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翼香道·十年專注
香
道
·
養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又成功帶起一波清宮熱。
這部劇沒有輝煌的色彩渲染,而選擇了更高級的配色。
編劇於正野心勃勃,打著「尊重歷史,還原清宮」的旗號,
誓要跟《甄嬛傳》一較高下。
提起當年《甄嬛傳》的火熱,那可真是名不虛傳。
而無論是《甄嬛傳》還是《延禧攻略》
都會有一個經常出現的身影。
沒錯,那就是「香」
劇裡將很多東方美學與清朝文化結合,
將那些即將失傳的中國文化傳統搬到熒幕上,
受到更多的目光的同時也捧熱了這部劇。
那其中清代的用香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
清早期,宮廷尚有足夠的香料可用。
按朱家溍選編的《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記載,
皇室宮廷每年都會庫貯沉香、奇楠香,
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現仍有實物可證。
用香因此也十份頻繁。
從檔案記載來看主要集中在:
月例分發、祭祀、薰香、品雅、入藥、賞賜
等幾個方面。
月例分發
按照清代皇宮的規定,
按等級每月向後宮發放一定數量的沉香。
由內務府派發,領香的場景熱鬧非凡,
宮女們按照自己主子的地位領取沉香,
尊卑冷暖,躍然眼前。
按照規定,皇太后每月用中等沉香四兩,
即使在慈禧太后大權獨攬的時期,
每月的沉香份例也是四兩。
皇后也是每月中等沉香四兩,
其他妃嬪也是按月領取沉香,只是更少。
薰香
香薰其實對於古代的皇室是居家必備之物。
由於大部份人香料缺少,
她們焚香時就更為講究。
一般不會直接焚燒。
而是配合其他香料製成諸如香餅、香丸,
使用精緻的小爐薰聞,
她們還將這些香品放置在衣服和被褥中,
以期望綿綿香氣能留住皇帝之心。
祭祀
真正的好香,
也就是上等沉香一般是皇帝自用和祭祀使用。
從文獻記載來看,只有奉先殿和壽皇殿兩處使用。
在的皇家祭祀活動中,
焚香都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
在絲絲的青煙籠罩下,展示了「神授天命」的皇權。
既有禮制性的祭祀活動,
又有一些非常規的官方祭祀活動。
在這些祭祀活動中,
各類香供成為皇帝與神明溝通的的媒介,
傳遞著皇帝的意願。
品雅
清代沈復的傳記文學名著《浮生六記》中寫道:
靜室焚香,閒中雅趣。
芸嘗以沉速等香,於飯鑊蒸透,在爐上設一銅絲架,
離火半寸許,徐徐烘之,其香幽韻而無煙。
清初著名文學家鄭日奎在自家中堂左側
闢出一室為書房,名曰「醉書齋」,寫文記之云:
明齋素壁,泊如也。
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
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諸什物,亦雜置左右。
入藥
沉香是稀有的理氣活血的藥材,
有降氣除燥、曖腎養脾、順氣制擬等功效。
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用於修合各類成藥。
清官藥房中將沉香作為配料入藥,
用於製作沉香丸、沉香散等。
另外還製備帝後日常的丸散膏丹。
造辦處主項是配製錠子藥及軍前用藥,
如清宮配製的平安丸。
雍正六年僅賞賜在西北徵戰的將領就用
平安丸八萬九千七百丸,數量之大,可見一斑。
進禮、賞賜
清代皇帝往往會賞賜一些沉香給臣下或藩部王公等,
藩部王公也會時常進些貢品給皇帝。
以作為聯繫雙方感情的紐帶。
康熙年間安南(今越南)貢品中,
就有「沉香九百六十兩,
降真香三十株重二千四百斤,
中黑線香八千株」(《廣西通志》卷九六)。
雍正時三大名臣之一的鄂爾泰
就受到皇帝數次賞賜沉香的優渥。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
香的氛圍自然不如前朝明宋那般清雅靈氣,
但早期的用香乃至香學文化依然盛行。
如有需要交流,請加微信:13924041153
或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謝謝!
延伸閱讀:
文章一:何為香道,對香道最全面詮釋
文章二:沉香,受傷即成才,生死即涅槃
文章三:暫且歸去,做一回閒人,獲得身心靈魂的休憩與寧靜。
文章四:一兩陳皮一兩金!陳皮功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