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網友提問:
飛機作戰時為什麼常選低空飛行?
專家解答:
相信喜歡看戰爭大片的軍迷們都不陌生:飛機經常在接近目標區域後進行低空甚至超低空飛行。前段時間,一架殲-16海灣超低空掠海飛行的視頻火了,它以低於海景樓的高度迅速切彎、爬升、脫離,動作一氣呵成,引得網友一片驚呼。那麼,對於飛機作戰來講,低空飛行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空中高度是如何劃分的吧。過去,人們對地表以上的空間並沒有那麼多說法。隨著航空的發展,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這些概念便逐漸形成了,通常來講:100米以下為超低空,100~1000米為低空,1000~7000米為中空,7000~15000米為高空,15000米以上為超高空。
▲ 美軍飛機超低空飛越死亡谷
現代的作戰飛機大多採用低空飛行,主要是為了避免過早被雷達發現。這是因為雷達波只會沿直線傳播,當受到高大目標阻擋時,其背面將有雷達波照射不到的盲區。由於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且起伏不平,雷達波照射不到的盲區多,所以作戰飛機低空飛行不易被雷達波搜索到,從而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像某些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轟炸機,突防高度可低至150米左右;強擊機的突防高度為50~100米。
其實,在不同高度飛行,飛機性能的發揮和飛行員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飛機在低空、超低空飛行,雖然有利於突破敵方防空體系,隱蔽地接近目標,但耗油量大,續航能力低,機載電子技術設備作用距離近,發現、識別地面目標困難。另外,由於飛行高度低,與地面的相對速度增大,可允許的操縱誤差範圍小,對特殊情況判斷、處理的預留時間短,飛行員分配更多的精力去注意保持飛機的狀態和飛行數據,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和緊張。
那麼飛機在高空、超高空飛行究竟有何利弊呢?在這個高度上飛行,航程可以增大,機載電子技術設備有效距離更遠,超高空飛行還可減少敵殲擊機和高射炮的威脅。但高空空氣稀薄,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和發動機性能受到影響,飛機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變差、機動性降低,不利於空戰和準確地突擊地面目標;容易過早地被敵雷達發現,受地空飛彈的威脅增大。
答
嶽江鋒:原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軍事刊物主編,畢業於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在軍中服役20餘年,現為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項目總師,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多家網絡媒體發表文章百餘篇,並創建了「謝武軍事」公眾號。
專家介紹
圖/ 源自網絡
出品/ 科普中國
作者/ 嶽江鋒
策劃/ 宋雅娟
監製/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