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的智慧(二)——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2021-03-05 斑馬博士

    昨天,我們開了個簡短的頭,也提到了家康剛出生時其實根本就不具備成就大事的條件,他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

    說起一個人的出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祖輩。家康的祖父叫松平清康,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天才式的人物,不到五年便團結起了松平全族,平定了東西三河,大有一舉吃下織田家,直接上洛的氣勢。後世評價,如果他能活到30歲,那差不多能平定天下了。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清康死的那年年僅24歲,死於家臣的背叛。

    清康一死,松平家立馬失了主心骨,家道一落千丈,繼承人松平廣忠當時還是個毛頭小子,憑藉著東邊今川家的力量才得以回到祖居的岡崎城,從此松平家便淪為了今川家的附屬。

    我們先來看看家康出生前周邊的局勢。

    西邊尾張的織田家和東邊駿河的今川家兩虎相爭,岡崎城的西邊刈谷城的水野氏已經百分之八十投靠了織田家,東邊的今川家雖說是盟友,但更多的把松平氏當做對抗織田家的跳板。

    松平廣忠的岡崎城就像肉夾饃裡的肉一樣,本來就沒多少,還被夾得死死的。

    就在這個時候,刈谷城的城主,松平清康一生的敵人水野忠政做出一個出人意料,改變了日本後世歷史的舉動,他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於大嫁給了松平廣忠,她就是德川家康的母親。

    家康的外祖父,水野忠政這個人有點東西。以前和清康打仗時,輸的底褲差點都沒了,因為清康飯桌上的一句戲言,把自己的老婆,五個孩子的母親,乖乖送來給清康當老婆。現在倒好,形勢完全顛倒過來了,他卻為了在亂世中謀求同為小國的兩家的結盟和平安,主動把自己女兒送來了。

    這是何等的忍耐和胸懷啊,忠政的眼裡不光只看到了眼前的敵人,還看到了更長遠的東西。

    遺憾的是,人家廣忠這廂還不領情呢。為什麼呢,原來廣忠這個時候已經有心愛的女人了,孩子也有了。

    如此看來,廣忠還真是個好男人啊,誠然,要是在和平年代,我會起立給他鼓掌,但是大哥,這是人吃人的亂世啊,萬民尚在水深火熱之中,哪能允許一家一戶兒女情長。

    好在家裡面這群曾經追尋清康出生入死的家臣們還是明事理的,別忘了,水野忠政的前妻,清康的遺孀,廣忠的繼母,於大的親生母親華陽院還在岡崎呢,在她和家臣們合力策劃下,這門親結下了。

    嫁過來後,小倆口過的也還算幸福,很快,於大便誕下一子,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德川家康。不過,他現在還沒有這個名字,只有一個乳名——竹千代。

    這下好了,華陽院又多了兩個身份,她是名義上竹千代的祖母,也是實際上竹千代的外祖母。

    竹千代的出生給陰霾籠罩的岡崎城射入了一縷暖陽,前任家主死於非命,現任家主又是個愣頭青,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竹千代的身上。

    我們現在來看看竹千代同時代的孩子,織田信長九歲了,他爹織田信秀風光無限,信長也被欽點為下一代繼承人了;今川氏真雖然是個廢物,但人家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啊,女人,名馬應有盡有;日後的太閤豐臣秀吉六歲了,還在蓬頭垢面的玩泥巴,但人家好歹自由啊。

    這麼看來竹千代真有點慘,拼爹拼不過,一生下來沒有榮華富貴,反而背負了厚重的希望和沉重的負擔。

    當時的水野家已經基本傾向於織田家了,而松平家卻是今川家的屬國,好了,你廣忠竟然取了敵國的女人,還生了個兒子,今川家終於坐不住了。

    廣忠如何應對呢?他先是無奈的把妻子於大安排到了家臣酒井家居住,釋放出信號,我遠離這個女人了。今川家怎會善罷甘休,終於,廣忠還是無奈和於大徹底分開了,他把於大送回了娘家,刈谷城。

    還在襁褓中的竹千代,被迫和母親分開了,試問普天之下能有幾個母親捨得離開嗷嗷待哺的孩子,可這就是亂世的無奈。

    人若無實力,則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送走了於大,暫時逃過了今川家的詰問,但是卻躲不過今川家的野心,今川家的家主今川義元的畢生夢想就是上洛,號令天下大名,而織田家扎紮實實的擋在了他上洛的必經之道上。

    怎麼辦?只能靠武力來解決。松平氏自然而然成了今川義元實現野心的橋頭堡。你要去打對面的城,你的前妻在裡面,你兒子的媽在裡面,你會好好打嗎?那怎麼讓你好好打?把你兒子送來當人質吧。

