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開始的學習,讓你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2020-12-22 優秀作文精選

去學跳舞

假期第一天,想起接下來24小時都要照顧2個孩子時,真的有天塌下來的感覺。

尤其是老二,倒大不小的,如果一整天都沒事做,我覺得那將是最大的麻煩事。

二姑娘近兩三年都在跟我談一件事:想學跳舞!

我也了解過相關機構,但一直沒送她去學。一是因為太小還是想讓她儘可能自由玩耍;二是因為跳舞需要一周學2次,其中一次在工作日的晚上,我認為太影響睡眠及大人的生活安排。

為了扛住她的再三與我商量,我送她去學了瑜珈。開始我就告訴她,和學跳舞差不多。去了,也愛上了。

假期來了,其實我和眾多父母一樣,為假期發愁。以前不覺得,就是從女兒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開始的,她不好玩,沒人和她玩,然後就總磨我。

所以,從那時起,我意識到,假期還是得找點兒事兒做叉一下。

這個寒假幹什麼?

家附近的培訓機構假期有舞蹈小班,只上7天課——感覺這是給我們安排的。時間合適,又是小班。我估計著這樣7天的課程難度也不會大,了解到老師也很溫和,就剛好用來給二姑娘混時間,讓她天天有盼頭。

這不,昨天就開始了。

原以為1個小時的課程,去了才知道1個半小時,也好。

報名後老師跟我確認孩子是否學過舞蹈,我說沒有。老師有點小吃驚,我感覺到了她的擔心,她又確認,似乎不太相信。

我說沒學過,但懂橫叉豎叉什麼的,估計沒啥問題。

昨天第一天學,是一對二的課程。

中場休息時,二姑娘高興地跑出來跟我講,她都學得會。但老師批評另外一個同學時讓她有一點兒緊張,不過沒批評她。

後來老師走出來對我說二姑娘學得很好,老師講的她都聽得懂——老師很強調這一點。

休息時二姑娘仍在練習,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後來我與管理課程的老師聊了幾句,得知另一個同學已經學習跳舞好幾年了。

當下半節課開始後,二姑娘同學的奶奶趴在窗戶上看,我故意走進她與她聊天。

了解到那個同學現在7歲3個月,從3歲起學跳舞,已經學到第5年了。

我從窗外能看到,那個女孩做得不標準,因此老師總去輔導她。

下課後,二姑娘興奮地跑出來,告訴我都沒教練基本功,只是學跳一支舞,明天要帶一根笛子,她決定帶爸爸的橫笛。

當時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帶橫笛,因為她有豎笛。

回到家她找爸爸拿了笛子後我才明白,那根橫笛比她的豎笛長,是老師要求的長度。

在路上二姑娘說,那個同學上課不專注,所以老師總是提醒她。

過早地學習

昨天,我的年度陪伴群有學員問我3歲多孩子在英語課堂比較多動的情形。我的建議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的課程上不多動,現在一定要停掉這一課程讓孩子多去運動和玩耍。

總有媽媽找我諮詢讓孩子學習的事,甚至做這樣諮詢的媽媽可能孩子才幾個月一兩歲,她們就在安排孩子學習。

這些學習除了樂器舞蹈繪畫外,問得比較多的是學英語——似乎英語的學習多早開始大家都不嫌早。

在我線下的課堂上經常會遇見這樣的事:小孩子媽媽問孩子學英語補課等問題;但有10多歲孩子的就會媽媽忍不住站起來「現身說法」,告訴他們自己的悲慘經歷——孩子小時候安排各種學習,但10多歲後堅持要自己安排自己,決定不再聽從媽媽的安排,所以,什麼都不學。

尤其是有幾次都是小孩子媽媽問學英語的事,就有小學高段甚至上初中的孩子的母親忍不住地站起來,告訴她們自己的孩子三四歲就開始學英語了,但是現在英語真的不咋地,而且不肯再補課。

我經常說,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平衡的原理無處不在!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我們可以說一生很長。

但是,我們成年人都知道,童年很短!

有多短?

短到只有6年。

就這麼短短的6年的童年,又有多少孩子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玩耍和社交呢?!孩子們的時間,不,孩子們的童年被各種培訓機構剝奪了,被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欲望剝奪了。

過早地開始學習絕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聰明做法——這甚至可能直接導致了慘輸。

當然,有人會談到童子功,談到一些「神童」,比如琴童陳安可,3歲半學彈琴,6歲就紅遍世界。

是的,那個小姑娘最吸引我的不止是她的琴聲,還有她彈琴時的狀態和妙語連珠。

但是,她是陳安可,她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天賦稟異,也不是每一個孩子每天彈4小時就能成為陳安可。

更多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陳安可每天彈4小時出名了,如果我們的孩子每天彈4小時可能就出事兒了。

萬物皆有時!

