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20-12-22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現在培養一個孩子,自然不能與三十多年前的培養方式同日而語。在那個年代裡,我們都是被「散養」的,到了寒暑假,更是如傳說中「脫了韁的野狗」一般。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

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然而,小朋友的課內就在學校,課外就是作業、補習班、興趣班,……,「檔期」已經被安排得緊緊湊湊。那麼,小朋友的作息是不是就甘於被這樣被包辦式的擺布呢?還有什麼其他真正屬於小朋友自己的剩餘時間嗎?還能留白麼?還能透氣麼?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話,那麼小朋友的起跑線又會是在哪裡呢?

當小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曾經隔著肚皮對著這個小生命哼過兒歌。當小嬰兒還在床上爬來爬去、咿呀學語的時候,我曾經對著這個小生命念過詩詞。當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曾經在哄她睡覺時講過西遊記美猴王的故事。當我聽到她竟然也能一板一眼的給我講述美猴王出世的故事情節時,看著這個「可行走,會跳躍,能言語,善學習」的生命,我不由得真心感嘆於造物主的神奇。再後來,當我和逐漸成長起來的小朋友一起吟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起學習高濂的《四時幽賞錄》時,我真是覺得,未來有所期,未來不可限,…

此時此刻,還需要我們去刻意尋找那條所謂的起跑線嗎?我可真不曾知道一個小生命的人生起跑線會設在哪裡。

如果說真有這樣的一條起跑線的話,那麼,在睡前為她誦讀一篇泰戈爾或者紀伯倫的散文詩,這就是她的起跑線。抑或者,當她在書桌前專心寫作業時,我就在她不遠處靜靜地翻開一本《念樓學短》,這就是她的起跑線。

起跑線又真的有那麼重要麼?李白貪玩時遇見鐵杵成針的老婆婆的指引,韓信落魄時受到橋下漂母贈飯之恩惠,「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些,絕不會是他們人生中的那道起跑線,但卻又絕對是他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處轉折點。從彼時彼刻開始,他們的人生才又真正開啟了新的篇章。

所以,人生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那條所謂的起跑線,而是你在人生道路上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奔跑姿勢。在這個漫長的徵途中,沒有什麼起跑線,但又無處不是起跑線。聞道雖有先後,但是在先在後絕非問題的關鍵。《道德經》中有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正如《世說新語》中《周處》一文所講到的那樣,周處「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擔心自己「終無所成」。而陸雲勸誡他說:「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

英文諺語中也說,「It's Never Too Late to Begin」。起跑線,無從尋覓,卻又無處不在。讓我們從當下開始,在家庭中塑造良好的氛圍,在學校裡構建優良的環境,共同攜手,為著下一代的美好未來而默默耕耘。