    終於,竹千代邁上了他幼年最慘的一步,要去做人質了。當然,本該去今川家做人質的竹千代,卻被劫到了織田家,這著實改變了竹千代的一生,這些我們後面再聊。

    送走竹千代,成為壓垮廣忠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他早已被擠得變形了,他骨子裡悲劇的性格把他生生逼成了一個無比可憐的人。

    這裡,筆者姑且下個定論。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是一個空有匹夫之勇的人。何為匹夫之勇?看不清形勢,認不清自己,空憑著一腔意氣行事。清康死後,廣忠無論能力還是威望都不能和他爹同日而語,這時候為了保存松平氏實力,廣忠本該積極和周邊鄰國謀求和平,接受老臣們的意見韜光養晦,而他卻四面樹敵,四處徵戰,終於讓松平氏一弱再弱;作為一國之主,在大事上以國為重,方能安定人心,而廣忠卻只顧自己的感受,表現得幼稚而毫無政治手腕。甚至因為感情的不幸,沾染了家臣的女人,終於自取滅亡。

    廣忠也是可悲的人,他是個好人,好丈夫,卻做不了一個好君主,一個好的領導。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垃圾其實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廣忠之悲,究竟是亂世的悲哀,還是自身的悲哀,留給讀者們去思考吧。

    二十三歲那年,廣忠被家臣殺害,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竹千代也失去了他的父親,幸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輸了起跑線後面還有機會。不知大家有無思考過,馬拉松比賽的贏家往往都不會贏在起跑線上,從這個層面去考慮,家康或許還是幸運的。

    廣忠死了,竹千代又在做人質,松平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只剩下唯一的希望了,那就是在織田家做人質的幼主——竹千代。

    明天,我想單獨用一期的篇幅來談談德川家康的母親於大,這位戰國第一母親的身上實在有太多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總結了一下,成就德川家康的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時勢。時事造就英雄,這個好理解;其二是老師,家康一輩子善於學習,無論是一生的盟友織田信長,宿敵武田信玄,還是亦敵亦友的羽柴秀吉,家康都把他們當做老師,學習了很多;第三就是母親。母親塑造了家康一輩子的性格,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庚子年十一月十七日夜

