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系列音樂會

2021-01-09 搜狐網

  多倫多樂團專場音樂會

  New Music Concerts Ensemble (Toronto).

  菲利普•勒魯科斯

  Philippe Leroux

  AAA

  AAA

  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鋼琴和打擊樂而作

  For flute, clarinet, violin, viola, cello, piano and percussion

  安東尼•坦

  Anthony Tan

  樂句觀察

  Observing the Ph(r)ase

  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打擊樂、鋼琴、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

  Doubling flute, doubling oboe, doubling clarinet, percussion, piano, violin, viola, cello

  布萊恩•庫倫

  Brian Current

  吶喊、西西弗斯、鳥群

  Shout, Sisyphus, Flock

  長笛、單簧管、打擊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

  Doubling flute, doubling clarinet, percussion, piano, violin, cello

  基思•哈默爾

  Keith Hamel

  夢想者

  Dreamer 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打擊樂、鋼琴、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

  Doubling flute, oboe, clarinet, percussion, piano, violin, viola, cello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奧馬爾•丹尼爾

  Omar Daniel

  第二室內協奏曲

  Chamber Concerto No.2

  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打擊樂、鋼琴、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

  For flute, oboe, clarinet, percussion, piano, violin, viola, cello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特邀中提琴

  Guest Violist

  邱奕楓

  QIOU YIfeng

  演奏

  PERFORMANCE

  多倫多新樂團

  New Music Concerts Ensemble (Toronto)

  指揮 Conductor

  長笛 Flute 雙簧管 Oboe 單簧管 Clarinet 鋼琴 Piano

  打擊樂 Percussion 小提琴 Violin 中提琴 Viola 大提琴 Cello

  羅伯特 • 艾特肯教授

  Prof. Robert Aitken

  黛安娜 • 艾特肯女士

  Ms. Dianne Aitken

  基思 • 艾特肯森先生

  Mr. Keith Atkinson

  馬克斯 • 克力絲汀先生

  Mr. Max Christie

  史蒂芬 • 克拉克先生

  Mr. Stephen Clarke

  理察 • 薩斯先生

  Mr. Richard Sacks

  科裡 • 蓋默先生

  Mr. Corey Gemmell

  道格拉斯 • 佩瑞

  Mr. Douglas Perry

  保羅 • 溫德耐

  Mr. Paul Widner

  AAA

  AAA (1996)

  菲利普•勒魯科斯

  Philippe Leroux

  這部作品於 1996 年為長笛、單簧管、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鋼琴和打擊樂 而作,作品最初是通過設象拉莫所使用的 樂器法,為四臺木管 MIDI 控制器(電子 樂器)創作。該理念嚴格地尊重最初的均 分,將世界上的電子聲音轉為樂器領域的 聲音的一種調換的音樂行為。但是,正如 在這種類型的許多其它作品那樣,在某些 方面很明顯有些過剩,那麼這部作品需要 新的自創。的確,樂器技術引發了電子領 域中所不包含的音樂性。除了其它方面, 我想要從我青少年彈奏爵士的過程中尋找 一些熟悉的聲音。如果作品的的輪廓和總 體結構一致的話,就會產生不同的音樂語 言。一方面,耳朵對音色、力度形態以及 和聲色彩非常敏感。另一方面,傳統的長 笛、單簧管、小提琴……以及音高的優勢 都強調句法因素。在這兩部作品中,雖然 音樂是相同的,但表達的卻是不同的內容。 樂曲開始的部分,取自拉莫的豎琴作品《La Poule》,並發展貫穿了整部作品。《AAA》 這部作品由阿斯 • 摩比利斯委約創作, 於 1998 年 1 月 16 日在法國杜埃競技場 的 l'Ensemble Ictus 首演,喬治 • 埃利奧 科特斯指揮。在 2015 年 12 月 6 日首次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新音樂會(New Music Concerts)演出。

