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IP,二流場面,三流故事

2021-02-18 電影通緝令


《大偵探皮卡丘》用四個字足以評價,那就是中規中矩

 

雖然我對這次寶可夢試水真人版從一開始就抱著謹慎期待的態度,看到成果之後還是難掩失望之情,太無趣了,真的太無趣了。

 

拋開「精靈寶可夢」這個在過去20年間全球狂收900億美金的「世界第一IP」,《大偵探皮卡丘》便毫無亮點可尋。

 

若將影片中的寶可夢全部替換成原創角色,恐怕影片無論是口碑、票房還是關注度都要打個折上折。

 

作為精靈寶可夢首部真人電影,《大偵探皮卡丘》甚至連兜售情懷都懶得做,不過是讓寶可夢們按照受歡迎程度安排戲份走了場賣萌秀便收工大吉,如果這樣的成色就能讓觀眾心滿意足那只能說這份錢實在太好賺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2016年那部《魔獸》,初入電影江湖便折戟沉沙,就此銷聲匿跡到現在都沒有復出的跡象。

 

 

精靈寶可夢的下一部真人版電影要等到什麼時候,恐怕就要看《大偵探皮卡丘》的票房成績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皮卡丘真的萌,長了毛也萌。

 

  

皮卡皮卡。

萌到只要每次有皮卡丘的大特寫,影廳裡就一定會有觀眾抑制不住的叫出聲來,那聲音就像摸到了小狗崽,或是在機場遇到了自己喜歡的明星。

 

如果說一般的皮卡丘只是想讓人捏捏揉揉,那這隻長了毛的就是讓人擼欲爆棚,光是想想就會上癮的那種。

 

而且這還皮卡丘還萌的別出心裁,外表看似皮卡丘,實則內心住著個大叔,嗜咖啡如命,還是個嘴上沒有把門的話嘮。

 

 

仔細想來,如果皮卡丘開口說話後的聲音與他「皮卡皮卡」的叫著時一樣,那恐怕比現在這個大叔聲更加違和,何況如今觀眾最愛的就是這種反差萌,不信你看隔壁《毒液》

 

《大偵探皮卡丘》另一大亮點,要數影片特效和寶可夢的真實化設計了。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正意義上的把來自二次元的寶可夢們帶進了現實世界,讓他們終於完成了從像素化到平面化再到光滑3D版直至寫實化的蛻變,這也註定是未來寶可夢形象的發展方向。

 

雖然在預告公布之處,這些擁有更加真實的鱗片、毛髮的寶可夢們一時間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真正在看過影片之後,大概率你就很難再從寫實風回歸二次元了。

 

就像《西遊記》改編作品不需要再重新介紹孫悟空是誰,看《大偵探皮卡丘》的觀眾想必也都知道啥是皮卡丘、妙蛙種子,知道可達鴨會日常頭疼,知道鯉魚王生氣了便會進化暴鯉龍,知道那個看起來就很牛掰的大尾巴名叫超夢,知道那個上紅下白的球是精靈球。

 

然而《大偵探皮卡丘》就是在這樣有超一流IP和一流特效的情況下,搞出了二流的場面,三流的故事,最終拼湊成了這樣不入流的成品。

 

影片標題上寫著「大偵探」,其實內核就是一個極為老套、毫無內涵,甚至還頗為幼稚的好萊塢無聊冒險故事,看這樣的劇情哪怕動一下腦子都是對我智商的侮辱。

 

但凡稍有觀影經驗的觀眾,就不會猜不到影片中反派身份的反轉,如果你對好萊塢電影套路了解的再深一點,連影片結尾男主父親的身份你也能輕易猜到。

 

影片中對於案件主線的推進方式,愚蠢到不是線人說出,就是主角等人看監控視頻看到的,壓根不配用上懸疑和推理這兩個詞。

 

你以為整一個炫酷一點的全息監控視頻,就不是監控視頻了嗎?

 

片中涉及對戰的場景更是簡陋的慘不忍睹,幾乎毫無設計感可言!

