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20萬蘇格蘭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集體上街遊行要求再來一次獨立公投。
如果我們把英國長長的名字用中文念一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四個政治實體組成,「聯合王國」也是其唯一的官方稱謂。記住聯合這兩個字,在法理上提供了各個聯合體跟英國說拜拜的原始依據。
當然,不管怎樣,英女王都是蘇格蘭的女王,只不過人家不喜歡鮑裡斯的廚藝而已,自己找個首相來管理自己的事。
按照英國人對香港的做法,此處應該有無數國家的外交部打電話給蘇格蘭方面,讓他們傾聽蘇格蘭人民正義的呼聲!
當然,世界各國誰都不喜歡有人搞分裂,但是到底是不是分裂還要看國家的傳統,以及建立起來的法理依據。
很抱歉,我們中國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大一統國家,從秦始皇開始,就沒有什麼法理支持哪個邊邊角角搞獨立,那叫叛逆,對於叛逆,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定要平叛收回,否則全體國民都不幹!
至於美國嘛,雖然是合眾國,但是當年所有州加入籤的都是憲法約,任何一個州想獨立,除非全體美國人公投同意,否則就是叛國,要打一場南北戰爭。
但是,歐洲從羅馬帝國GAME OVER以後,就陷入到四分五裂之中,當年的天主教就利用了這個契機,用信仰把大家給控制起來。分離有利於宗教,宗教深入歐洲人心,所以分裂在歐洲是主流文化,我們要尊重歐洲文化!
一、
童話故事裡動不動就是王子遇到了公主,事實上,中世紀的歐洲有2000多個小國,所有的國家都是靠血緣和生殖體系來搞傳承。
因為那時候科技不發達,既沒有試管嬰兒更沒有複製人技術,所以愚昧的老百姓認為一切國王和女王的產生都是天註定的,附加的儀式就是需要被教庭加冕並祝福,如果有哪個跟教會鬧翻了,呵呵,恭喜你了,不但國王當不成了,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了,除非自己武力值超級強,能夠暴打所有過來試圖幹掉你而當上教皇給的某個榮譽頭銜。
所以2000多個國王們各自使出手段籠絡教會,搞合併重組,利用各種通婚聯姻,製造種種悲慘的絕嗣事件,終於讓國家相對少起來了。
這一段勾心鬥角的歷史基本都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了,整體形勢有點像動東周到春秋的這一段時間,小國依附大國,有的效忠成為了某個大貴族,但是作為交換,大家都在相當長時間裡允許保留原來的統治模式,即便是國王也不能隨便褫奪封地。
中國史官制度確立都已經有超過3000年歷史了,但是歐洲人野蠻了相當長時間,《石中劍》可以當正經的英國歷史來看,其中內容比《封神演義》還荒唐,並非歐洲人不喜歡搞歷史,關鍵是教會控制了文化以及文化傳播的權力,他要利用歷史來裁判現在,所以歷史經過神學家們的記錄以後,就成了神話。
最糟糕的是,教師們使用拉丁語來傳授文化,而老百姓們都用各地的方言,包括貴族們在內,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他們像明清官場老爺要用紹興師爺一樣,為了抵抗教會的全面管束,好多貴族們喜歡用猶太人來理財,睜眼瞎的老爺,大權獨攬的管家,這在國內隨便一部宅鬥劇裡都是悲劇的開始,為了保護財產,猶太人搞些秘密把戲,這讓教會恨得要死,後來好多上當受騙的睜眼瞎老爺醒悟過來,也把猶太人恨得要死,但是人家團結又有錢行賄大佬,所以大夥也沒辦法,好吧,這就是歐洲排猶情節的開端。
以上在正經的歷史書裡,因為政治不正確都被刪掉了,但是很多古老的小說和戲劇裡,都有相關描述,好吧,我在賣弄自己讀書多。
總之,我們討論今天歐洲各種分裂問題,都要考慮下宗教的影響,洋人們比俺們迷信,還封建。
當年的天主教規定教士不能結婚,所以他們即便養了無數私生子,都只能繼承撈的外快,而屬於教廷的一部分就要留下來,積年累月,又有大量愚蠢的信徒上供,可謂富可敵國。
在西方國家裡,從古到今,私有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教會的財產很顯然就不能算私有財產了,所以是可以侵犯的。
上面這一段其實是歐洲從中世紀裡跳出來,不斷的發展文化科學的最真實內涵,也是持續多少年宗教戰爭和宗教迫害的最真實原因。
封建領主們要自己把統治權落實下去就必須有自己信得過的文化人,所以有了文藝復興,領主們想分化教會對民眾的控制,所以獨立於天主教之外的新教開始傳播。
天主教希望歐洲碎片化,所以拼命的鼓勵族群細分,保持自己所為種族的文化語言,聖經裡有個巴別塔的故事,歐洲就是實踐地,人們彼此仇恨,爭鬥,屁大的地方居然都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如果當初文化都掌握在教士們的手上,那麼文字都是誰創造出來的呢?細思極恐!
