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曾鮑魚泛濫,如今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

2020-12-24 騰訊網

說起鮑魚,現在還有豐富野生資源的國家基本就剩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了。其實曾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黃金海岸也有非常豐富的鮑魚資源,跟澳大利亞相比,只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僅1879年一年,在美國加州沿海地區,就有近2000噸鮑魚被捕撈。

加州鮑魚的商業捕撈開始於1850年代,當時,大量的移民湧入美國追逐「淘金熱」,催生了加州沿海地區鮑魚的商業捕撈。雖然當時加州沿岸淺水區有大量的鮑魚,只要浮潛,隨手抓就能抓一大堆,可再多資源,也架不住人多,雖然沒有現代化的捕撈設備,但也就過了不到50年的光景,到了1900年代,加州淺海的鮑魚資源就出現了嚴重的枯竭,當地政府不得不出臺政令,禁止淺水海域的鮑魚捕撈行為。

雖然出臺了禁令,但1900年代加州的鮑魚產量卻沒有下降,反而還有所提升,因為就算沒有禁令,光靠淺海的捕撈作業已經很難捕到足夠多的鮑魚了,前鋒部隊早就從淺海轉移到更深的海域。當時日本的硬質鋼盔潛水捕撈,成功開發了20-30m深的巨藻森林海域,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的淺水捕撈,而且產量更高。

這種捕撈作業需要穿著笨重的潛水裝備,加上鉛制的靴子,可以讓潛水員順利下潛。潛水作業人員身上有一根繩子固定在船上,當時沒有氣瓶,而是用一根橡皮軟管提供空氣。

這種作業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捕撈海域有巨藻森林,安全繩和呼吸橡皮管經常會被纏繞,從而發生狀況,運氣不好的,會窒息而亡。雖然捕撈作業會被茂密的巨藻所幹擾,但鮑魚的價值讓人們爭相下水,很快連美國當地的漁民也加入了硬質鋼盔潛水捕撈的行列。

在早期硬質鋼盔潛水捕撈還沒盛行的時候,通常一個人一天就能抓五六百隻鮑魚。在那些從未被人類涉足過的海域,潛水員一天下潛6個小時,平均可以抓到2300隻鮑魚,在那些巨藻森林下方,大個頭的鮑魚像疊羅漢一樣,5-12個疊在一起。

「我曾看到潛水員每隔6-7分鐘就把網子送上來,裡面裝滿了大約50隻綠鮑魚(孔雀鮑)和波紋(粉紅)鮑魚。在採集的5-6個小時裡,一個潛水員抓到了滿滿30-40籃,而且每一籃都重達45公斤,總重量有1.5-2噸重。」一位美國加州當地的漁業觀察員在1913年說道。

數量再多的鮑魚也架不住人們瘋狂的捕撈,除了漁民,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和遊客也紛紛加入捕撈隊伍,雖然在1930年代,加州當時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狩獵部開始限制每人每天的捕撈量,禁止捕撈的保護區也早在1907年,就被引入當地,但卻沒能挽回局面,加州地區的鮑魚商業捕撈在1997年正式宣告結束,雖然當地餐館仍舊有鮑魚供應,而且價格不菲,但是非常諷刺的是,曾經坐擁著名黃金鮑魚海岸的加州,如今卻只能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進口鮑魚,真的是非常無奈了。

如果說,澳大利亞的鮑魚資源保護得好,要歸功於有效的漁業管理政策,比如建立禁止一切商業捕撈的保護區、限定個人捕撈的數量和規格大小。其實美國當時的保護政策雖然晚了點,但跟現在澳大利亞實行的基本差不太多,為啥美國的加州沒能將鮑魚保下來?

這其中最大的不同還是在人口,因為美國當時正值「淘金熱」,除了美國國內的人,還有大量來自國外的移民,或因為戰爭,或因為淘金紛紛湧入美國,而加州這種「熱土」更是吸引了大批人口前往,因為當時參與鮑魚捕撈的人實在是太多,讓加州的漁業管理工作很難有效開展,反而是人口少,參與商業捕撈的漁民也少的澳大利亞,漁政的工作更容易開展,鮑魚資源也就被保護下來了,只要起步走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如今的澳大利亞,每年不但能將鮑魚出口到全球各地賺取外匯,當地的休閒漁業也能吸引大批的遊客前往,特別是塔斯馬尼亞地區,龍蝦和鮑魚成了當地漁業的支柱。在塔斯馬尼亞的鮑魚灣裡,隨便潛水下去,扒開藻類,就能發現一隻只趴在礁石上的黑唇鮑。挖鮑魚有專用的小刀,既能將鮑魚從礁石上撬下來,又能測量鮑魚的規格是否滿達標,不達標的必須放流。雖然漁政人員也會不定期巡查,但基本還是靠人們自覺。

