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剃髮易服」有多醜?醜得不堪入目,看你被清宮劇騙了多久

2021-02-13 道門老九

點擊上方藍字

把道門老九「置頂或星標」

宋陽攜特案組霸氣歸來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獵罪神探》

金天會七年(1129年),金太宗對統治區內的成名下一道命令:「民禁漢服,削髮不如式者,死!」從這以後,女真族的民眾服飾和髮飾實現統一,與漢族及中原地區的其他民族大有不同。

這一習俗一直沿襲到努爾哈赤時期,當時的女真共分為兩大類型和三個部分,類型有生女真和熟女真,不同的部分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一統志》)。

建州女真中的努爾哈赤崛起以後,開始統一女真各部,同時推行統一的髮飾。如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在大凌河之役取得勝利以後,命令「歸降將士等剃髮」,一來是檢驗他們的歸順之心,二來是要求同化以方便管理。

入關以後,類似「剃髮易服」的舉措得到推行,不過引起漢族和苗人的激烈反抗(統治者曾因剃髮易服而將苗人趕盡殺絕)。之所以反抗,與文化習俗、民族自尊等有關。有人就說,「剃髮易服」非常醜,那麼到底有多醜呢?

剃髮易服的背景和沿革

「剃髮易服」並不只針對漢族,包括被統治在當時清政府統治範圍內的大部分民族,有漢、蒙及南方諸多少數民族等。其基本要求是剃滿族髮型、穿滿族服飾,革除其他民族對統治帶來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高調提倡「剃髮易服」的並不是清朝統治者,而是歸順清朝的漢族人孫之獬。清兵一入關,作為漢族大臣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孫之獬就積極「剃髮易服」,用於迎合新的主子,儘管遭到當時許多漢族大臣的反對,但他依然提倡統治者這麼做。

多爾袞的兵一控制北京地區,他就開始頒布「剃髮令」,由於遭受到多數漢族的不滿和反抗,法令最終公開廢除。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進入江南地區,多爾袞再次頒布「剃髮令」,強制要求全國官民「十日剃髮」,否則「留髮不留頭」。

同年7月9日,「易服令」頒布,宣稱「衣冠皆遵本朝之制」,讓被統治區內的民眾和漢朝關於脫掉大掛,穿上滿洲服飾。

剃髮易服的推行對清朝有許多好處,一來是確認歸降者的身份;二來是攻破反抗者的抵抗之心;三來是加強本民族文化的宣傳,消除諸南方民族對北方民族的抵抗;四來是便於統治。後來的事實證明,清朝政權之所以能夠穩固200多年的時間,與剃髮易服有很重要的關係。

當然,這一政策在推行的時候,引起了許多血案,比如「嘉定三屠」等。無論怎樣,隨著審美觀的轉變,許多人認為剃髮以後相當醜陋。那麼,清朝時期的辮子是怎麼樣的?是不是像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

清朝初年的小辮子

據秦世禎在《撫浙檄草》描述,入關之前,滿族人的髮型便同漢族人迥異,男性的前額頭髮被剃光,後腦勺保留一條下垂的長辮子;服飾也有差別,漢人服飾中以無扣、右衽和交領等為主要特點,滿裝多為盤扣、對襟和立領,袖子比漢裝要緊和短,便於活動。

除了政治目的外,滿族的辮子蘊含其民族深刻的宗教概念,在滿族人的眼裡,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神聖而不可侵犯,被視為生命之根本。因此,當有戰士在戰場上陣亡的時候,屍體不能被運回家鄉,但辮子必須帶回去。就算是沒有屍體,對死者的辮子也會進行相當隆重的衣冠冢下葬儀式。

《清稗類鈔》記載,清朝前期的辮子大小與清朝中後期的有非常大的區別,更不像某些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其樣式為「金錢式」。《榕城紀聞》也證實這一點,記載:「剃髮,頂處留有如錢大小之辮根,故謂之曰金錢鼠尾…」

