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2021-02-19 浙江家庭教育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

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才懷孕五個月,她就開始四處打探好幼兒園,好不容易打探到一家「只收10名1月份出生學童」的好幼兒園,為了讓妹妹能上這所幼兒園,她和老公精準計算受孕時間,誓言要確保妹妹「贏在子宮裡」。聽了這位媽媽的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起跑晚了?

案例2:一周7個興趣班的冬冬

大班的冬冬,周六一大早就要和媽媽一起去上圍棋課,上完圍棋課後是上國畫班;周日還要上英語、珠心算班。平日裡媽媽還為冬冬報了輪滑、桌球、小主持人的興趣班。算起來,冬冬,一周要上7個興趣班。冬冬在家人的陪伴下穿梭於各個興趣班中,可夠累的。冬冬媽無奈的說,孩子累,我也知道,可人家都上,咱也不能落後啊,要不小學就跟不上了。你有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嗎?是不是認為不上興趣班就拼不過別人?

我們將這種因擔心孩子在學習上落後於他人,而急於對孩子實施超前的知識技能與文化教育的焦慮心態稱為起跑線焦慮這種焦慮往往會導致父母對孩子的不合理期待,與不理性的教育行為。


·心理學實驗的證據:雙生子爬梯實驗。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格塞爾做了一個有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實驗中選擇了一對孿生兒,其中一個從48周開始連續6周學習爬梯,每天訓練10分鐘,四個星期後,到第52周,他已經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另一個直到第53周才開始進行訓練,然而,兩個星期之後,他可以獨立的爬到樓梯的最頂端。前一個比後一個多花了三分之二的時間才達到同樣的水平。

這個實驗表明:對孩子提前進行技能訓練往往是事倍功半的,而一旦孩子身心準備成熟,其學習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不能超越身心發展的規律,過於急切地去促進孩子的發展,如果操之過急可能會適得其反。

Photo by Daiga Ellaby on Unsplash

·教育研究的證據:早期智力開發成效研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德國也非常熱衷於早期智力開發。在這股熱潮的影響下。德國的絕大多數幼兒園開始由以前的遊戲型轉變為智力開發型,用讀、寫、算取代遊戲。有兩位德國教授想探究是否智力開發真正會持續有益於孩子的發展。他們設計了一項研究,即比較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和智力開發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的持續發展情況。他們在兩種不同類型的幼兒園裡各選了50個班級,各1000名孩子。他們跟蹤研究這2000名孩子,直到小學四年級,約10歲左右。

他們發現以直接智力開發為主的幼兒園中的孩子各個領域的發展(如身體、社交、情感和心智的發展)普遍落後於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研究表明,早期階段玩得更好的孩子,整體發展會更好。這也是我國教育部明確反對幼兒園階段進行小學化教育的基本理由。

·來自醫生的證據:超前學習損害兒童身心健康。

臺灣有個兒科醫生許姿妙,她同時也是一個幼兒園的保健醫生,她根據自己的行醫案例及幼兒園的兒童觀察寫了一套書《病是教養出來的》(三本),在這本書中她舉了許多案例說明,不當的教養與超前的學習會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

過早地對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讓孩子進行機械的知識學習,會讓幼兒未成熟的稚嫩神經去負載非常複雜的信息,神經系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初看起來,這些幼兒能學習得不錯,但長期的後果是複雜信息耗竭了神經系統。幻想力會逐漸枯竭、消失,到了9至10歲就開始失去了學習興趣。同時,孩子的身體遭受著能量透支的痛苦,這會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各種隱患。

Photo by Daiga Ellaby on Unsplash


如何辯證看待「起跑線」上的輸與贏呢?我想我們要確立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早期階段是人生發展的奠基期與關鍵期,但不是唯一的決定期。

奧地利著名的生物學家昆拉多·洛倫茲博士通過對動物的研究提出了「關鍵期」理論。這一理論指出某些行為技能習得,有它的敏感期,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環境影響。如果在這個時期及時施以正確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錯過這一時期,就需要花費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彌補。許多人往往將關鍵期誤讀為決定期,認為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

