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小時上下班,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時間永遠「在路上」

2020-12-22 小生探職場

從三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上班的第二個月裡,我漸漸養成了午睡的習慣。

原因很簡單,公司定的9點半上班,但是自己得提早一個半小時8點鐘就起來收拾自己,隨便鼓搗幾分鐘,就出門開始公交+地鐵的上班之旅。

為了能準時打卡不遲到,每天吃早飯和洗漱的時間都不超過10分鐘,都是隨便吃兩口就急急忙忙出門了。

每天晚上的咖啡已經讓自己產生免疫功能,好像效果也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晚上8點回到家還得繼續工作。

情況好的話能在12點之前上床睡覺,但是常態化的情況是,基本要弄到一點才能安心睡覺,在公司只能在午休的2個小時裡面,急急忙忙睡個一個小時,以此來保證每天自己正常的睡眠時間。

通勤時間長是大城市特有的標誌,上下班超過2個小時的其實也並不算是新鮮事,因為跨城上班的人也大有人在,自己所在從城市杭州在通勤時間上至少還沒有北上廣那麼嚴重。

根據《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檢測報告》顯示,國內36個主要城市1000萬人中,上下班單趟的通勤時間都在1個小時以上,這是多數在大城市打工人的現狀,大家一天工作的通勤時間基本都在2個小時以上。

長時間的通勤,加上原本的工作時間,再加上加班。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打工人,生活就是在公司和床之間兩點一線了,因為光是通勤+正常工作時間,就已經佔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了,再加上基本的睡眠時間,屬於自己的時間基本是沒有的。

準確一點來說是,屬於自己且不那麼累的時間,是沒有的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打工人來說,大家都認為45分鐘的通勤時間是應該是一個上限,畢竟如果超過一個小時這樣的通勤,不僅會讓自己感覺很浪費時間,而且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每天都這樣,很多人表示受不了。

但是現實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上班,只有69%的人通勤時間在45分鐘內,還有31%幾乎都在1小時和1小時開外。

長通勤的煎熬,挑戰著年輕人的耐心

來到杭州之前,我一開始心裡的想法是這樣的:

「通勤時間長沒關係,我可以在地鐵上看書什麼的,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但是工作1個月之後,我發現我想得太簡單了,跟很多人一樣,大家覺得這段長時間的通勤應該好好利用,至少不能讓他浪費,但是現實是在那樣的環境裡面,你根本沒法用這種碎片的時間去做任何有利於成長的事情

上上下下的人流,大家都行色匆匆,時不時會湊上來一個陌生的面孔或者背影,可能會因為不小心蹭掉你的手機,你的書包。

大家都被擠在一個大鐵盒子裡,運氣好的時候能有座位讓自己歇一會兒,但是更多的常態是很多時候連從口袋拿出手機的空間都沒有,你只能任由這段時間白白流逝。

你一開始對這段時間充滿美好的預期,你覺得你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但是現實是,你聽了一路的流行音樂,你聊了一路的天,甚至你打了一路的遊戲

為了能及時完成上司交給自己的工作,為了省幾塊錢打車費趕最晚的一班公交,上車了還得繼續從包裡拿出電腦工作,下車合上電腦,看到凌晨一點的這個城市,你又會覺得這才是在這個城市工作該有的樣子。

也不是沒有想過住的地方離公司近一點,但是一看將近上漲2000塊每個月的房租,確實讓自己退怯了,省了一個小時的路程,意味著自己三分之二的工資都要貢獻給房東,而且按照自己的目前的能力來看,自己的1個小時,還沒有這麼值錢

