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大乘經上常說的,「延促同時,廣狹自在」。「延促同時」是講時間,「廣狹自在」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經典裡面,把時間、空間定位,定在哪個地位?不相應行法。什麼叫不相應行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不相應行法就是大家一種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現在人由於科技發達,逐漸逐漸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跟從前人不一樣。從前人你要說時間是假的,很難理解,現在我們說時間是假的,大家比較容易懂得,為什麼?有時差。我們現在此地八點鐘,澳洲現在加兩個,他們十點鐘,現在曉得各個地方有時差,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空間方位,這四方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看你在哪一個點上說話,你這個點移動,你的方位全部都移動。所以時間、空間不是一定的,不是定法,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換句話說,根本沒有這個事實。
近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講過,他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能說出這句話不簡單,他知道同時存在,他沒有辦法回到過去,也沒有辦法走入未來,他沒有法子。理論上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夠把時光隧道突破,現在還想不出辦法。在佛法裡面早就突破了,所以他能夠回到過去,也能夠進入未來,才能夠「遍遊一切佛土」。一切裡面包括著三世跟十方,他能夠回到過去,他也能夠很自在的進入未來。佛家用的方法就是禪定,禪定是什麼意思?完全斷離分別執著。分別的意念、執著的念頭統統斷盡,這叫深禪定。所以世間禪定做不到,世間禪定叫四禪八定,他為什麼做不到?他有念頭,他入在甚深禪定之中,他還有個禪定的念頭,那就不行。只要有禪定,就能恢復一部分的能力,不能夠遍一切佛土,做不到這個。如果能有一點小定,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現在身住在新加坡,世界其他各區所發生的事情,我們不必用電視,你在定中可以看見。不但在定中可以看見現在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到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這是不必要很深的禪定,小定就可以做到。但是我們地球以外其他星球,這個定功就要深了,一般小定不行。
在過去我在講經的時候,有一位老居士,他是個軍人,是一位將軍,告訴我一樁事情。在抗戰期間,他們軍隊住在江西,附近有個道觀,裡面有個老道,這個老道很有修行,年歲也很大,仙風道骨,他們對這個老道很敬仰。有一天老道派人來通知他們,叫他們搬家。他說:為什麼?老道告訴他:三天之後,這個地方會被洪水淹沒。他們聽了這個話很難相信,天氣非常好,根本沒有水災的跡象。奇怪,這個老道為什麼會說這個話?老道住的地方地勢也不高,他就派人去打聽,看看老道有沒有搬家?派人去,老道已經搬家了,他們就姑妄聽之。到第三天之後,果然山洪爆發,那個地方真的被淹沒了。老道確實有一點能力,幾天以後的事情他見到了,這是一樁事情。另外有一樁事情,有一天老道告訴他,他在入定的時候看到有一場戰爭,告訴它的方位在中國的東方,距離相當遙遠,這個戰爭非常殘酷。他們聽了之後,因為都是些軍人,高級軍官,對於這些事情消息都很靈通,沒有,沒有這個現象,那麼以後就算了。過了三個月之後,就是老道講的那個方位、那個距離發生事情,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他們就奇怪了,為什麼他在三個月之前看到?這就說明突破了時間,他可以看到未來,未來三個月的事情他看到了,看到這一場戰爭。所以說明時空確實可以超越的,小的超越。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二十三集) 1998/8/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23
我們現在的時間也是一時。近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就說過,他的著作裡頭有。愛因斯坦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他這個說法了不起,他怎麼會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我們不曉得他是從什麼地方發現的。當然他沒有見到,可能是他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科學最基本的理論依據是數學,所以「數學為科學之母」。高深的數理上,推理出來的時候,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東、西方,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都有一些預言推測未來。預言怎麼產生的?預言是推理,多半從數學上推理。推理未必完全正確,但是如果你人能夠入定,真正得到定,在禪定境界裡面,突破了時空,也就是超越了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見到,證明了愛因斯坦所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未來的事情,你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樣說出來,一點差錯都沒有了,這是最正確的預言。
一時,這個意思非常非常的深。一時才是真的,給你講出年月日是假的,那是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佛法給你講真話。經典,雖然佛是依二諦而說,這個二諦就是,真諦是佛所親證的境界,這是真諦;隨眾生知見而說的,這叫俗諦。一部經裡面,這兩種意思統統都有。大概在小乘經,俗諦講得多,真諦講得少;大乘經裡面,真諦講得多,俗諦講得少。愈是往後面,佛完全講真實語。所以,這個一時是真實語,真諦,以佛境界而說的,我們決定不能懷疑。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二集) 1998/4/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2
