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
很早以前就接觸到了這首詩,當時被這首優美的詩歌深深的折服。經常寫在情書上面,表明自己堅固不易的深情。
當時以為它的主人是倉央嘉措,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一生寫了很多情詩,是西藏最具有才情的詩人。他的詩歌表現了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愛與恨、苦與樂、行與思……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他的詩歌具有一種和諧的音樂美,加上他的佛學造詣,讀起來,讓人產生一種悠遠的意境美。
而《見與不見》這首詩的實際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她的真正主人是扎西拉姆·多多,原名談笑靖,漢族,廣東人,是一名牽扯到佛教徒。
這首詩以《見與不見》的名稱初登於《讀者》2008年20期。《讀者》已為此事致歉。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解,是《見與不見》這首詩,無論從風格上,還是感情上,意境上都與倉央嘉措的詩歌很相似。
倉央嘉措也好,扎西拉姆也好,他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都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寫出來的詩歌與藏傳佛教大師分不開。
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2》在結尾的時候,捧紅了一首小詩,它就是《見與不見》,這首詩歌,探討了愛與生命兩大主題,內斂而深情,惹得觀眾熱淚盈眶。這也就是這首詩歌能被許多人知道並傳唱的原因。
對於這首詩,很多人還有一個誤區,認為這是一首情詩。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詩人曾經說過,這首詩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蓮花生大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
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於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也就是說跟我們想的堅貞的愛情,風花雪月沒有一點關係。
但是,知道真相的我們,仍舊可以把它當成一首情詩來表達我們的愛情,美妙的詩歌在後人的手裡依舊可以放出不同顏色的煙花。
優美的詩歌總是容易被人記住,被人傳唱,而創作的人也應該被我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