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人格,贏在起跑線上又怎樣

2020-10-22 陳佑佑123

任何一部被堪稱經典的作品,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經典的作品,反覆去看,越能品味中其中的魅力。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

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

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在印度,英語是劃分階級身份的標誌。私立名校和公立學校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的差距,還在於是否會說英語。

要想讓孩子出眾,成為精英。從小就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讀最好的學校。而起點就是幼兒園。

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天下的父母,都有著同樣的心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精英,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花費重金去報各種培訓班,孩子們的童年都是在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度過。

為了能夠讓米婭順利被名校錄取,他們大費周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們了解到名校對於貧困人家有25%的名額分配。他們開具假證明,扮演窮人,住到惡臭髒亂的貧民區。

每天起早貪黑,擠公交,搶水,搶米糧。面對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他們依舊咬緊牙關堅持,只為了能夠通過學校的審核。不經想到了我們的父母,為了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任勞任怨,每日辛勤工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米婭順利的進入了名校。可經常對他們傾囊相助的希亞姆的孩子卻沒有。

對於窮人來說,教育是唯一的翻身機會。在中國也不例外。每年的高考懷揣了多少窮苦父母期盼自己孩子成材之心。窮人不僅資源少,選擇的餘地也少。他們沒有錢去上補習班,不能請好的家教,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勤奮努力學習。

拉吉夫婦剝奪了希亞姆孩子進入名校的名額,面對善良的希亞姆一家,他們心中也表示不安,決定資助其孩子所在的公立學校。在希亞姆得知事情的真相時,他氣憤填膺的想去告發,但看到活潑可愛的米婭之後還是心軟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是貧窮的,但他們的精神層面是高尚的。

拉吉經受不住內心的這折磨決定向校長坦白,沒想到校長不以為然,非但沒有取消資格,還幫助了他。校長在記者會上說的都成為了笑話,教育公平也只是一個幌子,最終還是落在權貴的上等階層手中。教育也失去了其固有的本質,變成了一樁生意。

全片以詼諧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印度不公平的教育模式現象。對於我們也有深刻的反思意義。不忘教育初心,不忘做人之本。