也因為《榕城紀聞》的描述,所以對於清朝前期或者是入關之前滿族人的描述,一般都會形容為「金錢尾」者。

因此,這樣的髮型看起來是相當醜的,頭部的頭髮基本上被剃光,只留下金錢大小的小辮子,怎麼看都像是光頭。也許正因如此,清朝官員才佩戴特殊的帽子。

到清朝中後期以後,「金錢鼠尾」的樣式開始出現變化。

清朝中後期辮子的變化

《清稗類鈔》中記載,有「三聖不剃髮」的「怪聞」,認為入關以後,剃髮易服令讓天下人都改變原有的裝扮形式,但「世祖、聖祖、世宗三代御容皆不剃髮」。

就是說,順治、康熙和雍正沒有留小辮子,或者是沒有將頭髮剃成「金錢鼠尾」。從雍正以後的民俗記載來看,民眾的剃髮的樣式也開始出現轉變,由之前的金錢大小逐漸地向外擴張,最後變成影視劇中的「陰陽頭」。

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主要原因是統治者對剃髮易服令的要求放鬆。雖然要求留髮不留頭,但是已經滿足剃髮以後,對於如何剃髮,留有什麼樣的髮飾則沒有詳細的要求,所以越來越多人將頭部剃成陰陽式。

對於這部分的研究,許多學者認為,統治者放鬆對剃髮易服的要求只是其一,其他的原因還包括地域性和民俗。就北方而言,很多人都遵守清軍入關時的要求,但南方就不一樣,從許多現如今留下來的照片和雕塑來看,他們頭部留下的辮子根部要比北方的,即人們所熟悉的「陰陽頭」。

總而言之,剃髮易服在歷史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統治者在推行的過程中,由於手段不當和沒有給出一定的緩衝時間,從而讓一系列的血案發生。

辛亥革命以後,剪去辮子成為新政府的一項法令,許多人紛紛剪掉辮子以示成為新時代的公民。有人說,剪去辮子是針對當時滿族的統治,其實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穩固民國統治。

在民國成立以前,清朝的高層就已經逐漸地剪去辮子,比如北洋海軍等新式軍隊就沒有留辮子。因此,如果當時留的不是辮子而是長頭髮,辛亥革命的到來照樣也會剪去。

如今,辮子在影視劇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可以識別是否拍的是清朝題材的東西。有人認為,無論哪一個時期,辮子依然很醜。其實,現在它倒成為了一種文化的標識。

結語

「剃髮易服」對清朝最主要的功能是穩固統治,乾隆總結北魏、遼、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時說:「凡必漢衣冠者無不一再世而亡」。就是說,從潛意識層面乾隆就意識到,如果一味地放棄本民族特點,註定會讓民族消亡和政權滅亡,因此而提出「剃髮易服」的必要性。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革除舊俗成為頭等大事,有人認為是為了與封建文化和社會劃出一條鴻溝,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穩固統治。如果不是這樣,日本、越南等國家進入新時代以後,肯定會保留封建社會時期的頭飾,而不是剪去頭髮。不管清朝時期的頭髮醜不醜,其歷史的作用還是存在的。

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國內第一刑事大案,宋陽歸來,直擊最血腥重口的犯罪現場!

