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湮滅

2020-10-12 半醉

[1]

下筆之前,我還是有點後悔的,當年電影院上映的時候沒有去看。湮滅的整體配樂與美術風格很搭,電影大部分時候塑造的凜冽冷靜中未知恐懼氛圍非常到位。對觀影者而言大銀幕上一定有更深層次的代入感。二刷完了,湮滅也是我最喜歡的題材,動手補一下長評。一刷是在某個視頻網站,估計是271。那個版本是刪減的,至少軍營錄像帶軍營的遺體和與熊決戰片段均有刪減。我個人感覺軍營錄像內的內容是前期和後期很關鍵的一個轉折,對我來說是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所以刪減片段的丟失時對整個電影的氛圍毀滅性的打擊。

[2]

簡單整理一下進入光圈後遇到的新生物:同株而生的不同種的花;牙齒異常的鱷魚;牆上的細菌斑塊;錄像帶內士兵腸子有生命搬蠕動;士兵牆上遺體;變異熊;雙頭梅花角鹿;人形植物。

最早遇到的同株不同花是個前期預熱,因為是植物所以觀影帶入的時候下意識的感覺這種變異植物就是沒有攻擊性,在光圈如此不可名狀的環境裡,植物變異了是個很符合邏輯的很正常的情況。所以同株不同的變異花作為預警,可以表現展示光圈內攻擊性不強的變異;而然同時變異,這種無法弄清原理和源頭的認知也留下了恐懼為以後可能出現的其他變異鋪墊。畢竟只是植物上的變異不會讓觀影帶入在心理上和人扯上關係。

之後就遇上了牙齒異常鱷魚,前期小高潮,第一個小boss,外形還是鱷魚的外形但是以牙齒的狀態來看也是變異的鱷魚。從植物變異發展到動物變異這個認知,依然是外形似乎相似,但是基因有了變化。生物學家也一次知道了細胞有異。認知裡仍然沒有牽扯到自己,局限於動物和植物。也同時將變異從植物那種無攻擊性的過渡到了有攻擊性,似乎慢慢深入危險越來越大。

之後就是體內蠕動的腸子,之前變異的範圍就從動植物擴大到了人類自己,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收回了所有鋪墊。由植物到動物最後到人,由無害的到攻擊性到入侵自己,軌跡明確,鋪墊節奏也很快。

至此也拉開了後半段電影的主線,入侵浸潤的方式,目的,是誰要這麼做。

[3]

小屋遭遇變異熊,中期副本,也是後半段的主線的動力。小屋前物理學家說出了入侵方式是反射,細胞變異有點像病毒的方式,可以借細胞工廠再生變異細胞,如果反射不到位可能被免疫系統識別,出現吐血抽搐休克的免疫反應。所以小隊進入光圈後沒有了時間概念,可能是為了拉長反射時間能更好地反射,加上之前所有人的反射積累。

我認為的方式3D複印,這個過程真正難的地方是建模,所以光圈內人無時間感官,為了拉長掃描的時間,病毒反射入身體後不斷分裂掃描全身。到達黑洞有的人會被光點(光圈內所有的本體湮滅產生累積的材料)複印,複製人需要學習適應地球,例如對話喝水,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等,最後完成整個過程。

這麼做的目的到結尾都沒有展示,可能是壞的可能是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奇觀展示的順序是,變異植物,變異鱷魚,錄像帶,2殺的變異熊,一步一步兇險衝突猛烈後,展示了美麗的雙頭梅花寄生鹿,人形不動的變異植物,由攻擊性變為了非攻擊性的奇觀。

[4]

電影兩個手法,一複述性質的回顧,給觀影帶入帶來複述人是否說真話的疑問。

莉娜說謊,這個表達在急救員口中有反覆洗腦觀影人的作用,當時可能不覺得,後面王問「你說謊了」「為什麼只有你回來了」二次加劇了這個苗子,到最後完成複製,觀眾可能就完全不相信女主了。那這樣電影內或多或少的bug也能有個合理的解釋,都是女主編的所以有漏洞。

二是電影實際有兩個幕間,現在電影很少有幕間的,所以燈塔那個幕間我看了兩三遍也不太明白作用。以前幕間是電影的休息時間,單純停頓而已,現代電影不需要這樣,那這個幕間放在這裡應該是有用的才對。我真的想不明白。