最理想的童年,我認為有小夥伴與自己一起每天瘋玩,上天入地,甚至褲子穿幾天就刮破了,反正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

這樣,到了7歲左右該上小學時,孩子才有可能專注於學習。

就象一個小嬰兒,才出生時除了吃就是睡,孩子的體重身高飆升,甚至1天長1兩——這就是此時的任務。

接下來加入越來越多的玩耍,再之後開始上學、學習。

大家一定要記得,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成人來說:擁有學習的能力和興趣永遠比學了什麼更重要!!!

本末倒置的人生

我在招聘老師時,我不喜歡太嚴肅的人,我一定會關注對方的興趣愛好。

你一定要有興趣愛好——這就是玩耍的能力,其實也是工作的能力。

有的孩子去學畫畫,這用學麼?畫畫就是玩顏色!給孩子顏料讓他玩就是,他比我們成人會玩。

音樂是什麼,音樂也是遊戲,就聲音與寂靜的遊戲!

工作也是,工作就是遊戲!

一個孩子未來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對應的就是童年期的玩耍能力。

玩耍才是兒童最重要的工作!

我考大學時考得非常辛苦。大學報到後還沒正式開學時我就大哭一場:這不是我想要的大學!

當時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學已經開學了,看到他們每天懶洋洋地去上學,下午和晚上,附近的撞球廳錄像廳相當火爆,我深深地失望了!

孩子上小學前,該玩的年紀,讓孩子學;而上大學後,正該深入地學習的時候,大家卻忙於放鬆玩耍。

有一個女人抱怨男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我說,二三十歲的年紀不玩命工作等老了再玩命工作嗎?明明是積累經驗和財富的年紀,這樣的拼博本身就是在道上。

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

而小孩子,就應該好好玩——這是為餘下相對非常漫長的人生積累一切財富的階段:

孩子上小學後的理解能力、專注能力、意志力、社交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興趣、好奇心、合作能力……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在此之前的教育。

而在此之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哪裡?

充足的睡眠、充分的玩耍、和諧的家庭關係、母親的情緒、安全健康的食物、穩定的合適的陪伴者——如果孩子的人生有起跑線,那麼,這就是!!!

後記:解讀跳舞的女孩

本來此文已經結束了,但我擔心會給一些媽媽帶來困惑,所以,我再羅嗦幾句。

關於這個3歲起就學舞蹈卻在舞蹈課上進展得不太順利女孩,我想多說幾句。

我看到過幾次3歲多孩子上舞臺表演的情形,當時老師望著笑,家長在臺下錄相照相。

事實上,能夠上舞臺表演一般意味著大量的練習。這些孩子在準備上臺的過程中的經歷喜悅並不太多。

很明顯,他們太小,聽不懂指令——這樣過早地偏智性的學習,本來就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應該去玩他們能駕馭的遊戲,在遊戲中不斷地挑戰自己。並且,身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帶著孩子過有節奏的生活、接地氣的生活。

然而,這樣的學習可能是過早地讓孩子體驗挫敗感,甚至不認真對待正在學習的專業等。

再或者,這樣的學習本身也可能就此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家長會跟我講,是孩子要學習的。

孩子太小,她們不懂事,但大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大人懂。

孩子不能選擇,因為他們壓根兒就不理解自己的選擇,也無法對其負責。

比如,孩子喜歡跳舞是因為舞蹈裙;喜歡彈鋼琴是因為看到人家穿得漂漂亮亮地在臺上表演——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意味著背後大量的艱辛的練習。

所以說,過早地學習,非常可能地,是一種破壞。

童年期的孩子需要被保護!在這樣一個快速的智性的時代裡,我們要有意識地捍衛孩子的童年!

陽光三月2020年1月14日晨

關於本文圖片:

這是剛滿8歲的二姑娘在這幾天無聊之際的創作。沒有學過繪畫,繪畫本身不是純粹的技能工作,所以,我從來都不贊成小孩子學繪畫。成人在太多的時候,不是要教孩子什麼,而是要試著不去破壞什麼。

