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懂霍珀與懷斯嗎?你熱愛的未必是他們表達的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應該說,相較於霍珀,懷斯的畫才是「感傷」的。他運用空間與光所營造的更多是情緒,而非戲劇化衝突。所以人們在懷斯的畫裡看不到不安、緊張和焦慮,而常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

哈貝馬斯在接受《時代周報》的採訪時說,他在美國佛羅裡達等地看到的一片蕭瑟就像畫家霍珀(Hopper)的畫作:一排排似乎沒有盡頭的空蕩蕩的房子、房子前荒廢的草坪以及上面立著的那些因拖欠貸款房產回收的標誌牌,無不透出傷感。

的確,在愛德華·霍珀的畫布上,從不缺乏空曠無人的場景。可是,他的畫作是傷感的嗎?我有些吃不準。在我看來,霍珀早期畫作裡有點笨拙的表現主義色彩,這大概與他24歲(1906年)時的巴黎之行有關。在那裡,他發現了波德萊爾的詩歌,並終身誦讀——後者的象徵主義對表現主義繪畫有著極深的影響。不過後來的霍珀很快拋棄了通常意義下的表現主義,著重描繪美國城鎮和鄉村的熟悉景物。

《加油站》,霍珀

霍珀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空曠冷寂的城鎮,孑然獨處的人物,難免給人以「傷感」。但如果人們僅停留於這一感覺,恐會辜負了畫家的苦心。實際上,霍珀猶如導演,他通過獨到的空間構圖和強烈的光源,在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中安排了不小的戲劇衝突。就拿那幅《加油站》來說吧。畫家刻意加強了畫面中前景的亮度,同時將公路的遠端隱入最暗處,為本來暮色沉沉的鄉村加油站營造出一種舞臺的效果。假如觀眾細心琢磨就會發現,畫面上的光影不大合理,甚至很不自然:三臺加油機因為前景的光照閃著耀眼的紅色,但機器的陰影卻分明在提醒,更強烈的光來自畫面的右後方。可是,畫面的右方除了一個標誌牌,根本沒有光源。標誌牌的立柱陰影和右側發亮的樹冠在提示,光來自人們看不到的畫面左側上方。那麼,畫面右側那間白色小房子的屋頂照理應該也像加油機那樣紅得發亮,但是事實上它卻相當黯淡。已經亮得過分的空地上還投下了白房子的門窗中透出來的光,這意味著房間裡的光源更是異乎尋常地強烈——由於這一切荒誕之處都無法從畫面上看出究竟,就造成了另外一個耐人尋味的結果。那就是畫作的觀看者會產生這樣一個感覺:自己(或者是某個人)正躲在那個空間之外的某處偷窺。因為是偷窺,所以那些光線的不合理似乎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因為被遮蔽了——那個若無其事或毫不知情的工人加深了這種偷窺感。而這種不安的感覺才是霍珀想要的。

霍珀自承痴迷於光線。不過在我看來,準確地說,他是痴迷於光線的調度與安排,而不是光本身。這一點,只需與注重光影的印象派諸家做個簡單比較就明白了。實際上,霍珀作品中的光線本身是單調的,甚至是蒼白的,只是因為它被安排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才顯得有些不同尋常。無論是著名的《夜鷹》,還是不那麼著名的《夜晚的辦公室》,莫不如此。

《夜鷹》,霍珀

所以,並不像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霍珀既不是一個現實主義畫家,也不是什麼「沉默的目擊者」,如果非要給一個比喻,我認為他是擅長運用空間與光線營造類似現代派戲劇效果的畫家——以他對戲劇效果和心理暗示的強烈追求,稱霍珀為畫家中的希區柯克也不為過。

《夜晚的辦公室》,霍珀

關於霍珀與戲劇、影視的關係,既可從畫家本人多年的電影海報繪畫經歷,也可從後來電影界和攝影界人士對他的偏愛看得出來。譬如,攝影家格裡高利·克魯德遜(Gregory Crewdson)就承認,自己的作品深受霍珀影響。他說:「我可以略帶諷刺地說他(霍珀)是最偉大的美國攝影家。我的意思是在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方面他的影響如此巨大。但是就當代攝影而言,他對美國日常生活的興趣使他現在看起來也並不過時。」 美國一家美術館2006年就曾舉辦過一次名為「從霍珀那裡出發:格裡高利·克魯德遜/愛德華·霍珀」的雙人展,以此充分探討霍珀對影像作品的深遠影響。有意思的是,霍珀的畫作與史匹柏的電影(如《第三類接觸》)、喬治·盧卡斯的電影(如《美國風情畫》)之間,也不乏這種風格上的聯繫。