2.淨空法師:到極樂世界打個轉再來,你是佛的身分來了
生到極樂世界你就作佛了。到極樂世界頭一個好處,壽命無量,那是一個最好的修學環境,阿彌陀佛親自教誨,十方諸佛都幫助你。你到那個世界,你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可以去參訪十方剎土無量無邊諸佛。你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你去聽經,聽經是修慧。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所修的,在我們這個世界,一億年都不能跟它相比,我們在這裡修一億年比不上在極樂世界修一天。這個要懂!這是事實真相,你了解之後,對這個世界就毫無留戀,你留戀這個世界錯了。你要想到這個世界來,到極樂世界打個轉再來,你是佛的身分來了,你不是凡夫。所以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不抓住,你太可惜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二集) 2010/6/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62
3.淨空法師:怎樣把自己無量劫的善根福德轉變成無量功德
我們無量劫中供佛修善這些福德,我們現在不但可以把現前的福德轉變成功德,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善行都可以把它變成功德,問題是你會不會變?你要會變,積功累德在這一生當中,不但是念佛往生,跟諸位說,上上品往生,這是真做得到,不是假做到。上上品往生,我們凡夫可能,善導大師講的,他老人家在《觀經四帖疏》裡面說,「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遇的緣太殊勝了。誰在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法緣,把無量劫的福德轉變成功德,誰知道這個訊息?誰知道這個道理?誰知道這個方法?我們今天遇到,緣太殊勝了。法,緣殊勝,人,緣殊勝,這麼多好的同參道友,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處所殊勝,佛菩薩建立的,不是人建立的,佛菩薩建立的道場。境界殊勝。每個人到這個地方聽經、念佛,法喜充滿。這個道理,現在人講資訊,這個資訊得來不容易。
十方是無邊,三世是無際,這兩句話是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生中,這一切諸佛我們都供養過,我們曾經遇到過。為什麼今天還落得這個模樣?著相修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是什麼?執著這個身是我,自私自利,滿足自己的欲望、滿足自己的私心,壞了。「人相」,跟我相對的,相對立的,這是人相。「眾生相」是一切萬事萬物,執著萬事萬物這些境界相以為是真有。「壽者相」是執著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完全變成凡夫知見,完全變成輪迴知見。所以佛教給我們,你把它翻過來,就超越輪迴,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夫成佛,凡夫作究竟圓滿佛,一念之間。這種說法,佛門裡叫頓教,圓頓大教就是這種說法。給諸位說,真的不是假的,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轉得過來。
我們再問:為什麼轉不過來?你知道的不徹底、不究竟,所以你轉不過來。知與行是大問題,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就跟他老人家討論過這個問題。一般人的概念當中,知容易,行太難,知易行難,所謂是看破容易,放下太難了。這話真的嗎?錯了,錯得太離譜。前面我告訴大家,能知必能行,能行未必能知,哪有能知不能行!沒有這回事。你說知而不能行,你沒有知,你那種知是皮毛的知,不是真知,沒有懂得。真懂得,真的透徹,真的深入,那個行是太容易了。然後我們才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所以講四十九年。為什麼不領導大家打個七天佛七?經上沒有記載。釋迦牟尼佛沒有領導大眾打一天佛七、念一天佛,沒有;也沒有聽說釋迦牟尼佛領大家參一天禪,沒有。世尊當年在世修行是個人的事情,他老人家不管,他只教你,他只著重知,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知道得愈透徹,你的行愈相應。你的行不相應,你沒有知,你一知半解,而且你知裡頭有錯誤,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錯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所以佛說後世人看佛經依文解義,佛都喊冤枉,三世佛都喊冤枉。為什麼?佛的意思不在文字裡面,佛的意思也不在言說裡頭。馬鳴菩薩說得好,在《起信論》告訴我們,教我們怎樣去學教、怎樣去聽法。他教給我們三個原則∶離言說相,不要執著言說;離名字相,不要執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想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了。為什麼?你想是第六意識,不是真實智慧,你沒有能轉八識成四智,我們自己要曉得,所有一切知見都是錯誤的。用錯誤的知見來講解佛經,誤導眾生,罪過就無量無邊。現在人膽大,不怕,不怕因果、不怕報應,古人沒有這個膽量。
古時候百丈大師度野狐,錯轉一個字轉語,說錯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你才曉得因果可怕。第五百世的時候遇到百丈法師,聽百丈法師講經說法。百丈法師很了不起,聽眾當中他老人家一看,就曉得那不是一個人,那是個狐狸精變成一個老人,天天來聽經。百丈知道,認識他了。有一天他起來請法,就是把他這樁事情,把這個原委說出來。他過去是法師,講經說法的時候答覆人家問題,錯答一個字,所以搞得這麼悽慘,求老法師救他。老法師說:可以,你明天來,照你從前問你那個人的話,你來問我。從前那個人曾經請教他,請教的問題是∶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答覆:不落因果。這答覆錯了,誤導別人,墮五百世畜生身。在百丈大師面前,他又把這個話來問: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改了一個字,不昧因果。這個老人明白了,回去之後,第二天就圓寂,死了。百丈大師帶著一些徒弟到後山,告訴徒弟:老狐狸精死了,生天了,我們去替它收屍。到後山一看,一隻白狐狸死在那個地方,把它埋起來,就是昨天問話的這個老人。一個字!所以要知道,誤導眾生這個罪過太重太重。現在人實在講膽大,連佛菩薩都佩服,不能不佩服他,膽子太大了,他不怕地獄。可是墮落地獄之後,後悔莫及,那個苦難夠他受的。
