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據多家媒體消息稱,四年燒掉51億的長江汽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宣告又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折戟沉沙。對於長江汽車,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長江汽車的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車廠,後因經營不善企業瀕臨破產。
近日,據多家媒體消息稱,四年燒掉51億的長江汽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宣告又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折戟沉沙。
對於長江汽車,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長江汽車的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車廠,後因經營不善企業瀕臨破產。
2013年港股上市公司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五龍電動車」)的前身中聚
電池注資重組長江汽車。
2016年,長江汽車成為最早一批拿到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同年4月,五龍電動車投資51億元推出了電動車品牌「長江EV」。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逐步退出,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市場化競爭階段,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比如比亞迪等企業逐步勝出,而缺少技術支持的靠補貼為生的眾多主機廠商,則舉步維艱。
長江汽車這家最早拿到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四年燒掉51億資金之後,轟然倒塌,留下一地雞毛。
而另一邊,熬過了資本拐點的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以及理想汽車等,則迎來了資本和市場的雙重利好,股價屢創新高。
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在經歷2018和2019年的資本寒冬之後,今年終於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的春天,公司股價從底部開始騰飛,最大漲幅從最低點算起超過40倍。
而蔚來汽車當前的市值,已經超過600億美金,已經超過中國銷量最大的上汽集團的市值。
截至2020年11月16日收盤,上汽集團的總市值為3026億元人民幣。
8月前後上市的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經過三個月的連續上漲,當前市值也分別高達261億和302億美金,如果以人民幣計算的話,市值全部已經進入千億俱樂部。
可以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勢力和傳統汽車已經形成了分庭抗爭之勢。
然而,這些新勢力
電動汽車的銷售量,和傳統燃油車比起來,仍舊相差甚遠。
當前支撐其股價的,是市夢率。
以蔚來為例,公司從2018年開始正式交付,當年營收為49.5億,其營業開支為145億;
2019年營收78億,營業開支189億;
2020年1-6月份,公司營收50.9元,營業開支78億。
隨著公司投入產能的釋放和資本開支的減少,蔚來的虧損在快速收窄,明年有望進入利潤收穫期。
而新能源汽車的龍頭特斯拉,在經過10多年的連續虧損之後,隨著上海超級工廠的快速投產和產能釋放,今年也實現了收益的首次盈利。
特斯拉的盈利,也不是市場譽為是新能源汽車進入收穫階段的風向標,隨著產業鏈上下遊產業鏈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也在加速形成。
這種快速推進的產業動態,也加速了中小玩家的離場,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被清理出局。
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玩家都會面臨破產或者重組的境地,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特殊性,對於已經跑出來的幾家頭部玩家而言,去重組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品牌意義不大。
除非是一些具有生產線優勢的老牌主機廠商,因此,能夠獲得重組的新能源品牌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企業最終結局肯定是破產清算。
就像當前的百團大戰一樣,這也意味著,這一輪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到此為止,算是告一段落。
而頭部公司,將會強者恆強,逐步形成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