因為實現了真正的可持續捕撈,讓澳大利亞的鮑魚資源實現了經濟價值最大化。正是這種良性循環,既讓漁民能夠享受鮑魚高價值帶來的高收入,又能讓當地的民眾可以享受到自然資源的饋贈,特別是從上世紀開始風靡的觀光旅遊,給世界各地的遊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趕海」體驗,想要抓大型的野生鮑魚,還真的只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能夠體驗到。

澳大利亞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是很多國家不敢想像也不敢奢求的。當然,其實在漁業資源管理方面,美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國家,特別是它對阿拉斯加海域的管理,但美國也有自己的 不堪回首。澳大利亞鮑魚隨便撿的今天的,其實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昨天,兩者的對比不禁讓我們反思,自然資源雖然美好,卻是這麼脆弱,如果我們不從過去吸取教訓,不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毫無節制地索取模式,最後受傷的肯定會是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亞洲鯉魚美國泛濫之後,開始入侵澳大利亞,澳懸賞500萬撈魚
    我們都知道,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亞洲鯉魚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以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這些亞洲鯉在中國是美食,但是在美國人民眼中,卻是惡魔。這些亞洲鯉在肆虐美國之後,開始進軍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甚至懸賞100萬澳元(493萬人民幣)鼓勵澳洲人民撈魚。
  • 美國擬修訂從澳大利亞進口新鮮柑橘類水果的要求
    食品夥伴網訊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12月17日,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發布2020-27803號文件,擬修訂從澳大利亞進口新鮮柑橘類水果的要求。   目前,澳大利亞的柑橘類水果被授權進口到美國需要遵循以下植物檢疫措施:   1、柑橘類水果必須在新南威爾斯州瑞福利納區、南澳洲Riverland區和維多利亞州西北部Sunraysia區生產。   2、柑橘類水果必須來自這些批准的生產區域中沒有昆士蘭果蠅和地中海果蠅的地區,或者經過相關果蠅的冷處理。
  • 今日俄羅斯:充當美國的「哈巴狗」,澳大利亞註定要付出代價!
    澳大利亞內部也稱,自從莫裡森政府上臺之後,中澳關係開始緊張,莫裡森一邊想要從中國獲取利潤,另一邊還想試圖對中國強硬,來取悅美國。 《今日俄羅斯》認為莫裡森的這種做法,直接惹怒了中國,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手中握著非常多的籌碼,如果真的要「制裁」澳大利亞,那麼澳方的損失不止於此。所以中國非常仁義,外交部一直敦促澳方停止錯誤言論,解鈴還須繫鈴人。
  • 強賣的澳大利亞:中國減少進口,五眼聯盟卻密謀替澳大利亞報仇?
    最近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出現了問題,五眼聯盟卻在私下裡商量對中國實施報復?01 五眼聯盟的來源五眼聯盟在最初的時候,是在二戰後英美等國成立的多國監聽組織「UKUSA」,成員國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五個國家的情報機構組成。
  • 得州準備全民公投獨立,加州和阿拉斯加也要跟進,或加速美國分裂
    首先便是當前美國國內的嚴重疫情,要知道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突破了16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更是逼近30萬。如何處理當前的嚴重疫情,正是擺在拜登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 看到澳大利亞兔子泛濫,我都饞哭了!
    喜歡英格蘭老家的兔災之父奧斯汀在中國,很多兔子活不過童年,在歐洲,兔子算是自由自在,但並未泛濫。但是在澳大利亞,為什麼會成為噩夢呢?簡單點說,就是兔子具有非常恐怖的繁殖能力!其他地方的兔子為啥不泛濫?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兔子都受到了生態的制約,鷹、狐、狼食譜中都有兔子,在歐洲,它們的天敵歐亞猞猁每天要吃下2-5斤的肉食,每年它們可以殺死當地10%到40 %的野兔種群。說實話,兔子如果不進化出快速繁衍的功能,很快就要被吃到種族滅絕,那猞猁們也難免要餓肚子!
  • 為了中國,美國威脅與澳大利亞"斷聯"!蓬佩奧說出這話
    威脅跟中國「絕交」之後,美國跟澳大利亞又要「友盡」了嗎?去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會見了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雙方會後共同籤署了一項「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協議,確定雙方在未來的合作領域並提供為此長效機制。這一框架協議籤署基於維州政府與中國在18年10月籤署的「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 我們從阿根廷進口大麥、牛肉後,澳大利亞說和中國經貿關係很重要
    其中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都是農業較為發達發達的國家,並且都是全球農產品出口大國。這裡面巴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更加迅速,曾連續數年保持高增長。這結果就是中國取代了美國、日本,成為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但近期,澳大利亞出現了異動。
