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學跳舞
假期第一天,想起接下來24小時都要照顧2個孩子時,真的有天塌下來的感覺。
尤其是老二,倒大不小的,如果一整天都沒事做,我覺得那將是最大的麻煩事。
二姑娘近兩三年都在跟我談一件事:想學跳舞!
我也了解過相關機構,但一直沒送她去學。一是因為太小還是想讓她儘可能自由玩耍;二是因為跳舞需要一周學2次,其中一次在工作日的晚上,我認為太影響睡眠及大人的生活安排。
為了扛住她的再三與我商量,我送她去學了瑜珈。開始我就告訴她,和學跳舞差不多。去了,也愛上了。
假期來了,其實我和眾多父母一樣,為假期發愁。以前不覺得,就是從女兒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開始的,她不好玩,沒人和她玩,然後就總磨我。
所以,從那時起,我意識到,假期還是得找點兒事兒做叉一下。
這個寒假幹什麼?
家附近的培訓機構假期有舞蹈小班,只上7天課——感覺這是給我們安排的。時間合適,又是小班。我估計著這樣7天的課程難度也不會大,了解到老師也很溫和,就剛好用來給二姑娘混時間,讓她天天有盼頭。
這不,昨天就開始了。
原以為1個小時的課程,去了才知道1個半小時,也好。
報名後老師跟我確認孩子是否學過舞蹈,我說沒有。老師有點小吃驚,我感覺到了她的擔心,她又確認,似乎不太相信。
我說沒學過,但懂橫叉豎叉什麼的,估計沒啥問題。
昨天第一天學,是一對二的課程。
中場休息時,二姑娘高興地跑出來跟我講,她都學得會。但老師批評另外一個同學時讓她有一點兒緊張,不過沒批評她。
後來老師走出來對我說二姑娘學得很好,老師講的她都聽得懂——老師很強調這一點。
休息時二姑娘仍在練習,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後來我與管理課程的老師聊了幾句,得知另一個同學已經學習跳舞好幾年了。
當下半節課開始後,二姑娘同學的奶奶趴在窗戶上看,我故意走進她與她聊天。
了解到那個同學現在7歲3個月,從3歲起學跳舞,已經學到第5年了。
我從窗外能看到,那個女孩做得不標準,因此老師總去輔導她。
下課後,二姑娘興奮地跑出來,告訴我都沒教練基本功,只是學跳一支舞,明天要帶一根笛子,她決定帶爸爸的橫笛。
當時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帶橫笛,因為她有豎笛。
回到家她找爸爸拿了笛子後我才明白,那根橫笛比她的豎笛長,是老師要求的長度。
在路上二姑娘說,那個同學上課不專注,所以老師總是提醒她。
過早地學習
昨天,我的年度陪伴群有學員問我3歲多孩子在英語課堂比較多動的情形。我的建議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的課程上不多動,現在一定要停掉這一課程讓孩子多去運動和玩耍。
總有媽媽找我諮詢讓孩子學習的事,甚至做這樣諮詢的媽媽可能孩子才幾個月一兩歲,她們就在安排孩子學習。
這些學習除了樂器舞蹈繪畫外,問得比較多的是學英語——似乎英語的學習多早開始大家都不嫌早。
在我線下的課堂上經常會遇見這樣的事:小孩子媽媽問孩子學英語補課等問題;但有10多歲孩子的就會媽媽忍不住站起來「現身說法」,告訴他們自己的悲慘經歷——孩子小時候安排各種學習,但10多歲後堅持要自己安排自己,決定不再聽從媽媽的安排,所以,什麼都不學。
尤其是有幾次都是小孩子媽媽問學英語的事,就有小學高段甚至上初中的孩子的母親忍不住地站起來,告訴她們自己的孩子三四歲就開始學英語了,但是現在英語真的不咋地,而且不肯再補課。
我經常說,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平衡的原理無處不在!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我們可以說一生很長。
但是,我們成年人都知道,童年很短!
有多短?
短到只有6年。
就這麼短短的6年的童年,又有多少孩子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玩耍和社交呢?!孩子們的時間,不,孩子們的童年被各種培訓機構剝奪了,被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欲望剝奪了。
過早地開始學習絕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聰明做法——這甚至可能直接導致了慘輸。
當然,有人會談到童子功,談到一些「神童」,比如琴童陳安可,3歲半學彈琴,6歲就紅遍世界。
是的,那個小姑娘最吸引我的不止是她的琴聲,還有她彈琴時的狀態和妙語連珠。
但是,她是陳安可,她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天賦稟異,也不是每一個孩子每天彈4小時就能成為陳安可。
更多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陳安可每天彈4小時出名了,如果我們的孩子每天彈4小時可能就出事兒了。
萬物皆有時!
