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收官

2020-12-28 南報網

2020-11-15 09:1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邢虹 通訊員 陳思遠 張一帆) 雙休日,不少市民前往南京國展中心參觀2020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一批又一批觀眾來到設計展的江蘇臺青文創專區,被「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的作品深深吸引。 

在南京市臺辦和南京市發改委指導下,寧臺服務業合作促進中心和南京臺灣文旅創新學院聯合開展了2020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邀請了三位臺灣青年藝術家運用南京元素創作作品,如今圓滿收官。臺灣青年插畫師林彥菱運用南京市樹雪松、結合南京地標建築作為創作素材,不僅創作了「一葉知寧」插畫作品,還延伸開發了2021年雪鬆手帳本和護手霜。她表示,通過參與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她的工作室將落地南京,並不斷以南京的非遺元素、地理風貌介質作為創作思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理事、TALES神話言創辦人曾國源則帶領兩位青年設計師以國潮風為創作方向。青年設計師藍滄博運用博物館IP「乾隆下江南」,採用「御製詩集」裝幀美學,結合冰裂梅花紋,希望包裝老山蜂蜜、雨花茶及南粳46米等南京著名特產,方便遊客及居民自用或送禮。而另外一位青年設計師則以梅花為設計主題,創新設計了一套「梅好生活」的器具,希望通過器具和特產的搭配,用藝術的語言表達南京之美。 

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的開展,讓更多臺灣青年藝術人才、文創設計師體會到南京的古老歷史與現代創新的交匯融合,參與寧臺兩地合作發展的未來,為寧臺兩地文化交流和創意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創意。曾國源表示,通過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他們已經籌備在南京落地「國潮風IP創作授權中心」,打開文創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寧臺服務業合作促進中心主任呂菽菲表示,今年的駐地計劃採用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開展,在臺灣青年藝術家群體中產生了廣泛影響,2021年,將有更多臺灣地區的青年藝術家參與到活動中來,推動寧臺兩地的藝術表達、文創發展等多方面的融合創新。