  Written in 1996 for flute, clarinet, violin, viola, cello, piano and percussion, this piece is originally an instrumentation of Image à Rameau, composed for four wind MIDI controllers (electronic instruments). The idea is to transpose musical behaviours from the world of electronic sounds to the instrumental field while strictly respecting the initial partition. But, as in any project of this kind, there is obviously overflowing in a way that the piece acquires a new autonomy. Indeed, the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induce musicality that is not contained in the electronic model. I wanted, among others things, to find some familiar sounds from my teenage years when I was playing jazz. If the shape and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iece remain the same, it is not the same musical language. In one case, the ear focuses on timbres, on the dynamic morphology and on the harmonic colors. In another case, the traditional sounds of the flute, the clarinet, the violin... and the predominance of pitches emphasize the syntactic aspect. In both pieces, it is indeed the same music, but does not express the same thing. The initial pattern,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work, is extracted from the harpsichord piece La Poule by Jean-Philippe Rameau. AAA was commissioned by Ars Mobilis and premiered by l'Ensemble Ictus, conducted by Georges-Elie Octors, on January 16, 1998 at the Hippodrome in Douai, France. It was first performed by New Music Concerts in Toronto on December 6, 2015.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樂句觀察

  Observing the Ph(r)ase (2013)

  安東尼•坦

  Anthony Tan

  這是 Recherche 樂團的委約作品。 本作品涉及音樂中一些自相矛盾的場面。 我試著寫出動機、修辭和氛圍並峙或同時 出現的樂句。

  「雪是熱的」

  Commissioned by Ensemble Recherche, this work explores paradoxical musical situations. I attempted to create musical phrases such that musical gesture, rhetoric and ambient situations are juxtaposed and possibly simultaneously presented.

  "this is warm snow"

  吶喊、西西弗斯、鳥群

  Shout, Sisyphus, Flock (2016)

  布萊恩•庫倫

  Brian Current

  《吶喊、西西弗斯、鳥群》是由加拿 大藝術委員會資助,蒙特婁 Transmission 樂團(與多倫多新樂團合作)委約的作品。 顧名思義,它由 4 分鐘左右的三個樂章組 成。

  第一樂章「吶喊」,木管富有色彩的 漸強和樂隊明亮的音色交疊,在結尾處, 各聲部升得更高、織體更明亮。

  第二樂章「西西弗斯」,上升和下降 的織體機械地連在一起。正如西西弗斯的 神話一樣,這些音型喚起鳥兒艱難起飛, 又跌倒的挫敗感。

  第三樂章「鳥群」,持續音織體伴隨 著像鳥撲動翅膀一樣的管樂和弦樂顫音。 我的興趣不是模仿實際的鳥群,而是營造 一種夢境般的氛圍,撲動的音型時隱時現。

  感謝 Transmission 樂團;感謝洛蘭•維 朗古對本作品以及樂團的支持;感謝多倫 多新樂團的委約。

  Shout, Sisyphus, Flock was commissioned by Montreal’s Transmission Ensemble (in association with New Music Concerts, Toronto) with funds from 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 As the title suggests, there are three movements of about 4 minutes each,each based on words I taped to the piano early in the composing process (Shout, Sisyphus and Flock) that I hoped described the feeling of each movement I was trying to write.

  In the first, Shout, I was interested in colouring crescendos in the woodwinds with bright overlapping patterns in the ensemble. Towards the end, everything rises to even brighter, higher textures.

  The second movement, Sisyphus, features rising and falling textures that are inexorably linked to one another. Like the myth of Sisyphus, the gestures evoke the frustration of an inevitable tumble that follows every hard-fought rise.

  The third movement, Flock, features droning textures that give way to flutter- like tremolos in the winds and strings. Rather than imitating an actual flock of birds, I was more interested in creating a dreamlike and intimate atmosphere, where fluttering gestures come and go.

  With great thanks to the Transmission Ensemble and Lorraine Vaillancourt for their work on this music and for Transmission and New Music Concerts』 commission of this piece.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201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

  2016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

  夢想者

  Dreamer (2016)

  基思•哈默爾

  Keith Hamel

  《 夢 想 者 (Dreamer)》 這 部 作 品 基 於我對兩種來源的材料進行的解構。第一 類材料是馬丁 • 路德 • 金於 1963 年在華 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我 有 一 個 夢 想(I Have a Dream)」。 第 二類是約翰 • 列儂於 1971 年創作的歌曲

