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繼《南京抗疫現場》和《好久不見,武漢》之後,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於2021年1月1日上線,隨即引發中日網友熱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談到該片時,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真實地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了讚賞。
華春瑩說,她認真觀看了這部影片,並注意到這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和《好久不見,武漢》之後,一年之內拍攝的又一部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紀錄片力作。影片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和網絡直播為切入點,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並指出,眼下中國能夠做到疫情有效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
「這個世界太需要有人像竹內亮導演這樣,去傳遞真實情況和真實情感。」華春瑩感嘆道,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日本記者,或者其他世界各國的媒體人士,在報導中國時能夠不光用眼,還用心、用情,把一個真實、客觀、立體、發展、進步、友好的中國展現給各國民眾,不斷增進中國和他們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信任和感情。「我們希望中日友好能夠持續下去,我們也希望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之樹能夠開出鮮豔的花朵,不斷綻放新的生機和活力。」
這並不是竹內亮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去年7月,由竹內亮執導拍攝、講述10位普通武漢人在疫情期間生活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也曾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趙立堅當時指出,竹內亮先生通過實地走訪,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實景,以及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紀錄片中的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之所以能打動中日兩國廣大觀眾的心,關鍵在於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這種接地氣、暖人心的節目,更好地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