總之,歐洲的貴族們從前都是靠野蠻取勝的,斯斯文文的就沒有足夠的戰鬥力來跟如此之多的鄰居們撕逼,天天打仗,經費主要都是靠搶,也不能指望有什麼軍紀,搶來搶去只能搶劫浮財,錢都被猶太人和教士搞走了,猶太人有秘密組織,黃金體積小容易保存藏起來你找不著,這就是銀行是猶太人的天下的原因,而教會的錢一般都擺在那裡,還有大量的土地跑不了,這可是大筆收入。
所以,眼饞已久的貴族們開始找各種機會製造搶劫的藉口。
二、
英國都鐸王朝愛殺老婆的亨利八世是個非常精明的國王,他利用跟第二任妻子的風流韻事,團結了國內覬覦天主教會財產的各色人等,搞了一場宗教革命,直接改了英國國教。
既讓自己能擺脫教會為所欲為,又能以信仰為藉口搶劫境內所有的天主教財產,當然,因為野蠻,他把天主教那些珍貴的羊皮藏書都一把火燒了。
於是英國新興的鄉紳階層興起,他們通過便宜從國王手上買下教會的財產,跟國王綁在了一起,這筆買賣太划算了,英倫三島上,靠著複雜的聯姻關係,英國國王對蘇格蘭和愛爾蘭是有繼承權的。
愛爾蘭跟英格蘭還隔著海峽,當年的航海技術沒那麼發達,所以當地的天主教力量組織起來,沒被搶劫成,但是心裡那個恨呀,所以後來即便是被吞併,愛爾蘭復國運動,愛爾蘭共和軍,搞得種種恐怖活動,讓英國紳士們受不了,最後只留下個被折騰過的北愛到現在。
但是蘇格蘭跟英格蘭距離很近,彼此之間都有想搞搶劫的宗教改革分子,因為這麼一鬧騰,都遂了心願,於是合併在既得利益者之間就成了一個對抗天主教復闢的選擇。
很可惜,亨利八世的兒子是個短命娃,他身邊的新教徒都害怕亨利八世的姐姐信天主教的瑪麗當上女王,到時候反攻倒算,於是立了國王的表妹簡格雷當了女王,但是怕啥來啥,最後瑪麗帶著天主教殘餘力量成功復闢。
瑪麗女王在天主教環境裡算是合法繼承人,在新教環境裡等於是私生子,為了讓自己的繼承權合法化,瑪麗女王當然要血洗新教,殘酷的殺害了300多名新教的貴族,縱容手下再來一遍搶劫。
很可惜,英國新教徒獲利的太多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所以瑪麗很快就病死了,新教徒伊莉莎白女王繼位了。
伊莉莎白的政治手腕堪比慈禧太后,她狡猾的利用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鬥爭,堅持單身,把英國王位像個胡蘿蔔一樣,在貴族們面前晃來晃去。
都鐸王朝絕嗣對她而言並沒有啥,她的目標是統一英倫三島,活在歷史豐碑裡,當然,她成功了,作為一位了不起的明君被人稱讚到現在,不過就那麼點操縱宮廷的手段比慈禧可是差遠了。
她在位的時候再一次打擊了傳統的貴族們,讓新生的鄉紳階層掌握了政權,到最後,為了合併蘇格蘭,指定了親戚蘇格蘭國王過來當英國王位的繼承人。
從此以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就開始共享國王了。
三、
你以為共享了國王,國家就等於是合併了嗎?