辦公桌邊咖啡再貴,也比不上一個月多出2000塊的房租,或許這是讓自己去習慣長時間通勤,最合適的理由了。也是對長時間通勤的煎熬,最好的心理安慰。

當然,除了自己一個什麼都把錢放在第一位的人,也有人會因為自己的生活愛好,去承擔高昂的生活成本。

朋友阿豪是一個比較喜歡寵物的人,因為上一個房東不允許他養寵物在家裡,只好無奈搬家重新找工作。

找了兩個月的房子,也算是運氣好,找到了離他新公司很近的一個地方搬了新家,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每個月多出1500塊的房租,他一個月工資也就6000多,讓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後來他直接包了1個月的共享單車卡,因為上下班5分鐘,路上的時間短了,還能每天上下班和自己貓咪到招呼,也算是為他的生活找回了一點幸福感和存在感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搬家換地方住的原因有很多,多數是被現實擋住了挪動的腳步,但是往往發展越快,生活工作節奏越快的大城市,在「沒錢」「工資低」「工作壓力大」等現實原因面前,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往往會被忽略,因為僅僅是去應付上面這些,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核心商業寫字樓奪走了年輕人的白天,高強度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年輕人疲於奔命應付現實的各種困難和阻礙,漸漸忽視甚至可以去掩蓋自己的情感需求,因為這個城市,並不負責給「沒錢」的年輕人提供心靈上的慰藉。

花一小時上班,我們來看看背後的隱性成本

如果時間往回倒流10年,可能城市還沒有那麼多的地鐵,可能我們可以在公交車上慢慢地翻開一本書來看。

但是到了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遇到上下班晚高峰的時候,可能連騰出手來都是困難的。

有一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都市麗人上班族: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在路上」這個詞,早已經成為了打工人常態化的生活狀態,「在路上」也不再是形容一種勵志努力向前的狀態,反而聽了讓更讓人害怕。

自己的前同事阿文,為了能儘可能住的離公司近一點,硬是直接找了一個比原來房租高2000塊的房子。

每天上班的時間是縮短了,幾乎可以踩著點到公司,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生活質量的下降,因為房租將近佔據了自己三分之二的收入,阿文從之前的天天點外賣,轉變為一到吃午飯的時間就回家煮餃子吃。

為了能縮減自己的上班時間,付出的成本幾乎讓他杜絕掉了一切娛樂行為,以前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都會和自己的好朋友下館子搓一頓,但是現在不敢下館子,克制自己購物的欲望,買東西只買生活必需品。

而且因為住的離公司近的原因,很多時候總是會遇到同事和老闆以距離近為理由的各種「幫忙」和壓榨:

「你離公司比較近,能不能去電腦上幫我拷貝個文件?」

「你住的離公司比較近,留下來多加會兒班也沒事,正好把方案早點給我。」

住得遠,長時間通勤可能很大程度上扼殺很多人年輕人屬於自己生活的時間,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山,但是住得近,也給「方便加班」提供了客觀的現實理由,好像無論是遠還是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就註定是一直是「在路上」「在上班」「在加班」的狀態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隨著各種線上打卡考勤這種看似幫助企業和員工更好工作工具的出現,更加是編織了一張大網,一點一點吞噬大家的下班自由時間。

下班了也不敢不看群消息,一分鐘不回群內領導消息,明天桌上就有被迫離職的通知書,要求你隨時在線,隨時回復,讓大家本屬於自己的時間,卻來不得半點自由。

通勤時間的長短,是評價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指標之一,對於年輕人來說,想實現鹹魚翻身,人生逆襲,大概率還是需要到大城市去闖蕩和打拼。

其實很多人心裡明白,選擇來到大城市打拼,就必須接受城市發展帶給個人的弊端,通勤時間變長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城市發展和擴張,導致上班族的通勤時間變長是有合理性的,但是通勤時間長成一個城市的常態化現象以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著手考慮,如何儘可能去縮短大家的通勤時間,畢竟這並不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其實對於多數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來說,大家都是在犧牲自己的健康,下班時間,休息時間,來為這長時間的通勤買單,用長時間的通勤,來換取較低的居住成本,同時儘可能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

就業人口膨脹,居住面積只能被壓縮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通勤這頭大象,已經越來越無法忽視。

在要求年輕人「甘於吃苦」之外,在默認大城市就該「舉步維艱」之外,繁榮、公平、可持續的大城市,是不是也該為這些擠在車廂裡的人多做點什麼?