  《想像(Imagine)》。從這兩位人物和 他們所傳遞的信息中能發現強烈的聯繫。 這兩位人物都夢想著在未來的世界中,所 有的人都能擁有和平、寬容和平等,他們 希望這個夢想能成為現實。這兩位都是活 動家以及和平主義者,並且都被謀殺。從 這兩位開始想像他們更好的世界開始,已 經半個世紀過去了,然而世界上可能比以 往存在更多的衝突、不公正和狹隘。

  我對馬丁 • 路德 • 金的演講和約翰 • 列儂的音樂進行了光譜分析。這些音波結 構形成了《夢想者》整首樂曲的和聲及旋 律材料。你可能會聽到馬丁 • 路德 • 金 在演講中的聲音輪廓以及約翰 • 列儂的音 樂中的和聲這兩類材料中的某些模糊部分 在樂曲中出現,但是這些部分已經被模糊 化或扭曲了——就像是他們的夢想被幾十 年的戰爭和憎惡所遮蔽。儘管如此,我們 要繼續擁有一個更好的世界的夢想不能改 變,這點很重要。正如約翰 • 列儂所說, 「你可以說我是一個夢想者,但我不是唯 一的夢想者。我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世界將成為我們共同的家園。」

  Dreamer is based on material deconstructed from two sources. The first is the 1963 speech given by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 the famous 「I Have a Dream」 speech. The second is the 1971 song Imagine by John Lennon. There is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two men and their messages. Both dreamed of a future world where peace, tolerance and equality among all people would become a reality. Both were activists and pacifists, and both were murdered. It is now almost half a century since these men imagined their better world, yet there is probably more conflict, injustice and intolerance in the world than ever.

  I performed spectral analyses of Martin Luth er King’s s peech an d John Lennon’s music. These sonic structures form the harmonic and melodic material used throughout Dreamer. You might hear vague references to the melodic contours of King’s speech or to the harmonies of Lennon’s music, but these references are heavily obscured and distorted – much like their dreams that have become obfuscated by decades of war and hatred. Despite this,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continue to dream of a better world. As John Lennon says, 「You might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on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第二室內協奏曲

  Chamber Concerto No.2 (2016)

  奧馬爾•丹尼爾

  Omar Daniel

  第一樂章:託卡塔-野蠻的快板 第二樂章:輓歌-柔板;遙遠地 第三樂章:單聲-閃耀的急板

  《第二室內協奏曲》是我專門獻給羅 伯特•艾特肯和他的新樂團的第四部作品。 我對協奏曲形式抱有極大興趣,已經寫了 包括一部室內協奏曲和一部樂隊協奏曲在 內的七部協奏曲。多倫多新樂團編制小巧, 但提出了與我目前寫的大型協奏曲不同的 新挑戰。前人有一些類似作品,如利蓋蒂 的《室內協奏曲》和庫爾塔格的《史蒂芬 的墓碑》

  I Toccata- Allegro Barbaro; II Elegia- Lento; da lontano; III Monody- Presto scintillare

  Chamber Concerto no. 2 is my fourth work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and dedicated to, Robert Aitken and the musicians of New Music Concerts.My keen interest in the concerto idiom has resulted in seven concertos, including a chamber concerto and concerto for orchestra. The NMC ensemble is compact, but presents interesting challeng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large-scale concertos that I have written up until now. And, there are precedents for this in the literature: Ligeti’s Chamber Concerto and Kurtag’s Grabstein fur Sephan, for example.

  在構思「協奏曲」時,巴託克浮現在 我腦海裡。他的《樂隊協奏曲》影響了我 幾十年。2013 年我寫了《情侶遊戲》, 直接引用了巴託克《樂隊協奏曲》的第二 樂章。我的《第二室內協奏曲》是基於協 奏曲的概念,但樂隊編制不大,是中型的。 於是聽眾會聽到不同獨奏或獨奏組樂器的 組合,往往是炫技性質的。這模仿了巴羅 克大協奏曲的原則,這部作品的確用了很 多巴羅克風格的織體和節奏。

  In relation to the idea of 『concerto,』 Bartok comes to mind. His Concerto for Orchestra has influenced me over decades, and in 2013 I wrote Giuoco delle Coppie, the title being a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second movement of Bartok’s work. My Chamber Concerto no. 2 plays upon the idea of a concerto, but for a moderately sized group of instrument rather than full orchestra. So, the listener will hea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struments as individual soloists or groups of soloists, often used in quite a virtuosic manner. This mimics the principle of the baroque concerto grosso, and indeed my work uses textures and rhythms that may well remind one of the Baroque style.