相關焦點

  • 學生作品展示No.278 | 電影《湮滅》到底湮滅了什麼
    《湮滅》到底湮滅了什麼?從表面看,那個疑似外星人的「傑作」燈塔在火焰中化作灰燼,但正如這個題目給人如同「團滅」的感受那樣,也許結尾一切都湮滅了。女主的隊友都已死去,真正的丈夫也在燈塔中自盡,而看似回來的女主大概不再是之前的她。關於這點有兩種猜測:①女主才是真正毀滅燈塔的人,逃出來的是複製品;②女主從某種意義上發生了變異。但無論如何,女主已經發生了改變,原來的女主已經被湮滅了。
  • 《湮滅》:加蘭的啟示錄
    《湮滅》是部個人特徵鮮明的作者電影,尤其是參照加蘭導演的處女作《機械姬》的內涵表達和敘事風格後,會發現二者有許多相似處。有一句廣為流傳但未曾考證的號稱來自特呂弗導演的名言,「蹩腳電影之所以充斥著暴力,是因為導演沒有能力藉助樸素而節制的手法表達強烈的情感」,用來形容加蘭作品倒挺合適。
  • 電影《湮滅》觀影提示!!
    2018北美開年口碑力作,由亞歷克斯·嘉蘭執導,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領銜主演的好萊塢科幻驚悚大片《湮滅》即將於4月13日全國上映。今日,電影曝光了一張「身份版」海報,在宣示了其獨特身份的同時,也與觀眾約定4月13日影院相見。 《湮滅》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所著、曾獲「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品《遺落的南境:湮滅》。
  • 內有福利 | 電影版《湮滅》就是「小說《湮滅》所做的夢」
    2018北美開年口碑力作,由亞歷克斯·嘉蘭執導,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領銜主演的好萊塢科幻驚悚大片《湮滅》已於昨天登陸全國院線。《湮滅》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所著、曾獲「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品《遺落的南境:湮滅》。
  • 《湮滅》結局
    湮滅是根據小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改編而成的,不同的人本來就有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湮滅的結局看似是開放性的,實際上外星人的計劃已經達成了,從莉娜的描述來看,似乎是他她燒死的外星人拯救了世界,但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也可能逃出來的是外星人,而被燒死的是莉娜的,個人覺得第二種解釋會更加合理,從小說的細節和邏輯來看,外星人的目的是佔據人類的身體,正如複製凱恩,所以當莉娜複製體被點燃的時候,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抗
  • 特約映像|《湮滅》(2018)
    《湮滅》劇照但如果某天,有個莫名力量,超越人類所知的影響地球,我們「人類」又該如何與其卑微的共生呢?《湮滅》劇照這樣的風格,不得讓人想起洛夫克拉夫特(Lovecraft)所創造的小說風格,如果用這名字,也許大多科幻小說迷就能理解。
  • 《湮滅》無知的看懂
    超大量的科學知識普及……像我這種沒文化的 就看臺詞就當自己看懂了 哈哈 每個人由於不同的專業方向(腦子)使人產生不同的努力方向 用燈塔代替方向(腦子)把五個不同的人組在一起 所以貌似都要去燈塔 實際上各有目標(湮滅) 開頭分裂細胞和最後女主的獨白還有心理學家解釋的自殺和自我毀滅的區別 組成湮滅的結果要不就死了要不就重生了 失去自我的謝潑德第一個死了 暴躁的安雅和暴躁的熊湮滅了 沒啥事兒割自己胳膊的喬西找到了證明自己活著的樣子自己變成人花了
  • 《湮滅》是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沒看的給你們放兩個花絮吧,然後還可以去微博參加轉發抽獎哦~(今天晚上十二點開獎)今天我們繼續講電影,昨天看的第二部電影湮滅Annihilation《湮滅》可以說是今年最為令人期待的一部科幻電影。導演嘉蘭本身憑藉《機械姬》就已經名聲大噪。
  • 關於《湮滅》的一些雜談
    但在他們今後的生命歷程裡,也可以說是微光外星生物對地球的一種同化、再生,對人類文明的湮滅。(取代人類佔領地球)關於《湮滅》這個作品很有意思的一點是,以前我們對於外星人都是這樣思考的。外星人有幾隻眼睛幾隻手?外星人會侵略地球嗎?
  • 《湮滅 Annihilation》:你看懂了嗎?