大家犧牲掉自己近乎所有的娛樂時間,也只是希望這份煎熬,能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已,希望我認真對待生活的時候,生活不會反過來欺騙自己

相關焦點

  • 上下班路上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湊越來越快,很難拿出完整的大段時間,碎片化時間利用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我們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上下班,路上的時間你是如何利用的呢?上下班路上其實,很多人有離公司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的通勤時間,加上下班每天有一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的時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來。
  • 雪梨通勤鄙視鏈:壓垮成年人的不是工作,而是上下班路上
    而在現實生活中,「地鐵氣味」對於一些大城市裡的許多上班族來說或許都不會陌生。比如在雪梨,根據《2019年度雪梨衡量表現報告》,約有65%的人駕車通勤,而約有30%的人乘坐包括地鐵(火車)、公交車、輪渡等在內的公共運輸上下班。而選擇著不同方式與線路穿梭在這座城市的人群,也有截然不同的「通勤故事」。
  • 年輕人為什麼要去大城市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顯而易見的優缺點:大城市生活豐富,工作機會多,如果是非體制內領域,還相對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創意產業、科技產業等上年紀的人基本無 法進入的新興領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業務多於重人際(但人際同樣重要)的氛圍,缺點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對安逸,但工作機會少,又普遍是人情社會,任何事都得靠關係,又因人際關係複雜,隱私空間常被侵犯。
  • 江門大叔每天跑6小時往返50KM 穿越雙城上下班
    在江門,有不少城市白領上班居住在不同的城市,每天穿梭其中,上下班乘車來回往返幾十公裡。然而,在這樣雙城通勤族中有一個人顯得特別另類,這位40多歲、個子瘦小的男子,每天背著背包,在開平與臺山之間穿梭50多公裡,來回跑步6小時上下班。這一跑就是3年多,每逢周六、日休息時,又在臺山、開平兩地,帶領市民跑步健身,一時傳為美談。
  • 《樂隊的夏天》2來啦 | 搖滾—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永遠熱淚盈眶
    第一季讓我對搖滾有了更深一點的認識,我原本《樂隊的夏天》2來啦 | 搖滾—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永遠熱淚盈眶以為搖滾樂就是嘶吼、炸裂、瘋狂,但是這個節目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搖滾類型,可以抒情,也可以溫柔。就像彭磊說的,千禧年之後,搖滾又回到了地下,他身邊的朋友們為了生存都開始找工作上班,過上了朝九晚五正常人的生活。搖滾樂對於十幾歲的我,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我找不到進入這個世界的入口。
  • 每天往返通勤3小時的他,還要堅持少睡一小時,接送同事上下班
    心裡掛念著工作的何舟平,休息還不到一周,便回到了工作崗位。在未來科技城中隊,何舟平主要負責案卷辦理等工作。他一天下來,得有近百個問題件需要處理。何舟平堅持打著石膏回到了崗位上,可如何上下班又成了最大的問題——不能開車,也不方便坐公交,怎麼辦?
  • 能看也能聽 百度APP信息流讓上下班路上刷手機的你「不慌」
    忙忙忙,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真實寫照,拿出來完整大段時間去做感興趣的事情,不存在的。所以,上班一小時,下班一小時的路上,便成了最奢侈的「私人時間」。在地鐵或公交上,刷刷短視頻,看看新聞便會感覺很安逸。當然啦,在大城市做個「低頭族」簡直有點難啦!上下班時,擁擠的車廂,似乎能聽到彼此的心跳~咦~簡直沒辦法好好玩手機,甚至有可能在上下車的時候,手機被擠飛。SO,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拯救一下嘛?當然有了,小編發現了一個「神奇」的軟體,簡直就是上下班社畜一族的大「利器」。它就是百度手機APP,可以看,也可以聽的手機軟體。
  • @河南人,你上下班要...
    其中,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時耗41分鐘,特大城市37分鐘,Ⅰ、Ⅱ型大城市分別為34、33分鐘。數據顯示,鄭州的平均通勤距離為8.3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35分鐘。只不過是因為離公司近的地方,通常是寸土寸金的繁華商圈,房租非常貴,別說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哪怕在職場打拼多年的「有成」人士,要想買個或租個像樣些的房子,也是還要仔細盤算下每月的工資分配。所以很多人只能選擇租在距離市區很遠的郊區,單程通勤需要一個小時及以上。
  • 世界各國年輕人如何看買房、旅遊 澳大利亞永遠"在路上"