相關焦點

  • 南京:臺灣青年藝術家以多彩文化連接寧臺兩地情
    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陳思遠 張一帆)25日,來自臺灣的青年插畫師林彥菱以臺灣流行的藝術手法、使用南京本土植物和地標建築形象,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創作的一系列插畫作品,作為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成果之一被展出。
  • 臺灣是如何扶持青年藝術家的?
    但在國際一流戲劇家和重磅作品引發關注的同時,注重前衛性和實驗性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上,還有一半作品來自臺灣本土的青年藝術家。這些作品悉數都是由臺北「兩廳院」委約原創,並提供創作資金。讓人意外的是,這些作品收穫的觀眾熱情也絲毫不遜色於大師名作,每部戲都票房不俗。澎湃新聞記者在藝術節期間去臺北觀看了兩部臺灣原創作品,並和本土的青年藝術家及「兩廳院」交流。
  • 丨中央美術學院日本駐地實踐展開展
    帶著這一全球共同思考的時代問題,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國際駐地實踐團隊前往處於同一語境下的近鄰日本,在東京、千葉、京都、奈良等地進行了考察交流,駐地實踐完成後不久,疫情爆發,駐地實踐匯報展覽不得不推遲了。世界又發生了什麼?我們該走向何處?
  • 「2020 iArt青年藝術計劃——時間節:重思存在主義」展覽啟幕
    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12月19日下午,「2020年iArt青年藝術計劃——時間節:重思存在主義」展覽在原·美術館啟幕,展出46位(組)優秀青年藝術家作品,涵蓋裝置、雕塑、多媒體影像、動畫等,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為藝術而「躁」 OPPO校園全球青年創作計劃2020年度收官
    2020年7月30日,中國,深圳——OPPO校園 Renovators全球青年創作計劃總決賽圓滿落幕。賽事自5月6日啟幕已來,以網站為平臺向來自全球各地頂尖藝術院校的年輕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發出邀請,吸引到來自全球150所頂尖院校超3000名學生報名參與。
  • 以藝術定義鋼鐵|「不滅」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發布會現場
    9月8日,由北京德澤燚燚藝術中心發起,唐山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主辦的「不滅」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2020德龍杯·鋼鐵雕塑創作營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後海望海樓舉辦。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2020德龍杯·鋼鐵雕塑創作營發布會現場北京德澤燚燚藝術中心總經理、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出品人、總策展人丁澤華,《美術》雜誌社編審、副主編、本次活動評委會主席盛葳,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策展人、靜舍文化藝術總監、青年策展人李克非,獨立策展人、批評家段君,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副主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劉禮賓,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雕塑系教師
  • 學員招募 COART藝術家駐地工作坊-青年導演訓練營
    > 如果你正計劃拍一部電影
  • 「2016雙城記——兩岸青年舞蹈家計劃」
    「2016雙城記——兩岸青年舞蹈家計劃」時間: 2016 年 7月18日- 8月1 日(7月18日報到,8月1日返程)地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 內容:參與條件 :A 大陸地區招收僅限30席名年滿 18歲,
  • 關於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 委約...
    關於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 委約創作作品徵集的通知 2020-12-16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親夥伴 周末有約」2020年度聯誼活動收官之站,願大家都能邂逅...
    為搭建適齡單身青年良好的交友交流平臺倡導真誠、樂觀、積極、向上的婚戀交友觀團市委每月開展一期「青親夥伴 周末有約」青年聯誼交友活動12月的到來意味著一年將至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也迎來2020年度聯誼活動的收官之站
  • 歐拉全球青年共創計劃第二季圓滿收官!
    11月20日,歐拉青年癮力共創頒獎盛典在2020廣州國際車展拉開帷幕,在這場年度壓軸重磅汽車盛事中,歐拉從公布年銷量再破紀錄到宣布攜手復古音響品牌貓王收音機,再到全球首個電動車改裝IP「歐拉貓變研究所」及其產品正式亮相,真正走進Z時代的世界,全面升級品牌共創生態,同時這也標誌著歐拉全球青年共創計劃第二季完美收官。
  • 2020年第八屆華宇青年獎入圍藝術家名單公布
    2020年10月16日,第八屆華宇青年獎入圍藝術家新聞發布會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本次華宇青年獎共收到32位藝術行業內專業人士的提名,共計92位藝術家進入初評評審環節。
  • OPPO校園與青年藝術家共同助力環保 開啟衛星發射計劃賦能年輕人
    此外,OPPO校園聯合中國綠髮會青年領袖基金(Youth Leader Fund)共同發起的線上公益拍賣於2020年2月24日正式上線。這次拍賣的作品中,除了四件由藝術家和學生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外,還包括十件來自OPPO校園全球探索計劃和「Reno-vators」全球青年創作計劃中的藝術作品。
  • 美傑青年藝術家 | 鋼琴與聲樂雙棲藝術家——郭紫堯
    她被紐約著名古典音樂評論家羅伯特·舍曼稱作「一生迄今為止從未聽到過的、古典樂壇在鋼琴和聲樂同時都達到如此高水平的藝術家」。「雙料才女」郭紫堯18歲時演唱霍伊比《蛇》郭紫堯自童年起有幸獲得過諸多鋼琴比賽獎項及職業發展機會。她是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藝術家、耶魯阿特米希亞基金會青年學者、美國蕭邦基金會獎學金連續四年獲得者。
  • 杭州面向臺灣青年發布「千名臺青主播培養」計劃
    新華社杭州7月4日電(記者 段菁菁)在3日舉行的「聚夢啟杭」兩岸臺青聚杭城系列活動上,杭州面向臺灣青年發布「千名臺青主播培養」計劃。該計劃通過培訓平臺開發,面向兩岸招募1000名臺灣青年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直播培訓,最終通過遴選的方式推薦臺灣青年與直播平臺、電商企業籤訂就業協議。該計劃的培養人群針對大陸地區(以及臺灣地區)的臺灣青年、大學生、藝人等,共開放10期,每期100人,每期培養時間5個月,共24節線上課程。
  • 杭州發布千名臺灣青年網紅主播培養計劃
    中新社杭州7月3日電 (曹露浩)7月3日下午,部分在杭臺灣青年共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智新澤地杭州人工智慧產業園,共同見證「聚夢啟杭」兩岸臺灣青年聚杭城系列活動啟動。活動現場,杭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下稱:杭州市臺協會)與韶傾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籤訂了臺灣青年直播(視頻媒體)培訓框架協議。計劃通過培訓平臺開發,面向兩岸招募1000名臺灣青年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直播培訓,最終通過遴選的方式推薦臺灣青年與直播平臺、電商企業籤訂就業協議。
  • 「銀鷹計劃」為臺灣青年展示大陸氣象
    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記者黃鵬飛吳劍鋒)「我在臺灣連郵局提款卡都還沒辦,沒想到第一張銀行卡會在大陸辦理。」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趙昱欣日前在福州辦理了自己的第一張銀行卡,這也成為她在大陸實習期間的「特別收穫」。
  • 搶先預告|11/12-15大學生設計展-12家臺青、3位臺灣設計師聯手進場創作!
    共計12家臺青參與,來自南京、蘇州、揚州、泰州甚至上海市的臺青參會,由於參加數量增加,為保障每個臺青企業都有表現的舞臺,江蘇省及南京市臺辦特別與主辦單位協調,將臺灣美食獨立成【臺灣食集】,同時將臺青的文化科技融合的產品在【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展出,現在有文創、有美食、有科技、有教育,充滿濃濃的臺灣味!
  • 臺灣軍力詳細解析:約10萬陸軍番號、駐地曝光
    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