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光速每秒30萬公裡,誰在限制它?劉慈欣的猜想令人興奮

2020-12-22 閆志鵬說科技

光速所指的就是光傳播的速度,它也是目前科學家公認的極限速度,也就是30萬公裡每秒。人類沒有發現比光傳播速度更快的物質,所以光速也被視為是宇宙極限速度。

光速為什麼是30萬公裡每秒,這個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第一個提出這一概念的人是愛因斯坦。嚴格意義上講,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458公裡每秒,這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幻想高維度生命的存在。這些問題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都曾存在過,書中的科幻內容很超前,看過後不禁直呼驚訝,原來宇宙還能這麼神奇。

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光速只有每秒30萬公裡的極限速度,但是宇宙卻有著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寸,從宇宙的一頭跑到另一頭,光居然需要930億年才能到達。

如此巨大的差距,讓我們不僅感嘆,光速也不過如此。

光速為何只有30萬公裡每秒呢?

要知道他既然是作為宏觀宇宙裡面的極限速度,他應該能夠跟得上宏觀世界裡面的尺度發展,因為根據環境極限原理,一個地方有那麼大,必然就會有一個能夠快速到達這個地方每個角落的速度,很明顯光速並不符合這個理論,到底是光速出的問題還是我們理解的方式出了問題呢?

當年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很多的猜想,一方面是認為由於宇宙大爆炸的擴張速度超過了光速,所以原先的環境極限原理是原本是適應的,但是隨著擴張的速度加快,所以使得光速變得非常不合理,不過這個理論仔細想想還是會發現很多的漏洞,畢竟宇宙在擴張,為何它的速度就沒有跟上呢?很明顯是有什麼東西限制了它。

對於這種疑惑,劉慈欣做出了大膽猜想:

那就是宇宙一開始是有著無窮無盡的速度的,光也擁有無窮盡的速度。但是出於某種原因,宇宙一直在被降維,所以宇宙的速度慢了下來,光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降維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道:宇宙原本有11個維度,在那個遙遠的過去,光速達到極限。隨著各個宇宙文明的崛起,星際大戰展開,降維攻擊隨之出現。

降維攻擊使得宇宙的維度一層一層的跌落,仿佛宇宙失去了它立體的本質,朝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宇宙的變化帶動著光速的衰弱,直到現在的30萬公裡每秒。

不過劉慈欣提出的不過是一個猜想,並不能得到證實。不過他提出的這種可能性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三體》中的這個特殊概念,得到許多企業家的贊同,比如小米ceo雷軍,以及360的周鴻禕等等。

這就是《三體》給人的感受,這也是《三體》的偉大之處。也難怪它獲得了雨果獎。

從引入三體文明的設定,到黑暗森林法則,直至最後的弱肉強食,讓讀者不寒而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身的渺小。

《三體》一共分為《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每一部都可以獨立出來,但是連貫起來更加震撼。