    胡方:對於澳大利亞35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買房並不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這主要和兩點因素有關,第一澳大利亞的年輕人結婚都非常晚,甚至很多人終身不結婚,很多澳大利亞的年輕人都是租房子居住,甚至在結婚生孩子以後他們也在自己租住的房子裡。
  • 各大銀行上班時間是幾點?2020年各銀行上下班時間匯總
    3、中國銀行工作日:8:30到16:30,對公業務上班時間會短些,一般中午會有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周末及節假日:9:00到16:00,不受理對公業務。4、招商銀行工作日:個人業務(09:00到17:00),對公業務(09:00到12:00,14:00到17:30);周末及節假日:個人業務(09:00到16:00),對公業務不予辦理。
  • 廣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調整上下班時間
    根據調整通知,這些單位的上班時間將由8:30調整為9:00,下班時間由17:30調整為18:00。記者從廣州多個市級部門及各區了解到,調整上下班時間的通知此前已經下發到各區及各部門。為什麼要將上下班時間各推遲半小時呢?
  • 【社會】我們為何一定要背井離鄉去大城市?
    沒錯,大城市裡有許多平凡的打拼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躋身這個城市的上遊,他們甚至買不起一套小房子,終日為溫飽奔波。但誰有資格嘲笑他們呢?沒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該滾出大城市?》中所寫,「為什麼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樣自由選擇去留,她永遠都該仰仗別人的意見生活嗎?」
  • 點評君的收藏夾(1)上下班緩解你的疲勞_上下班途中緩解疲勞篇(上...
    1上下班途中緩解疲勞篇(上)  【汽車點評·新聞·原創】  《點評君的收藏夾》第1期:開車的時光,就像一場短途旅行,你知道目的地在哪裡,但是,最舒暢的並非到達的那一刻,而是在路上。
  • 《青春在大地》年輕人一定要在大城市打拼嗎
    年輕人發展總喜歡往大城市跑,大城市工作壓力又大,競爭強,拼死拼活掙到的工資一半都交了房租,但其實我們國家疆土這麼寬廣,有很多的地方和不同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經濟飛越,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裡面擠格子間。
  • 日本這個男人為了妻子每天上下班5小時
    面對上下班的各種塞塞塞,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樂在其中,但在日本,有一個52歲的大叔,上班反而「樂在其中」,而且每天都堅持著遠距離的通勤。
  • 58同城:回老家工作也能月入過萬!越來越多90後離開北上廣深
    留在大城市的難度增加,工作房價壓力逼退異鄉人不少人都想靠自己的能力紮根落戶一線城市,卻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無奈離開。人才濟濟的大城市裡,激烈競爭讓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業績要求越來越高,想要從眾多優秀職場人中脫穎而出,頭頂的壓力可想有多大。
  • 大學畢業後,到底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到家鄉安穩找一份工作?
    2010年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工作,我家就住在廣東的某個二線城市,經濟發達,發展機會很多,離家近。但是我的大學同學們都走上了離鄉背井之路,畢業後就在廣州、深圳等地工作,沒有回去家鄉的打算。畢業一年後,我們大學同學聚會,我問到她們是否適應離鄉背井的生活?
  • 開心帶著電腦上下班,拒絕厚重筆記本
    當走在路上,或是站在公交車、地鐵車廂裡,就會發現背包裡原本是為了方便工作的筆記本電腦,在此時因為的沉甸甸的重量,成為了上下班路途的額外負擔。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不妨關注一下這款微軟的Surface Laptop 3,它也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 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路上?大數據告訴你,寧波城區單程平均通勤時...
    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上班路上?是否曾為堵車的等待傷透腦筋?事實上,寧波在通勤方面的舒適度,已經「跑贏」了不少兄弟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2分鐘作為一座II型大城市(註: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寧波中心城區通勤人口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32分鐘,不僅低於全國36分鐘的平均值,還在全國36個主要城市中僅超過海口、拉薩。說明在經濟實力相仿的國內城市中,在寧波出門一趟,可以省去不少堵在路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