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誰的青春了無痕

2020-08-29 誰知西去路


電影:《蜂鳥》

類型:劇情

導演:金寶拉

主演:樸智厚,金璽碧

上映時間:2019年8月29日

獎項:第40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劇本獎;56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第56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第56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等


韓國電影《蜂鳥》是金銀姬的青春故事。在14歲的少女金銀姬眼中,青春如弱小疾馳的蜂鳥,只是人生中一個急速飛逝的背影,只能偶爾回頭看看自己掉在地上壅塞滯脹的黑影。

很慶幸有人願意且有能力把這樣的青春表述得如此準確細膩深刻。作者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有幾個重要事件發生的1994年,企圖把個人命運與社會背景做一些連接,其實,我們可以專注於角色之間的關係走向,即使沒有那些背景,這些故事仍然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包括今天。

影片敘事風格頗有些是枝裕和的味道,但是多了女性的含蓄內斂,表達出一種與生活細節高度契合的延續感與無力感。通過長鏡頭、特寫鏡頭對人物、意象以及光影移動的變化,例如少女頭頂碎發上躍動的光影、白皙稚嫩的面龐、近乎停滯的景物,持續擴大延長角色情感輸出,帶著觀眾進入少女荒涼掙扎的內心。

金銀姬的家庭就像一塊四分五裂的大陸。強權霸道的父親——飯桌上不允許任何插話,重男輕女,偷偷出軌;懦弱冷漠的母親——從來不回應銀姬的呼喊;哥哥自私蠻橫——經常家暴姐妹;姐姐叛逆濫交——偷偷帶男朋友回家。這個家庭中的人各自站在自己的板塊上,因為相隔太遠而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久而久之養成「習得性無助」,變得麻木冷漠,遇到問題很少反抗掙扎。例如,銀姬被哥哥打成耳膜撕裂,卻拒絕醫生為她開具診斷證明作為家暴證據,因為父親指望哥哥考名校、出人頭地,即使鬧翻,銀姬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蜂鳥》常用「關門」的鏡頭表現銀姬家庭關係,「關門」象徵銀姬溝通閉塞、人心隔離。電影開篇銀姬敲錯家門大聲呼喊母親得不到回應,可是回家以後,不是父親出門就是母親出門,銀姬看著父母離開把家門關上,只剩下她一個人。銀姬的眼神空洞無神,可是,青春期的她已經產生很多人生困惑和無法合理釋放的內在能量,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格外強烈。烈日下,銀姬和好朋友玩蹦床玩到大汗淋漓,互相傾吐心事,按照本能驅使釋放壓抑的情緒,這就足夠了嗎?當然不夠。

他們內在外在的無序導致行為的無序,更容易讓他們在蹦迪、抽菸、偷東西這樣「有刺激」的事情上達成一致。但是,銀姬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混混」,她敏感、多思、細膩、真誠,在家庭以外的各種關係中,她往往是「被選擇」的那個人。銀姬因為成績不好被同學排擠,有一個經常變心又不斷回頭的「男朋友」,被好朋友「出賣」又接受了對方的「和好」,明明是好朋友自己有心事卻指責銀姬只考慮自己,因為學妹的熱情接受了交往要求,一學期之後又被莫名甩掉。好不容易得到中文補習班金英智老師的接納陪伴,卻因意外永遠地錯過了。

青春如同「蜂鳥」瞬息而過,少男少女們渴望被接納,但是現實不斷給他們關上大門,只得抱團取暖。人是通過外部關係反饋來輔助自我認知,銀姬生活中大多數「參照點」的反饋錯誤、無效,也給銀姬的自我認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銀姬顯然不知道自己要如何迅速適應這份如烈日刺目般的空白,更不知道自己也需要一種在人際關係中迅速「止血結痂」,然後若無其事繼續前進的能力,甚至在各種關係中迅速佔領優勢地位,成為主動選擇的人。以銀姬當下的狀況,她好像沒得選擇。

一個意外事件打破了銀姬的生活,暫時改變了各種關係走向。因為銀姬耳後長了一個瘤子需要手術,一下子成為關係網中的焦點,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可是,當她出院時,大家早已回到了原先各自的位置,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其實,生活看似什麼都沒變,但是,什麼都悄悄改變著。