最理想的童年,我認為有小夥伴與自己一起每天瘋玩,上天入地,甚至褲子穿幾天就刮破了,反正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
這樣,到了7歲左右該上小學時,孩子才有可能專注於學習。
就象一個小嬰兒,才出生時除了吃就是睡,孩子的體重身高飆升,甚至1天長1兩——這就是此時的任務。
接下來加入越來越多的玩耍,再之後開始上學、學習。
大家一定要記得,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成人來說:擁有學習的能力和興趣永遠比學了什麼更重要!!!
本末倒置的人生
我在招聘老師時,我不喜歡太嚴肅的人,我一定會關注對方的興趣愛好。
你一定要有興趣愛好——這就是玩耍的能力,其實也是工作的能力。
有的孩子去學畫畫,這用學麼?畫畫就是玩顏色!給孩子顏料讓他玩就是,他比我們成人會玩。
音樂是什麼,音樂也是遊戲,就聲音與寂靜的遊戲!
工作也是,工作就是遊戲!
一個孩子未來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對應的就是童年期的玩耍能力。
玩耍才是兒童最重要的工作!
我考大學時考得非常辛苦。大學報到後還沒正式開學時我就大哭一場:這不是我想要的大學!
當時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學已經開學了,看到他們每天懶洋洋地去上學,下午和晚上,附近的撞球廳錄像廳相當火爆,我深深地失望了!
孩子上小學前,該玩的年紀,讓孩子學;而上大學後,正該深入地學習的時候,大家卻忙於放鬆玩耍。
有一個女人抱怨男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我說,二三十歲的年紀不玩命工作等老了再玩命工作嗎?明明是積累經驗和財富的年紀,這樣的拼博本身就是在道上。
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
而小孩子,就應該好好玩——這是為餘下相對非常漫長的人生積累一切財富的階段:
孩子上小學後的理解能力、專注能力、意志力、社交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興趣、好奇心、合作能力……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在此之前的教育。
而在此之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哪裡?
充足的睡眠、充分的玩耍、和諧的家庭關係、母親的情緒、安全健康的食物、穩定的合適的陪伴者——如果孩子的人生有起跑線,那麼,這就是!!!
後記:解讀跳舞的女孩
本來此文已經結束了,但我擔心會給一些媽媽帶來困惑,所以,我再羅嗦幾句。
關於這個3歲起就學舞蹈卻在舞蹈課上進展得不太順利女孩,我想多說幾句。
我看到過幾次3歲多孩子上舞臺表演的情形,當時老師望著笑,家長在臺下錄相照相。
事實上,能夠上舞臺表演一般意味著大量的練習。這些孩子在準備上臺的過程中的經歷喜悅並不太多。
很明顯,他們太小,聽不懂指令——這樣過早地偏智性的學習,本來就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應該去玩他們能駕馭的遊戲,在遊戲中不斷地挑戰自己。並且,身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帶著孩子過有節奏的生活、接地氣的生活。
然而,這樣的學習可能是過早地讓孩子體驗挫敗感,甚至不認真對待正在學習的專業等。
再或者,這樣的學習本身也可能就此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家長會跟我講,是孩子要學習的。
孩子太小,她們不懂事,但大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大人懂。
孩子不能選擇,因為他們壓根兒就不理解自己的選擇,也無法對其負責。
比如,孩子喜歡跳舞是因為舞蹈裙;喜歡彈鋼琴是因為看到人家穿得漂漂亮亮地在臺上表演——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意味著背後大量的艱辛的練習。
所以說,過早地學習,非常可能地,是一種破壞。
童年期的孩子需要被保護!在這樣一個快速的智性的時代裡,我們要有意識地捍衛孩子的童年!
陽光三月2020年1月14日晨
關於本文圖片:
這是剛滿8歲的二姑娘在這幾天無聊之際的創作。沒有學過繪畫,繪畫本身不是純粹的技能工作,所以,我從來都不贊成小孩子學繪畫。成人在太多的時候,不是要教孩子什麼,而是要試著不去破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