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清朝人物,被清宮劇加了濾鏡,使得世人對他們有極大誤解

2020-12-18 劇透館

近年來,清宮劇成為古裝劇以及穿越劇的主要市場,許多故事也都以清朝為背景開展。不得不說,這類電視劇確實很有市場,深得觀眾喜歡,近年來更是成為古裝劇中的佼佼者,根本沒有一個朝代可以比擬清宮劇在宮廷劇中的地位。

隨著清宮劇的逐漸發展,實際也會出現很多問題,譬如電視劇為了良好的節目效果,會獨自為那些歷史人物私家感情戲,甚至出現於歷史情節不符的情況。儘管成片內會在醒目的位置上書寫「本劇純屬虛構。」這類的話警醒觀眾,不要入戲太深。但還是有很多觀眾因為電視連續劇,對真實歷史人物產生了極大誤解。今天便列舉出三個清朝知名人物以及他們的社交關係線,為大家展現清朝濾鏡之強大,以及後世之人對他們產生的誤解究竟有多深。

多情的乾隆

說到清宮劇的類型,宮鬥劇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近年來,《甄嬛傳》、《如懿傳》這類以宮鬥題材為主題的電視劇更是層出不窮,不得不說,這類連續劇確實深受女性同胞的喜愛。甚至因為小鮮肉的出演,對精彩的劇情拍手叫好。而那些劇情,也輕鬆引導大家將乾隆刻畫成一個多情的形象。畢竟他後宮後宮佳麗眾多,幾乎是個個都寵愛過。儘管最愛的依舊是富察和令妃,但在宮鬥劇中,乾隆對於每一位妃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寵愛。

不僅如此,近年來電視劇中,乾隆的形象都被醜化成集重揮霍的形象。無論是南巡還是平時生活,都是揮霍無度的。但如果你真的相信電視劇中所飾演的乾隆形象,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真實生活中的乾隆,其實並非是個徹頭徹尾的風流敗家子。

實際上,乾隆為清朝做出的貢獻,也是很大的。雖然雍正是一位勤勉於政的好帝王,但他在位期間,過度注重內政情況,對於國家內部制度進行多種改革。卻疏忽了邊疆地區對清朝的威脅依舊很嚴重。無奈之下,乾隆時期只能在邊疆問題上多下功夫,所謂的窮兵黷武,也是乾隆時期的一個無奈之舉罷了。而後的南巡,乾隆也並不是只過度揮霍,實際通過南巡,乾隆也實質解決了許多地方存在的、朝廷平時看不到的問題。

妖人海蘭察

看過《延禧攻略》的人,相信對海蘭察都會有一定了解。在電視劇中,海蘭察是一個非常出色且溫文爾雅的男人。與傅恆之間的兄弟情誼,更是令人不由得讚嘆一句重情重義。相信很多人都會因為《延禧攻略》,對海蘭察這個人物產生好感,甚至覺得他配得上優秀這兩個字。

但實際上,真實歷史上的海蘭察並不是電視劇中那個溫文爾雅的書生形象。反而被當時的人稱作為「妖人」,因為海蘭察的行事作風都非常詭異,他不僅喜歡吃蠍子蜈蚣這一聲帶劇毒的動物,甚至還特別喜歡肥胖女人,整個人的形式作風,都與常人非常不同。所以電視劇中的形象,是與真實歷史完全不同的。

鐵齒銅牙紀曉嵐

提及紀曉嵐,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另一個人物——和珅,畢竟紀曉嵐和和珅簡直形同捆綁銷售一般,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面前。幾乎以那個時代背景的電視劇,都會把這兩個人糾纏到一起,編寫出無數故事。

但實際上,紀曉嵐和和珅之間,根本就沒發生過那麼多爭鬥。因為以紀曉嵐當時在朝中的地位,跟和珅是無法比擬的。和珅作為乾隆的寵官,在朝中的地位一時無二。反觀紀曉嵐,在乾隆時期一直算不上受寵,不僅如此,他還曾受罰流放,試問這樣一個臣子,又怎能和乾隆時期第一寵臣和珅相提並論呢?所以,那些有關於紀曉嵐和和珅的電視劇,虛構成分確實很高。不僅如此,紀曉嵐的形象在外人眼中大多是清正廉潔的文弱書生,甚至情愛都不沾的那一種。實際上,歷史中的紀曉嵐極其風流,小妾的數量更是數不勝數。

看過這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跡,你是否也會也會有一種大跌眼鏡的感覺?實際上,電視劇作為一種娛樂節目,本身就無法做到與真實歷史完全相符,虛構也是經常有的事。這個時候,就需要觀眾自己能夠正視劇情,客觀分析每一位歷史人物和劇情發展。因為這些活生生出現在歷史中的人物,都值得被尊敬,不應該被過分圖上娛樂節目的濾鏡。尤其身為中國人,更需銘記歷史,尊重每一段歷史及曾出現的英雄人物。