相關焦點

  • 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該加速還是「踩剎車」,父母需謹慎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人們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從孩子是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而超前教育的風也是一直越刮越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跟風的路上,超前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起跑線》講述了一對新富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最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首都德裡頂級學前教育民校——德裡文法學校的喜劇故事。天下父母的焦慮在《起跑線》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貧富差距、階層隔閡、中產焦慮、招生不透明、教育資源不平等等問題不僅僅是印度人的痛,也是中國人的苦。
  • 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
  • 育兒教育目的,讓世界因你而美麗,贏在起跑線真的重要嗎?
    導語:人生不是競賽,「讓孩子羸在起跑線上」這句頗具蠱惑性的話,受到不少有識媽媽的懷疑,起跑線上的輸贏只在短跑比賽中意義重大,對馬拉松式的長跑比賽就無所謂了。人生,顯然不是一場百米短跑。不過,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麼?
  •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為什麼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為什麼周瑩,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01. 出身,決定人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一個人的出身,也就是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就是他人生的起跑線。顯然,周瑩起跑就被吳聘、沈星移、沈月生甩了好幾條街。吳聘爸爸吳蔚文,涇陽首富。他言傳身教,所以吳聘做起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發令槍一響,四個小隊員像離弦之箭衝出起跑線。馬子惠剛一起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整個人趴倒在冰面。但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迅速爬了起來,奮力追趕。 Q 「贏在起跑線」與「彎道超車」
  • 【星標品質】《起跑線》:沒了方向贏了起跑又如何?
    4月4日公映的《起跑線》因其現實主義題材引起了廣泛的話題關注和討論,今天,我們就說說這部影片。男主拉吉一家三口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到了女兒上幼兒園的年紀,女主米塔開始陷入深深的擇校焦慮,為了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們搬進學區房打入上層社會,甚至報班培訓接受家長再教育。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對妻子一心要讓女兒上名校,他一開始有所質疑,但拗不過心愛的妻子,終於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搶奪起跑線的「戰爭」中。大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很多,大多數是從教育批判和情感共鳴進行解讀,單單從這些方面來解讀不太全面。我會從「布局架構、人物成長」兩個方面解讀影片,最後結合自己觀影的感想談談對教育的思考。
  • 過早開始的學習,讓你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以前不覺得,就是從女兒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開始的,她不好玩,沒人和她玩,然後就總磨我。所以,從那時起,我意識到,假期還是得找點兒事兒做叉一下。這個寒假幹什麼?家附近的培訓機構假期有舞蹈小班,只上7天課——感覺這是給我們安排的。時間合適,又是小班。
  • 工作近十年,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跑贏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線
    工作近十年,同齡中越來越多的人雖然跑贏了起跑線,卻輸給了終點線!我們今天也來深扒一下是什麼原因?十年來,再次面對這些問題,深刻的反思這十年來,在所有同齡同學及朋友之中,我們部分的朋友雖然跑贏了起跑線,卻最終輸給了終點線!工作不穩定踏入職場1-2年的畢業生,尤其是剛踏入職場的菜鳥而言,工作不穩定尤為明顯。
  • 輸在起跑線怎麼辦?這個8歲小女孩給了我們答案
    輸在起跑線怎麼辦這個8歲小女孩給了我們答案 「要贏在起跑線上!」這是近年來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但來自北京的8歲女童馬子惠,卻在近日的北京市青少年速滑賽上告訴所有人,即便在起跑線摔倒,依舊能獲得冠軍。
  • 家康的智慧(二)——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昨天,我們開了個簡短的頭,也提到了家康剛出生時其實根本就不具備成就大事的條件,他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    說起一個人的出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祖輩。家康的祖父叫松平清康,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天才式的人物,不到五年便團結起了松平全族,平定了東西三河,大有一舉吃下織田家,直接上洛的氣勢。
  • 5歲小朋友的超強簡歷: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完這個孩子的簡歷啟恩君都有點焦慮了,中國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孩子的存在似乎又提示著起跑線真的存在。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衝動下,很多人漸漸忽視教育的本質。 香港TVB有部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難怪顧佳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來供兒子上馬術課。不得不說,家長間巨大的貧富懸殊,已經天然的把剛生下來的孩子分出了三六九等,因此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的地位、學識、經濟實力已經把自己的孩子劃到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有的孩子從山裡起跑,目標是跑到城市,而有的孩子出生在羅馬,目標是世界之巔,你的終極目標還不及別人的起跑線,你拿什麼給別人比。
  • 看完章宇演的這部電影,你不會再羨慕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章宇飾演的宋浩,原本屬於那種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少年時代就是小城市裡的隱形傳奇,學校裡即將被保送的學霸,很多女生眼裡的高冷男神,爸爸是管建設的小科長,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走江湖(遊戲廳)有大官家公子李唐罩著,混混們見了都得諂媚獻笑,簡直不要太得意。
  • 【講段子】要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打造唯一雪仗市場,誠信經營,本人自製雪仗專用雪球(雪球內帶有專業石頭塊、磚頭片、冰溜子、保證嗨上就倒)場場必勝,仗仗必贏,再也不用因為技不如人被人欺負了。(註:15歲以上的活不接,打不過)非誠勿擾。5、清明上墳,三人打架,110詢問:你們三個為什麼打架 甲說:我在哪燒紙一邊燒一邊念叨!爹呀!收錢啊!我多給你燒點在哪邊買個飛機沒事開著玩!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在許多國家都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教育理念時,德國人卻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神奇的是,這一教育理念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發展,反而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
  • 穿黑色騎裝帥氣不輸章子怡,真是贏在起跑線。
    穿黑色騎裝帥氣不輸章子怡,真是贏在起跑線! 說到"投胎小能手"就不得不提到章子怡的女兒醒醒了,媽媽是享譽全球的影后,爸爸是中國搖滾樂壇的半壁江山,這樣的家庭,醒醒從出生起就已經贏了很多人,雖然今年才四歲但是見過的世面可一點也不小,在才藝培養上,更是傾注全力,騎馬、學跆拳道,唱歌跳舞畫畫,完全就是精英式教育。
  • 閨蜜家孩子上2萬的幼兒園,我家只能上6000的,起跑線這就輸了?
    在我為女兒上一所6000塊錢的公立幼兒園四處奔走時,小C家的兒子早已上了一所國際雙語的幼兒園。 那所幼兒園我當然也去看了,條件那是相當好,有一個比我家房子還大的遊泳池,還是主打的是蒙氏教育。我當然也有所動心,可一年2W以上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聽著她侃侃而談,我陷入了深思中,所謂的「起跑線」就這麼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