 

比如長尾怪手追逐男主一場戲完全電視劇水準,皮卡丘對戰噴火龍還不如鬥雞精彩,暴鯉龍驚豔亮相之後竟然只放了一記水炮,甲賀忍蛙追擊一場戲也就是簡單地你追我跑,最後可達鴨一個爆炸了事。

 

超夢那麼強,反派用幾個無人機二話沒說就給它抓了,結尾大戰超夢和皮卡丘就是單純的互放了兩招,戲份最多的居然是男主和百變怪的互毆!
 

你說打就打吧,你打的好看也行啊,能變成各種神奇寶貝的百變怪竟然全程變成人類和男主拼拳擊???你是來搞笑的吧!

 

可見,主創在動作方面的想像力是要多差勁有多差勁,稱得上有設計感的寶可夢對戰唯有耿鬼VS水箭龜那短短幾秒。

 

 

比動作更爛的,是《大偵探皮卡丘》的人物塑造。

著墨頗多的人類角色,沒有一個有絲毫魅力可言,甚至你看完電影後都記不得他們的名字,只不過是帶領觀眾看這場寶可夢秀的工具人而已。

 

男主和他爹的矛盾俗不可耐,男主對皮卡丘的從嫌棄到依賴的情感發展也毫無驚喜,但你的劇情設定老套也就算了,還不認真塑造,仿佛默認了觀眾因為看多了這樣的劇情就會無障礙接受。

 

 

請問片中有哪怕一個橋段能讓人自然地接受男主和皮卡丘的關係已經好到了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程度嗎?

 

角色強行歡喜冤家,編劇無能症的一大臨床表現。

 

還有那個雞肋至極的女主,以及她為了賣蠢而存在的可達鴨的塑造,更是令人無語。

 

 

女主這個角色無論是對劇情的推動力還是對男主情感轉變的重要性,都無法撐起「女主」這個頭銜,就像是為了讓影片有個女主而強行安排的。

 

她那隻幫不上一點忙的可達鴨,為什麼要隨時隨地形影不離的帶在身邊?即便去執行危險的潛入任務也要背著它,女主是喜歡這樣鍛鍊身體的嗎?

 

編劇這樣設置,一來無非就是可達鴨人氣高,二來就是用他的蠢萌給影片增加笑點,三來便是鋪墊它頭疼引發的爆炸。

 

 

為了達到目的而忽略了合理性,編劇無能症的另一大臨床表現。

 

另外皮卡丘雖然萌,但編劇的臺詞創作能力實在不如隨便找個脫口秀演員來寫,皮卡丘在多數時候聒噪且無趣,若沒有可愛的外表怕是根本不會討人喜歡。

 

你看他每次遇到可達鴨說的笑話,幾乎都一模一樣,還有男主被長尾怪手追擊一段,救命喊到讓人想抽他兩耳光。

 

容易出彩的話嘮角色都能寫的無趣,編劇無能症的又一大臨床表現。

 

更不要提影片近乎弱智的反派設定,直接把影片拉到了兒童片水準。

 

總而言之,《大偵探皮卡丘》的編劇應該是沒救了,放棄治療吧!

 

另外我還我去看了一眼《大偵探皮卡丘》導演羅伯·萊特曼的履歷,發現他還真是個拍二流兒童片的好手,《雞皮疙瘩》、《格列夫遊記》,都是應該寫上超過15歲禁止觀看的電影。

 

也難怪《大偵探皮卡丘》的各個角落裡都透著胡鬧與粗糙。

 

 

女主出場下樓梯那個逆光升格鏡頭,無疑是塑造角色魅力最簡單的方式,就像是在角色臉上刻上「她是女主」幾個字,蠢並村到21世紀後的國產偶像劇裡也很少使用了。

 

還有就是男主和超夢相遇的那個毫無想像力和美感可言的隨意山澗,明目張胆的宣告著創作者們的敷衍。

 

 

他們是沒能力沒資源做的更好嗎?顯然不是,他們是因為把受眾定位成了兒童後的懈怠,動作和劇本的粗糙想必也是源於此吧?

