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用1年時間突圍!蘋果、華為們加持的ToF有何底牌

2020-12-19 愛集微APP

集微網報導(文/李延)從2018年開始,ToF技術就成為了半導體行業全力打造的新明星,曝光度有增無減。手機大廠,如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LG等也在中高端機型中配置了ToF鏡頭。稍顯尷尬的是,在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中,很多人都認為ToF鏡頭的實際意義不大。

不過,在蘋果公司今年發布了2020版iPad Pro以後,形勢又為之一變。iPad Pro搭載了基於dToF模組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配合蘋果出色的AR應用,顯示了ToF的真正實力。緊隨其後,華為發布了同樣配置ToF模組的P40系列和基於河圖技術的AR地圖。

ToF再一次站上了風口!

ToF的手機之旅

進入2020年,華為發布的P40、P40pro,三星的S20+、S20Ultra都搭載了ToF模組。該技術已經逐漸成為高端機型的必配。從無到有,ToF進入手機之旅也有不小的一段時間。

如果進行追溯,ToF首先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是2013年,微軟在Xbox遊戲機的體感控制器Kinect V2.0中使用了3DV Systems的TOF技術,這個當時全球最小的ToF模組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聯想在2016年發布了智慧型手機Phab2 Pro,首次在智慧型手機中引入了ToF。這個由英飛凌和pmd聯合打造的方案可以使用一些AR應用。不過,這次應用沒有在市場中引起很大的反響。

有意思的是,蘋果在隨後發布的iPhone7 plus中也開始使用ToF傳感器。這個產品是意法半導體為蘋果定製的,放置在iPhone手機主揚聲器上方,採用光學柵格陣列(LGA)封裝形式,尺寸為2.8mm×2.40mm,小於意法半導體對外公開銷售的任一款ToF傳感器。隨後沒有大肆宣傳,蘋果反而在iPhone X中開始使用3D結構光,並不斷進行推廣。

為了與結構光進行區分,國內的安卓陣營開始在2018年引入ToF,OPPO R17 PRO與榮耀V20 都使用了索尼IMX 316 ToF傳感器。這顆傳感器尺寸為1/6英寸,有效像素則只有4.32萬。與之相對,VIVO NEX 雙屏版的ToF鏡頭使用了松下的CCD 方案。由松下提供CCD sensor傳感器搭配ADI的控制晶片實現3D感測功能,並具備Face ID功能。這枚傳感器的圖像解析度也達到了640×480 VGA級別,約30W有效像素。

圖1 截止到2019年部分使用ToF的機型(來自Yole Développement)

在ToF不斷主流化的進程中,多家晶片大廠都參與其中,但是索尼最終成為了傳感器側的霸主。2020年新發布的智慧型手機或iPad Pro,其中的ToF傳感器都是索尼提供的。一位業內人士就表示:「因為在技術上超前,華米OV這樣的大廠首先會採用索尼的產品,這也給國內的ToF傳感器供應商造成不小的壓力。」

從2015年收購比利時公司SoftKinetic獲得ToF技術開始,索尼就開始不停地趕超對手。憑藉在CMOS領域和系統方面的多年積累,索尼的ToF技術進展神速。到2019年最新的ToF模組問世時,其已經從3D感測接收器晶片的零市場份額上升到45%。

後起之秀dToF

「ToF會完全取代結構光,但是iToF和dToF會長期共存。」一位行業人士如此判斷。

對於ToF技術來說,2020年最大的變化是dToF的崛起。因為蘋果的示範作用,主流廠商都開始往dToF靠攏。

dToF和其他手機上裝載iToF同屬ToF技術,但兩者的「個性」確大相逕庭。dToF (direct time-of-flight) 技術直接測量光脈衝的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iToF(indirect time-of-flight),通過傳感器在不同時間窗口採集到能量值的比例關係,解析出信號相位,間接測量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下圖比較了四種主流的3D感應技術。

圖2 4種主流3D感應技術比較(源自光鑑科技《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

結構光、iToF和dToF在技術上各有擅長。光鑑科技CTO汪博就表示:「在短距離、低成本上方案上,iToF更有優勢。如果測量距離比較遠,成本空間又大,則適合dToF。如果是近距離拍照,dToF的誤差並不低,反之,iToF、結構光更精準。

不過,dToF技術在測量精度、功耗、信號處理等諸多方面的優勢明顯,只是工藝難度制約了其發展。僅在精度這一方面,除了對時鐘同步有非常高的精度要求以外,還對脈衝信號的精度有很高的要求。