相關焦點

  • 2016年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今日開幕
    來源:搜狐娛樂 責編:董文 日期:2016-7-12 全體成員合影 搜狐娛樂訊 7月9日,2016
  • 2015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BICW)音樂會(壹)
  • 長江鋼琴藝術家巡演:柴賽獲獎者安天旭音樂會、大師班樂動南京
    2021年1月7—8日,由柏斯音樂集團策劃、南京海知音琴行主辦的「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音樂會、大師班將在南京舉辦。其中2021年1月7日14:30 分將在南京水遊城假日酒店五樓大宴會廳舉辦大師班,2021年1月8日 19:30分在江蘇大劇院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
  • 華發音樂-2020珠海弦樂大師班 | 「你所希望見到的大師」系列——鋼琴藝術指導(國際)
    將通過大師課、重奏訓練課、藝術講座、名師系列音樂會和比賽「五位一體」的多元化組合,令學員在短時間內獲得迅速的提升和極大的專業啟發。由國際名家、國內頂級教授為天才琴童共同打造的音樂聖地,將為琴童搭建通往世界各地久負盛名的大師班和高端國際賽事的橋梁。詳情請掃描文末二維碼,獲知全國弦樂英才培養計劃章程。
  • 大地音詩 | 第十一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系列音樂會
    秦文琛,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秦文琛是近年來備受關注並獲得國際聲望的中國作曲家,他從自己的母語文化和當下國際藝術語境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音樂語言,並創作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作品,這些作品為他贏得了極佳的聲譽。
  • 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李安率先開講
    李安導演給予電影節的溫暖,令我們更加堅定了克服技術困難舉辦大師班的信念,並終於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走向第十個年頭這一裡程碑時刻,榮幸地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通過講座與對談,與大家分享他們最真實的職業歷程和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 陳怡教授執教作曲大師班 分享創作心得
    陳怡教授  7月21日,在2015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2015 BICW)正式開講的第四天,陳怡教授來到會場,為學員們介紹了自身的音樂創作。  說起陳怡教授,恐怕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儘管多年來僑居海外,但她始終關注著國內的專業作曲教育,自從06年被中央音樂學院聘請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後,陳怡便定期往返於美中之間,給國內帶來大洋彼岸的執教方式與理念。作為講座教授之一,陳怡亦曾多次參與大師班,見證了作曲大師班的發展歷程。  「我的音樂語言是很中國化的,作品中基本都帶有中國風格。」在談及自己的創作時,陳怡教授說。在講座上,她給學員們介紹了她的四首不同時期的音樂創作。
  • 【室內樂作品音樂會第1場】第九屆中國—東協音樂周 北京當代樂團專場音樂會(一)
    2019年經選拔赴法國參加布菲單簧管大師班,隨Pierre Genisson 、Patrick Messina學習單簧管,並參加音樂會演出。2020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攻讀研究生。多次與中國電影樂團合作演出,並與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經典歌劇之夜,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新入職教師匯報音樂會。
  • 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他將率先開講
    就在剛剛,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宣布電影大師班陣容,導演李安將以「東⽅表達與數位技術」為主題開辦講課。今年大師班將通過更多播出渠道傳遞給大家,在學習強國、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北京時間、愛奇藝、西瓜視頻等平臺以全程或段落精選形式播出(具體播出時間以各平臺預告為準)。
  • 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他將率先開講
    就在剛剛,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宣布電影大師班陣容,導演李安將以「東⽅表達與數位技術」為主題開辦講課。其他主講影人還有曾執導《胭脂扣》《阮玲玉》的導演關錦鵬、憑藉《小小喬》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奧地利導演傑茜卡·豪絲娜、來自美國電影協會(MPA)成員公司的資深電影人艾秋興等。
  • 要聞速遞丨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李安率先開講!
    李安導演給予電影節的溫暖,令我們更加堅定了克服技術困難舉辦大師班的信念,並終於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走向第十個年頭這一裡程碑時刻,榮幸地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通過講座與對談,與大家分享他們最真實的職業歷程和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 2019珠海弦樂大師班音樂會 | 勃拉姆斯的「奏鳴曲之夜」
