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平裡街道上升為中風險地區,轄區居民要統一進行核酸檢測,入戶敲門登記信息開始了。為了在最短的時內間掌握社區的信息,社工們也是拼了:一上午敲門2000次,手指腫了;兩個小時打出問詢電話百餘次,嗓子都沙啞了……
「您好!做核酸檢測,您登記了嗎?這是街道統一安排的。」昨天下午兩點,民旺園小區8號樓前,社工何慕正在進行核酸檢測登記。
小桌上擺放著登記表,何慕正指導著居民填上姓名、電話、家庭住址和身份證號,然後,他在對應的門牌號上打勾。不一會,他的手上已拿了厚厚的一疊。
「按照要求我們街道每一位居民都要進行核酸檢測。這僅是民旺園小區的,就有十幾張紙。」何慕說。
「大媽,登記做核酸檢測了嗎?」看到居民經過,何慕總會上前問一句。「核酸是啥?我沒去過新發地,為啥要檢測?」聽到何慕的問話,大媽有些害怕。
「您別怕,只是排除一下風險,是為您好。」何慕的解釋讓大媽卸下了心防,填好了自己的信息。
一上午,何慕不斷地解釋著,嗓音已經沙啞。
「現在還好,前兩天都說不出話。」作為民旺園小區的社工,何慕從上周末就開始了對居民排查。
「您好,5月30日前去過新發地、京深和玉泉東市場嗎?如果有一定要報備。」由於民旺園小區內老年人居多,聽力普遍不好,何慕需要扯著嗓子詢問,上百個電話打出去,嗓子就啞了。
「前兩次排查,也是給此次核酸檢測登記做基礎,我們社區有15000多人,社區的20多名社工全出去了,還向周邊商戶借了8個人。雖然具體檢測時間沒通知,但是一天之內必須完成,為此大家一直幹到深夜。」民旺社區書記崇凱軍說。
6月24日,小黃莊社區的居民也將分批進行核酸檢測,社工們正在進行最後的信息登記。社工申思走到一戶居民家門前,她先按了門鈴沒有聲音。
「唉,又是壞的,只能敲門了。」她的右手戴了手套,敲門時動作很輕,頻率也不快。「不敢用勁兒了,上周末走訪時右手敲腫了。」說著,申思脫下了手套,只見三根並在一起的手指紅腫,連彎曲都很困難。
「社區裡住的獨居的老人很多,耳朵聽不清,敲輕了聽不見,就得不停地敲門。最緊張的一天,一上午就敲了2000多次門。晚上回到家,手指都動不了了。」申思說。
即便是紅腫,申思也在忍痛工作。「回家洗衣物洗菜時,就當冷敷了。我現在還是哺乳期,不敢用藥,怕對孩子不好。」
申思用了一天時間我收集了360多戶的居民信息,部分依舊聯繫不上的住戶,她打算下班前再走訪一遍。「現在跟年初相比就是時間緊,從外防輸入變成了內防擴散。安排做核算的時間不能改,所以不管多少居民必須走訪完畢。」
過去的幾天裡,在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原則下,已有數百萬北京市民接受了核酸檢測。在醫院、在公園、在體育場館……都能看到核酸檢測工作人員努力的身影,也能感受到市民積極配合的熱情。
南二環護城河畔,大觀園南門外,從家騎車不到五分鐘,蘇強就看到公園路邊一字排開、以社區為單位的核酸檢測登記點。
「萬博苑的在這邊!萬博苑的在這邊!」蘇強手機上顯示著21點20分,原本應該是街上冷冷清清的時間段,此時卻顯得格外熱鬧。
蘇強所住的小區位於白紙坊街道萬博苑社區,負責登記、引導的工作人員有四五個,二十來位等待登記的居民,自覺地排成了三隊。
用「挑燈夜戰」形容這時的場面毫不為過,登記點的工作人員或是就合著路燈暖黃的光,或是打著盞應急燈,一筆一划記錄著居民的姓名、身份證號和性別,每張表格上大約是20人。一張表格填滿,就會有引導人員帶領著登記的隊伍,前往樣本採集區。
聽說社區居民開始核酸檢測的消息,是在上周五下午,最初他還有些猶豫,畢竟家處中風險地區,參與檢測的人員數量又比較多。對於現場的秩序,蘇強有過一絲絲懷疑,不過看到鄰居發來的現場照片,他安心了不少。「一下午的工夫,我們小區就有幾十個人測過了。」
「三代齊上陣,我們是認真的。」上有老下有小,帶著全家人來參與檢測,一是為了安心,二來也有些好奇心。
蘇強坦言,聽多了疫情的相關信息,家中的父母有一種說不出的焦慮,「畢竟他們經常去菜市場買菜。」看到負責登記、帶隊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街裡街坊,父母才找回了一點安全感。
倒是五歲的孩子毫無心理負擔,看到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走來走去,好奇得一刻也閒不住。就連棉籤伸入嘴裡的一刻,都異常地配合。
「比上醫院還勇敢,真棒!」蘇強在一旁鼓勵著。
「難為人家工作人員了,幹到這時候還沒休息。」從登記到採樣,蘇強一家用了不到20分鐘。聽到採樣過程要持續到深夜11點時,蘇強的父母不住地感慨:「等兩天沒接到復檢通知,咱們就踏實了!」
上午9時許,坐在北京南站開往天津的城際列車上,許澤瑋再次看了看手裡的核酸檢測報告。這份及時、快速出來的檢測報告,保障了他能夠順利離京,以「戰略合作夥伴」身份參加於天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