再者,由於安全性考慮以及消費電子產品本身的功耗限制,雷射發射器發出的脈衝能量有限,但是需要覆蓋完整的視場區域,光脈衝在經過反射回到接收器時,能量密度降低了很多倍。同時,環境光作為噪聲,會干擾接收器對於信號的檢測和還原。因此,dToF方案需要靈敏度極高的光探測器來檢測微弱的光信號。

採用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體)陣列可以滿足這些要求,不過掌握技術的廠家並不多,而且集成難度大。故此,在前幾年的中高端手機中出現的都是iToF。

還需說明的是,dToF的工作距離與發射端VCSEL(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光源的功率直接相關。要想實現遠距離工作,就需要提高發射端VCSEL光源的功率,或者將脈衝周期縮短到納秒級別,以提升脈衝瞬時功率。蘋果dToF所採用的新一代VCSEL,正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了數倍於普通VCSEL的高強度的紅外脈衝雷射,從而實現了5m工作範圍內的高精度3D深度感知。

最後,在系統集成方面, dToF晶片要集成淬火電路,TDC、存儲單元以及運算單元,還需要將功耗控制在很低水平,這也極端考驗設計者的功力。

還差一個導火索

從2018年開始,市場上就一直看好ToF的起飛。曾有機構預測2019/2020 年全球搭載 TOF 模組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分別為4300萬和1.5億部。考慮到華為、三星等部分高端機型搭載前後TOF模組,預測2019/202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TOF 模組合計為5700萬和1.83億個。

2019年的情況基本和預期相符,但多事的2020年打亂了市場的節奏。「我們預測2020年搭載ToF的手機出貨量為1.2億部。」來自產業資本的投資人王華告訴集微網。

據他透露,國內一家頂尖的手機ODM公司2020年拿到的ToF項目也就是5、00-600K的數量。其中,華為是300K,小米有100K左右。

這其中有成本方面的考量。據供應鏈的消息,iToF模組的成本一直在10美元左右,dToOF成本稍高,接近15美元左右。從國外媒體發布的S20 Ultra BOM清單中,也證實了這一說法。

圖3 三星S20 Ultra BOM清單

以廠商的角度來看,ToF方案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炬佑智能CEO劉洋表示:「在一些應用場景,需要動態算法的地方,沒有廠家能全部覆蓋到。比如,如果周圍環境發生改變,物體發射率不一樣了,ToF就無法做出調整。」

「而且,ToF技術發展時間較短,傳感器還沒有標準化,第三方也很少,生態還未完全形成。」劉洋補充道。

除去這些基礎層面,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應用引領。「市場很火熱,但是頭部廠商還是比較謹慎。」王華分析原因,認為沒有什麼應用能發揮ToF的功能。

ToF的強項是景深測量,硬傷是解析度低,所以還無法承擔面部識別及相關的工作。容億投資創始合伙人劉宏春就表示:「無論是成本,還是生產難度,ToF模組都比較高,所以廠商只能放在旗艦機上。而且擔心功耗影響大,所以沒有去大肆推廣,只不過表明我已經有了這項技術。」

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蔡卓卲也表示:「手機品牌廠導入ToF鏡頭,現階段是取代景深鏡頭,並提供更好的拍照效果,做為多鏡頭的規格競賽,不過長期而言,是著眼於未來5G時代的AR應用展開的鋪路。」

要推動應用發展,需要頭部廠商發力,蘋果已經給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利用dTOF攝像頭,iPad pro可以實現很多好玩又適用的AR應用。如果同預測一樣,蘋果在今年9月份發布的iPhone 12上配備ToF攝像頭,一個AR硬體生態就會顯露雛形。

國內手機廠商方面,華為對ToF的熱情度最高,也有一個明晰的發展路徑。在P40系列的同時,華為推出了基於華為河圖技術的AR地圖。這款AR地圖可實現具有釐米級3D地圖精度,1:1還原真實世界;高精度空間計算;AI、3D物體識別;虛實光影追蹤等能力。華為用ToF的空間感知能力與彩色攝像頭的高質量成像能力結合,實現真實世界人物與虛擬數字內容逼真的實時遮擋效果。

據了解,華為的思路是要實現地球級的XR,要做到全場景覆蓋,同時擴展到10米以上的應用。如此宏偉的架構,ToF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放眼手機之外,ToF也在其他領域不斷進行嘗試。近期,科沃斯等廠家在掃地機器人中使用了ToF相機,替換了傳統的雷射雷達,在整體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產品也更加小巧、輕薄。還有汽車中的駕駛者疲勞監測、替代固體雷射雷達、自動泊車,都是ToF理想的應用場景。只是這些應用都還處於起步階段,尚難以拉動產業增長。

