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被堪稱經典的作品,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經典的作品,反覆去看,越能品味中其中的魅力。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
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
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在印度,英語是劃分階級身份的標誌。私立名校和公立學校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的差距,還在於是否會說英語。
要想讓孩子出眾,成為精英。從小就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讀最好的學校。而起點就是幼兒園。
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天下的父母,都有著同樣的心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精英,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花費重金去報各種培訓班,孩子們的童年都是在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度過。
為了能夠讓米婭順利被名校錄取,他們大費周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們了解到名校對於貧困人家有25%的名額分配。他們開具假證明,扮演窮人,住到惡臭髒亂的貧民區。
每天起早貪黑,擠公交,搶水,搶米糧。面對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他們依舊咬緊牙關堅持,只為了能夠通過學校的審核。不經想到了我們的父母,為了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任勞任怨,每日辛勤工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米婭順利的進入了名校。可經常對他們傾囊相助的希亞姆的孩子卻沒有。
對於窮人來說,教育是唯一的翻身機會。在中國也不例外。每年的高考懷揣了多少窮苦父母期盼自己孩子成材之心。窮人不僅資源少,選擇的餘地也少。他們沒有錢去上補習班,不能請好的家教,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勤奮努力學習。
拉吉夫婦剝奪了希亞姆孩子進入名校的名額,面對善良的希亞姆一家,他們心中也表示不安,決定資助其孩子所在的公立學校。在希亞姆得知事情的真相時,他氣憤填膺的想去告發,但看到活潑可愛的米婭之後還是心軟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是貧窮的,但他們的精神層面是高尚的。
拉吉經受不住內心的這折磨決定向校長坦白,沒想到校長不以為然,非但沒有取消資格,還幫助了他。校長在記者會上說的都成為了笑話,教育公平也只是一個幌子,最終還是落在權貴的上等階層手中。教育也失去了其固有的本質,變成了一樁生意。
全片以詼諧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印度不公平的教育模式現象。對於我們也有深刻的反思意義。不忘教育初心,不忘做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