 

這樣看來,《大偵探皮卡丘》從一開始就是把自己定位成了一部兒童片,反倒是我們這些成年人不識趣的去瞎湊了個熱鬧。

不過皮卡丘粉絲可以去看一眼的,算圓了一個夢。

相關焦點

  • 三流公司人拖人,二流公司人拉人,一流公司?(乾貨原創)
    三流公司人拖人,二流公司人拉人,一流公司?>—人遇人常常是「XX經理,你好,有你我們會更好」—聆聽方面「XX經理,你好,你提的這個思路或建議非常好,我會鄭重考慮的,謝謝你的提議」—接聽電話「XX經理,你好」所以1.三流公司人怪人,二流公司人幫人,一流公司人自省
  • 三流看自己,二流看用戶,一流看用戶的用戶
    那二流化妝師關心什麼?二流化妝師心裡裝的不是技法,而是模特本人。所以,張泉靈老師說:三流化妝師,關注自己;二流化妝師,關注用戶;一流化妝師,關注用戶的用戶。 因為心中裝的核心存量不一樣,你所能解決問題的程度就不一樣。
  • 質量最好的爛片,一流演員二流導演三流編劇
    我老公覺得這部片子是真好,因為他覺得這就是真實,拍得很真,故事很真,人物的表現和動作也覺得很真今天看豆瓣評分,很殘忍,只有6.5分,有幾句中肯的評價,一是說它是近年來看過的質量最好的爛片,二是說它一流演員二流導演三流編劇。
  • 國軍內部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是什麼意思
    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國軍的軍隊還是很牛叉的,不然在國軍內部也不會一直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這段話。一流的軍隊是指國民革命軍,意思就是說這支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畢竟都是在戰火中成長的起來的士兵,因此單兵作戰能力還是較強的。
  • 《風平浪靜》糟蹋章宇宋佳演技,二流導演三流編劇,故事破綻百出
    《風平浪靜》糟蹋章宇宋佳演技,二流導演三流編劇,故事破綻百出 時間:2020.11.0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影視風向標 分享到:
  • 三流媽媽嘴勤快,二流媽媽手勤快,一流媽媽…
    三流媽媽嘴勤快有的媽媽經常將孩子與別家孩子比較,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沒用?真是豬腦子!你看看人家小孩.」媽媽們一時憤怒說出來的話,像是輕輕的抱怨,但是落在孩子心裡,就是個刀片。不好好說話,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
  • 三流的父母靠要挾,二流的父母談條件,一流的父母…… | 伴讀
    養育孩子不是訓練貓狗,三流的父母靠要挾,二流的父母談條件,只有一流的父母才讀懂孩子。  看綜藝節目《超級育兒師》時,對3歲的嘉嘉印象深刻。這個小姑娘有挑食的毛病,經常吃兩口就不願意吃了。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書中有個故事:3歲的女兒因為媽媽顧著招待突然來訪的客人,沒時間和自己玩,就生氣地在沙發上亂畫。 被發現後,女兒拿著畫筆說:「我不太清楚。」媽媽明確告訴女兒自己很生氣、很失望,因為孩子選擇了撒謊。
  • 一流演員,二流道具,三流劇本,《見龍卸甲》的劇情槽點有多少?
    而「吾乃常山趙子龍」是出自電影《見龍卸甲》,這部電影評分5.4,有一點爛片的嫌疑了,被譽為是一流演員,二流道具,三流劇本的爛片,但也有很多人說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認為是宣傳力度不夠。那這部電影為什麼口碑兩級分化呢?
  • 《追龍二》一流主角,二流劇本,三流導演。
    本片講述香港警方臥底何天潛入「大富豪」龍志強的犯罪團夥,經多次考驗後成功接近龍志強並伺機行動,最終在內地和香港警方合力下將悍匪龍志強抓捕的故事。乃至於最終的故事總攻階段,古天樂飾演的正面角色和梁家輝飾演的龍志強正面槍戰,邱意濃飾演的兔兔出來幫著龍志強擋槍,並且給出一句臺詞,這輩子,跟你混,很嗨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悍匪末路的紅顏點綴。乃至於最終,龍志強被槍斃之前,環視四周,頗有一點垓下之圍的味道了。
  • 江青是不是一個三流演員?
    如果平下心來,去掉感情因素,可能就另是一種定論:江青不是個三流演員。這怪誰,都怪江青害人太多,積怨太大。上海金城大戲院門口,高懸話劇《娜拉》巨幅海報,寫著「趙丹、藍蘋領銜主演」。那時的趙丹已是上海的名演員,「藍蘋」這陌生的名字頭一回亮相,就跟趙丹並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當夜幕籠罩著上海,金城大戲院變得熱鬧非凡。《娜拉》在這裡首演。