我們讀這個經文,要懂得這個道理,怎樣把自己無量劫的善根福德轉變成無量功德。轉變的秘訣是在《金剛經》這四句,好極了。你要修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轉過來了。話說得很容易,真正落到你的身上,你又不會了,起心動念還是我。所以我們還要求最初方便,最初方便怎麼求法?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用這個方法來破我相。念念利益眾生,念念利益社會,念念想著整個世界整體的利益,不要想自己,這是個好方法。這個方法也是世尊在《般若經》上教給我們的,教給我們什麼?大而化之,把心量擴大。念念想自己,這個心量很小,非常窄小,你修什麼樣的功德,說老實話都變成福德,你的功德決定不能成就。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慧。定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才叫做定,所以定叫伏煩惱。定功深的人,他知道過去、知道未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講時光隧道這個障礙他打通了。我們世間人講六種神通,他得神通,他有特異功能,是什麼?他有定,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但是他不是真的沒有,他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控制住、伏住,讓它不起作用。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都是這個功夫,只是功夫淺深不相同。真正的功夫,那真的叫成功德。
所以世間四禪八定都不是功德,不是真正的功德,相似的功德。為什麼?他會退轉、他會失掉,四禪八定會失掉。要到第九定才算是功德,不會失掉。第九定是阿羅漢證的,闢支佛證的。他證到這個果位,絕對不會再退轉到六道,真正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才叫功德。六道裡面只有福德,沒有功德,四禪八定都是福德,都不是功德,我們要辨別清楚。為什麼?四相沒破,只是伏,沒有斷。能夠把四相斷掉,真實功德,不但你這一生做的點點滴滴的善事,無量劫之前所積的一切善業,統統變成功德。這給你講因果的轉變,轉變不空。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十八卷) 淨空法師講述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28
4.淨空法師:乘願再來有兩種狀況
所以是憶佛念佛,我們如果拿生病這種心情,萬緣放下。尤其知道這個病嚴重,不能好,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一切都放下,這個心自然真誠,自然清淨,自然就慈悲,效果殊勝不可思議。如果壽命到了,念佛往生;還有壽命,病就好了,這是普通情形。還有一種特殊情形,你護法或者是弘法,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這個功德無比殊勝,即使壽命到了,也能延壽,這病就好了,體力漸漸也恢復。所以發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幫助正法久住,幫助佛陀教化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種悲願非常的懇切,沒有一個不延壽的。
延壽有的時候你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病好了,很嚴重的病慢慢就好了,這自己不知道。另外有知道的,有知道的就是現在外國人講瀕死經驗,那是短暫的靈魂離開身體,時間並不長,像作夢一樣,見到佛。見佛是可以往生,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牽掛,真的是可以往生。如果有這個大願,佛菩薩歡喜,乘願再來,又讓你回去,回到你自己原來的身體。這個事情很多,我們在《楞嚴經》交光法師的註解序文裡面就講過。交光法師病重的時候,真的死了,見到阿彌陀佛。他跟阿彌陀佛講,《楞嚴經》傳到中國來這幾百年當中註解很多,但是意思都不圓滿,他想給這部書重新做個註解。他往生的時間到了,佛來接引他,向阿彌陀佛請假,再回來注經,阿彌陀佛同意了,他又回來了,延壽。
這個註解就是叫《首楞嚴經正脈疏》,跟古人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古人的註解裡多半是用天台大師三止三觀來解釋《楞嚴經》上講的三種禪定,而交光法師他有他獨到的見解,這被後人肯定,新注。他主張舍識用根,他說這才是世尊在楞嚴會上所說的本意,確實是有見地。可是舍識用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那是上根人,中下根人做不到。所以古注對中下根人有利益,有門路可入,舍識用根這是對上上根人講的。《楞嚴經》是禪宗裡面重要的典籍,在密宗裡頭也是重要典籍,因為它有五會神咒,就是楞嚴咒,顯密圓通。
他主張什麼?用根中之性,不用識。譬如眼,用見性見,我們凡夫是用眼識見,眼識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是識。見性見,見性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換句話說,就是把分別執著放下。放下分別執著,你六根對外面境界就是性見,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那就是禪宗明心見性的境界,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確實講的是好,所以阿彌陀佛準他的假,他回來了。這就是什麼?佛門裡面常講的乘願再來,壽命到了,又回來了,延壽,壽命延長,還做他沒有做完的工作。乘願再來不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再來,當然是好,再來再投胎,耽誤很長的時間。如果是現在世人、學佛的同學所迫切需要的,壽命到了也能延長。這是乘願再來兩種狀況。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九0卷) 2007/7/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