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個作品是《夢蓮》,睡蓮晨開夕合,美麗的瞬間很短,很像人生。我希望能保留住最美好的時刻,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楊舞
「舞蹈是一種『我』的儀式,我在心中的那個場所起舞,跟心中的神對話,無關外人。」 ——楊麗萍
1988年,年輕的楊麗萍首次登上春晚舞臺,一支踏歌而行、空靈美妙的《雀之靈》令國人神魂顛倒,難以忘懷。多年後,由她策劃、主演的《雲南映象》轟動全國,風靡海外。最原始的少數民族元素在舞臺上展現得酣暢淋漓、明白痛快,其中,孔雀舞中的經典造型:三道彎,更是成為《雲南映象》的基本符號。
突然有一天,舞臺上的女主角悄悄易角。楊舞,一個把名字都鑲嵌了舞蹈的女孩讓舞臺變得更有生命力。從指尖到發尖,無不散發著朝氣與活力。
楊麗萍想啟用新人把作品留下來,她認為,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作品留下來了,生命也就延續了。楊舞因為楊麗萍的成全站到了更高的舞臺上,她認為,舞蹈就是生命,舞臺上的跳躍,讓她對生命有了更通透的認識。
兩代舞者都把生活幻化成為舞蹈,用肢體演繹出大自然與生命的關係。在喧鬧繁華的世界,楊舞追隨楊麗萍的腳步,帶著和風細雨、泉水叮咚、蟲鳴鳥叫,輕輕地走進了每個人的心底。
「孔雀公主」刀美蘭在特殊時代,勇敢去除面具,第一次展示了孔雀舞的真實面目。她認為舞蹈需要真實!
80歲的陳愛蓮在舞臺上長袖當風,演活了弱柳扶腰的林妹妹,成為打敗時光的勇者。她認為舞蹈需要堅守!
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通過輪椅和假肢重新登上舞臺,用舞蹈回答苦難。她認為舞蹈需要勇氣!
生命就是一支舞,每個人都是這支舞的主角。你可以是讓明天更生動明媚的兒童,傾盡所有的生長;可以是忙碌於職場的成年人,在獲得與失去中感受生命的蛻變;還可以是每日清晨默默清掃城市的環衛工,藍天白雲的守護者;或者是無數個夜晚的專注者,拼盡每一個昨日,只為讓明天更美好。
生命總有一種守常的力量,春秋代序,守農時四時之常,柴米油鹽,守天倫樂苦之常。五味雜陳、酸甜苦辣最終都會幻化成一支舞蹈,編導主角都是你,踮起腳尖奮力跳。人生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