《三體》帶領著讀者走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目前的文明從未涉及到的。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光速為何被限定為30萬公裡每秒?一旦突破光速,文明或進入下階段
    70萬公裡,相當於每秒194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帕克號探測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30萬公裡,帕克號僅需1個多小時就可以往返地球和月球,火星與地球的距離為5500萬公裡,帕克號從地球飛到火星也僅需要78個小時,由此可見帕克號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帕克號的「快」是相對的,為什麼是相對的呢?
  • 比光速還快物體,每秒多跑六公裡,已被科學家實驗證實
    我們都知道目前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平均每秒的速度是30萬公裡左右,如果人類未來準備星際移民或者開展宇宙旅行、探索之旅,那麼首先得到光速人類才有希望進行下一步。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比光速還要快的東西呢?
  • 德國科學家已證實,4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劉慈欣的猜想令人興奮
    德國科學家已證實,4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劉慈欣的猜想令人興奮不清楚各位是否有過這個的臆想,倘若人能夠進到4維空間的話,這樣的話進到4維空間的人,還能稱作是一個完整的人嗎?德國數學家喬治·波恩哈德·黎曼此文章發表之初,便引發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讀過該文的科學家相繼感嘆:黎曼為全人類帶來了,探究維度空間的新理念,全人類的思維方式,將不會再被限定在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內。
  • 光每秒速度達到了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 在一些基本的概念上,科學家們依然推薦得很痛苦,比如:質量,能量和光速。伽利略曾經就挑戰過光速,而且他僅僅是嘗試去測光速,卻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 光速的9倍!科學家發現25億光年之外的神秘天體,打破了認知
    難道在宇宙裡就沒有速度超過光速的物體嗎?在實驗中我們確實沒辦法讓基本粒子加速到光速,想找到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物體,我們還得把目光對準宇宙。1997年,科學家終於在宇宙中找到了超光速現象,它就是類星體的輻射源分離,打破了認知。
  •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說到宇宙的極限速度,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光速,它被公認為最快的速度,任何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即便速度再快的物體,也只能無限制的接近。它的存在像是一個亙古難題,比宇宙還要複雜,人類本身都難以接近光速,想要突破這一障礙,得先解決目前的絆腳石。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除光速之外的極限速度是什麼?據科學家的分析,除了光速速度快之外,膠子和引力子都能達到光速,只是這兩種粒子沒有所謂的質量。
  • 宇宙最大星球,用光速繞它一圈,需要多少年?
    預測大犬座VY CMa 的直徑大約是1800-2100倍太陽半徑。如果將大犬座VY放在太陽系中心,它的直徑超過到土星軌道(約10天文單位)。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它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即相對於光源靜止和運動的慣性系中測到的光速是相同的。
  • 「光速不變」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限制了超光速現象?
    大家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但是如果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了解的話,就會產生很多誤解。比如在回答問題時總能遇到以下幾種問法:把雷射燈對著天空,雷射的另一端的線速度不就超光速了?如果有一根30萬公裡的棍子,從另一端推一下,豈不是就超光速了?把打開著的手電筒扔出去,手電筒發出的光是不是就超光速了?
  • 劉慈欣的猜想讓人興奮
    科學家們在讀過這篇論文後,紛紛感嘆:黎曼為人類提供了研究維度空間的新思路,人類的思維將不再被局限在二維和三維空間內。科學家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會尋找到開啟四維空間的「鑰匙」。到了21世紀的今天,四維空間這個概念對於我們而言不再陌生,所謂的四維空間,就是比我們現在所處的三維空間更高一級的空間。
  • 劉慈欣大膽猜想:如果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將不再受到時間的控制
    科學家們說,四維空間中的時間形狀與三維空間中的完全不同。在四維空間裡,時間並不似一支無法回頭的離弦箭。在三維空間中,時間是高度單向的,永遠不會回來。因此,劉慈欣大膽猜想,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四維空間,將不再受到時間的控制,我們或許可以利用時間的特性穿越時空,回顧過去的事件軌跡,提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 宇宙中最高的速度真的是光速嗎?還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嗎?
    先來看看人類科技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在地球上人類製造出飛行速度最快的載人飛行器為SR-71黑鳥,它的最大速度達到3.5倍音速,也就是4284公裡每小時;人類在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紀錄是由「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創造的,它的最高速度達到192公裡每秒,也就是每小時70萬公裡,這是什麼概念?
  • 如果超越光速真的可以回到過去嗎?「祖父悖論」已經說明了一切!
    如果人類可以超越光速,真的能夠實現時光倒流嗎?愛因斯坦曾經在相對論中提出:當物體的移動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趨於停滯;隨後很多人便提出猜想,如果人類能夠以超光速運動,那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回到從前,進而輕鬆改變歷史呢?
  • 劉慈欣大膽證明科學結論
    劉慈欣大膽證明科學結論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對地球的探索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然而,很明顯,這種深入的理解只與人類對空間非常無知和迷茫有關。而在地球上,不僅有地球表面的空間。科學家還認為四維空間是存在的。目前,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維度空間的討論,這也被認為是人類世界中最強大、最難理解的。
  •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它自身動力從何而來?為什麼能一直運行?
    光速每秒30萬公裡,身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它的動力來自哪裡?在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莫過於是光速了,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超過它,通過相對論我們能夠了解到,宇宙中的事物只能接近它,不能超過它,因為接近光速的一瞬間,物質就會不斷開始擴大,慢慢就開始爆炸,所以這個時候想要再接近光速的時候,簡直是太難了,這也是在宇宙中沒有超光速物質的原因,讓很多人比較鬱悶,難道在宇宙當中真的沒有超過它的物質嗎?光速到底是什麼?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嗎?有四種速度比光速還要快
    第四種、蟲洞,蟲洞概念是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提出的一種猜想。蟲洞的作用就是連接宇宙不同時空的一個通道,通過它可以快速實現星際間的穿梭。這也是一種超光速星際航行模式,蟲洞在很多的科幻小說中都有提到,至於現實宇宙中是否存在,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 目前已知光速最快,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發現快於光速的速度呢?
    光速有多快?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常量 ,國際公認的值為 c=299792458米/秒 ,即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大約每秒30萬公裡。光看這個數字我們體會不了光速有多快,打幾個比方來說,我們地球的直徑是12756公裡,計算一下,那麼周長大約就是40000公裡,而飛機是目前我們行駛最快的一種工具,坐飛機出國也是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而光速要圍繞整個地球轉一圈,只需要1/7秒;還有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平均是38.4萬公裡,坐上光速去旅行,僅僅需要1.28秒就可以到達月球,和嫦娥一起賞月;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我們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為
  • 光的速度高達30萬公裡/秒,誰驅動著它,為什麼不減速?
    光既然可以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呢?首先,這個速度叫做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其次30萬這個數字是一個近似值,即使不在真空它的速度也很快,快到夜晚開關一按你能瞬間感覺到屋子裡充滿著光明,而相對於太陽,它給予地球的光明需要8分多鐘才能到達。
  • 光的速度最快嗎,這種粒子比光速還快!
    我們從小就知道光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光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鐘30萬公裡,這是我們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 但是,有一種物質——快子,它的速度比光速快。20世紀美國的幾位物理學家提出了快子學說。他們認為快子的能量和速度是一種反比的關係,它隨著自身能量的不斷消耗而產生無限大的速度。
  • 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原理是永遠正確的嗎?
    洛倫茲不變性是一個以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洛倫茲的名字命名的概念,它認為物理定律對整個宇宙的觀察者都是一樣的,不管他們在哪裡,也不管他們移動的速度有多快。洛倫茲不變性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狹義相對論預言,在真空中,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光速都是每秒299791公裡的常數。在迄今為止的所有測量中,這個速度確實是恆定的,即使是在科學家可以用粒子加速器在地球上產生的最高能量水平下。
  • 最難賺的100萬美元—證明黎曼猜想
    我們衷心的希望李忠教授的證明是正確的,那麼這樣他不僅將因此載入史冊,而且能拿到100萬美元的獎金。黎曼猜想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關黎曼猜想被證明的消息會引發這麼大的影響?它為什麼值這麼多錢?如果黎曼猜想被證偽,那麼一定會有很多人不開心。就連希爾伯特都說:如果500年後我還能醒來,那麼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就是:黎曼猜想被證實了嗎?一百年後,又到千禧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篩選了七個難題,並且為每個難題懸賞100萬美元。這七個問題分別是: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猜想、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納衛爾-斯託可方程、BSD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