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24小時》第二集:武漢光谷特有的魔幻色彩:屢敗屢戰的經歷一夜逆襲的夢想
撰稿 | 創新光谷
編輯 | 遙遠
昨晚8點4分,紀錄片《城市24小時·武漢篇》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首播。
該片耗時兩年拍攝,用50分鐘的時間,展現了過早攤主、武漢長江大橋養護班、青山紅房子、老武昌城、光谷、東湖等一處處城市風貌,真實記錄下了正在快速發展的武漢。
▲ 《城市24小時·武漢篇》海報
《城市24小時》這部被創作者定義為「中國城市素顏寫真集」系列紀錄片,第一季聚焦鄭州、武漢、深圳、成都、廈門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時為觀察軸線,通過30多個溫暖的現實故事,給觀眾呈現出被忽略的城市之美。
▲ 武漢長江大橋
在早上5點的熱乾麵攤主、9點的武漢長江大橋養護班等片段後,鏡頭聚焦到上午11點的光谷。
創業屢戰屢敗的小哥;永遠等不到資本大廈電梯的外賣員;了解9種出行方式的上班族;通過科技升級過早業務的小商販,他們都對著鏡頭一本正經地「吐槽」,反而勾勒出一個令人意外的光谷素描——
▲ 建設中的光谷廣場
通往這片區域的地鐵,似乎沒有明顯的交通峰值變化,只有人多和人更多。
光谷,武漢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區域。佔據這個區域的是開始校園生活的大學生、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
淘金的年輕人聚集在光谷,構成了這裡獨特的生態系統。
▲ 光谷廣場
上午11點,光谷進入腦力活動的頂峰。畢業三年的丁義彪加入了進來,今天他要進行他的第96次創業演講。
丁義彪畢業之後選擇留在了武漢,他跟五六個同學湊錢開了一家創業公司,跳進了這裡每年數萬大學生創業的海洋。
2018年武漢在校大學生人數突破了120萬,超北京和上海,成為中國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這個數字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資本大廈,在年輕的創業者眼裡,前面的這兩個字隨時在向他們招手。一樓的「創業咖啡」每周都會舉行十多場創投會,丁義彪早已輕車熟路。
扎堆的大學,一撥又一撥年輕人以及無數高新企業吸引著大批頂著科技光環的熱錢湧入。投資人的目光穿過年輕創業者的激情演講,搜尋著利潤快速增長的機會。
每一次創投會,丁義彪都會看成是一次人生轉機,成敗往往源於一次好的演講,還有筆記本裡的PPT。
▲ 武漢大學
丁義彪激情演講的同時,與光谷只有一牆之隔的武漢大學,最後一節課即將下課。這是武大校園上午最後的安靜時光。
在中國最美大學的年度排行中,武漢大學多次排在第一名。每年三月,在櫻花盛開的短暫花期裡,每天會有超過20萬的旅客湧入武漢大學,以至於校方不得不嚴格限制進入校園的人數。
每年都會有新的年輕人入住這座「老齋舍」,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大學生宿舍樓,它的另一個名稱叫櫻園。每年從櫻園畢業的年輕人會離開這裡,穿過武大的校門匯入光谷的洪流。
丁義彪的創業演講還在繼續,今天投資人的提問似乎比以往更加犀利,但屢敗屢戰的丁義彪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面。他看重的不是態度,而是機會。
▲ 光谷軟體園
午飯時間的光谷,像是一個巨型的學生食堂,只是吃飯的人遠沒有在校園時輕鬆愜意。
在這一片充滿欲望和未知的區域裡,每天都會有新的創意產生,新的創業者出現,同時也會有新的失業者和創業失敗的年輕人。
這是光谷約定俗成的規則,也是光谷特有的魔幻色彩。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紀錄片)
本文版權歸「創新光谷」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後留言,
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及編輯。
「創新光谷」為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局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