很多人把霍珀稱為寫實主義的大師,然而我認為這個稱號加在他的頭上並不合適。這讓我不由地想起可與霍珀相提並論的另一位「寫實主義的大師」,美國畫家安德魯·懷斯。有些諷刺的是,霍珀死於1967年,懷斯則在今年1月15日剛剛去世,可是如今談論霍珀的人遠遠多於懷斯——「風尚」的轉換真是令人唏噓。

如果以一般人愛用的「孤寂」、「神秘」之類的詞彙來形容霍珀,那麼毫無疑問,懷斯也具有同樣的特點。然而,他們又是如此不同,難免讓人產生將他們進行一番比較的衝動。

相對霍珀在中國獲得的反響而言,懷斯曾在中國掀起的熱潮是不可複製的。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畫家們或多或少都感受到懷斯的影響力。像何多苓早期的名作《春風已經甦醒》、艾軒的西藏風情組畫,都有著懷斯的影響。就在前不久,艾軒還深情地說:「懷斯是美國美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連一再表示對懷斯「十二萬分憎懼」的陳丹青,早年的西藏組畫裡恐怕也能看見懷斯的影子——《克裡斯蒂娜的世界》中那道高聳的地平線時時可見。

《克裡斯蒂娜的世界》,懷斯

關於懷斯的藝術成就,似乎有著很高與很低兩種極端評價。不過我對這些評價沒什麼興趣。我對懷斯感興趣的,仍然是空間與光。懷斯與霍珀所關注的題材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空間與光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異。欣賞懷斯的畫作,不大可能有那種目擊甚而偷窺的感覺,主要原因在於空間與光的調度。在懷斯的畫裡經常出現,並且極富表現力的地平線、天際線在霍珀那裡是看不到的。而在霍珀畫中,那些刻意地、甚至是強制性的光在懷斯那裡也不曾有過。相反,懷斯畫作裡的光是散漫的、平和的,所有的景色通常都籠罩著一種灰濛濛的光暈。且不說那著名的《克裡斯蒂娜的世界》,就隨便拿一幅《1946年的冬天》與霍珀的畫作比一比就足以說明問題:衰草、柵欄、尚未完全融化的積雪,它們被一一呈現於畫面之上。一個迅疾行走的男子被置於畫面的中間,影子似乎有些跟不上主人了。

在霍珀的畫作裡,很難看見如此一覽無遺的場景,也幾乎看不到如此劇烈的人物動態。懷斯善用那些富有彈性的線條,使得他的作品有著層次豐富的肌理,這在霍珀的畫作裡同樣是很難看到的——在他那裡,更多的是水平與垂直的銳利線條,建築如此,街道如此,連人物的形體也如此,而這些線條往往是強烈的光線所規定的。但是,《1946年的冬天》中那個男人的影子透露出了些許信息:那分明是一道著重強調的影子,與整個畫面的亮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懷斯的很多作品裡,都能發現作者對陰影的刻意強調。它暗示著懷斯與霍珀一樣,都巧妙地運用光影來表達主題。在另外一些畫作裡,懷斯處理單一光源的手法更能看出他與霍珀的共同之處。例如《克裡斯蒂娜的世界》之二、《戀人》等。

《1946年的冬天》,懷斯

應該說,相較於霍珀,懷斯的畫才是「感傷」的。他運用空間與光所營造的更多是情緒,而非戲劇化衝突。所以人們在懷斯的畫裡看不到不安、緊張和焦慮,而常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從這一點講,霍珀是導演,懷斯是詩人。但只有當我們去親近他們的畫作,才能理解懷斯那麼推崇霍珀的原因——他的確從大自己35歲的前輩畫家那裡學到了東西。

