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的博物館裡,2.5cm厚的防彈玻璃保護的是一座有著500年歷史、長達25cm的鎮館之寶,上面雕刻著一位酋長和他周圍的12名族人,這座雕像被稱為黃金船,中間站著一位高大的酋長,人物的大小代表了階級的高低,雖然很難準確判定黃金船的製作年代,但是它肯定可以追溯到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更早的時期。
1969年,3位農民在波哥大以南80千米的地方,帕斯卡小鎮附近的山洞發現了這個黃金船,被當地天主教神父認出此物品,制止人們將它回爐或者銷往國外,並把它交與博物館保管。
許多與世隔絕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發展方式不同,所以對待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如今,它已成為國寶,歸屬哥倫比亞政府所有,至今接觸過它的人仍寥寥無幾。
從16世紀30年代後期,或者16世紀40年代早期開始,人們就對黃金國趨之若鶩,並且一直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有待世人發現。
因此僅在短短的一年的時間之內,就有三支不同的遠徵部隊同時踏上了尋找穆依斯卡腹地中隱藏的黃金寶庫的徵途,其中的一些人根本不是西班牙的徵服者或殖民者的後裔,但是這些人受命於西班牙國王去海上探索新的世界,進行殖民擴張。
當時,前往美洲的人主要是中下階層的騎士和冒險家,那個時候的人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成功。因為西班牙政府無力供養龐大的紳士階級,於是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財富。
而他們和勞動者、或者說是平民階級的人們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不會想著通過自我勞動去獲得生存的資本,而是選擇通過不斷掠奪別人的這種不人道、但是最簡潔快速的方法去獲得。
穆伊斯卡人粗糙又精緻的黃金工藝品
考古學家判斷出黃金船大概製作於公元1000年到1500年間,大約在公元前100年,來自哥倫比亞西南部的卡利瑪地區一個金屬鼻環製品,另一個金屬製品比哥倫比亞時期更早,它和穆依斯卡的風格及肖像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
其他的穆伊斯卡金塊具備我們預期的所有黃金的處理工藝,即通過打磨和拋光提高美感,但黃金船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鑄件,就好像當時的人覺得它不值得進一步加工似的。
黃金船的核心人物的特徵極其明顯,他戴著鼻環、耳釘,和一頂有羽毛裝飾的冠冕,他不僅是一位首領,也是穆伊斯卡人的酋長,這個民族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個帝國,他們正是是黃金國傳說的核心部分。
由於年代的久遠,他們的文化已經消失殆盡,而這些流傳下來的黃金製品是能夠了解他們的證據。這個黃金船是無價之寶,不僅因為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的困難,更是承載著對過去的哥倫比亞的回憶。
在顯微鏡的觀察下,一個非凡的事實逐漸清晰,黃金船的各個部分完全沒有任何接縫,而人像以及每一個小裝飾物都由同一塊材料所做成,後面的金絲的直徑都不超過1mm,這簡直太神奇了。
毋庸質疑的是穆依斯卡人的確有大量的黃金,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當時的穆伊斯卡到底有黃金,以至於讓人們並不看重黃金船價值,甚至覺得它太過於普通,而徵服者們當然希望是如此。
對於首批進入穆伊斯卡地區的歐洲人來說,這個見聞令他們既困擾又興奮,穆伊斯卡人不辭辛勞的獲取黃金,將其加工成藝術品,然後再扔掉。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這看起來都非常的不合常理,但是穆伊斯坎人顯然認為這是值得的。但是,在西班牙人眼裡這只是浪費,並且代表穆伊斯卡人擁有過量黃金的表現。
黃金船的化學成分的檢測以及分析推斷
如今專家們想要追溯這個神話的來源,他們將破譯為數不多且依然尚存的古代文獻,通過這個不尋常的寶藏,揭開一個消失的文明的真相,而解密的關鍵就在於黃金船這件金器。
一位冶金專家發現了黃金船的一些異常之處,它的表面有很多的孔,而且非常粗糙,到處都是小洞,透露著某種不該有的金屬光澤。黃金船的製作可能耗費了數百個工時,但似乎他們並沒有像現代工匠一樣珍惜的完成這件作品。
馬科斯·馬蒂農·託雷斯博士,作為考古學家和冶金學家,他是研究古代金器的頂級專家,他將對黃金船做一項從未有過的檢測,X射線螢光測試。
