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龍遊石窟之謎》上東方衛視啦!

2021-02-07 微龍遊

6月7日,上海東方衛視《東方全記錄》欄目播出了《中華文化之謎 龍遊石窟之謎(上)》。

《東方全紀錄》秉承「人是紀錄片的永恆魅力」之製作理念,以傳播人文關懷為己任,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關注獨特、奇異為世人鮮見的民俗與文化,關注人類情感以及這種情感下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文明,關注變革社會中生命個體、群體的命運和未來。以精美絕倫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文字為觀眾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和視聽感受。已成功塑造出大氣、雅致,滿浸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品牌形象,目前已經擁有數量龐大的固定觀眾群體。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因此,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說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龍遊石窟其實是一個地下建築群,規模宏大,其施工難度、施工水準在當代都無法達到,它究竟鑿於何時、何人開鑿、用什麼方法開鑿,有什麼用途?眾多疑問吸引著、困惑著世人。論者認為開鑿龍遊石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石。但異議來了:「若要採石,為何不露天開採,而要進行地下開採?」再說從頂部開小口,然後豎式向下開採,增加了無端的麻煩和難度。為什麼不把口開大一些?為什麼要採用工藝技術要比平洞開挖法和底挖法複雜得多而難度極大的頂挖法呢?鳳凰山24個石窟,左右相鄰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連,在地下達到如此相對獨立又十分近似,絕非偶然。於是,採石說又派生出採石非惟一目的說。論者認為,開鑿龍遊石窟主要目的是為了採石,但獲得的空間另有他用。論者認為,龍遊石窟是古人為穴居所需而開鑿。論者以史料為依據。因為韓愈的《徐偃王廟碑記》及有關徐偃王的記載中,凡提到徐人便都涉及「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的事。誠然,龍遊為徐偃王后裔居住之地,金、衢等市縣徐為大姓,但他們的先人為什麼要花如此大的代價鑿石室群居呢?南方遠不如北方乾燥,地下生活方便嗎?何況他們的財力夠嗎?論者認為它應該是絕對權威者出於某種特殊需要而不惜工本所為,可以說非王者莫屬,因而推斷它很可能是姑蔑國的宮殿。然而作為宮殿,是王室成員久居之地,為什麼宮中沒有半點王家遺物?既是王宮,理應對如此寬敞的殿堂作適當的分隔,也應有內在的建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全無遮擋和內部建築的痕跡,只有一個水池能說明什麼?還有石窟上下臺階距離很大,運輸、進出都有一定的難度,難道王者不考慮水火、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災害嗎?論者認為龍遊石窟或許是古代吳越帝王或其他諸侯生前建造的陵墓。因為根據石窟頂部呈穹形來推測,很符合漢代以前一些地下王陵的特徵。但不可解釋的是,既是王陵,理應有陵寢、棺槨及陪葬物,諸如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瓷器、玉器及珠寶、紡織品或者它們的碎片,但石窟內卻空空如也。論者認為,從地理角度看,龍遊石窟地處衢江、靈山江、塔石溪三水交匯處,在過去以水運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這兒是交通要津,因而商賈雲集、運輸繁忙,在江邊開鑿眾多地下石窟用於貯存物資,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倉庫說不能解釋的是,古代龍遊經濟再發達,也不需要這麼多地下倉庫來貯存貨物。洞廳這麼高大,貯存的利用率極低,與常理實情相悖。巨石文化說。從廣義上說是對的,如埃及的金字塔、蒂瓦納科神廟的太陽門、英國倫敦的巨石陣、非洲的石雕王宮等,龍遊石窟自然也屬巨石文化。不過龍遊石窟的巨石文化不是在地面上用巨石堆砌而成的,而是藏於地下、從巨石中開鑿出來的,與金字塔、太陽門、巨石陣、石雕王宮不同。龍遊石窟是外星人所為,並寫了一本書,名為《中國發現外星人疑跡──龍遊謎窟》,多方論證龍遊石窟為名副其實的巨石文化。但這僅僅是大膽的想像而已,是不現實的。龍遊石窟理應是地球上人類創造的奇蹟。藏兵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會長楊鴻勳先生提出來的,這是受到費孝通先生「是權力組織下有計劃勞動的結晶」啟發,是對他本人《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一文中越國藏軍說的具體發揮。然而藏兵說不能解釋的是,復國名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實際上準備了22年,到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才滅掉吳國。22年中又要秘密備戰藏兵、又要開石窟,顯然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開鑿石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為,要把這麼長的大好時光用於挖洞,又用這麼長的時間進行練兵,豈不荒廢、消耗本來已經弱小的國力嗎?所以楊先生自己也說,這僅僅是根據建築形制和開鑿痕跡等遺構情況及手頭的部分文獻材料所作的初步推測,在沒有找到更為可靠的證據之前,是不能作為定論的。是的,人類在探索自身生存的世界時,發現了許多難以解釋的謎團:從恐龍滅絕到尼斯湖「水怪」的出沒,從埃及金字塔到英國麥田的神秘怪圈……一個個自然之謎和歷史之謎等待著人類去破譯。對於人類來說,「謎」總是具有無窮的誘惑力,人類總是在不斷探索的進程中,一步步感受這無奇不有的世界。

