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我拼盡全力也不過是你的起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2020-09-05 魔扣思維空間

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藝術源於生活。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陳數扮演的田蕾因其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和高超的演技圈粉無數。然而劇中的她也因頻繁產出金句而時常出現在話題榜上。

其中,最讓人影響深刻的、也是讓人聽著最心酸的一句當屬「我拼盡全力,也只是你的起點而已。」

劇中,一起長大的髮小徐海峰問田蕾:「至於這麼拼嗎?」

田蕾卻告訴他:「我從小看你不順眼是因為我嫉妒你,嫉妒你每個學期都有新的書包和鉛筆盒;嫉妒你上課睡覺,數學還能考滿分;嫉妒你們一家三口幾乎每年春節都能出去玩;嫉妒你拿到國外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你們家能拿出學費。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卻要拼了命,才能夠拿到。」

聽到這句話,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感觸,有時候自己很努力得到的東西而別人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



自己以為的高光時刻原來只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多混的比較差?」

並不是說農村的孩子不努力、不奮鬥,只是從一個客觀的、全局的角度去思考。

知識改變命運是大多數孩子從小就被灌輸的教育理念,縱觀古今,很多人的確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對於現階段的社會來說,這句話好像逐漸「失靈」了。農村學子想要取得成功的機率似乎越來越難了。

就拿高考來講,這場看似公平的戰場也存在著許多無法改變的不公。

高考讓農村孩子來到大城市,和城裡的孩子坐在一個教室讀書,住一個宿舍,吃同樣的飯菜,會給你一種仿佛我們都差不多的錯覺。

其實不然,在學業上,城裡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最新的教材知識;在生理上,城裡的孩子有更好的營養和身體狀態面對學習;在生活上,農村學生往往要面對更多的家庭煩惱和貧困帶來的自卑感,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面對諸多差距,也許農村學子還可以靠著努力逆流而上,考取名校。

但可惜的是,想要改變命運,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從來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而這起點,成為了許多農村學子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爭取到的「勝人一等」。

進入大學後,農村的孩子可能會為了學費、生活費奔波;而城市的孩子卻可以無憂無慮享受大學的生活,拓展視野豐富經歷。大學儼然成了一道分水嶺。

是的,有些人生下來就註定會有一個更高的起跑線,TA們不用為生活、為學習、為前途感到擔憂,因為這些條件,家裡已經給TA們準備好了。



家庭條件成為無法改變的起跑線。

除此之外,父母也是孩子的起跑線。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試圖探求一個話題:父母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

攝製組挑選了14名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到56歲,每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

精英家庭的孩子,從小跟著父母閱讀《金融時報》。

他們了解社會競爭機制,清楚打怪升級的規則,懂得為自己規劃人生藍圖。

成年後,他們入讀頂尖名校;畢業後,進入上流圈層。

他們的子女也延續著這樣的生活,接受良好教育,從事令人羨慕的工作。

而底層家庭的孩子,連「大學」都不曾聽說過。

男孩熱衷打架,女孩以為人生的歸宿就是結婚生子。成年後的他們,基本複製了父輩惶然度日的生活。

而他們的孩子,也不得不延續這樣的輪迴。

BBC用49年的跟拍,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如果人生是一場接力賽,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跑的越遠,孩子接棒的位置距離終點就越近。

誠如清華大學入學時老師對新生所說:「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為其選對方向、規劃未來,也要通過不斷的成長,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學識,培養孩子的認知深度,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

因此,每一位優秀少年的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也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我們無法去拼家庭,但我們可以抓住機遇,涅槃重生。

現階段,科技發展迅速,正是科技改變命運的絕好時機。

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可以創造奇蹟的時代,平凡如馬雲、李彥宏等,他們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但他們卻通過網際網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僅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也在網際網路領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技創造無限可能。作為家長,與其時刻想著給孩子創造各種起跑線,不妨著眼於未來,從長遠出發為孩子選擇更好的發展方向。

而與網際網路接軌,必不可少的語言就是編程,不懂編程的人註定被時代淘汰,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是家長最明智的選擇。