據IHS Markit報告ToF未來主要的應用市場還是來自智慧型手機市場,預計2020年對應市場規模超過6億美元,佔整個市場的90%以上,其次是平板電腦市場、建築物檢測、智能家居、汽車中控、無人機等應用領域。

國內供應鏈興起

「今年的市場規模比去年擴大了好幾倍,而且客戶也都知道ToF是怎麼回事,該怎樣用了。」這是劉洋對市場的切身感受。

這番改變的背後,也是整個國內供應鏈開始成熟的表現。縱觀TOF產業鏈,方案、算法、發射端泛光照明器和接收端近紅外攝像頭是產業的四大支柱。四個部分中,方案部分由國外大廠完全統治,包括微軟、pmd、ams、ST、TI、 Melexis、索尼、松下等。接收端方面,如ToF傳感器,除索尼、ST、ams、英飛凌外,炬佑智能、聚芯微電子等一批廠商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不過接收端也是國內產業鏈差距較大的地方。下圖是華為Mate 30 Pro TOF 攝像頭供應鏈。可以看出,其他環節都有國內廠商的身影,只有ToF傳感器這環被索尼佔據著。

圖4 華為 Mate 30 Pro TOF 攝像頭供應鏈(源自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

索尼憑藉著多年的積累和IDM模式,在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打遍天下無敵手,基本佔據了半數的全球市場份額。早在2017年,索尼就開發出具有VGA解析度(640×480)的背照式ToF圖像傳感器IMS456QL。而國內的主要廠商,在2020年底才能實現VGA解析度ToF傳感器的量產。不過,差距也在縮小,國內廠商的研發實力正逐步增強,並通過一系列特有技術來提高產品競爭力。

發射端的核心器件是VCSEL雷射器。全球能夠生產工業級VCSEL的IDM廠商有Lumentum、Finisar(被美國II-VI收購)、Philips Photonics(被德國通快收購)和Princeton Optronics(被 AMS 收購)等。iPhone的點陣投影儀和泛光照明器中的VCSEL均來自Lumentum,安卓的3D結構光產品中的VCSEL主要來自Princeton Optronics(ams),其次還有 Philips Photonics(通快)。國內廠商方面,初創企業縱慧芯光憑藉出色表現已經成功打入了華為供應鏈。還有不少以光通訊或LED晶片背景的企業也在布局VCSEL,如光迅科技、華芯半導體、華工科技、三安光電、乾照光電等。

VCSEL雷射器由工業級應用轉向消費級後,難點在於保持性能的情況下實現小型化。不過,ToF用的VCSEL雷射器無需編碼,工藝難度小於結構光,相對容易實現。

模組方面,國內廠商一直比較活躍。舜宇光學、歐菲光等廠商都很早就開始了ToF方面的布局。舜宇光學具有鏡頭這一垂直領域優勢,同時還擁有眾多元器件的子公司,實現了產業鏈垂直整合。歐菲光則通過戰略投資獲得模組、鏡頭和VCSEL晶片,打通產業鏈。舜宇和歐菲都已經打入了主流廠商(華為、三星、OPPO等)的供應鏈,隨著ToF滲透率的提高,將會帶動國內產業生態的進一步發展。

因為持續火熱,ToF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資本市場「追星熱潮」。圍繞ToF的融資事件不斷上演,金額也在快速加碼。就在近期,聚芯微電子宣布完成1.8億元B輪融資。其中1.2億元由和利資本領投,源碼資本跟投,6千萬元由湖杉資本、將門創投及知名手機產業鏈基金的聯合投資。同時,縱慧芯光獲得了華為控股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的入股。此外,炬佑智能、檸檬光子、唐晶量子等國內領先企業,也開啟了最新一輪的融資過程。

有AR應用開路,蘋果、華為等大企業護航,ToF的長期前景是不用質疑的。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畢竟,對於一個新興的行業,短期發展取決於供應鏈,長期發展還是要取決於技術的演進。(校對/Humphrey)