宋陽為你帶來一大波超酷周邊,留言抽取《獵罪神探》實體書

相關焦點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最近幾年電視節目都快被清宮劇刷屏了,各種風度的王爺和皇帝,多姿多彩的後宮佳麗,清一色都是顏值擔當,這可迷壞大江南北的宮鬥迷。隨著宮鬥戲的持續上演,宮鬥戲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了,也讓更多的戲劇元素交融在一起,所以看點也越來越多,劇情的設定也更扣人心弦。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其內容都是圍繞清室宮廷展開,要麼寫實、要麼戲說、要麼穿越,總會惹到無數觀眾的眼球關注,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被人反覆細品的清宮劇也有很多。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從何時開始,清宮劇開始在電視上「霸屏」,雖然近來有減少的趨勢,但還並未徹底絕跡,與其他年代的電視劇相比,清宮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劇中所有的男性都留著「辮子頭」,俗稱「陰陽頭」!
  •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清朝男人的「陰陽頭」到底有多醜?太滑稽,髮型根本不是劇中那樣 喜歡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髮型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後面留著長辮子,頭部前半部剃光。其實這髮型叫做「陰陽頭」。
  • 別被清宮劇騙了,清朝時期的髮型根本就不是這樣,而是比劇中還醜
    但是,到了清朝,由於滿人入關,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習俗,其中,一項就是將「束髮」改為「留辮」。在很多清朝的影視劇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著「陰陽頭」,就是頭的前半部分剃光,而後邊編著長長的辮子。當然,在港臺的一些清宮劇當中,也有不剃頭的,只是在後面留著一條長辮子。那這兩種梳頭的方式,到底哪個對呢?
  • 《如懿傳》首飾太醜?95後小鮮肉自導「清宮戲」為清宮首飾正名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如懿最終還是和乾隆從年少情深走到了相看兩厭的地步。《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在同一時間段播出,雖然前期《如懿傳》被《延禧攻略》粉絲噴的一無是處,收視率下滑,但是後面《如懿傳》用作品質量讓不少粉絲路轉粉,最終逆襲成功,口碑也是反超《延禧攻略》,對於這兩部清宮劇,你們喜歡《如懿傳》還是《延禧攻略》呢?
  • 清朝男人真實的髮型:發量很小,形同鼠尾,遠沒清宮劇裡那麼美型
    從清宮劇中我們得知,清朝男人的髮型相較其它朝代有很高的辨識度——前邊半邊頭髮剃光,後面留半邊能夠編成又長又粗辮子的發量。然而,這樣的髮型其實是經過了電視劇的「優化」。真實的清朝男人髮型,在清朝中期以前,一直流行銅錢鼠尾辮。
  • 清宮劇為啥這麼多?
    不過真的想去借「歷史」的光的,那絕大部分都是清宮劇。從今年的《如懿傳》、《延禧宮略》,去年的《獨步天下》、《龍珠傳奇》,到往前的幾年,幾乎是年年都有不少大家叫得上名的清宮劇。還有一丟丟alpha看皇帝怎麼談戀愛紅了之後,一下子就開啟了戲說整個清朝的大陣仗。其實回頭看看,不光最近幾年清朝劇特別多,往前數也是一樣的。
  • 看了那麼多清宮劇,可你對清朝歷史真正的了解麼?
    喜歡看古裝劇的你對歷史真的了解嗎?說起古裝劇來,近些年來真的是層出不窮,隨著《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清宮劇再次走入我們的視線。作為離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是人們最熟悉的朝代——真的是這樣嗎?數不勝數的網絡清穿文、影視劇上層出不窮的清宮戲,它們所打造出來的清朝故事,真的是歷史的真相嗎?
  • 清初剃髮易服,與日本明治時代散發脫刀,有何本質區別?
    有位朋友在某問答平臺上,提到自己的疑問:為何一提到清初剃髮易服,網友就義憤填膺,而對於現在西方社會已經西化的髮飾默然接受?要解釋清楚,只需兩句話。連鳥都是嚮往藍天,不想被關在籠子裡的。實際上,還有一些人不知道,現在清宮戲裡那種髮型,是發展很久之後出現的。清朝統治者,讓明朝人接受的髮型,乃是金錢鼠尾。(清朝髮型變遷)也即整個腦袋,差不多都剃光了,只在頭頂和後腦勺留一塊銅錢大小的地方,將那裡的頭髮編成辮子。哥啊,人都是有點審美的好不好?醜成這個樣,讓我怎麼舒服呢?