《克裡斯蒂娜的世界》之二,懷斯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沉默的目擊者——愛德華·霍珀
    只不過,懷斯在賓州、緬因的農村,而霍珀的那一份則誕生於彼時破土而出的大都會。表達男女關係的作品:four lane road (1956)  用窗內外的空間區隔營造了生動的男女的關係,男人沉溺於夕陽之光,女人則要「喊你回家吃飯」。
  • 再見,霍珀,你的《德州電鋸殺人狂》是部有趣的恐怖片
    據美聯社報導,洛杉磯縣法醫處周六表示,霍珀是自然死亡。霍珀其它導演作品還包括 1982 年與史蒂文·史匹柏合作的靈異恐怖片《鬼驅人》(Poltergeist)以及《懾魄驚魂》(Tales From the Crypt)等電視劇集,不過他最經久不衰的傑作當然還是《德州電鋸殺人狂》。
  • 愛德華·霍珀:描繪時代的孤獨
    霍珀只用了一方畫布,便道出了城市靜默角落中最具共鳴的孤獨故事。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人們仍在為了更好的前程與機遇紛紛來到城市中生活、打拼,而身處繁華中的你我卻越發無處安放本就嚮往自由的心靈。霍珀筆下描繪過的諸多神情恍惚的辦公室人群,激起著人們的無限同感。他們眼神中望向並愁思的遠方,也許正是霍珀在鄉村繪畫中所呈現的蕭條景象。空蕩的房屋與無邊的白色荒草,共同構成了整個時代的寫照。
  • 愛你的人未必懂你,懂你的人一定會心疼你
    有一種感覺叫:我懂你!有一種幸福叫:我陪你!有個懂你的人,累了,可以借個肩膀依靠。痛了,有句懂得可以慰藉。懂你是心靈的相依。待我好的,我便珍惜,待我不好,我便棄之。也許你很成功,但我未必會喜歡你。也許你啥都沒有,但我也不會嫌棄你!作為朋友,你若對我肝膽相照,我一定不會辜負你。作為愛人,你若對我真心實意,我一定不會讓你哭。因為有人懂,所以心事可以傾訴。因為有人懂,所以孤獨有人作伴。因為有人懂,所以無助有人安慰。愛你的人未必懂你,懂你的人一定會心疼你。懂你的人,才能和你深有體會。深知你的苦衷,了解你的負累。懂你的人,才能與你感同身受,心疼你的堅強,珍惜你的感情。
  • 沉默的目擊者—愛德華.霍珀
    愛德華·霍珀1882年出生於紐約哈得遜河畔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裡,從小沉默寡言,喜愛清靜,經常遠離人群到大自然中獨處。霍珀幼時即顯示出繪畫天賦,並在父母的鼓勵下練習繪畫。霍珀敏銳地把握到了這一變化,開始把自己的畫筆投向了現代人的普遍生存狀態和孤獨情緒,創作出大量的作品,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對孤獨進行了完美的視覺闡釋。  像很多畫家一樣,人物和城市景觀也是霍珀最熱衷描繪的對象。不同的是,在霍珀的畫筆下,無論人物還是城市景觀,都充溢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 蕾切爾·伍德批《怪奇物語》霍珀警長:別和他約會
    蕾切爾·伍德批《怪奇物語》霍珀警長:別和他約會 時間:2019.07.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FFF 分享到:
  • 《縫紉機前的女孩》霍珀-世界名畫鑑賞語音講解
    今天給大家介紹美國畫家霍珀創作於1921年的《縫紉機前的女孩》,這幅畫收藏於馬德裡提森·波涅米薩博物館。 局部圖 愛德華·霍珀美國畫家,生於1882年7月22日,卒於1967年3月15日。
  • 你經常看到?但你未必懂:老外聊天常用縮寫大全, 超讚總結!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你經常看到一些很實用的縮寫嗎?但有時候你未必懂它們的意思。
  • 美國現代藝術:從霍珀到歐姬芙
    原標題:美國現代藝術:從霍珀到歐姬芙 展覽時間:8月17日——2014年1月26日   展出城市:紐約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將於2013年8月17日至2014年1月26日期間呈現展覽「美國現代藝術:從霍珀到歐姬芙
  • 最好的感情:相顧無言,你卻懂我
    樹上春樹如是說: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某個角落,存在著能完全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的人。越是長大,走過了人生的一些路途後,遇見了無數的人,可真正遇見那個懂你的人卻不容易。懂你的人是知你冷暖,知道你對他好,明白你的弦外之意,也曉你的欲言又止。遇見一個懂你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都羨慕楊絳和錢鍾書之間的愛情。很多人卻都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 「笑」的這幾種常見含義,你未必真的就懂!