(文中王華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雷軍:承認不如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發布49999元透明電視;中芯國際14...
    50位上榜的CEO的平均年齡在54歲,管理公司平均市值為3,654 億元,其中女性CEO有4位。今年上榜CEO所在的公司總部位於深圳的有10家,遠高於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為今年福布斯中國最佳CEO的高產地帶。以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保險龍頭平安、中國最大的呼吸機生產企業邁瑞醫療、以及近年來享受蘋果供應鏈盛宴的立訊精密與鵬鼎控股等為代表的企業2017年至今都有不俗表現。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美政府遭遇黑客大規模襲擊...
    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晚,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告稱,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添加到實體清單中。(來源:新華社)百度再傳造車「或與威馬聯手」,前者回應:不予置評12 月 18 日下午消息,有報導稱,百度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對此,百度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 「華為麒麟9000若管夠,蘋果三星算什麼!」
    這一次華為新一代旗艦Mate 40系列手機發布,大家都抱著來看「絕版麒麟」的心態。然而,當餘承東真正來到手機發布環節,陰霾短暫地一掃而空,餘承東開心到合不攏嘴:這就是華為史上最強的Mate40系列手機!而且,如果你是出於情懷而支持,餘承東用一系列的性能證明——大可不必。
  • ...芯國際上美國「黑名單」,股票停牌;金立 2000 萬部手機被植入木馬
    川普政府將中芯國際和中海油列入美國防部「黑名單」12 月 4 日消息,美國川普政府周四(3 日)將中芯國際和中國海洋石油等 4 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受中國軍方控制」的名單。針對每年營收少於 100 萬美元的⼩型企業和個體開發者採取降低抽成佣金的措施,App Store 傭⾦降⾄15%(正常是 30%);該計劃將於 2021 年 1⽉1⽇正式啟動。目前,這項優惠計劃已開放註冊,App Store 上銷售虛擬商品和服務的絕大多數開發者都有資格申請,只需填寫一份簡短的註冊表格即可。
  • 兩次「創業」兩次稱王,如今第三次「創業」,魅族的底牌在哪裡?
    從預熱到官宣,魅族以「Lipro之名」入圈智能家居在科技界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既定事實,而在早些時候侃哥也收到了魅族智能家居品牌Lipro新品發布會邀請函,在欣賞邀請函之餘,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並不是第一個「吃」智能家居「這隻螃蟹」的手機品牌,魅族選擇此時入圈智能家居領域的底牌究竟在哪裡?
  • 一文網羅集微網「芯調查」熱門文章
    線上發布會望扭轉頹勢2、【芯調查】平板電腦起死回生?蘋果、華為已全國斷貨3、【芯調查】疫情或致8000萬部iPhone生產延遲,重構海外布局分散風險4、【芯調查】三星為何146億元馳援中國供應商?9、【芯調查】疫情衝擊ToF產業鏈全年終端滲透率超10%10、【芯調查】疫情刺激射頻側「另類」去庫存5G年國產化進程加速11、【芯調查】復工率超六成,華為蘋果等巨頭等待3月份的黎明12、【芯調查】韓國疫情爆發是其供應鏈「噩夢」的開始?
  • 中芯國際聯席 CEO 梁孟松提出辭職;蘋果正在研發一款全新 Apple TV
    1、中芯國際聯席 CEO 梁孟松提出辭職梁孟松覺得非常的「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認為已不再需要他繼續為公司前景打拼奮鬥了。因此,梁孟松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尚義提名任職之後,正式提出了辭呈。2、蘋果計劃 2021 年上半年增產 9600 萬部 iPhone
  • 我在蘋果官網買到了「以舊充新」的「全新」iMac
    ▲ 波波同學的蘋果設備截圖(含公司兩年臺iMac)作為一名蘋果產品6年的假果粉,原本想集齊蘋果全家桶召喚喬幫主,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卻送我華為雲的宣傳片由於剛好有工作要用電腦,經過一番折騰之後,終於把電腦搞好,結果一開機電腦沒有任何「登陸apple ID」之類的提示,直接進入了桌面, 然後我發現垃圾桶裡面居然有一個文件,文件名字是:huaweiyun_1x264 。
  • 中芯國際的下一步
    繼華為之後,中芯國際也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關於中興國際接下來如何走?不少媒體做出了分析,今天轉載一下中國臺灣經濟日報的觀點。 原標題:美國祭追殺令中芯「蔣來梁走」的下一步 中芯國際20日主動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對10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 ...任正非:最大困難是造不出晶片;字節推手遊平臺「蛋卷遊戲」
