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筆之前,我還是有點後悔的,當年電影院上映的時候沒有去看。湮滅的整體配樂與美術風格很搭,電影大部分時候塑造的凜冽冷靜中未知恐懼氛圍非常到位。對觀影者而言大銀幕上一定有更深層次的代入感。二刷完了,湮滅也是我最喜歡的題材,動手補一下長評。一刷是在某個視頻網站,估計是271。那個版本是刪減的,至少軍營錄像帶軍營的遺體和與熊決戰片段均有刪減。我個人感覺軍營錄像內的內容是前期和後期很關鍵的一個轉折,對我來說是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所以刪減片段的丟失時對整個電影的氛圍毀滅性的打擊。
[2]
簡單整理一下進入光圈後遇到的新生物:同株而生的不同種的花;牙齒異常的鱷魚;牆上的細菌斑塊;錄像帶內士兵腸子有生命搬蠕動;士兵牆上遺體;變異熊;雙頭梅花角鹿;人形植物。
最早遇到的同株不同花是個前期預熱,因為是植物所以觀影帶入的時候下意識的感覺這種變異植物就是沒有攻擊性,在光圈如此不可名狀的環境裡,植物變異了是個很符合邏輯的很正常的情況。所以同株不同的變異花作為預警,可以表現展示光圈內攻擊性不強的變異;而然同時變異,這種無法弄清原理和源頭的認知也留下了恐懼為以後可能出現的其他變異鋪墊。畢竟只是植物上的變異不會讓觀影帶入在心理上和人扯上關係。
之後就遇上了牙齒異常鱷魚,前期小高潮,第一個小boss,外形還是鱷魚的外形但是以牙齒的狀態來看也是變異的鱷魚。從植物變異發展到動物變異這個認知,依然是外形似乎相似,但是基因有了變化。生物學家也一次知道了細胞有異。認知裡仍然沒有牽扯到自己,局限於動物和植物。也同時將變異從植物那種無攻擊性的過渡到了有攻擊性,似乎慢慢深入危險越來越大。
之後就是體內蠕動的腸子,之前變異的範圍就從動植物擴大到了人類自己,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收回了所有鋪墊。由植物到動物最後到人,由無害的到攻擊性到入侵自己,軌跡明確,鋪墊節奏也很快。
至此也拉開了後半段電影的主線,入侵浸潤的方式,目的,是誰要這麼做。
[3]
小屋遭遇變異熊,中期副本,也是後半段的主線的動力。小屋前物理學家說出了入侵方式是反射,細胞變異有點像病毒的方式,可以借細胞工廠再生變異細胞,如果反射不到位可能被免疫系統識別,出現吐血抽搐休克的免疫反應。所以小隊進入光圈後沒有了時間概念,可能是為了拉長反射時間能更好地反射,加上之前所有人的反射積累。
我認為的方式3D複印,這個過程真正難的地方是建模,所以光圈內人無時間感官,為了拉長掃描的時間,病毒反射入身體後不斷分裂掃描全身。到達黑洞有的人會被光點(光圈內所有的本體湮滅產生累積的材料)複印,複製人需要學習適應地球,例如對話喝水,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等,最後完成整個過程。
這麼做的目的到結尾都沒有展示,可能是壞的可能是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奇觀展示的順序是,變異植物,變異鱷魚,錄像帶,2殺的變異熊,一步一步兇險衝突猛烈後,展示了美麗的雙頭梅花寄生鹿,人形不動的變異植物,由攻擊性變為了非攻擊性的奇觀。
[4]
電影兩個手法,一複述性質的回顧,給觀影帶入帶來複述人是否說真話的疑問。
莉娜說謊,這個表達在急救員口中有反覆洗腦觀影人的作用,當時可能不覺得,後面王問「你說謊了」「為什麼只有你回來了」二次加劇了這個苗子,到最後完成複製,觀眾可能就完全不相信女主了。那這樣電影內或多或少的bug也能有個合理的解釋,都是女主編的所以有漏洞。
二是電影實際有兩個幕間,現在電影很少有幕間的,所以燈塔那個幕間我看了兩三遍也不太明白作用。以前幕間是電影的休息時間,單純停頓而已,現代電影不需要這樣,那這個幕間放在這裡應該是有用的才對。我真的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