    「笑」就這一個動作,配合上各種微表情,這幾種常見的含義,你未必真就懂得!哈哈大笑,這個大家一聽應該都會說,「哈哈大笑就是高興唄!」其實不然,哈哈大笑高興的含義只佔很小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如某個後生說了件很苦惱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長輩能把它解決,機會哈哈大笑,「就這事,看把你擔心的,有什麼大不了!」說這話的時候,其實自己是在表示自己可以幫忙解決。有時候某個人很幼嫩地表達了某個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做了個很呆萌的事情,這個時候別人也會哈哈大笑,而這個時候的「笑」更多的含義是覺得「逗」,可愛可親,並非高興。
  • 愛德華·霍珀《夜遊人》地點之謎
    愛德華·霍珀 《夜遊人(Nighthawks)》船頭狀的街角伸入沒有路燈的街道,被賣半分熟的菲利芝士牛排三明治的小館那圓滑的玻璃窗透出的光照亮。小館中有個專心致志的服務生,為三位屈身坐在吧椅上的主顧置備咖啡。
  • 「你懂嗎」用英語怎麼表達?火便天朝的網絡用語英語怎麼說?
    你懂嗎?一般是在和別人了聊天過程中確認對方有沒有收到信息的詢問詞,那麼「你懂嗎」用英語怎麼表達?火便天朝的網絡用語英語怎麼說?今天來帶大家學習一下!「你懂了嗎」用英語怎麼表達?:1、Are you with me?
  • 美國20世紀寫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作品欣賞
    懷斯並沒有在專業美術院校學習,而是從小在父親的工作室接受系統的繪畫訓練。1936年,懷斯在紐約舉辦個展並一舉成名,他以精緻逼真的寫實手法,描繪美國鄉間的自然風土、人物,以敏銳的感觸、精緻的技巧,捕捉視覺瞬間,同時以豐富的記憶和聯想,將生活中的細節化做令人感動的畫面。懷斯的藝術啟發了此後出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繪畫,他成為美國上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 愛德華·霍珀畫作評析:「陌生的群體」和「孤獨的個人」
    並不是究心刻意,也沒想周納羅織,非要以霍珀附會威廉斯,或者讓藝術印證政治學。但霍珀作品深入描繪並反覆呈現的主題,確實高度符契於威廉斯的精確概括,即「現代社會」裡的「現代人」,他們作為個體的孤立無援、置身群體的隔膜冷感。不待掛鈎牽線,自能交響旁通。
  • 「霍珀時刻」——城市裡現代人的疏離與孤獨
    1看了這幾幅畫,你有什麼感受?畫的作者是上個世紀美國繪畫大師愛德華·霍珀(Edward Hopper),所以他的畫中所描繪的叫做「霍珀時刻」:傍晚無聲的客廳、冷漠無話的夫妻、刺眼的陽光、空曠的花園、沉寂的辦公室、充滿心事的人。明亮、空曠、孤獨。這是現代人都市生活裡的疏離與孤獨感,零零碎碎,無處不在。
  • 董又霖說他懂了,你信嗎?
    試聽平臺:網易雲音樂作為一首R&B風格的情歌,《懂了》的整體音樂元素相對簡單,伴隨木吉他伴奏,董又霖溫柔地唱著「我懂了/你走過 就一定留下痕跡/我懂了/我錯過 會對未來更珍惜」。問題在於:哪怕看似懂了很多,感情當中,那個一直說著「懂了」的人,往往都沒有弄清楚真正需要弄懂的情感,所以,聆聽這首《懂了》,算是一種自我催眠。當我們都以為自己已經懂了的時候,難得糊塗也好,萬千藉口也好,我們都可以做出自己新的選擇。
  • 我還不懂孩子嗎?我就是由孩子長大的。其實 你未必真的懂孩子!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他們後來都忘記了。」很多人喜歡說的一句話,我還不懂孩子嗎?我就是有孩子長大的,其實你真的未必懂。「小王子」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只是我們後來都忘記了。小班入園第1天未開始,這也是踏入社會,這也是他們第1次和父母的分離,很多孩子哭著喊著,讓爸爸或者媽媽再抱一下。還有很多孩子抓著父母的衣服,祈求父母不要把他們留下。孩子們孩子們接下來需要獨自吃飯,獨自睡覺,獨自上課,獨自穿衣。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獨自完成。這對孩子既是挑戰,也是自我能力的培養。
  • 那些說話帶哈字語氣的人,你真的懂他們說的意思嗎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懂中國話嗎?語義解析:此句的效果類似於「我手機還有99%的電,不聊了哈」,還不明白嗎?這是本世紀最佳勸退語錄。我。就。是。不。想。跟。你。聊。至於我在幹嘛,關你屁事!收到此句的朋友,希望能面對現實,乖乖回個「晚安」,還能保住自己暖男的表象,全身而退。
  • 不用說,也懂你的巨蟹座,到底活得有多累?別傷了他們的心
    巨蟹座往往是十二星座中最為敏感的星座之一了,而他們的敏感屬於那種你不用說出口,就能感受得到的類型,以至於,他們就像腦袋裡裝了一個雷達監控器一樣,可以捕捉到身邊人的情緒氛圍,甚至是所思所想。為此,他們不會說什麼不合時宜的話,不會去問讓人尷尬的問題,他們覺得懂的人自然能懂,沒有什麼好一定要說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