但人與動物不同,人在任何時候都有重塑自我的可能,因而,不宜將早期教育的成效絕對化。有的孩子早期階段發展表現並不出色,但不意味著他永遠都不可能出色。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愛因斯坦曾被老師判為問題兒童。

·比讀、寫、算更重要的是溝通合作、創造與學習能力。

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未知世界,未來生活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是我們沒有辦法完全事先預備的。

2016年發布的一項關於21世紀的全球素養調查表明,比讀寫算更重要的能力是溝通合作、創造與學習能力。隨著分工的精細化,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單獨完成一項工作,學會溝通與合作是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知識與技術的快速更新,決定了人需要持續終身的學習,今天學習的知識可能明天就已經過時了,因而,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孩子的想像與創造將是他是否能跟上時代變革的關鍵素養。

·決定成功的不是分數與學校,而是態度與性格。

 分數與學校只能影響和展現孩子一時的發展,真正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態度與性格。一個六歲的孩子是否能夠一次正確回答2+2=4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發現錯誤後願意重新嘗試,直到得出正確答案為止。我們應該教孩子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在摔倒之後能站起來繼續跑,哪怕他是最後一名。這種不怕失敗、永不放棄的精神能夠幫助孩子持續地成長,這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要素,即所謂性格決命運,態度決定人生。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沒有絕對的「起跑線」。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沒有絕對的「起跑線」。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絕對的起點與終點,不能和比賽相提並論。人有自己內在的成長時間表,每個孩子的起點與節奏不一樣,有的孩子開始跑得慢,但是後勁十足。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因為攀比與盲從在起跑階段就加速催跑,讓孩子過早透支生命力與成長力。

Photo by Daiga Ellaby on Unsplash

人生也是一個發現自我的旅程,不同的旅程會有不同的風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的人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各有不同卻各自精彩。我們要引導孩子超越人生的輸與贏,教孩子學會熱愛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去書寫自己的人生傳奇。