善於捕捉教育契機、洞察未來的家長們,想必已經感受到了教育的新方向和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無論是教育部還是社會發展需求,都在強調編程學習的重要性,積極推廣編程教育。

緊抓時代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加入了編程學習的行列,學習面向未來的核心能力,成功逆襲。編程無疑是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另一重「砝碼」。

相關焦點

  • 陳數:我拼盡全力,也不過是你的起點
    近日,陳數主演了一部新劇《誰說我結不了婚》,在劇中飾演一位事業有成的大律師。在劇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同事問:有必要這麼拼嗎?陳數回答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從小就看你不順眼嗎?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卻要拼了命,才能夠拿到。我沒有光鮮的學歷,也沒有豐厚的背景,我從實習生做起,一步一步一步拼到現在,才走到現在的位置。我拼盡全力,也只是你的起點而已。」
  • 「我拼盡全力,也不過是你的起點」
    許海峰問:「至於這麼拼嗎?」田蕾回了一段長長的話:「你知道我為什麼從小就看你不順眼嗎?我沒有光鮮的學歷,也沒有豐厚的背景,我從實習生做起,一步一步一步拼到現在,才走到現在的位置。我拼勁全力,也只是你的起點而已。
  • 我已拼盡了全力,也只能這樣活著!
    人生而平等,但我們的起跑線並不一樣。人的命運就像天上飄落的雪花,它們原本都是潔白無瑕,落在何處卻不能自由選擇。都說成年人的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而有些人光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力!某東說:不能拼搏的人不配跟我做兄弟!如果你是命運的幸運兒,請懂得感恩,別人身上的疤是你不曾受過的傷。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衣食無憂,每天能填飽肚子就是一種幸福,孩子能有學上就已經很滿足。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不要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在你眼中平淡無奇的事,可能需要別人費盡全力才能得到。
  • 《回歸之路》輸就輸了,但你他媽要拼盡全力
    看到這段話,我哭了。我希望我的成長過程中,有人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希望有人曾教過我,輸,是沒有關係的。但你要拼勁全力去戰鬥。但我從小念書起,就不敢輸。我是我母親生命中唯一的驕傲,她從來都毫不掩飾在所有人面前誇我懂事聰明優秀。但對於一個小孩子,這種誇獎沒有愉悅只有壓力。我無法分辨她愛我,是因為她愛我,還是因為我成績好。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只是,孩子的起跑線真的在於那些所謂的 「名校」選擇嗎?父母絞盡腦汁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孩子就真的贏在起跑線了嗎?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麥路人》我拼盡了全力,為何還在拼多多?
    其實某方面,對我來說都一樣,如果說三十而已更貼近工作生活的壓力,麥路人就更貼近生活的殘酷一面——就是沒有人在乎你是不是付出,沒有啥因果禍福,你還沒時間去感慨生活的公正公平,生活對某些人來說就是緊湊節奏緊張,就像片子裡的「媽媽」,你能看到她停下活嗎?她被公平對待了嗎?會不會反轉好人好報呢?殘酷無情嗎?
  • 你千方百計要擺脫的,卻是我拼盡全力想要爭取的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真實案例改編而成的,正好反映了離婚訴訟中關於孩子撫養權處理的兩種典型的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案例一為了推卸撫養責任,千方百計弱化自己的撫養能力;案例二則是為了爭取孩子撫養權拼盡全力,承受著訴訟和金錢的雙重壓力,甚至搶奪、藏匿孩子,枉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我看來,案例一中的做法固然是錯誤的,作為父母不應該通過離婚來逃避撫養責任。
  • 拼多多女孩之死:我討厭這個拼命的世界
