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現在培養一個孩子,自然不能與三十多年前的培養方式同日而語。在那個年代裡,我們都是被「散養」的,到了寒暑假,更是如傳說中「脫了韁的野狗」一般。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
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然而,小朋友的課內就在學校,課外就是作業、補習班、興趣班,……,「檔期」已經被安排得緊緊湊湊。那麼,小朋友的作息是不是就甘於被這樣被包辦式的擺布呢?還有什麼其他真正屬於小朋友自己的剩餘時間嗎?還能留白麼?還能透氣麼?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話,那麼小朋友的起跑線又會是在哪裡呢?
當小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曾經隔著肚皮對著這個小生命哼過兒歌。當小嬰兒還在床上爬來爬去、咿呀學語的時候,我曾經對著這個小生命念過詩詞。當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曾經在哄她睡覺時講過西遊記美猴王的故事。當我聽到她竟然也能一板一眼的給我講述美猴王出世的故事情節時,看著這個「可行走,會跳躍,能言語,善學習」的生命,我不由得真心感嘆於造物主的神奇。再後來,當我和逐漸成長起來的小朋友一起吟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起學習高濂的《四時幽賞錄》時,我真是覺得,未來有所期,未來不可限,…
此時此刻,還需要我們去刻意尋找那條所謂的起跑線嗎?我可真不曾知道一個小生命的人生起跑線會設在哪裡。
如果說真有這樣的一條起跑線的話,那麼,在睡前為她誦讀一篇泰戈爾或者紀伯倫的散文詩,這就是她的起跑線。抑或者,當她在書桌前專心寫作業時,我就在她不遠處靜靜地翻開一本《念樓學短》,這就是她的起跑線。
起跑線又真的有那麼重要麼?李白貪玩時遇見鐵杵成針的老婆婆的指引,韓信落魄時受到橋下漂母贈飯之恩惠,「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些,絕不會是他們人生中的那道起跑線,但卻又絕對是他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處轉折點。從彼時彼刻開始,他們的人生才又真正開啟了新的篇章。
所以,人生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那條所謂的起跑線,而是你在人生道路上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奔跑姿勢。在這個漫長的徵途中,沒有什麼起跑線,但又無處不是起跑線。聞道雖有先後,但是在先在後絕非問題的關鍵。《道德經》中有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正如《世說新語》中《周處》一文所講到的那樣,周處「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擔心自己「終無所成」。而陸雲勸誡他說:「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
英文諺語中也說,「It's Never Too Late to Begin」。起跑線,無從尋覓,卻又無處不在。讓我們從當下開始,在家庭中塑造良好的氛圍,在學校裡構建優良的環境,共同攜手,為著下一代的美好未來而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