相關焦點

  • 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起跑線》講述了一對新富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最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首都德裡頂級學前教育民校——德裡文法學校的喜劇故事。天下父母的焦慮在《起跑線》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貧富差距、階層隔閡、中產焦慮、招生不透明、教育資源不平等等問題不僅僅是印度人的痛,也是中國人的苦。
  • 輸了人格,贏在起跑線上又怎樣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對妻子一心要讓女兒上名校,他一開始有所質疑,但拗不過心愛的妻子,終於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搶奪起跑線的「戰爭」中。大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很多,大多數是從教育批判和情感共鳴進行解讀,單單從這些方面來解讀不太全面。我會從「布局架構、人物成長」兩個方面解讀影片,最後結合自己觀影的感想談談對教育的思考。
  • 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該加速還是「踩剎車」,父母需謹慎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人們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從孩子是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而超前教育的風也是一直越刮越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跟風的路上,超前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教育焦慮如何緩解?從拒絕「劇場效應」開始
    隨著經濟條件和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都願意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放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上,家長希望給孩子鋪好每一人生階段的道路,讓孩子往"成龍成鳳"的最終目標前進。 但是不管家長怎麼為孩子鋪路,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引起了不少家庭的教育焦慮。
  • 【星標品質】《起跑線》:沒了方向贏了起跑又如何?
    4月4日公映的《起跑線》因其現實主義題材引起了廣泛的話題關注和討論,今天,我們就說說這部影片。男主拉吉一家三口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到了女兒上幼兒園的年紀,女主米塔開始陷入深深的擇校焦慮,為了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們搬進學區房打入上層社會,甚至報班培訓接受家長再教育。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幼兒園將發生「新變化」,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
    文/寧媽育兒經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不得不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 幼兒園本是孩子對知識啟蒙的一個階段,但是現在的家長們都擔心孩子會在小學跟不上,於是很多家長都本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紛紛為孩子報名各種早教班、輔導班等等。甚至一些私立的幼兒園機構,也看上了家長的「攀比心」,紛紛用「早教」等等的概念,去作為幼兒園的招牌,一次來吸引大量家長報名。
  • 家康的智慧(二)——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昨天,我們開了個簡短的頭,也提到了家康剛出生時其實根本就不具備成就大事的條件,他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    說起一個人的出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祖輩。家康的祖父叫松平清康,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天才式的人物,不到五年便團結起了松平全族,平定了東西三河,大有一舉吃下織田家,直接上洛的氣勢。
  •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為什麼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為什麼周瑩,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01. 出身,決定人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一個人的出身,也就是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就是他人生的起跑線。顯然,周瑩起跑就被吳聘、沈星移、沈月生甩了好幾條街。吳聘爸爸吳蔚文,涇陽首富。他言傳身教,所以吳聘做起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 五年級開始培養精讀,拉開語文成績的差距,讓你贏在中學起跑線上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在中學階段,看到一些學霸,他們在語文學習上的閱讀積累非常豐富。你一定會說,那肯定是在小學階段,就為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在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上,得心應手,相對輕鬆。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發令槍一響,四個小隊員像離弦之箭衝出起跑線。馬子惠剛一起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整個人趴倒在冰面。但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迅速爬了起來,奮力追趕。 第一圈,第二圈,她一開始遠遠地落在最後,但絲毫沒有放棄,努力地縮小差距;第三圈她在直道連超兩人;第四圈,她在第一個彎道成功反超,一躍領先,直至終點…… 這段視頻被馬子惠的教練張瑞上傳到網上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贏得了網友400多萬的點讚
  • 5歲小朋友的超強簡歷: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完這個孩子的簡歷啟恩君都有點焦慮了,中國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孩子的存在似乎又提示著起跑線真的存在。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衝動下,很多人漸漸忽視教育的本質。 香港TVB有部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不得不說,家長間巨大的貧富懸殊,已經天然的把剛生下來的孩子分出了三六九等,因此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的地位、學識、經濟實力已經把自己的孩子劃到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有的孩子從山裡起跑,目標是跑到城市,而有的孩子出生在羅馬,目標是世界之巔,你的終極目標還不及別人的起跑線,你拿什麼給別人比。
  • 趣加分在線教育: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努力到極致之後取得不盡人意的效果。而是你在披荊斬棘,埋頭奮鬥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努力的終點,還比不上別人的起點。幾乎每個人都堅定的認為,高考是絕對公平的。但是,將兩個受到教育資源完成不平等的孩子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競爭,真的如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公平嗎?趣加分在線教育,雙師課堂,趣味引導,幫助孩子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從一開始,就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在許多國家都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教育理念時,德國人卻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神奇的是,這一教育理念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發展,反而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
  • 孫儷:重視英語學習,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第一步
    我們經常看到星二代們小小年紀便能流利使用英文交流,他們與普通人相比,接觸名媛圈子,接受更加優質的高級教育的機會更多,而他們的父母,也在英文教育上毫不放鬆。蔡姐的女兒現在正上小學,父母也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在英語方面更是絲毫不敢放鬆。
  • 動畫中贏在起跑線上的主角:少壯不把妹 老大徒傷悲
    別人左擁右抱的時候,你卻只能對著紙片人發呆。有時候,並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別人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將你甩的十萬八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