相關焦點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A 這是一個五A級的勵志視頻 強烈建議家長帶孩子看到最後 視頻解說 2020-2021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只是,孩子的起跑線真的在於那些所謂的 「名校」選擇嗎?父母絞盡腦汁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孩子就真的贏在起跑線了嗎?
  • 5歲小朋友的超強簡歷: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完這個孩子的簡歷啟恩君都有點焦慮了,中國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孩子的存在似乎又提示著起跑線真的存在。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衝動下,很多人漸漸忽視教育的本質。 香港TVB有部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
  • 劉濤、李光潔《起跑線》殺青,四組家庭碰撞育兒觀,回歸家庭教育
    看到《起跑線》這個名字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我們經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印度有一部電影《起跑線》就是講述育兒觀和等級觀。在這場踏入學齡的挑戰中,父母與孩子「大手牽小手」地在人生的「跑道」上相伴前行。絕不能因為自己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
  • 閨蜜家孩子上2萬的幼兒園,我家只能上6000的,起跑線這就輸了?
    起初我還能安慰自己,我至少比她瘦,我沒她那麼俗,可一提到孩子,我瞬間敗下陣來。在我為女兒上一所6000塊錢的公立幼兒園四處奔走時,小C家的兒子早已上了一所國際雙語的幼兒園。 那所幼兒園我當然也去看了,條件那是相當好,有一個比我家房子還大的遊泳池,還是主打的是蒙氏教育。我當然也有所動心,可一年2W以上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優秀。第一,他們不怕場合。第二,他們有超越這個年齡的思考能力,這並不容易。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誦詩歌,數數。然而,停留在這些表面上對於良好的啟蒙教育是沒有用的。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抓住三次。我的朋友小楊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快速數學,這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掰手指。
  • ...家機構19.9搶體驗課+淘氣堡+小兒推拿!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的煩惱  重心也從娃的吃喝玩用轉到了教育問題上  想上早教班,到底怎麼選?  連江的家長注意,好消息來了!  幼兒學前班、感統訓練課  音樂繪畫課、中國舞  兒童之家Nido班(8個月~走路前)  兒童之家IC班(獨立行走-3周歲)  兒童之家Casa班(3--6周歲)  感覺統合(2.5周歲
  • 輸在起跑線就是藉口!滑冰賽場,8歲小女孩起跑摔倒,靠實力逆轉
    會情不自禁地為孩子的努力表現點讚。輸在起跑線上又如何呢?只要不放棄,只要自身實力強大,一樣可以逆風翻盤,馬子惠在短道速滑賽場上,起跑失誤,都能完成精彩的彎道超越,人的一生這麼很長,家長又為何發愁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呢?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裡執導的劇情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獲得了2018 Zee Cine獎,第23屆銀幕明星獎等。影片一上映就獲得了廣大影迷的大力追捧。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在許多國家都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教育理念時,德國人卻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神奇的是,這一教育理念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發展,反而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
  • 過早開始的學習,讓你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當下半節課開始後,二姑娘同學的奶奶趴在窗戶上看,我故意走進她與她聊天。了解到那個同學現在7歲3個月,從3歲起學跳舞,已經學到第5年了。我從窗外能看到,那個女孩做得不標準,因此老師總去輔導她。過早地開始學習絕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聰明做法——這甚至可能直接導致了慘輸。當然,有人會談到童子功,談到一些「神童」,比如琴童陳安可,3歲半學彈琴,6歲就紅遍世界。是的,那個小姑娘最吸引我的不止是她的琴聲,還有她彈琴時的狀態和妙語連珠。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難怪顧佳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來供兒子上馬術課。,因此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根本就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命題。家長的地位、學識、經濟實力已經把自己的孩子劃到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有的孩子從山裡起跑,目標是跑到城市,而有的孩子出生在羅馬,目標是世界之巔,你的終極目標還不及別人的起跑線,你拿什麼給別人比。
  • 別家孩子都去了培訓班,我家孩子不去補習,是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的培訓班教育現在的父母給孩子報培訓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一到周末,很多孩子們都被送到各個培訓班去學習,有的是文化課補習班,有的是興趣技能班、才藝班。父母在給孩子選擇培訓班的時候,忽略了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認為多報培訓班,吃是為了讓孩子多方面發展,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為孩子今後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講段子】要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打造唯一雪仗市場,誠信經營,本人自製雪仗專用雪球(雪球內帶有專業石頭塊、磚頭片、冰溜子、保證嗨上就倒)場場必勝,仗仗必贏,再也不用因為技不如人被人欺負了。(註:15歲以上的活不接,打不過)非誠勿擾。5、清明上墳,三人打架,110詢問:你們三個為什麼打架 甲說:我在哪燒紙一邊燒一邊念叨!爹呀!收錢啊!我多給你燒點在哪邊買個飛機沒事開著玩!
  • 孩子輸了就哭?好勝心強是好事,關鍵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最近經常聽很多寶媽抱怨:自家孩子好勝心太強了,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是輸了就會哇哇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玩遊戲輸了會哭;在幼兒園中考試沒有考第一也要哭;甚至是排隊上廁所沒有排在第一個也會哭,非常的「輸不起」。家長非常擔心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後,會太脆弱,承擔不起責任。
  • 輸了人格,贏在起跑線上又怎樣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 吳尊女兒輸掉比賽痛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以後也贏不了!
    是的,正確的競爭心態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無論學習還是人生道路,孩子都有必要明白一個道理:勝敗乃兵家常事,輸贏亦是人生常態。孩子在意輸贏,本身沒有錯。但若只關注結果,這就很可怕了。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個理想被破滅的過程,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不可能贏一輩子,生活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磨難和挫敗。因此,讓孩子理性看待輸贏,這是我們從小就應當教孩子的一堂課。
  • 贏在起跑線算什麼?香港家長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上海的孩子幼升小、小升初辛苦,那看看香港的吧!可能就有稍微一丟丟的安慰了。▲ b站可搜 一共5集 一集20min左右《沒有起跑線?》是香港的一部紀錄片,和上海的相比,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看完也許你會覺得身在上海還是幸福的。
  • 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該加速還是「踩剎車」,父母需謹慎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人們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從孩子是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而超前教育的風也是一直越刮越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跟風的路上,超前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