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所指的就是光傳播的速度,它也是目前科學家公認的極限速度,也就是30萬公裡每秒。人類沒有發現比光傳播速度更快的物質,所以光速也被視為是宇宙極限速度。
光速為什麼是30萬公裡每秒,這個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第一個提出這一概念的人是愛因斯坦。嚴格意義上講,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458公裡每秒,這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幻想高維度生命的存在。這些問題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都曾存在過,書中的科幻內容很超前,看過後不禁直呼驚訝,原來宇宙還能這麼神奇。
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光速只有每秒30萬公裡的極限速度,但是宇宙卻有著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寸,從宇宙的一頭跑到另一頭,光居然需要930億年才能到達。
如此巨大的差距,讓我們不僅感嘆,光速也不過如此。
光速為何只有30萬公裡每秒呢?
要知道他既然是作為宏觀宇宙裡面的極限速度,他應該能夠跟得上宏觀世界裡面的尺度發展,因為根據環境極限原理,一個地方有那麼大,必然就會有一個能夠快速到達這個地方每個角落的速度,很明顯光速並不符合這個理論,到底是光速出的問題還是我們理解的方式出了問題呢?
當年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很多的猜想,一方面是認為由於宇宙大爆炸的擴張速度超過了光速,所以原先的環境極限原理是原本是適應的,但是隨著擴張的速度加快,所以使得光速變得非常不合理,不過這個理論仔細想想還是會發現很多的漏洞,畢竟宇宙在擴張,為何它的速度就沒有跟上呢?很明顯是有什麼東西限制了它。
對於這種疑惑,劉慈欣做出了大膽猜想:
那就是宇宙一開始是有著無窮無盡的速度的,光也擁有無窮盡的速度。但是出於某種原因,宇宙一直在被降維,所以宇宙的速度慢了下來,光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降維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道:宇宙原本有11個維度,在那個遙遠的過去,光速達到極限。隨著各個宇宙文明的崛起,星際大戰展開,降維攻擊隨之出現。
降維攻擊使得宇宙的維度一層一層的跌落,仿佛宇宙失去了它立體的本質,朝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宇宙的變化帶動著光速的衰弱,直到現在的30萬公裡每秒。
不過劉慈欣提出的不過是一個猜想,並不能得到證實。不過他提出的這種可能性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三體》中的這個特殊概念,得到許多企業家的贊同,比如小米ceo雷軍,以及360的周鴻禕等等。
這就是《三體》給人的感受,這也是《三體》的偉大之處。也難怪它獲得了雨果獎。
從引入三體文明的設定,到黑暗森林法則,直至最後的弱肉強食,讓讀者不寒而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身的渺小。
《三體》一共分為《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每一部都可以獨立出來,但是連貫起來更加震撼。
《三體》帶領著讀者走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目前的文明從未涉及到的。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