相關焦點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其內容都是圍繞清室宮廷展開,要麼寫實、要麼戲說、要麼穿越,總會惹到無數觀眾的眼球關注,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被人反覆細品的清宮劇也有很多。
  • 清宮劇為啥這麼多?
    今天我們有個更心塞的問題要拋出來——為什麼清朝劇佔古裝劇的份額如此的大?不過真的想去借「歷史」的光的,那絕大部分都是清宮劇。從今年的《如懿傳》、《延禧宮略》,去年的《獨步天下》、《龍珠傳奇》,到往前的幾年,幾乎是年年都有不少大家叫得上名的清宮劇。
  • 清宮劇裡后妃服飾爭奇鬥豔,但實際上清朝穿的很寡淡
    清宮劇一直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大特色,《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熱門電視劇相繼出來後,清宮劇大熱,更不用說在前年冬天在網絡上突然爆紅的電視劇《延禧攻略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從何時開始,清宮劇開始在電視上「霸屏」,雖然近來有減少的趨勢,但還並未徹底絕跡,與其他年代的電視劇相比,清宮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劇中所有的男性都留著「辮子頭」,俗稱「陰陽頭」!
  • 中國83個朝代,為何導演更青睞拍清朝劇?其實這事真不賴他們
    喜歡觀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小夥伴可能很早就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在國產歷史劇中,以清朝題材為主的電視劇幾乎佔據了歷史題材劇的半壁江山。相比較之下,以明、宋、唐、秦、三國等朝代的電視劇幾乎如數家珍。這也就造成很多人對其他朝代歷史的匱乏。難道是導演對清朝題材的電視劇更偏心嗎?其實要說起來,這事還真怨不得他們。
  • 清宮劇為何能「如懿」二十年?
    《還珠格格》拍攝之初,趙薇還是北京電影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林心如只演過幾個配角,只有小虎隊有一些知名度。該劇播出之後,主演們都成了大紅大紫的明星,「小燕子」更成為一股風潮。直到2017年,湖南衛視綜藝節目《中餐廳》裡,還有東南亞遊客在見到趙薇後,情不自禁的喊出「小燕子」。身著古代服裝,卻並不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這類「戲說」劇的特點。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最近幾年電視節目都快被清宮劇刷屏了,各種風度的王爺和皇帝,多姿多彩的後宮佳麗,清一色都是顏值擔當,這可迷壞大江南北的宮鬥迷。 很多人都想穿越到清朝,主要原因是覺得清朝人的服裝髮飾很好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朝辮子是怎麼樣的呢?歷史上真實的辮子並沒有影視劇中的那麼好看,就算現在的小鮮肉也很難駕馭。
  • 中國歷史這麼久,為什麼清宮劇那麼火
    第一代清宮戲是早期的港臺作品。從早期的《戲說乾隆》,到《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達到了頂峰狀態。《甄嬛傳》、《步步驚心》、《宮》、《孝莊秘史》、《金枝欲孽》……紛紛熱播,這使得清宮劇火上加火,火成了一種姿勢。
  • 中日合拍清宮劇《蒼穹之昴》田中裕子演「慈禧」還挺有感覺
    一說到清宮劇,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甄嬛傳》。畢竟這部劇作為宮鬥劇的代表,已經是大家的入門級電視劇了,至今都讓人百看不厭,但事實上,在我這裡還有另外一部壓箱底的清宮劇,它雖然不火,但是它很優秀,質量上絕對不輸《甄嬛傳》,在豆瓣上評分也有8.8分的好成績。2010年,日本HK電視臺和中國華錄百納聯合出品了一部清宮劇《蒼穹之昂》。
  • 看了那麼多清宮劇,可你對清朝歷史真正的了解麼?
    說起古裝劇來,近些年來真的是層出不窮,隨著《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清宮劇再次走入我們的視線。作為離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是人們最熟悉的朝代——真的是這樣嗎?數不勝數的網絡清穿文、影視劇上層出不窮的清宮戲,它們所打造出來的清朝故事,真的是歷史的真相嗎?
  • 從《延禧攻略》等清宮劇裡看清朝如何用香.
    這部劇沒有輝煌的色彩渲染,而選擇了更高級的配色。編劇於正野心勃勃,打著「尊重歷史,還原清宮」的旗號,誓要跟《甄嬛傳》一較高下。提起當年《甄嬛傳》的火熱,那可真是名不虛傳。而無論是《甄嬛傳》還是《延禧攻略》都會有一個經常出現的身影。沒錯,那就是「香」