    看《湮滅》不是愉快的觀影經歷,因為這部電影沒有考慮過觀眾的感官不適,這部電影是如此驕傲和矜持的鋪展開來。類似的科幻電影之前有《星際穿越》但是《星際穿越》的豆瓣評分很高,達到了9分,可是《湮滅》只有7.3。湮滅講了個撲朔迷離的故事,有外星人入侵。在小的時候,我的老師就給我們說過。
  • 《湮滅》肉體和人性的雙重湮滅
    為什麼是「湮滅」呢?因為原先的物種會被完全取代,變成新物種的載體或被完全吞噬。副線:女主和丈夫的情感線。開始是女主作為一個生物學professor 為了幫失蹤一年突然出現的還全身大出血的軍官丈夫解密而被迫+自願進入神秘區。
  • 披著神秘色彩的爛片《湮滅》
    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線說,他們感情看似很好,其實內部早已爛透了,這可以理解為人性的湮滅,然後呢?需要外星人來拯救嗎?另一條線五個人探險,其實他們五個人都是對自己生活有點絕望的人,然後去尋找改變嗎?泡泡裡所有基因都在改變融合,看到最多的就是人或者動物的形態變化了,變成植物,身體不受意識控制,想說明外星人在不停地進化嗎?融合其他物種,最終讓自己的生命形態達到最高級的細胞人類。
  • 《湮滅》湮滅的絕不僅僅是個體
    因為他們跟不上就真的是湮滅了。而為了實現極致,那些接近的個體也絕不是最終的受益人,因為在絕對完美面前,每個人都只不過是個過程。說回電影,這部電影是女性視角,這是否是編劇和導演認為女性才是真正能夠實現完美的素體呢?我認為,是的。畢竟,如果沒有露西,那麼連智人都不會出現。演員塑造的角色,我認為基本都是成功的,娜塔莉的演技不減當年。
  • 《湮滅》與傳說中的雙魚玉佩
    周末看了一部納塔莉波曼主演的科幻驚悚片《湮滅》。看完之後半天沒緩過神來。這個片子難以用好看和不好看來歸納,整個劇中瀰漫著壓抑和莫名的氛圍。《湮滅》主旨講了美國某區域被外星物質籠罩,罩子裡面生物的DNA會互相折射,從而產生複製人和變異人。
  • 《湮滅》:又一部神片,還是神經片?
    《湮滅》正是如此,從不少已看過此片的朋友的評論可以看出,有人嗤之以鼻,認為影片極度缺乏常識,故弄玄虛;有人沉醉不可自拔,一舉將之推到年度科幻片最前列。影片根據美國作家傑夫·范德米爾所著《遺落的南境》三部曲的首部同名小說改編,三部曲第一部是《湮滅》,兩部續篇為《當權者》和《接納》。
  • 《湮滅》讓世界又多了一部科幻神片!
    今天,我們就要給大家無劇透推薦這部《湮滅》,先了解這些乾貨再看,保證體驗加倍!本片英文名「Annihilation」,除了標準翻譯「湮滅」,更多可以理解為「滅絕、一舉殲滅」。《湮滅》的視覺和場面,讓人聯想起約翰·卡朋特1982版的《怪形》,還有詹姆斯卡梅隆版的《異形》。
  • 《湮滅》:自毀,重生,以及兩種趨勢
    在《降臨》和《湮滅》中,人類恰恰扮演了「貓」的角色,無論是前者中從天而降的宇宙飛船,還是後者中因隕石墜落而形成的秘境空間,人類都派遣探險隊前往解密。所不同的是,《降臨》裡的外星人是來尋求幫助的,而《湮滅》裡的外星人沒有明確的目的,也許是有意識的入侵,也許只是本能使然,更合洛夫克拉夫特「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宇宙觀。
  • 《湮滅》丨文藝青年眼中的科幻世界
    關於《三體》好還是《湮滅》好的討論持續到了現在,不過影爺覺得,雖然《湮滅》不如《三體》那麼硬核,不過一個個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處處透露這一種宗教的神秘感,讓整個小說充滿了夢幻感,而今年上映的同名改編電影《湮滅》同樣具有這樣的氣質。
  • 龐貝古城湮滅的啟示
    史料顯示,維蘇威火山爆發將龐貝古城一舉湮滅發生在公元79年8月;而在此之前的公元62年,龐貝就曾出現過一次大地震,這次大地震範圍廣、威力大,不少房屋被震塌,許多人因此而喪生。大地震讓一些龐貝人心有餘悸,在幾經權衡之後,他們毅然選擇了離開。應該說,這是一群具有高度風險意識的人。在他們看來,既然這裡發生過大地震,那麼,未來再次發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 《湮滅》#32 燈塔、黑暗之心、與恐怖谷
    我太喜歡《湮滅》這部電影了,超越了我對最近幾年所有科幻電影的喜愛。加蘭從《月球》到《湮滅》簡直就是為科幻片而生的啊。《湮滅》看完真是波譎雲詭,曖昧的黃色雲霧模糊了雙眼久久不能平復,好似做了一個噩夢。1. 湮滅。湮滅這詞不僅僅是五彩斑斕的「閃光」將會湮滅人類的棲息地,也是人類自身的自我毀滅。五人小隊裡的心理學家說「幾乎沒有人想要自殺,但幾乎人人都想尋求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