  • 澳大利亞海膽泛濫,民眾呼籲國人"救災"
    倡辦▲—文章不代表本公眾平臺觀點—繼丹麥生蠔泛濫後,澳大利亞東海岸也傳出海膽泛濫成災,幾乎將海底啃成一片荒漠,影響當地海洋生態。消息傳至大陸,網友紛紛表示,快發「海膽籤證」,保證將整個海岸吃得乾乾淨淨。
  • 中國一出手 美國果然就趁機搶澳大利亞生意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日報導稱,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中國已經找到了美國等農產品替代供應來源。美媒報導截圖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從美國進口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在內的大量農產品。
  • 澳大利亞超百億隻野兔泛濫,當地人無奈,吃都吃不完,如何解決?
    歷史上來看,外來生物入侵影響最嚴重的當屬澳大利亞的野兔災害。統計資料表明,澳大利亞野兔數量達百億隻以上且以極高速度持續上漲。百億隻野兔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草場被野兔啃食,土地荒漠化,原有生態系統被徹底摧毀。每年澳大利亞都要花費巨大資金去和兔子做鬥爭,驅除效果不理想。
  • 探索加州——加州的發展史
    風景與夢想,對於大部分中國人而言,美國的50個州顯得有點繁多。人們完全記不住它們的名字,更別提搞清楚每個州的位置。但有一個州卻是幾乎家喻戶曉,甚至超過了聲名赫赫的紐約州,它就是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簡稱加州。
  • 選擇印度還是澳大利亞,美國:讓我看看誰更冤大頭
    當地時間本周三(2日),布雷思韋特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確認,為了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最新態勢,美國海軍已決定重建第一艦隊。這個第一艦隊將會成為美印又一次在太平洋地區威脅中國的手段。這將讓美印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也讓澳大利亞心動不已。
  • 美國賽鴿失蹤跨越八千英裡抵澳大利亞,因不符防疫規定將被殺
    海外網1月15日消息,美國一隻鴿子在比賽中失蹤後出現在澳大利亞,當地將依據嚴格的防疫規定,將對這隻飛越太平洋的鴿子執行安樂死。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導,這隻鴿子名為「喬」,在10月下旬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場比賽中失蹤,近兩個月後出現在澳大利亞墨爾本。
  • 美國加州「小龍蝦」入侵,泛濫成災,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麼?
    美國加州海岸「小龍蝦」入侵,泛濫成災,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麼?三四個月沒怎麼出門的你,一定對各種美食期待已久。它屬於外來入侵物種,最早以前是日本由美國引入本土,經過生物遺傳改良之後主要用來處理城市汙水中,及汙水中的重金屬,後來隨著日軍一起入侵中國。它的繁衍能力和生存能力極強。而我們現在吃到的小龍蝦,絕大多數都是人工養殖湖區捕撈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髒或者攜帶大量重金屬等,當然如果蝦頭的顏色比較深,還是要注意些。
  • 美媒:美國塑料垃圾泛濫危害全球
    (原標題:美媒:美國塑料垃圾泛濫危害全球) 參考消息網
  • 中國暫停進口澳大利亞維州原木,澳工會:都是因為政府糟糕的外交行為
    11月11日,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進口澳大利亞原木檢疫的警示通報:近日,廈門、深圳海關又在進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中截獲活的林木害蟲。為防止有害生物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等相關規定,茲決定暫停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原木進口。相關情況已向澳大利亞主管部門通報。
  • 還指望美國來救?澳大利亞對華頻頻「闖大禍」,中方反擊又狠又疼
    近日,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對華頻頻「闖大禍」,中方的重拳反擊又狠又疼,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漸漸處於不利地位。針對澳大利亞對中國企業一系列的歧視性做法和蓄意引起爭端,今年5月份,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徵收高額關稅,還未達到中國海港的澳海船進退兩難,澳大利亞大麥將很快被擠出中國的市場;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電視臺採訪時稱,相比於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小麥和大麥的需求,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的市場,美國將替代澳大利亞,向中國供應小麥和大麥以及玉米等農作物
  • @澳大利亞,蔡英文要安慰你
    蔡英文 資料圖 蔡英文此言一出,隨即引起網民的嘲諷,稱「澳洲紅酒要攻臺了!!」「真好,拿去陪法國菜嗎?還是邊喝葡萄酒邊看百姓吃毒豬核食?」↓ 還有網民稱,「澳洲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蔡政府敢完全吃下來嗎(臺灣應該會垮掉吧!)?」
  • 美國拿下加州,卻沒要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為何說放棄也是明智選擇
    在歷史上,加州本來歸屬於墨西哥,但在1846年的美墨戰爭中被美國吞併。 不過當時美國卻並未吞併全部的加利福尼亞,而是留下了一條長達1300公裡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