友商做競爭與交流,這一切都是可以拿來寫的。而最具源頭性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客戶,差不多每個客戶背後都代表了一種人格類型,加上心理學的一些東西,就具有分析意義了。這樣一篇日記也就形成了。
實在感覺沒有東西可寫,那就讀書了,讀書受啟發的地方總會跟工作與生活相聯繫,這樣也是一篇日記了。
還是聯繫到前面針對網絡日記所表達的意思:你安心寫就行了,沒有多少人會看,也不要期望有多少人會看你寫的東西,只有對你感興趣的人才會認真看。
其實回到文章開頭那個夥計,不管是尋找兼職寫手,還是僅僅對我的心理沙盤日記感興趣,或許你最需要的是具有寫日記習慣的人。
你看,跟你昨天的交流,稍微有些感悟,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日記——當然在這裡全被納入心理沙盤日記系列。其實你也可以的。
【心理沙盤李守龍博文日記總第1124篇,20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