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智,歡迎來到新一期的農村!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人們對於農業都是極度的重視的,老人常話說民以食為天,無農不國,這足以體現農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現在農村的經濟得到很快的發展,但是以前農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在長時期的農事活動中,農民也總結出很多農業經驗,他們會把這些經驗彙編成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農業方面的經驗對後人的農事活動還是有很大的指導和借鑑的。
古人因為每天都要和農業打交道,他們對天氣的變化以及四季的交替,預測都是十分準確的。後天就是寒露了,氣溫將會進一步的下降。金秋十月,本應該是賞秋的好時節,可是全國多地都迎來了2020年的首場降雪,這場雪來的仿佛有點早,黑龍江的雪鄉從4號就開始降雪了,截止到5號的中午,積雪最深處有10釐米。樹上、房屋上,景區棧道上,公路上,一時間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秋韻雪景,格外美麗。
今年的大雪來得早,說明今年的冷空氣來得早,氣溫降低對於人們的出行和生產生活影響是很大的,在農村有「春捂捂,秋凍凍」一說,看上去意思很簡單,但是卻有四季交替穿衣的大講究。
小智簡單來和大家介紹一下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春天來臨後,大夥不要急著把冬天厚重的棉襖脫掉了,還需要穿一段時間給自己的身體捂暖。而秋天到來,也不要著急丟棄夏天涼爽的衣服,多凍凍,對身體更有好處。這些都有科學依據嗎?該怎麼去理解呢?下面小智就來帶大家好好地聊一聊其深刻的含義吧。
「春捂捂」就是說到了春天,氣溫剛開始回暖,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千萬不要以為天氣暖和就把棉襖給脫了。因為冬天厚棉襖一穿就是好幾個月,人的身體也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如果突然脫掉棉襖,人的身體散熱不會立馬調節過來,冬天的低溫突然轉變,人體難以適應,人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而且春季多誘發呼吸系統疾病,「春捂捂」還是很有道理的,不要讓病菌趁虛而入。
「秋凍凍」則是說秋天到來之後,氣溫或有明顯的降低,這個時候不要過早地把厚衣服穿上了,即使是秋天,還沒有到達冬天的寒冷,就和冬天轉春天一樣,人體對冷暖的反應是最直接的,天氣的驟降,我們的機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這樣就會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到了真正寒冷的時候我們的抵抗力就會下降。
相反,如果此時適當「凍一凍」,則有助於增加自身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要是在以往,小智認為下半句還是有道理的,但是今年年初經歷了疫情,明天就是寒露了,氣溫將會進一步降低,季節的交替,人們更容易感冒咳嗽,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平時還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出去只要感覺到自己被風吹得發抖了,就要給自己加點厚衣服了。
回過頭來,這句俗語,前半句好像還有點道理。明天就是寒露,而且疫情還沒有結束,大家更要關注自己的身體,降溫了,出門多穿點衣服,戴好口罩,預防病菌的侵入。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參與討論!本文由智聊農村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