敬請期待東方衛視《龍遊石窟之謎(下)》

策劃│餘柏成 林晨

====關注我們====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微龍遊,添加關注或長按以下二維碼

====聯繫我們====

關注後直接回復,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文投稿====

郵箱:jrly118@sina.com 21282206@qq.com

相關焦點

  • 「琴韻朗音」郎朗專場演奏會在龍遊石窟奏響!
    10月15日下午,備受期待、萬眾矚目的「琴韻朗音」郎朗專場音樂會在龍遊石窟正式拉開帷幕,郎朗靈動十足的琴聲在石窟上方久久迴蕩,為現場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大師級的音樂盛宴。視頻來源@動聽968此次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邀請到了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對於龍遊的鋼琴愛好者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而對於郎朗來說,在被譽為「千古之謎」,蘊藏著姑蔑古老文明和神秘傳說的龍遊石窟舉辦專場音樂會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體驗。
  • 「琴韻朗音」郎朗專場演奏會在龍遊石窟奏響!
    10月15日下午,備受期待、萬眾矚目的「琴韻朗音」郎朗專場音樂會在龍遊石窟正式拉開帷幕,郎朗靈動十足的琴聲在石窟上方久久迴蕩,為現場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大師級的音樂盛宴。
  • 郎朗要在千年石窟中彈琴?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啟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10月14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將在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行。除了古典樂大師郎朗、歌壇常青樹齊秦等藝人將現身演出,盛典還將和身處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頂級音樂大師團隊「雲合奏」,在龍遊石窟為全世界樂迷獻上為期四天的音樂盛宴。今年的盛典以「音樂無界,『洞』聽龍遊」為主題,加持國際頂尖音樂人團隊,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原聲音樂品牌IP。
  • 洞聽龍遊|聆聽自得之音 穿越千古之謎
    當古城之謎遇上悠悠琴韻當沉香紅木遇上多元音樂這個秋天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給你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此次龍遊石窟音樂盛典,樂師們通過古琴與笛簫、古箏、大鼓、等樂器的配合加上石窟內的光影燈效,在石窟內為觀眾呈現了古韻濃濃的專場演奏會,也為觀眾們繪出了一幅穿越千年的中國音樂畫卷。「知音自得」演奏會由曲韻悠長的《折柳陽關》開場,以活潑輕快的《醉醉漁,唱唱晚》收尾。
  • 千年石窟邂逅音樂盛典 浙江龍遊持續打造文旅融合IP
    龍遊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建軍供圖中新網衢州10月15日電 (江楊燁 方燕飛)10月14日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辦。龍遊地處錢塘江上遊,是「錢塘江詩路風光帶」的重要驛站。龍遊石窟開鑿於2000多年前,被譽為「千古之謎」,以其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的神奇景觀享譽世界。
  • 音樂無界,「洞」聽龍遊!郎朗首次在千年石窟演奏,帶你一飽耳福……
    >一起欣賞吧10月15日下午,「琴韻朗音」郎朗專場音樂會在龍遊石窟正式拉開帷幕,郎朗靈動十足的琴聲在石窟上方久久迴蕩,為現場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大師級的音樂盛宴。而對於郎朗來說,在被譽為「千古之謎」,蘊藏著姑蔑古老文明和神秘傳說的龍遊石窟舉辦專場音樂會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體驗。
  • 音樂無界「洞」聽龍遊 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開幕
    10月14日下午,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2號洞窟拉開帷幕。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刁玉泉,市縣領導錢偉剛、張曉峰、祝建東、舒暢、洪一舟、楊承志、葉琴仙、鍾愛紅,以及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委副書記、縣長唐傑率領的敘永縣黨政代表團等出席盛典。
  • 盤點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精彩瞬間,每一場都想永久收藏!
    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的精彩瞬間10月14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開幕式暨「知音自得」專場演奏會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隆重開幕音樂盛典正式揭開面紗當代國風樂團自得琴社開啟首場演出>郎朗解鎖「在洞中彈琴」的人生第一次現代琴聲與千年石窟擦出別樣火花掀起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高潮近距離互動環節與現場觀眾分享學習鋼琴的心得更有返場曲目現場驚喜連連