  • 現實裡清朝女子的服飾真如清宮劇裡演員穿的那樣好看嗎?
    前些年電視劇裡滿屏都是清宮劇,裡面宮廷女子的穿著都非常的精緻美麗,那現實生活中清代女子的服飾真的那麼好看嗎?其實有很多服飾確實非常漂亮。
  • 從《戲說乾隆》到《延禧攻略》:中國清宮劇蛻變30年
    孝莊是清宮史上的風雲人物,有很多戲也是關於她的。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一代皇后大玉兒》與《孝莊秘史》。平心而論,兩部劇各有特點,但總的來說,《一代皇后大玉兒》是最完整的,《孝莊秘史》受眾面更廣。 《雍正小蝶年羹堯》劇中小蝶是架空人物,這是一版徹頭徹尾的「戲說」,但三角虐戀的戲份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為以後的苦情戲打下了基礎。
  • 清朝皇后真的都是封號鬥羅?清宮劇都是假的,實際上皇后不屑宮鬥
    而在這些清朝影視劇裡面清宮劇一直佔著大頭,因為劇中各色美女層出不窮,劇情更是跌宕起伏,情節上縱橫捭闔,內容上環環相扣,不知不覺就將人帶入劇情中去。劇中各位妃嬪為了爭奪後位或貴妃位、皇帝的寵愛真是絞盡腦汁、爾虞我詐、不擇手段。
  • 「朝代說」舌尖上的清宮:吃什麼和怎麼吃?可比清宮劇裡豐富多了
    近20多年來,清宮戲幾乎「霸佔」了電視螢屏。從比較正統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到戲說色彩濃厚的《還珠格格》、《甄嬛傳》、《延禧攻略》,輪番「轟炸」,讓很多觀眾認為,自己對清朝宮廷文化,已有很深入、系統,甚至是專業的了解了。其實,上述影視雖對清朝宮廷衣食住行禮俗,多有描畫,但對很多宮廷禮俗,仍缺乏比較深入、系統、專業的敘述,因而使很多觀眾,對清朝宮廷飲食禮俗,依然存在諸多誤解。
  • 清宮劇到底是怎麼突然火起來的?
    自打記事起,電視上的古裝劇就一部接著一部,有多少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有那些經典古裝劇的影子。而其中最火的朝代,恐怕就是清朝。清宮劇從大火走向泛濫幾乎就那麼一瞬間,人們從看著宮廷秘史的津津有味變成了調侃的「辮子戲」。到底是誰帶動了清宮劇的這波潮流,以至於到今天,仍然不減其在古裝劇中的火爆地位?
  •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戲說」劇從風靡到衰落《還珠格格》拍攝之初,趙薇還是北京電影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林心如只演過幾個配角,只有小虎隊有一些知名度。200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成立電視劇管理司,頒布《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取代「各電視臺黃金時段禁播境外(包括港、臺)劇」的通知,對於港臺劇的限制取消了。這一年,由香港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金枝欲孽》,在香港無線電視臺播出,收視突破32個點。共收穫大小35個獎項。2006年在內地湖南衛視獨播,收視率2.25%,超過紅極一時的《大長今》。
  • 慎刑司、宗人府、辛者庫,這仨到底啥區別?別被清宮劇忽悠了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非常熱門的一種影視題材,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兩位四爺——雍正和他的兒子乾隆。清宮劇的熱播,讓觀眾們對於清宮的一些制度漸漸熟悉了起來。好比說皇帝每晚就寢前要翻牌子,翻到哪個妃嬪的牌子,哪個妃嬪當晚就要侍寢等等。而在各大清宮劇之中,有三個地方是出鏡率最高的:慎刑司、辛者庫、宗人府。
  • 批《甄嬛傳》不尊重歷史的李誠儒,自己的清宮劇卻無人問津
    其實關於他拍的清宮劇,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就有過詳細的解釋。,除非有皇帝召見才行。所以李誠儒對《甄嬛傳》的胡編亂造非常「痛恨」,認為這樣的清宮劇會讓民眾對歷史有誤解電視臺把收視率看得非常重要,他們也知道觀眾愛看什麼劇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其實,我們首先得知道一件與認知差異極大的奇特事實,那就是清朝的"奴才",地位可是比"臣"還要高呢!因為當時的八旗制度,使得漢臣與滿臣有所區別,臣多半是漢臣的自稱,滿臣則自稱"奴才"。"奴才"聽起來雖然像是低賤的奴僕的稱呼,但實際上它的社會地位卻比漢臣高,故自稱為奴才,可要覺得很光榮呢!那麼,什麼是"包衣"呢?包衣,全稱為"包衣人",又稱"包衣佐領管領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