    孩子。「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0歲,開始早教。3歲,開始彈鋼琴。5歲,學繪畫。小學,上各種輔導班。中學,參加各種奧賽、活動。一個暑假,除了8天旅遊,其餘時間被滿滿當當的培訓課佔滿。家長明明自己很普通,卻不能容忍自己孩子不優秀。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01、從布局架構分析,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我看來,該片令人深思的已經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是階級固化的現象了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沒有必要都追求貴族式的教育,所謂行行出狀元,只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或者孩子的興趣所在,同樣能成就精彩人生。
  • 你所謂的無能為力,往往是因為沒有拼盡全力
    凡事皆有困難,沒有困難,如何體現你的能力?人的能力,就是在各樣的困難中克服過來的。當你克服的困難越多,你的能力也就越大。一切的困難,其實都是你的機會。所以不要一面對困難,就說自己無能為力。你所謂的無能為力,往往是因為沒有拼盡全力。只有你拼盡全力,才是對人生最大的敬意。看看下面這位澳洲的百歲老人,是如何排除萬難戰勝自己,又激勵他人的。
  • 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
  • 《起跑線》電影這部有關教育的電影,拍出了無數人心中的痛,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切的一切,不過因為「學校即階級」,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信念。可是,他們拼盡了全力,卻開始對一切感到困惑。電影中的中產階級夫婦拉吉和米塔,原本經營著一家服裝店,有著不錯的收入,日子過得也算不錯。可是,這樣的生活,隨著女兒皮婭的長大慢慢發生了變化。
  • 你拼盡全力的樣子,才不寒酸...
    大家千萬別因為之前流的淚誤以為這是個「逼觀眾哭」的綜藝。第一季第一期,劉在石的褲子意外裂開一個洞▽她還拿起自己的名牌運動鞋對比,十分氣憤:對一個穿XX牌鞋子的人,這叫什麼事兒!「我老公,是這麼的喜歡我,我也是這麼的喜歡我老公」。夫妻倆相親相愛著過日子,生下了4個孩子。爺爺2004年走後,李德訓奶奶每天都在想念他。
  • 男籃拼盡全力還是輸17分,裁判引爭議,解說員王子星:無話可說
    也就是說,每一名運動員,只要上場,就拼盡全力。這樣的中國男籃,展現出了足夠的鬥志。不過,兩場比賽下來,沈梓捷、可蘭白克,是全隊「唯二」沒有上場的運動員。此外,對男籃來說,這一場比賽的周鵬和趙睿,也是「休息」的。再加上男籃老大哥易建聯的缺席,也就是說,這還不是最強的中國男籃。若是最強的,的確有獲勝的可能。而這一場比賽,本來也是有這樣的可能性的,那麼為何沒有贏球呢?
  • 多少人拼盡全力孩子卻成為普通人?不完美父母卻感動人無數人
    多少父母拼盡全力不是想把娃變成天才,而是不想讓他跟我們一樣累,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愛著孩子,並不是每一次都做對了,但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父母。最近看了很多書,也收到很多粉絲後臺留言,當然也有各種質疑,有人說,你家孩子才14個月你每天早教帶她看繪本,不就是滿足大人的虛榮心嗎?孩子那麼小讓她玩不好嗎?
  • 創3姜貞羽的遺憾:我拼盡全力,等來一場空歡喜
    那就是:我拼盡全力,卻等來一場空歡喜。 但是認真一想,這也不過是一句場面話。 因為後面的"舞擔"入圍人選裡,沒有她的名字。
  • 「父母盡最大努力,只能送你到這裡!」,戳中無數人淚點……
    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差距有多大?這可能是最直觀的一次體現。這讓人直接聯想到那些網文,以不同陣形,各種姿勢,教育著原生家庭的主角——父母們:《如果你自己不夠拼,孩子怎麼去拼?》《孩子需要看世界,而你卻捨不得錢?》《你的這些做法,註定了你的孩子會輸!》
  • 拉比奧特:德尚對我很信任,我會為球隊拼盡全力
    賽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主教練德尚對自己非常信任,他會為球隊拼盡全力。 拉比奧特表示:「我來到集訓隊的時間可能比其他人要晚一些。德尚告訴我說我會獲得出場時間,我願意聽從調遣。對於這場比賽,他對我非常信任。我自己的感覺很好,我的身體狀況良好,我充滿自信。我會為球隊拼盡全力。從個人表現來看,我對此感到很高興,遺憾的是結果不是特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