導演準確駕馭這個青春故事的能力超乎預料,十分精準地撕下了銀姬身上被各種社會關係貼上的「偽標籤」,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銀姬,給許多人的青春生活「正名」。最典型的場景之一是,父母大罵銀姬怪脾氣頂撞老師所以被補習班開除,事實上補習班校長告訴銀姬錯誤的時間導致她沒能見上離職前的英智老師,因為對英智老師的承諾,銀姬激烈反抗家暴卻被打得更慘。其實,此時的銀姬更需要充滿善意的接納和真實的自我反饋,有理由推測看似與周圍格格不入的中文補課老師金英智也許與銀姬有相似的人生經歷,然而,越想留住什麼,什麼就溜得越快,金英智老師最後死於大橋坍塌事故,給銀姬留下一席空白,一份念想。

電影《蜂鳥》中「活」著一些高度類型化的人物,只為觀眾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年少的我們都試圖問過:「我的人生總有一天也會發光嗎?」人的命運際遇因為個人選擇而不同,這就是生活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命運。每個人延續著不同人際關係給自己的影響,但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只能靠自己去探索,「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那些為之觸發過情感的人和事早晚有一天會離去,但日後如何,主動權仍然在自己手中,可以選擇帶著那一身曾經與同類同行心靈振過的熱血,在彷徨中走向未來。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蜂鳥》:青春是生活在別處
    作為獨立女性導演的處女作,《蜂鳥》算得上一部可圈可點的好作品。這部電影也在包括挪威卑爾根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國外電影節中獲得了共計27個獎項,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成績。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的電影獎項青龍獎中打敗了《寄生蟲》拿下最佳劇本獎的,正是金寶拉導演的《蜂鳥》。
  • 蜂鳥音樂回應鄧紫棋與其解約,蜂鳥音樂和鄧紫棋到底誰成就了誰
    文:谷滿倉今天下午蜂鳥音樂微博官方回應鄧紫棋與其解約事項:聲明中提及鄧紫棋與蜂鳥意見不合,主要原因是鄧紫棋有意獨立,雖然蜂鳥音樂提出不同方案,但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聲明中同時否認鄧紫棋律師昨天發表的對蜂鳥音樂的指控,說蜂鳥音樂從來沒涉及任何「違約及不法行為」,也未曾對鄧紫棋「不公」或「壓迫」並表示此事很可能進入司法程序。對於鄧紫棋聲明中提及的8場演唱會正常舉辦無異議。這算是一個炸鍋的事件了,藝人和經紀公司的不和如電影般再次展現。提到鄧紫棋你能想到的是什麼,是的,「小巨肺」。小小身體裡蘊藏著巨大爆發力能量,發現她巨大能量的伯樂是誰?
  • 《蜂鳥》關於蜂鳥的片段
    韓國青年女導演金寶拉拍了這部關於青春的電影:蜂鳥。蜂鳥把青春的困境拍的非常有質感,那種青春的迷茫,是有社會和家庭落點的迷茫。相比之下日本的青春片更傾向於把青春置於社會文化和家庭情景之外,提純個體間的心理歷程和精神體驗,展示出一種更加虛無感的迷茫。韓國和日本的青春片氣質太不一樣。
  • 青春,如蜂鳥在微光中飛翔
    本文作者:vicky刺蝟蜂鳥,體型極小,最小的蜂鳥只有2克重。但可以每秒扇動翅膀80次,讓身體懸停空中,甚至倒飛。 如果將少女比作蜂鳥,讓她的青春如同蜂鳥在清透而又混沌的微光中飛翔,陽光就在前方,卻又遙不可及,唯有千萬次振動翅膀,穿過欲望、歡愉、痛楚、孤獨、叛逆匯聚的雲霧,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千瘡百孔。
  • 《蜂鳥》蜂鳥