大錯特錯,在教會千餘年的挑撥之下,歐洲的民族獨立精神很強,蘇格蘭是蓋爾人的國家,跟你英格蘭不是一家,再說當年大家一起搶劫天主教,英格蘭是英王主宰分贓儀式,所以英國的國王就成了國教最高領袖,但是蘇格蘭主持搶劫分贓的又是本地的一撥人,這兩夥人彼此之間有利益衝突,蘇格蘭貴族不希望被英國教會掌握了宗教權力。
其實是英格蘭想吞併蘇格蘭,外國人過來繼位,應當加倍討好本地人,結果斯圖亞特王朝盛產蠢貨,討好英格蘭權貴得罪了蘇格蘭基本盤,跟權貴爭奪利益又被本地新興的士紳階層給孤立,國王一氣之下乾脆把議會給關張了。
於是地方勢力認為既然國王都特麼關了議會,我們也不交稅,國王便利用自己控制的海關,不停的提高關稅,這下子把整個國家都得罪了,於是來了一次光榮革命,國王被送上了斷頭臺,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
很可惜,幾個加盟國都習慣了有國王的歲月,國王還是國教理論上的教主,老百姓不樂意了。
歐洲其他國家的國王一看倒黴的查理一世連腦袋都被砍掉了,不免兔死狐悲,也不樂意了。
最後折騰了好多年,雙方妥協,籤訂了《權利法案》雙方各退一步,和諧共處。
英格蘭人後來利用鬱金香危機的機會,從荷蘭人奪過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世界各地佔殖民地,搶黃金,日子過的美滋滋。
共享國王的蘇格蘭貴族們看了不免眼饞心熱,在攛掇下,舉國貴族集資想殖民巴拿馬。
好吧,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正如19世紀末英國人在南非搶地盤失敗導致霸業消退,實際上南非當地布爾人是得到了全世界不滿英國流氓行為的國家暗中資助。
17世紀末,蘇格蘭人的五艘殖民船隊被巴拿馬當地人打得落花流水,死了兩千多人,貴族們因為絕大部分都入股了集體搶劫行動,這下子血本無歸,雖然都知道背後有英格蘭人搗鬼,但是無可奈何。
與此同時,英國對蘇格蘭進行了經濟制裁,讓蘇格蘭的出口大受打擊,使得整個國家都陷入到破產的邊緣。
最後英國提出了一項非常吸引人的併購協議,其實僅花了39萬英鎊現金,其中21萬用於收購蘇格蘭殖民公司的股份,好讓那些參股的貴族們不至於破產,剩餘的18萬則償還國家債務,當然經手人肯定也受賄了。
但是,雙方籤訂的是《合併法案》,雙方籤訂的時候,都承認彼此是國與國之間對等的地位,這就有點像結婚,只要任何一方不樂意了,都可以離婚。
當然,由於當年英國人花錢買老婆,所以雙方之間約定倫敦當家做主,蘇格蘭議會取消,英國議會裡給蘇格蘭留點席位。
隨著工業革命以後,英國國力蒸蒸日上,蘇格蘭本土勢力跟著英國人全世界搶地盤搶錢,倒也挺快活的,雖然也有少數分子在那裡逼逼要鬧獨立,權貴們可是堅決不認可,反對派就成了叛國者被鎮壓了。
四、
但是,隨著英國霸業衰退,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量蘇格蘭人不情不願的跟著英國在一戰裡填了壕溝,戰後啥好處都沒有撈到。
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孫們因為一點破事大打出手,導致6000多萬人喪生,戰後殖民地紛紛搞獨立運動,蘇格蘭本土的權貴們覺得虧大了,再看看以前籤的合同,怎麼都覺得不爽。
等到1929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來臨,英國對蘇格蘭的各種賄賂又減少了,一部分不滿的人便利用這個機會,組建了蘇格蘭民族黨(SNP),搞起了獨立運動。
當然,英國號稱歐洲搞屎棍,最擅長的就是搞風搞雨,收買分化,本身英格蘭的國土環境好於多山的蘇格蘭,所以英格蘭長期設法遏制蘇格蘭的工業發展,導致蘇格蘭的經濟對英國依賴程度很高,同時呢,蘇格蘭那些權勢人群,也被倫敦用各種手段腐化拉攏了。
這就導致獨立一直有市場,但是每次鬧一鬧大家都會被勸回了現實,蘇格蘭實際上不得不跟著英國討生活。
1971年,北海布倫特油氣田被發現,這下子蘇格蘭發財了,特別是在幾次中東石油危機時代,這片油田等於是給了歐洲第二條命,而油田的權益卻被英國託管,蘇格蘭只能看著。
如果我們對照一下原油價格和蘇格蘭的SNP抗議激烈度,大概能看出一點小問題來,但是,我大英帝國每回都用拖刀計應對,每次給點糖豆,製造一堆麻煩,搞得蘇格蘭人覺得無比麻煩,開始退縮。
但是鬧一下總有一點好處,不鬧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英國人把核武器、核潛艇、軍工企業大多數在蘇格蘭,當年戰爭時期這是個好買賣,能吸引很多就業,現在反倒成了地方的累贅,以英國現在的國力,你以為它會花很多錢在這上面嗎?基本都是逐漸萎縮,逐漸關張。
當然,由於油氣田的存在,英國的石油工業基地也在蘇格蘭,很可惜,經過幾十年的開採,布倫特油田已經開始老化。
2011年殼牌已暫停從布倫特查理鑽井平臺和其他三個布倫特油田平臺出口原油,2014年11月,布倫特 1號與2號油田平臺停產。