  • 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英國女子:看吐了,飯都吃不下!
    在清朝統治者的「暴力威懾」下,漢族男子不得不違背祖訓,剃髮留辮,以求生存!值得一提的是,清宮劇中所演繹的「陰陽頭」並不是清朝最初的髮型,「剃髮令」所規定的標準髮型是「金錢鼠尾」式!
  • 【大清趣聞】清朝格格為什麼那麼醜
    然而,現實中的格格……唉,說多了都是淚啊……很多人會疑惑清朝格格為什麼這麼醜?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清朝格格的真實生活吧!【為什麼長得醜】清朝公主們大多數都是皇帝和親族的女子所生的孩子,血緣關係是非常近的,近親結婚所生的孩子能好看到哪裡去?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吐了,吃飯難以下咽
    在清朝統治者的「暴力威懾」下,漢族男子不得不違背祖訓,剃髮留辮,以求生存!值得一提的是,清宮劇中所演繹的「陰陽頭」並不是清朝最初的髮型,「剃髮令」所規定的標準髮型是「金錢鼠尾」式!所謂「金錢鼠尾」就是頭顱周圍的頭髮盡皆剃去,只留下一錢大小的「一小撮」,然後編成細辮,粗細要正好能夠通過「孔方兄」中間的小孔,看起來就像是一根細細的老鼠尾巴,秦世禎在《撫浙檄草》中有過形象的描述「結辮下垂,形如鼠尾,不堪入目」!那麼清宮劇中的「陰陽頭」是何時出現的!
  • 一百多年前,法國攝影師拍下了真實的清朝,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因為清宮劇的熱播,讓很多觀眾對清朝竟然心生嚮往,認為清朝是一個非常富庶和浪漫的朝代,其實電視劇一直在美化清朝的生活,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簡直民不聊生,到了清朝中後期,國家更是內憂外患動蕩不安,人們沒有一天好日子過。
  • 清朝「剃髮」有多醜?畫像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男演員最怕拍的古裝劇就是清朝劇,因為他們要在劇裡面留難看的「陰陽頭」,所謂的陰陽頭就是頭的前一半不留髮,後一半部分卻留頭髮。很多人都覺得這種陰陽怪氣的頭很難看,其實你是沒看過歷史上的陰陽頭,那才真叫一個難看,要是讓你留這種頭你肯定無法接受。
  •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一直都有著很大的比重,像《還珠格格》、《康熙王朝》、《宮》系列都是收視一片長虹的電視劇,也是不少觀眾的童年和閒暇時間的美好記憶,然而大家看多了這類電視劇之後也有會種感覺:除了將劇情寫好之外,服裝化妝道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 這三個清朝人物,被清宮劇加了濾鏡,使得世人對他們有極大誤解
    近年來,清宮劇成為古裝劇以及穿越劇的主要市場,許多故事也都以清朝為背景開展。不得不說,這類電視劇確實很有市場,深得觀眾喜歡,近年來更是成為古裝劇中的佼佼者,根本沒有一個朝代可以比擬清宮劇在宮廷劇中的地位。
  • 清朝皇后真的都是封號鬥羅?清宮劇都是假的,實際上皇后不屑宮鬥
    其中影視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是偏向於清朝正史的演繹,而影視劇《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是偏於清朝宮廷秘聞的演繹,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還珠格格》等差不多隻搞了一個清朝的背景設定講自己的故事。
  • 「格格」其實是錯誤叫法,來看看你被清宮劇騙了多少年
    ,後有《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戲在國產劇以及各位電視劇導演編劇心中的地位,始終牢牢穩固不可動搖。永遠在微服私訪的康熙、年復一年忙著奪嫡的九子,還有輪番和甄嬛、若曦談著戀愛的四爺等,這些角色這些劇,陪數代人走過了他們的青春,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哭笑不得的誤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被清宮戲誤導的稱呼吧。
  • 「暗金醜島君」,一部值得反覆看的日劇
    好處是,簡單好扮演,這個角色並沒有那麼火,知道的人應該都是鐵粉,十分好搭訕、打開話題;壞處是,可能沒人認識,氣氛略為尷尬,但沒關係,你就說你play yourself就行,強勢。 之所以想成為醜島,是想從他的視角看這個下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