  • 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在龍遊石窟傾...
    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在龍遊石窟傾情演奏!今天下午,在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上,「琴韻朗音」的鋼琴演奏專場帶給所有音樂愛好者一場豐盛的視聽盛宴。午後的龍遊石窟風景區秋風習習,在這裡等待著這場音樂盛典的音樂愛好者們已經是心潮澎湃,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國際鋼琴大師郎朗的風採。
  • 探班丨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明天開幕,「劇透」來一波
    10月13日,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籌備正在火熱進行中。現場,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音響、燈光等設備調試。   此外,會場還採用了高科技支持,由七臺全息的投影儀在整個洞窟內形成一個夢幻的效果,千年石窟特殊結構與聲音學的完美融合,地下空間與視聽藝術的碰撞,將打造一場空前絕後的視聽盛宴。
  • 衢州龍遊群山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歷史老師都沒講這個
    比如浙江西部的衢州龍遊,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龍遊雖然面積不大,但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不叫龍遊右,被當時人稱為「姑蔑」。它是浙江除杭州以外最大的古都。在龍遊縣北部,有一個叫石巖北的小山村,它坐落在北面的南面,面對著山和水。自古以來就有「風水寶地」的說法。站在村口前,遙望遠方,一條曲江從旁邊流過,視野開闊,頗為迷人。
  • 夜夜夜夜,今晚龍遊的夜太美~
    今夜的龍遊   秋雨綿綿   冷   卻也熱   只因為   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紅木小鎮音樂節 蔣淑瑩就是和家人一起來參加演唱會的,她表示,好幾年沒來紅木小鎮,沒想到變化如此之大,「這麼美的小鎮,加上家門口的音樂節,還能和媽媽一起,真的非常開心。」   音樂創作才子王嘯坤帶著他的《北京下雨了》伴雨而來,磁性的嗓音、情深的演唱,讓雨夜和燈光交織下的紅木小鎮更添幾分浪漫。
  • 中國4大未解之謎:圖1中國不僅有金字塔,而且比埃及的更大更久遠
    2、龍遊石窟的神秘面紗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龍遊縣城衢江北岸3公裡處的鳳凰山麓,沉浸在古老而神秘的傳說中龍遊石窟的高度均為10至20米,多年前進行了人工鑿刻。
  • 龍遊旅行,和我一起徜徉在音樂與景點的世界裡
    第一次到龍遊,卻也在龍遊遇見了完全不一樣的音樂旅程。在龍遊石窟裡,見證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洞穴音樂會;在紅木小鎮裡,飄著小雨卻阻擋不了人們對於音樂的熱情。來吧,我們一起,遇見不一樣的龍遊。【壹·不一樣的洞穴音樂會】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所以這一次的洞窟音樂節,也正是在這龍遊石窟中舉辦。10月14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盛大舉辦。
  • 浙江一「未解之謎」景區,建造時間不明,被稱「世界第九大奇蹟」
    「世界八大奇蹟」想必你一定聽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被浙江當地人稱作「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龍遊石窟。龍遊石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些陌生,大部人也只是知道我國陝西的秦兵馬俑位列世界八大奇蹟之中,卻不知道這「世界第九大奇蹟」是什麼。而對於那些喜歡研究神秘學,喜歡探險,追逐探索樂趣的人來說,龍遊石窟打開了他們冒險道路上的新世界。
  • 湖南衛視十大未解之謎
    是標杆,總有想讓人破解的成功之道;是傳奇,總有人想要深究的傳奇故事;是神話,自然總有不為人所知的未解之謎。本文,筆者鬥膽提出的話題,但並無膽量號稱破解這十大未解之謎,這段穿越20年的電視史也怕是難以在一篇千字文可以盡書。
  • 到衢州龍遊吃正宗江浙菜,不要錯過馮家大院,老鴨豬肚煲湯太絕了
    去一個地方旅行,最幸福的就是享受當地的美食啦,這次來龍遊也不例外,在紅木小鎮吃到了好吃的龍遊發糕、衢州鴨頭、蔥花饅頭等,但嘴饞的我怎麼可能滿足於此呢。雖然作為一個在江西長大的小姐姐,平時喜歡吃辣的,但入鄉就要隨俗,也要多多嘗試其他地方的美食,好不容易來到了衢州龍遊,一定要試試正宗的江浙菜,打開某美食app,看到這家叫做馮家大院的評分很不錯,並且剛好離我們也比較近,大家一起商量之後決定就吃它了!
  • 跟著《碧血劍》去旅行—與君來往共煙霞之衢州
    不料溫青皮相雖好,心眼卻小,脾氣更是古裡古怪,而且心狠手辣,手起刀落,取人性命,袁承志不由起了疏遠之意。 溫青其實是個女孩兒,是衢州石樑溫家溫儀與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女兒,名字為溫青青,袁承志不明就裡,糊裡糊塗與個女孩結拜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