他們可以通過觀察金屬物質在x射線的照耀下的變化,以精確檢測出金屬的化學結構。首先,為了便於對照,專家先測試了穆伊斯卡的其他黃金工藝品,解讀穆伊斯卡工匠的技藝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穆伊斯卡人在黃金中摻入了其他金屬,特別是銅和銀來為工藝品調色,當牧師要求製作某些工藝品時,他同時會要求它的成分和顏色。因此穆伊斯卡人的工藝品顯然不僅只含有黃金,而是銅、金、銀的結合。
歐洲鐵匠會儘可能的冶煉純金,或者偷偷摻入更廉價的其他金屬,但穆伊斯卡的工匠們則完全不同。
之前從來沒有人研究過這件工藝品的化學成分,而分析結果顯示出它含有將近63%的金,16%的銀,以及20%的銅,與其他手工製品相比,這個結果非常有趣。
通過結果分析,黃金船和瓜達維達湖地區的其他手工藝品的成分差不多,儘管黃金描繪了在瓜達維達湖上舉行的儀式,但他出土的地方卻在80公裡之外,是第一個將黃金船和這個湖直接聯繫起來的鐵證。
穆伊斯卡人擁有著真正的「黃金」
人們為了製作黃金船,工匠不止融化了粗金,而且再次指明了所有黃金的唯一來源。專家還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化學成分,黃金船的成分當中含有哥倫比亞黃金,這些黃金肯定來源於馬格達萊納河的低地。因為金屬的純度表明這是合金,而哥倫比亞瑪格達萊納河的幹流剛好就流經穆伊斯卡領域的外圍。即使在今日,依舊有人在這條河淘金。
1537年徵服者初次見到穆伊斯卡人,正是在這個河岸,西班牙人曾經見過他們交易,於是他們尾隨穆伊斯卡人隨前往他們的部落,確定那裡是否還有黃金。
在接下的三年裡,179名西班牙人一直遊守在穆伊斯卡領地的周圍,但事實表明他們完全誤解了,穆伊斯卡人並不自產黃金,他們而是像徵服者一樣去獲取黃金,這意味著他們肯定帶著能讓人不惜重金購買的其他東西。
專家們為了探索穆伊斯卡人獲取財富的方式,也重新走遍了整個穆伊斯卡的領土,在穆伊斯卡人的領土的中央地區發現了一個鹽水泉,這就是穆伊斯卡真正隱藏的寶藏。
雖然這是一個鹽泉,而不是金礦,但它同樣價值連城,因為沒有黃金人們可以生存,但是沒有鹽人們就不能生存。這裡距離海岸480多公裡,在遠離大海如此遠的地方能夠出現鹽,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鹽。
因為穆伊斯卡人擁有最近的鹽資源,他們壟斷了當地的鹽的供應,工人們在火上煮開鹽水,隨著水分的蒸發再不斷加入鹽水,直到鹽水變成鹽塊兒,於是他們就得到了一種具有高價值意義的商品,並且在木伊斯卡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交易,跋涉數千米運到下面的山谷,當他們用鹽跟鄰裡交易換取黃金的時候,他們第一次遇到了徵服者,從此數百年來和平被打破。
這些西班牙徵服者慣用用貨幣、金幣和銀幣交易,因此他們沒有意識到鹽也可以作為一種錢幣,在穆伊斯卡地區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他們一味地只是想尋找黃金之城。
黃金船作為一件穆伊斯卡的祭品,它本應被摧毀或在湖底永不見天日,但是在今天它有了新的意義,它成為了我們開啟黃金國秘密的鑰匙。
評價
黃金船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逃過了所有劫難留存下來,我們才能夠一睹它的真容,如果它被徵服者們發現,它就難逃被回爐融化的命運。
首個提到黃金國的記錄來自於16世紀的編年史,這本書被稱為《印第安通史》,這部編年史中簡要描述了一種儀式,提到了一位全身披滿金粉的酋長。清晨酋長會塗抹一種芳香樹膠,使身體像一塊做工精湛的黃金一樣。
穆伊斯卡人並沒有把黃金鎖起來,即使在最底層的家庭黃金也隨處可見,而且他們樂於將黃金贈與他人。而他們贈與西班牙人黃金是希望他們能夠踏出這片土地,效果顯然適得其反。
隨之,謠言滿天飛,黃金船、黃金國的傳說就由此誕生且迅速傳播,傳到了美洲又傳回歐洲,於是激起了世上最血腥的淘金熱。
對於穆伊斯卡人來說,黃金並不是重要的資產或者是錢幣,並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
但黃金之所以非常重要,對於他們的意義在於黃金是他們的宗教的標誌,它與太陽有關,與收成有關,與權力有關,他們相信神無處不在。
穆伊斯卡人有雨神、旱神、農神、戰神、獵神等各家的神和集體的神。當酋長加冕時,族人將黃金扔進瓜達維達湖底,他們並不是在丟棄黃金,而是在向他們的神進貢。
如果想在穆伊斯卡群體中有地位囤積黃金可不是什麼好的主意,在他們的生活中黃金只是用來被銷毀的。黃金要麼被摧毀,要麼被遺棄,人們為了換取和平或為了得到他們無法控制的勢力的支持,這就是它的價值。
因此我們知道西班牙徵服者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穆伊斯卡人也誤解了西班牙人,黃金能夠滿足天神,但徵服者們卻貪婪地想要找到更多的黃金,這就招致穆伊斯卡人走向了滅亡。
參考文獻:《珍寶解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