相關焦點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只是,孩子的起跑線真的在於那些所謂的 「名校」選擇嗎?父母絞盡腦汁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孩子就真的贏在起跑線了嗎?
  • 孕檢不查這項指標,你的孩子會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凌雲壯志。但您想沒想過,真正的起跑線在哪?從小被誇贊的「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腦子那麼好使呢?一聽就懂,一學就會,看一遍就記住了?決定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在哪呢?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01、從布局架構分析,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和當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即使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這種現實問題才更能讓人感同身受。1、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展現,有很強的代入感影片開頭拉吉夫婦的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 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不看後悔)
    人生就像一場需要經歷漫長煎熬的馬拉松比賽。因此,最終的輸贏不在於起點線上,開跑時的快慢,而在於整場比賽的把握。        不過,仍有很多家長固執地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開始的起跑線上。        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提醒一些太過急切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不要將這場馬拉松變成短跑比賽,甚至讓孩子從剛開跑就傷在了起跑線上。
  • 暑假「割包皮」成了「時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幾天,十堰市人民醫院的諮詢熱線異常火爆,大多都是家長打來電話諮詢孩子包皮過長、包莖問題的。而該院男科、泌尿科也來了不少割包皮的孩子。就在這幾年,「割包皮」突然就成了「時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從學習延伸到了生理上。到底要不要割包皮?不割包皮,小雞雞會不會就露不出來?這些,都成為了年輕爸爸媽媽們比較關注的話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要割包皮!
  • 蒙特梭利:0-6歲時早期教育的關鍵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蒙特梭利也曾指出:0-6歲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對於各方面的吸收能力都要遠超6歲之後,因此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一定要為孩子抓住這個使其,好好培養孩子,使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我最近就發現我家孩子被一套蒙特梭利早教書給迷住了,這是一套集合蒙特梭利教育法多個角度為一身的早教書。
  • 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這個育兒技巧學起來
    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7歲的可可非常喜歡運動,平時早上和晚上都會和爸爸一起去跑步鍛鍊,作為運動小能手,可可非常期待在體育課上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速度。這天體育課,老師就按照小組隊列分布,每組4個人在跑道上比賽800米,可可別提有多興奮,自己絕對是第一名。
  • 閨蜜家孩子上2萬的幼兒園,我家只能上6000的,起跑線這就輸了?
    起初我還能安慰自己,我至少比她瘦,我沒她那麼俗,可一提到孩子,我瞬間敗下陣來。在我為女兒上一所6000塊錢的公立幼兒園四處奔走時,小C家的兒子早已上了一所國際雙語的幼兒園。 那所幼兒園我當然也去看了,條件那是相當好,有一個比我家房子還大的遊泳池,還是主打的是蒙氏教育。我當然也有所動心,可一年2W以上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
  • 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因此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根本就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命題。家長的地位、學識、經濟實力已經把自己的孩子劃到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有的孩子從山裡起跑,目標是跑到城市,而有的孩子出生在羅馬,目標是世界之巔,你的終極目標還不及別人的起跑線,你拿什麼給別人比。
  • 孩子不學習拿什麼和別人比?鄧超:輸在了起跑線又如何?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差異,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沒有特定的一種法式的。就像之前我聽到的鄧超的育兒觀念一樣,鄧超曾經在傳授育兒經驗的時候,就說過這樣令人深思的一句話:「我從來都不送孩子去上補習班,就算是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怎麼樣呢?」
  • 5歲小朋友的超強簡歷: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完這個孩子的簡歷啟恩君都有點焦慮了,中國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孩子的存在似乎又提示著起跑線真的存在。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但他們不要求孩子「每門課學了就要精通」。而是引導、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幫他找到真正最感興趣的事情,以便於未來他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看了《親愛的小課桌》才知道,孩子的起跑線不能輸在哪?
    從徐敬凱這三期的表現來看,才7歲的凱凱在他人格發育成長的路上,已經遇到了很多障礙。首先是,徐敬凱非常不自信,因為徐敬凱的媽媽不表揚他,而且非常喜歡說他那裡那裡做得不夠好,導致徐敬凱認定他媽媽喜歡女孩,不喜歡他。
  • 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教育焦慮如何緩解?從拒絕「劇場效應」開始
    隨著經濟條件和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都願意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放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上,家長希望給孩子鋪好每一人生階段的道路,讓孩子往"成龍成鳳"的最終目標前進。 但是不管家長怎麼為孩子鋪路,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引起了不少家庭的教育焦慮。
  • 幼兒園將發生「新變化」,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
    文/寧媽育兒經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不得不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 幼兒園本是孩子對知識啟蒙的一個階段,但是現在的家長們都擔心孩子會在小學跟不上,於是很多家長都本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紛紛為孩子報名各種早教班、輔導班等等。甚至一些私立的幼兒園機構,也看上了家長的「攀比心」,紛紛用「早教」等等的概念,去作為幼兒園的招牌,一次來吸引大量家長報名。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在許多國家都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教育理念時,德國人卻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神奇的是,這一教育理念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發展,反而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
  • 輸了人格,贏在起跑線上又怎樣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 從紀錄片《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學習什麼是真正的起跑線
    中國家長常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到底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
  • BBC兩部神級紀錄片:見過世面的孩子,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
    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孩子不對自然著迷——自然紀錄片之父 大衛·阿藤伯勒談起紀錄片,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想到BBC。它那些用生命拍攝的大片,讓我們靜坐家中,卻能上天下海,見識最廣闊的世界。對孩子的科學啟蒙不要太遲!扎克伯格曾經曬出自己給女兒讀繪本的照片,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驚嘆。因為扎克伯格跟女兒看的是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中文是這樣表述的:「給寶寶的量子力學」。當時,他女兒還沒滿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