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位於臺灣海峽中流,東與雲林、嘉義兩倒相望,西與福建廈門相對。全縣由澎湖本島及周圍64個島嶼組成,統稱澎湖列島,極東是查某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島;極北是目鬥嶼;極西的花嶼亦是臺灣版圖極西的島嶼。是臺灣唯一全部以島嶼組成的縣。澎湖群島位於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由於具有先天地理與港灣的優越特殊條件,自古即為軍事要衝及重要的移民中繼站,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有「臺灣海峽之鍵」的稱號。澎湖群島有早期移民的傳統聚落,為順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空間地景,有異國統治時期殖民與軍事防禦的空間地景。種種的空間地景呈現了澎湖悠長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特色。境內的天后宮,是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還有文石書院、觀音亭、七美人冢、西臺古堡等,均有歷史可考。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橋、桶盤嶼、通梁榕樹等景觀,亦各有特色。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澎湖的景色。
雙心石滬:雙心石滬位於七美嶼北邊的頂隙,廣大的地表,因土質透水性不良,經雨水衝蝕後,形成許多雨溝、雨谷,致寸草不生,景色荒涼,當地人稱之為「月世界」。而雙心石滬是以海石堆砌而成,是澎湖眾多石滬中,最完整、美麗的一座,也是一處最佳的海釣場。
沙港海豚:沙港海豚位於湖西鄉,中屯嶼的右方,為一突出的半島,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常有成群海豚洄遊至此,漁民們圍捕海豚成為此地的特殊景觀。以往村民將海豚出售到香港、臺灣等地的海洋世界表演,或予以宰殺送至魚市場拍賣。後經保護動物人士挽救,省旅遊局撥款在沙港港灣內興建飼養池放養海豚,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未來沙港將以填海擴大腹地,設置海洋生態館、熱帶魚館、海豚觀賞區以及海底景觀步道等設施,整體性開發為具規模之海洋公園。
鐵砧嶼:鐵砧嶼是一座形狀似鐵砧而得名的小島,四周均為海崖,不易登岸;北邊海岸有條長約10多公尺的海蝕洞,洞裡風平浪靜,小船隻可靠近遮蔭,是處天然的冷氣洞,夏季常有燕鷗蒞臨,為遊覽北海賞鳥的觀光據點。
員貝嶼:員貝嶼位於白沙島東方,為一座狀似貝殼而得名的島嶼,是東海之旅中最值得一遊的島嶼。島上40餘戶皆以捕魚為生,北端有柱狀的玄武巖形似「硯臺」;而其東方又有一形如筆般的巖柱,故有「筆 硯」之稱。從澎湖本島沙港涉海至員貝嶼,趁著退潮踏浪而過,海底珊瑚礁、地形一覽無遺,海上古道中央點有座以石塊堆成的石敢當,被稱作「中途島」。員貝嶼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座度假的人間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