    iPhone 12 機型比蘋果公司傳統上向市場推出新機型的時間晚了幾周,推遲發布時間很可能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幹擾。投資者正在尋找有關蘋果公司成品設備生產情況的線索,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幾個季度的銷售前景。在摩根史坦利看來,中國城市的空氣品質就是此類線索之一。
  • 麒麟晶片成「絕響」,但華為也有機會絕境逢生
    艱難的「逆行者」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產業角色與分工,鮮有企業能做到端到端全產業鏈全覆蓋。但是,在人為的阻隔下,華為不得不承擔起產業鏈更多的「角色」擔當。2019 年,第一階段封鎖後,華為推出了鴻蒙作業系統和 HMS 華為移動服務。餘承東稱,去年第一輪制裁下,美國停止供應晶片,移動生態谷歌 GMS 也不能使用。
  • 詮釋何為後來居上 華為蘋果13年手機銷量對比
    而蘋果則憑藉iOS的生態優勢一直受到全球果粉的喜愛。近日有微博網友總結並製作了一張華為與蘋果自2007年來手機銷量的對比圖表,我們一起來看看。而華為則憑藉不斷的技術創新實現了穩步增長,從數據來看,華為2019年共出貨2.4億臺手機產品,遠高於蘋果iPhone,展現了何為後來居上。如今2020年已經過半,大家不妨一起預測下今年蘋果與華為的手機銷量最終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換意見。
  • 下一代iPhone都會用的TOF攝像頭,到底是什麼?
    (圖自推特 @OnLeaks)  從曝光的渲染圖看到,新款iPhone最大的改變是採用了與華為Mate20系列類似的「浴霸」式後置攝像頭設計。而TOF對環境光線的適應能力更強,識別距離可以達到10m,響應時間也更快,而且工藝難度也相對低,在識別精度上不如3D結構光。所以,廠商們在人臉識別方案的選擇上,更偏向於3D結構光,就是要保證識別精度和安全性。
  • 法國媒體: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華為究竟藏了多少底牌?
    如今我國,實力最強的科技企業就是華為,且不說華為的已經壟斷全球的5G技術,如今就光是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就已經是足夠了不起了,4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在國內佔據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這個曾經被任正非稱之為一生之敵的蘋果集團,如今已經是被華為漸漸超越。
  • 華為加油!蘋果用45分鐘抽了行業一個嘴巴,中國晶片之路任重道遠
    在國內手機晶片領域,最強的就是華為。海思麒麟用數十年的時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成長為能立足於世界手機晶片前列的大將。但華為真的已經做到極致了嗎? 答案是肯定,不過也是否定的。
  • 華為「斷芯」,意味著窮途末路?這更像是「中國芯」哀兵必勝之戰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新一代華為Mate 40將於今年9月份發布,搭載最先進的華為麒麟5G晶片。不過,華為Mate40將成為搭載高端麒麟晶片的「絕版」機,因為9月份以後麒麟系列晶片將無法再生產。
  • 7點見| 蘋果宣布暫停下新訂單;抖音稱遭百度黑手,網際網路……
    抖音從中發現蹊蹺,派人調查,發現背後黑手為百度。抖音還提到,自2017年底以來,百度「打頭辦」針對其公司執行了一系列不正當行為,旨在打擊、遏制其公司的發展,並呼籲同行,商業競爭要有「度」,良性競爭才能促進全行業健康發展。隨著字節跳動業務版圖擴大,與老巨頭們的競爭隨之增多。
  • 華為用一個「圓」,圈住了人心
    這支廣告,就是華為終端雲服務新推出新春大片——《圓》。在廣告中畫「圓」,這在整個春節廣告中算別出心裁,而華為終端雲服務也用這個「圓」,圈住了更多有溫度、有創意的內涵。01一個「圓」,圈出了中國人對團圓的認知和傳承先說主題,故事由一個小男孩講起,「圓」的視覺符號貫穿了全片。
  • 華為新計劃,A計劃:下巨額訂單!B計劃或讓華為破解「芯」困局!
    華為陷入「芯」困局華為自研的海思麒麟系列晶片已經能夠與美國的科技巨頭高通的驍龍系列還有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一較高下了。甚至麒麟990晶片在一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蘋果的A13晶片。華為的發展速度也讓美國感覺到了威脅,為了限制華為的發展,美國開始對華為進行無端的打壓。
  • 華為Mate40發布巔峰絕唱,餘承東攜史上最強麒麟9000硬剛蘋果12
    「10年前,我們的出貨量只有100萬臺手機,而10年後,全球範圍內華為連接的設備超過了10億臺!」 麒麟9000還集成了華為最先進的ISP技術,讓Mate40的吞吐量、HDR視頻處理和降噪能力都遠超競爭對手。 除了麒麟9000之外,這次華為還發布了一個「低配版」的麒麟9000E,用在了Mate40上,性能稍微遜色於麒麟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