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父母拼盡全力不是想把娃變成天才,而是不想讓他跟我們一樣累,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愛著孩子,並不是每一次都做對了,但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父母。
最近看了很多書,也收到很多粉絲後臺留言,當然也有各種質疑,有人說,你家孩子才14個月你每天早教帶她看繪本,不就是滿足大人的虛榮心嗎?孩子那麼小讓她玩不好嗎?
作為一個家長我曾無數次思考過這個問題,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也沒有比其他人聰明多少,我也沒有希望她未來成為國家棟梁,跟你們一樣我希望她健康平安成長。
但我不僅僅只希望她快樂長大,因為很多人生在不同的家庭,已經被畫上了各種標籤,「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書香門第,農村孩子,城市孩子」等等。
而未來我的孩子要跟千千萬萬個不同階層、不同起點的孩子競爭。在金字塔最底層的我們其實並不能為孩子提供什麼,沒有豐厚的家底,沒有優越的環境,地處三線城市甚至連先進的教育資源都沒有,而唯一我能做的是不斷提高自己,在能力範圍內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讓她以後稍微輕鬆一點。
而這樣的想法竟然被噴,多少有錢人擠破腦袋想送孩子去「天價學校」,「天價幼兒園」買「天價學區房」就是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對啊,我們辛辛苦苦是想讓孩子以後輕鬆一點,難道有錯嗎?就算過程中不小心犯了錯,哪有何妨,有不犯錯的父母的嗎?有不犯錯的孩子嗎?
僅僅是父母愛孩子的心就已經讓人敬畏。很慶幸有不少家長認同我的觀點,也在不斷努力讓自己和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哪怕每天只成長一點點,對我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安慰。
讀書是我們這些人改變命運的機會,甚至有時候是唯一的機會。我出身農村,老家沒有幾畝地,家裡姐妹多,媽媽經常生病,爸爸經常在外打工掙錢供我們讀書。
用他的話說:「如果你考的上,我砸鍋賣鐵讓你讀,如果你考不上,那就回家種地。」那個年代的我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我知道讀書是我翻身的唯一機會,否則村裡17、18歲就嫁人的姑娘走的路,就是我以後的人生。
所以你能想像農村孩子沒有課外書,初一才學英語,想出人頭地就要跟那些從小在課外書隊裡、玩具堆裡,從小補課的孩子在一起競爭有多難?
別人輕輕鬆鬆背英語,我結結巴巴讀不清楚音標,別人輕輕鬆鬆考100分,我拼命學也只能及格。這就是差距,別人看起來的輕而易舉是很多人無法跨越的鴻溝。
因為那也是別人從小的見識和積累,那種自信是無法超越的。絕不是你拼命幾天、幾年可以輕而易舉超越的。
後來我考上了重點高中,重點班,跟很多更優秀的孩子一起讀書,更加見識了這種差距,再後來我努力考上了大學,看慣了有錢人即使不怎麼努力也能畢業後有個好工作,而我們一直不能停也不見得比人家好。但縮小這種差距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
所以,對於教育孩子,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求自己的孩子有多厲害,但我希望儘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和差不太多的見識,至少不要在人前自卑。
能侃侃而談,能獨立生活,能積極健康成長。對啊,有些苦一定要自己吃,有些路一定要自己走。讓孩子盡情玩耍不是不可以,而是現實不允許。
當然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眼光,過於比較孩子的不同,過於在育兒中焦慮迷失自己。成為父母本身就已經很偉大。
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別人眼中「完美的父母」所以不要總是苛責自己。能陪伴孩子,能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本身就足夠幸運,你要做的就是:
感恩自己,感恩遇見。
感恩來到這個世界,遇見許多溫暖的人。
感恩為人子女,一輩子享受父母的恩澤。
感恩遇見良人,一輩子相互攙扶。
感恩成為父母,一輩子幸運又牽絆。
2020年,你辛苦了。致敬每一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