許澤瑋是在上周六,下午3點多在亦莊一家核酸檢測機構進行的檢測。「由公司行政部提前一天預約,按約定時間到達檢測機構,沒有怎麼排隊就輪到我了。」
考慮到防護需求,檢測點設置在戶外。許澤瑋回憶,相比上一周其他時間的酷熱,周六那天氣溫還算稍低。「但醫務人員穿著多層密閉防護服,取樣的時候能看到他們的護目鏡裡都是霧氣,可以想像一會兒工夫身上肯定就被汗溼透了。」
由於4月份參加過北京市舉辦的扶貧活動,離京去往新疆前,許澤瑋就曾遵照防控要求做過核酸檢測。這回是他第二次檢測了,對相關流程和要求都很熟悉。剛一坐定便摘下口罩,配合醫務人員動作張大嘴巴,盡力發出「啊」的聲音。前後不過10秒,取樣便完成了。
次日上午10時許,許澤瑋便在檢測機構的微信公眾號上查到了自己的陰性結果。這樣的效率令他頗為驚嘆,「我本來以為怎麼也得24小時出結果,這麼看還要更快些,十幾個小時就出來了!」
67歲的孫小娟將製作好的照片配上音樂,發在了小區群中,取名為「我在社區做核酸檢測」,記錄了上周末在小區中做核酸的經歷和感受。
南二環旁的中海紫御公館小區,一所幼兒園的操場成為臨時檢測場所,孫小娟排在隊伍中,在志願者的引導下進入操場等待檢測。「幾天前在小區樓道、電梯裡都看到了通知,轄區居民可以自願進行核酸檢測。」
孫小娟並未猶豫便填寫了報名表,預約時間為晚上5點至6點。在檢測當天11點40分,她接到了社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告知檢測進行較為順暢,現在排隊的居民不多,如果有時間可以現在進行檢測。「社區將每個樓的居民分散檢測,這樣既保證了不扎堆兒,也減少了排隊時間。」
中午12點,孫小娟與家人來到了檢測場地,到達現場後,她發現有很多志願者在為大家周到盡心服務。站在門口的志願者將一瓶礦泉水遞到了她的手中。烈日炎炎,一瓶礦泉水讓孫小娟倍感驚喜,也體會到了一絲清涼。
「現場很感人,有穿著紅衣服的志願者和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還有警察和保安,陣容很強大。他們大熱天很辛苦地工作,可是沒有一個人喝水,反倒是給參加檢測的人逐一發放瓶裝水。」
在志願者的引導下走進核酸檢測現場,孫小娟找到了自己的社區登記臺,此後便分散排隊,進行分組檢測,一切都秩序井然。不到十分鐘,孫小娟完成檢測,在她的前方有塊紅色紙板上寫著「出口」。離開前,孫小娟雙手合十,口中不斷向醫護人員道謝。「檢測中也沒有不適的感覺。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他們全副武裝逐一給大家檢測,太辛苦了。我的眼睛也模糊了。」
回到家後,孫小娟將照片配上音樂製作成了美篇,並發送到了小區業主群中。對於檢測,群中曾有業主有著不同聲音。但在孫小娟將經歷發送至群中後,很多業主為其點讚。
「大家看到了秩序井然,排隊檢測時間不長,過程並不難受。也看到了志願者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以前發一個美篇點擊率一百多就算多的了,而這次點擊率接近一千。我也想通過這種方式傳遞正能量,告訴大家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做好自己,就是為國分憂。」
截至2020年6月22日,北京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達128所,可通過預約方式,面向團體和個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為便於群眾預約,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匯總了各檢測機構的網絡預約連結和APP、微信公眾號等信息。今天名單正式公布。提醒有檢測需求的單位和個人,請提前進行預約。
市衛健委表示,目前部分市民自發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等科室檢測核酸,出現人群排隊聚集,既帶來交叉感染風險,也對醫療機構造成較大壓力,不利於防控工作。
市衛生健康委提醒,根據專家意見,為了您的自身安全,請市民有序參與屬地政府組織的核酸檢測,儘量避免自己到醫療機構排隊篩查。同時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及時到發熱門診篩查。
來源:北京晚報公眾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賈曉宏 張群琛 吳楠 趙喜斌 魏婧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