  • 三流的人生,一流的夢
    借用日本名編劇坂元裕二寫給春季檔電視劇的臺詞講,有夢想的三流就是「四流」。這樣看來,《三流之路》講的其實是四個四流青年的故事。女主角崔愛拉(金智媛飾)夢想成為一名電視臺主播,成績平平的她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實現夢想,而是到百貨商店做了諮詢臺服務員。
  • 火影忍者:三流忍者雙手結印,二流忍者單手結印,一流忍者……
    不過隨著劇情走,似乎三流忍者才在那裡嗖嗖嗖的一直結印,然後才釋放忍術。到了後期,單手結印才是一個強大忍者的象徵啊!那麼,一流忍者怎麼結印呢?傻的,一流忍者還用結印嗎?直接拍地了!想要通靈獸?直接拍地!想要土流壁?直接拍地!遇事不決直接拍地,讓土地爺解決。比如我們的博本偉,不是,博人同學,通靈之術直接拍地,啥事不用。
  • 文娛日報 |《風平浪靜》口碑爭議:一流演技,三流編劇?
    正如一條獲得2700多人點讚的短評總結道:「一流演技,二流導演,三流編劇。」章宇、宋佳、王硯輝對於各自人物的出色演繹,都足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因此給影片帶來細膩的質感。尤其是章宇,飾演一位背井離鄉15年的逃犯,呈現出卑微生活隱忍度日的狀態。他和宋佳之間的愛情片段,充滿演員臨場發揮的巧思,也被贊為「這個冬天最好磕的CP」。
  • 三流的爸爸「沒樣子」,二流的爸爸「做樣子」,一流的爸爸……
    在一個家庭中,好爸爸配好媽媽,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好孩子。三流的爸爸「沒樣子」,二流的爸爸「做樣子」,一流的爸爸「做榜樣」。
  • 二流人才迷戀成功,一流人才只求做好
    我看柏拉圖也許是這麼認為的:多數人感覺到一流人才的存在,但是他們無法利用一流人才的經驗,把自己塑造成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在生產東西時需要依照規則、建議和配方,而這些對於一流人才來說通常都沒有。這些人按什麼標準評價都是優秀,執行任何任務都不犯錯誤,他們什麼都懂,是比別人聰明的「聰明書生」,他們具備各種能力(技能),但是沒有一流人才的內在心態。不少「滿分者」缺乏創造性,僅按照安全的原則行事,應對生活不是很擅長。所有這些「完美者」都是二流人才中的佼佼者。二流人才總體上按照標準和指令條目辦事,他們為得到讚賞而完成職責。
  • 一流大學,三流大學,一線城市,三線城市,英語怎麼說?
    老實說,我會把我的孩子送到當地的社區學院或三流的州立大學。funny all the people i know who went there were the ones who couldn't get into any other school or were total f' ups.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三流的母親做保姆,二流的母親做教練,一流的母親做…
    三流的母親做保姆,二流的母親做教練,一流的母親什麼樣?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母親,「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極為重要,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 三國武將終極排名,超一流9人,一流13人,二流41人
    好了,接下來就來看看小編的三國武將終極排行榜吧:超一流9人,一流13人,二流41人。說明:1、分3個檔次:超一流、一流和二流。不要看這個二流不好聽,但凡能上這個榜單的我認為都是三國拿得上檯面的人,所以,二流也很強悍。
  • 《尋歡作樂》:自詡「二流作家」,卻把三流故事寫成了一流的經典
    故事的結局出乎意料。原來德利菲爾德在自己的作品《人生的悲歡》中所描寫的那場死亡,也就是被當時的批評家們譴責這樣的描寫不但有傷風化,而且還令人難以置信的那場死亡,竟然是真實取自於他和羅西的生活。作為一個作家,德利菲爾德把所有的感情和困惑,都通過故事或者是散文白紙黑字地記錄下來,這樣他才能將那些痛苦和不愉快統統忘掉。他是這世上唯一自由的人。真實生活中,羅西在他們的孩子死後從醫院回到家後,覺得自己內心的一切都已死去,再也哭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