    自2008年起,曹飛開始定期在各大知名音樂廳舉辦「中提琴系列音樂會」。該系列音樂會曲目跨度極大,形式多樣,從巴洛克時期到現代音樂,從改編作品到世界首演作品。曾擔任第十一屆青島全國小提琴比賽評委,「蜂鳥」中國音樂比賽評委,什洛莫·敏茨國際小提琴比賽評委,並多次作為專家應邀參加國際藝術節及大師班。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高水平藝術特長生評委,天津市特長生認定、文藝展演評委。
  • 要聞速遞丨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李安率先開講
    李安導演給予電影節的溫暖,令我們更加堅定了克服技術困難舉辦大師班的信念,並終於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走向第十個年頭這一裡程碑時刻,榮幸地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通過講座與對談,與大家分享他們最真實的職業歷程和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 2016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
    《形、意、象 II》-為洞簫與電子音樂而作 (2014/8』40』『/世界首演)作曲:曾毓忠,簫:熊簫涵此樂曲是《形、意、象》作品系列的第二首,系列一:大提琴與電子音樂,《形、意、象II》:洞簫與即時互動電子音樂。作品部分素材原自於《光影II》。
  • 絲路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系列活動,請了這些電影大師
    大師班,在電影節裡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它不僅僅停留在大銀幕上,還穿透那塊幕布,帶人去看看,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它又不是用專業艱深的行業術語、數據來傳達思想,而是由電影大師們現身說法,從銀幕後走出來,告訴觀眾,銀幕之下,電影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 【今日開票】大師有約—走進藝術殿堂系列 · 趙曙光音樂會
    在多尼採蒂歌劇《愛的甘醇》中飾演杜爾卡馬拉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參加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公演,受到了周小燕先生的褒獎。2016年元月榮獲香港國際聲樂公開賽美聲唱法藝術歌曲組一等獎。主演歌劇《賈尼·斯基基》獲中國第二屆校園戲劇節最佳戲劇獎。兩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步步高杯」、「哈藥六杯」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銀屏獎。
  • 2016北京國際音樂節 穿越古典 帶來前衛舞臺革命
    >2016年金秋,第十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如期到來,為首都藝術舞臺獻上一年一度的古典音樂盛事。明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步入第20屆的重要時刻。今年音樂節將在10月9至29日進行,在21天的時間內奉獻21套30場精彩演出,涵蓋從歌劇、交響樂、民族、跨界等多重形式,並如往年一樣推出兒童音樂會、都市系列音樂會、中國作品音樂會、大師班、普及講座、音樂家對話等公益活動。
  • 閃亮陣容第五彈:「音樂小天使」十周年嘉年華暨2020大師年度音樂會
    於2016、2017、2018及2019年年四次考取德國Ruteshaim大提琴學院大師班,並於2017、2018連續兩年入選該大師班閉幕式音樂會,與Wurttembergische Philharmonie Reutingen交響樂團和Pforzheim Chamber 樂團合作演出;       2018年以全額獎學金考取並參加Morningside
  • 音訊 管弦系舉辦室內樂音樂會、大師班、學術講座系列活動
    伊加爾曾參加過許多單簧管名家的大師班,如沃爾夫岡·梅耶、蓋·德普路斯、 溫澤爾·福克斯、卡爾-海因斯·史蒂芬、查爾斯·尼迪什和馬克·努西奧。他在以色列音樂學院師從於伊扎克·卡塔普,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伊加爾在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獲得了一般性藝術訓練文憑、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學位、加拿大西北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 絲路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系列活動,請了這些電影大師
    人民網-人民視頻大師班,在電影節裡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它不僅僅停留在大銀幕上,還穿透那塊幕布,帶人去看看,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它又不是用專業艱深的行業術語、數據來傳達思想,而是由電影大師們現身說法,從銀幕後走出來,告訴觀眾,銀幕之下,電影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2020年10月12日-13日,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舉辦大師班系列活動,請來大師電影人與青年導演對話,用專業的視角,聊最切身的體會,將一路上的電影故事,真誠與大家分享。本次大師班系列活動,將請來四位重磅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