明日預告:家康的智慧(三)——母親於大

相關焦點

  • 閨蜜家孩子上2萬的幼兒園,我家只能上6000的,起跑線這就輸了?
    在我為女兒上一所6000塊錢的公立幼兒園四處奔走時,小C家的兒子早已上了一所國際雙語的幼兒園。 那所幼兒園我當然也去看了,條件那是相當好,有一個比我家房子還大的遊泳池,還是主打的是蒙氏教育。我當然也有所動心,可一年2W以上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聽著她侃侃而談,我陷入了深思中,所謂的「起跑線」就這麼輸了?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愛看電影《起跑線》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數家長的心聲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許孩子一個燦爛的前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起跑線》講述了一對新富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最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首都德裡頂級學前教育民校——德裡文法學校的喜劇故事。天下父母的焦慮在《起跑線》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貧富差距、階層隔閡、中產焦慮、招生不透明、教育資源不平等等問題不僅僅是印度人的痛,也是中國人的苦。
  • 《起跑線》: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01、從布局架構分析,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和當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即使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這種現實問題才更能讓人感同身受。1、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展現,有很強的代入感影片開頭拉吉夫婦的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 從司馬懿到德川家康:試論「猥瑣發育」的重要意義
    ——德川家康最近一則新聞看得讓人唏噓。說上海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半個月來成片掉頭髮,上醫院也沒查出什麼器質性問題,一番探尋,才了解孩子的媽媽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順利進入一所知名幼兒園,一口氣,給孩子報了5個培優班,培優班的學習壓力和這位焦慮媽媽無形中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壓力,正是導致小孩禿頭的原因。
  • 5歲小朋友的超強簡歷: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完這個孩子的簡歷啟恩君都有點焦慮了,中國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孩子的存在似乎又提示著起跑線真的存在。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衝動下,很多人漸漸忽視教育的本質。 香港TVB有部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輸了人格,贏在起跑線上又怎樣
    《起跑線》這部影片,我刷了不下三次了,每次刷的時候都有很多感想。拉吉和米圖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擁有一家服裝工作室。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算富裕,但是很難融入上等階層的圈子。為了讓她們的孩子米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上層社會的孩子交朋友,他們亦然選擇離開昔日熟悉已久的地方,重新購買了一處豪宅,還邀請眾多上等階級的人來家中參加party,但是他們的孩子米婭還是遭受了冷落,只因為不會說英語。
  • 幼兒園將發生「新變化」,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
    文/寧媽育兒經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不得不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 幼兒園本是孩子對知識啟蒙的一個階段,但是現在的家長們都擔心孩子會在小學跟不上,於是很多家長都本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紛紛為孩子報名各種早教班、輔導班等等。甚至一些私立的幼兒園機構,也看上了家長的「攀比心」,紛紛用「早教」等等的概念,去作為幼兒園的招牌,一次來吸引大量家長報名。
  • 孕檢不查這項指標,你的孩子會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凌雲壯志。但您想沒想過,真正的起跑線在哪?從小被誇贊的「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腦子那麼好使呢?一聽就懂,一學就會,看一遍就記住了?決定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在哪呢?
  • 少年》:輸在起跑線上少年,如何叫板命運?
    缺乏家庭教育的馬虎從小就散漫,在他的世界裡沒有「紀律」二字,想打誰就打誰,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教。    馬虎嚴重缺乏團隊意識,因此,就算教練再怎麼誇他「有天賦」,他也只能在二隊裡坐冷板凳。    小雙和馬虎不一樣,他是基地裡最聽話、能力最強、最受老師喜愛的優秀投手。
  • 過早開始的學習,讓你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以前不覺得,就是從女兒上小學前的那個暑假開始的,她不好玩,沒人和她玩,然後就總磨我。所以,從那時起,我意識到,假期還是得找點兒事兒做叉一下。這個寒假幹什麼?家附近的培訓機構假期有舞蹈小班,只上7天課——感覺這是給我們安排的。時間合適,又是小班。
  • 《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為什麼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為什麼周瑩,這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貧二代,能贏在終點?\ 01. 出身,決定人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一個人的出身,也就是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就是他人生的起跑線。顯然,周瑩起跑就被吳聘、沈星移、沈月生甩了好幾條街。吳聘爸爸吳蔚文,涇陽首富。他言傳身教,所以吳聘做起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 「創作開運禮」《新世界》三角戀情,柳如絲輸在起跑線上
    柳如絲直接受其父指揮,組織安排刺殺前來談和解的共產黨人。二是女共產黨田丹(萬茜飾演),解放北平前,與其父親田懷中(王勁松飾演)一同進城,想與國民黨內部官員談和平解放一事,父女二人一直想要聯繫的人就是柳如絲的父親沈世昌。柳如絲從出場就是一派千軍萬馬彈指間的架勢,遇什麼人都不怕,遇什麼事都不驚。
  • 蒙特梭利:0-6歲時早期教育的關鍵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蒙特梭利是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更是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革命家,蒙特梭利所提出的蒙特梭利教育法更是是享譽全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語言教育、數學能力培養、左右腦開發、智力開發、藝術能力培養、感覺能力培養等各個方面全都包括在內。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普通的基礎課一般是500元一節課起,好的學校一節課收費1000元,如果僅僅是上課這點費用相信不少人咬咬牙還是能夠承受,但這僅僅是學點皮毛,一旦想要登堂入室學點名堂出來,就涉及租馬、買裝備、買馬、寄養等等費用,即使是對一般的中產家庭來說,也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難怪顧佳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來供兒子上馬術課。
  • 《起跑線》觀後感,在起跑線落後的我們怎麼逆襲?
    被訪者從七歲開始,十四歲、二十一歲、二十八歲、三十五歲、四十二歲、四十九歲一直到五十六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人們驚奇地發現,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在出身這個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正確看待孩子人生起跑線上的「輸」與「贏」| 家庭教育視頻課(5)
    案例1:要讓孩子「贏在子宮」的港媽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描述了一個叫艾琳的孕媽。她懷上二胎已有五月,卻整天緊張得不得了,惶惶不可終日。原來他24個月大的兒子在幼兒園入園面試時,因為不會唱歌跳舞、書法英文,而被拒絕。兒子的「慘痛失敗」,讓她發誓「決不能讓女兒輸」。
  • 阿璞上千件作品展出,一座城為何記住一個「輸」在起跑線的人?
    一座城為何要記住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不考試,可以長大嗎?沒有痛苦,還會有藝術家嗎?畫音樂,可以是一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嗎?此次展出正是回答這些問題。 白牆和黑白線條畫在鏡子形成層疊交錯的鏡影,觀展的人走在鏡面上,如同在漂浮著無數畫面的晶瑩湖面上行走,亦真亦幻,亦虛亦實,肅穆空靈中,觀者仿佛走過了阿璞與音樂大師對話的一生。
  • 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不看後悔)
    人生就像一場需要經歷漫長煎熬的馬拉松比賽。        不過,仍有很多家長固執地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開始的起跑線上。        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提醒一些太過急切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不要將這場馬拉松變成短跑比賽,甚至讓孩子從剛開跑就傷在了起跑線上。畢竟,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比輸在起跑線上更加可怕,這會讓孩子一蹶不振,從此再也不想起跑。
  • 輸在起跑線怎麼辦?這個8歲小女孩給了我們答案
    輸在起跑線怎麼辦這個8歲小女孩給了我們答案 「要贏在起跑線上!」這是近年來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但來自北京的8歲女童馬子惠,卻在近日的北京市青少年速滑賽上告訴所有人,即便在起跑線摔倒,依舊能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