油氣田作業者英國殼牌有限公司在其網站上表示,已經向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部(BEIS)遞交了全面停產計劃。
所以,獨享油氣田的收益等於是給畫餅,對於蘇格蘭人來說根本沒有卵用,蘇格蘭如果不爭取一點改變和好處,最後估計沒法混了。
但是,另一種說法是,布倫特石油其實還是有的,只不過英國惱恨蘇格蘭鬧獨立,故意鼓搗殼牌鬧出來的么蛾子。
我不是石油專家,我不懂,但是一切都有可能,現在雙方雖然感情並不融洽,但是還是貌合神離的在一起了。
五、
2014年9月,蘇格蘭搞第一次脫英公,實際上,這場公投之前醞釀了兩年。
2012年10月15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與蘇格蘭首席部長薩爾蒙德籤署《愛丁堡協定》,同意蘇格蘭議會擇機舉行獨立公投。
為此,英國政府起草樞密令,對1998年《蘇格蘭法案》進行修訂,將舉行獨立公投的權力向蘇格蘭議會臨時下放,期限為2014年12月31日。在得到英國上下兩院批准之後,女王在2013年2月12日御準,該樞密令正式生效。
隨後,《蘇格蘭獨立公投法案》於2013年12月14日在蘇格蘭議會通過,並於12月17日得到女王御準生效。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獨立公投依據《蘇格蘭獨立公投法案》舉行。
看到沒有,這就像鬧離婚,剛開始一口氣在那裡,可著勁的鬧騰,雙方都爽快,民政局走一遭,立刻就離開。
拖了兩年,再鬧這個離婚,已經搞得精疲力盡,畢竟倫敦不希望蘇格蘭出走,兩年時間搞什麼小動作都夠了,再來一點賄賂,很容易就了。
在首相卡梅倫的策劃下,英女王對蘇格蘭實施了一點小影響,最後公投結果,55%的人反對獨立,順利過關。
但是,首相卡梅倫搞公投玩上癮了,利用民意順利化解了蘇格蘭危機以後,搞了個英國脫歐公投。
運作英國脫歐等於是熱血上頭式的離婚戲碼,本來計劃在2017年年底前舉行的脫歐公投,匆匆忙忙提前到了2016年6月23日,沒有經過足夠的宣傳和推廣,很多人反倒是被社交網絡給定向洗腦了,結果稀裡糊塗的瞎投了票,英國就真的脫歐了!
操作這件事的卡梅倫沒喲辦法,只好辭職了,接下來的脫歐首相特蕾莎今年也幹不下去了,離婚代價太高,無論是採取那種方式,英國都必須承受沉痛的代價。
決定脫歐腦子一熱的卡梅倫,還沒有花一年時間好好運作這件事,便開幹,接下來脫歐的後果各方花了三年多時間還難以抉擇。
金毛怪咖鮑裡斯利用脫歐不決之際,幹掉了梅姨,當上了英國首相,他說能快刀斬亂麻,快速解決脫歐這件事,10月底之前完成脫歐。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脫歐可很容易解決,那麼對於蘇格蘭而言,脫英也不會太難。
對於歐盟,肯定不會那麼輕易放過英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以為這是菜園門嗎?本來歐盟的老大法德同盟就跟英國之間有各種不對付和矛盾,德法推動歐洲一體化有自己的利益在裡面,肯定不可能容忍英國脫歐以後還過著滋潤的生活,各種制裁手段和措施都在口袋裡捏著。
如果英國最後脫歐了,短期內必然經濟大受打擊,對蘇格蘭的補貼和好處未必有錢給,跟著英國一起受歐盟制裁那是一定的,蘇格蘭人能同意嗎?
所以蘇格蘭人最近歡快的搞起了獨立大遊行,這婚姻看來也快走到盡頭了。
當然,像蘇格蘭這樣一個人口不足1000萬的小國,想在歐盟裡混的滋潤可以學習愛爾蘭,接受美國外逃的那些資金,畢竟對於美國人來說,蘇格蘭在心理上是親近過愛爾蘭的。
小國總要抱大腿,英國現在能算大腿嗎?未來就更不夠資格了,本來彼此之間就感情淡漠,現在你再讓他們上演相濡以沫,人家肯定是一心想來個大難臨頭各東西。
英國最後可能只剩下紅十字了,當年合同沒有籤好,上帝的牧羊人的奸計又太厲害了,巴比塔是蓋不起來,不如你先學學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再學學漢武帝,怎麼搞大融合吧。
英國人有時間多搞搞自己的內政,少摻和香港的事,香港住著華人,說的是中文,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你強借了一百多年年並不代表有資格對此說三道四。
申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都是本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各位看官私人轉發,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權,秒刪。
覺得好的話,可以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