    打敗寄生蟲,這部新片才是真正的年度最佳,蜂鳥啊,蜂鳥,很小,也很大,蜂鳥的襲擊也是非凡的完美也是堆展板!打敗寄生蟲,這部新片才是真正的年度最佳,蜂鳥啊,蜂鳥,很小,也很大,蜂鳥的襲擊也是非凡的完美也是堆展板!打敗寄生蟲,這部新片才是真正的年度最佳,蜂鳥啊,蜂鳥,很小,也很大,蜂鳥的襲擊也是非凡的完美也是堆展板!
  • 韓國劇情片《蜂鳥》影評:試圖在現實尋找擁抱的蜂鳥
    ,無暇顧及這位少女的綿密心事,使得恩熙必須孤獨地面對自己青春時期許多糾結難理的矛盾。《蜂鳥》電影好看嗎?,或者在成長過程的無助、矛盾於迷惘,都成為《蜂鳥》最迷人,最能為觀眾帶來共鳴與反思的地方。作為一部講述青春的電影,《蜂鳥》並沒有一場屬於年輕人的勵志冒險,也沒有實現那看似無法遙不可及的夢想,但這種對角色心境的深入探討,在平凡中找出其非凡之處才更加可貴。英智給恩熙的信中寫著:「就算壞事降臨,好事也會一起到來。」而我們又該對過去與未來抱持怎樣的態度?儘管有些事情現在回想起來有些難堪可笑,但這些屬於我們的寶貴記憶,也都成為讓我們變為現在模樣的養分。
  • 電影《蜂鳥》告訴我們:青春就是盲目尋找過後,開始懂得自己!
    電影《蜂鳥》故事講的是個初二女生,在家裡排行最小,跟父母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生活狀態,那透明是最合適不過的啦!蜂鳥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通過對生活細節的細膩刻畫,表現了主角的自我成長故事,看似瑣碎,但整部電影講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日常。因為並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有主角光環。大部分人其實都跟片中的女主一樣,家境一般,成績一般,中二叛逆,而蜂鳥這部影片則通過各種環境潛移默化的表現出女主在青春期的煩惱。
  • 《蜂鳥》普通女孩的青春電影,提高審美必看
    《蜂鳥》是金寶拉執導,樸智厚、金璽碧主演的韓國電影,於2018年10月6日2在釜山電影節首映,2019年8月29日在韓國公映。 那段青春裡沒有經歷小說中的情節,敏感但是不表現,繃不住發洩的時候覺得可能自己是瘋了,但是之後又恢復,然後成長。 最普通,最難過。 (圖文原創)
  • 《蜂鳥》人如蜂鳥
    以下是邊觀影邊看細節有感而發 無邏輯可言因為母親是老師所以很討厭當老師 因為一直到高中結束也沒有碰到好老師很討厭老師 因為蜂鳥覺得老師能夠作為長輩的角色被學生信任著 在他們最混沌的少年時代充當指路人的角色好像也不賴看蜂鳥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對同性的愛情(女生)超脫了以往的理解 特別是學生年代時候的同性愛情 愛情和欲望更多的時候是割離開來的 有的只是喜歡 很單純很純潔的喜歡
  • 蜂鳥/2018人性/驚悚/冒險/災難電影
    :[蜂鳥]恬淡溫實,南韓少女每一天,光和影裡的行走,這一點心事沒透露,看多了那些赤裸著肉身的故事,以為會更加血淋淋。青春是什麼?青春是一連串得不到答案的為什麼。為什麼有些事會在一瞬間改變而有些事總是維持著老樣子?為什麼那些改變的事總是我們希望不變的事,而不曾改變的事總是那些糟糕的事?為什麼不喜歡的人總是時時出現,而真正知心的人既難得又少見?為什麼人與人的關係總會糾纏在一起,又為什麼會像坍塌的大橋那樣突然斷裂墜入茫茫的記憶裡?迷途的《蜂鳥》因太過嬌小而得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 安利韓國電影《蜂鳥》:入圍2019柏林電影節
    《蜂鳥》出資源了。這部青春片最近一周登上了豆瓣口碑榜,評分不俗。 片中所展現的女孩的成長過程細膩而含蓄,淡然而富有餘味。「就算壞事降臨,快樂的事情也會一起到來。我們總會遇見一些人,分享一些事。世界真是神奇又美麗。」
  • 屠國嘯:蜂鳥鷹蛾
    它時而在花間疾馳,時而在花前盤旋,在花蕊中一伸一縮,和小鳥一樣的尾翼左右擺動,頭上還有兩根尖端膨大的觸角,也能發出清晰可聞的嗡嗡聲,像極了「蜂鳥」。屠國嘯查詢資料得知,原來這是「蜂鳥鷹蛾」,俗稱昆蟲世界「四不像」。在南京四季有花景區出現  「我國並沒有蜂鳥,蜂鳥是南美洲的特有物種,亞洲及我國均沒有分布。」
  • 「重磅」鄧紫棋與蜂鳥公司解約,蜂鳥的壓榨使她忍無可忍,解約後的鄧紫棋又該何去何從?
    不可否認,拋開藝人經紀和利益糾紛等問題,蜂鳥在音樂製作方面是一流的,尤其是Lupo Groinig的編曲是真的有水平,他是為數不多知道該如何為鄧紫棋的音樂添磚加瓦的人。但除了音樂製作,蜂鳥的問題便顯得太赤裸。通過合約條款對藝人進行約束限制,最大程度榨乾藝人的經濟價值,這直接反映出蜂鳥在藝人運營上缺乏長遠考慮,短視、將藝人視為唯一的獲利工具等因素在蜂鳥這種小體量的公司都是雷區。明明知道自家旗下的頭牌是鄧紫棋,明明知道合約是有期限的還這麼玩,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 《蜂鳥》蕾絲情結,少女心事,這部韓國青春片後勁太大
    不管是十多年前「超女」前浪們的當眾戳破,不留臺階,還是兩年不到的「火箭少女101」組合,利益盤根,倉促分崩,亦或者是前不久「青春有你2」誕生的「THE9」組合,登臺「618」晚會,各領風騷,這些女孩們的青春,看似閨蜜在側,眾人擁簇,實際上,一場豪華夜宴過後,她們可能才發現,歲月中從來沒有靜好,留在身邊的,只剩孤獨。
  • 《蜂鳥》峰鳥
    第39屆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公布,金寶拉榮獲《蜂鳥》最佳新人導演獎,樸秀妍榮獲《蜂鳥》最佳新人女演員獎[3]。2019年,第40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提名名單揭曉,《蜂鳥》提名最佳影片。2019年11月21日,《蜂鳥》獲得第40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劇本獎。2020年6月3日,《蜂鳥》獲得第56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
  • 中國沒有一隻蜂鳥!你見到的都是蛾子……
    要高速攝像機才能捕捉到蜂鳥的翅膀運動如果你隨便問國內的一個朋友,你見過蜂鳥嗎?90%的人肯定回答「見過!」但其實,中國野外並沒有蜂鳥,僅在部分博物館裡有蜂鳥標本。國內的野外真的沒有蜂鳥,一隻都沒有。全球所有的三百多種,都生活在北美洲,因為那裡四季都有花,蜂鳥靠花蜜生存。那些見過蜂鳥的人,知道這個消息都會驚呆了:我當年是在做夢嗎?我分明見過呀!
  • 懷念吳青峰式的清新曲風,我在北京等你的主題曲,蜂鳥上線
    我們都好像嬌小的蜂鳥,自不量力地做著追尋太陽的夢,我們到底在追求些什麼,為何一直不斷往前衝?因為我想要成為自己,也成為你的光。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蜂鳥的第一次上線,是在去年歌手3舞臺上的驚豔亮相,再次上線,是在李易峰和江疏影的新劇《我在北京等你》裡,講訴的也是小人物逐夢的故事。
  • 科恩的標誌(二)蜂鳥
    中美洲古印第安部落阿茲特克人(Aztec)將蜂鳥製作成護身符佩戴,象徵著活力,是勇敢的鬥士,有著性吸引力的特性。中美洲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有著普遍的觀點:將蜂鳥視為愛,性,育的象徵。這與《美麗失敗者》中「我」的人設正好契合:一個考證印第安某分支部落的研究者。蜂鳥的神秘象徵可從下面兩張圖管窺蠡測。
  • 鄧紫棋新歌懟蜂鳥音樂:我沒法永遠當你聽話的傻瓜
    鄧紫棋新歌《句號》歌詞鄧紫棋新歌《句號》   11月22日凌晨,鄧紫棋微博發布新歌《句號》歌詞,從歌曲開頭「窗外不願飛的蜂鳥 也在哀悼」點出此前與鄧紫棋有合約糾紛的蜂鳥音樂,到後面直接開懟蜂鳥音樂老闆:「你說我是個商品沒有你我就不可以」「你知道嗎 這一輩子除了我的爸爸
  • 泰州蜂鳥青創計劃:創業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
    恰在今年年中,泰州團市委推出蜂鳥青年創業計劃,意在通過建立「蜂鳥空間站——蜂鳥驛站——蜂鳥E號店」的「三階四級」體系,打造泰州全區域覆蓋、鏈條式銜接的創業孵化載體,營造青年創業生態圈,為項目的初期成長提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