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衣戰士」背後的戰友——北京疫情中的社區社工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紅衣戰士」背後的戰友——北京疫情中的社區社工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題:「紅衣戰士」背後的戰友——北京疫情中的社區社工

作者 李晗雪

2月2日,北京社工徐紅豔長時間沒聯繫到一位剛返京、隔離在家的獨居同事,頗為擔心。事後,為解決類似擔憂,她和同事們組建了「我們的戰疫」微信群,滾雪球式地邀請返京工作、獨自隔離的青年入群,並鼓勵大家每天「冒泡」,以報平安。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家和社工事務所社工為居委會的社區工作者送上平安果。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社區漸次實行封閉管理。為讓因異地返回而需居家隔離的人們多一些便利、平安和笑容,社工們一直與社區工作者並肩行動著。 中新社發 家和社工事務所 供圖

另一位北京社工郭冬雪,也組織了社區志願者走街串巷、張貼自主繪製的社區防疫宣傳小報,並籌備將京郊果農因疫情滯銷的蜜梨引入社區。

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社區漸次實行封閉管理。為讓因異地返回而需居家隔離的人們多一些便利、平安和笑容,社工們一直與社區工作者並肩行動著。

此次疫情中,從外地返京的海澱區揚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徐紅豔,和多數同事一樣,受限於居家隔離和小區封閉管理,無法進入社區服務。2月初,她和同事們開始線上會議,決定首先針對疫情中的謠言開展社區科普。

徐紅豔說,以往做社區服務時,依託各類居民團隊,積累了很多居民微信群。當時在微信上看到不少居民轉發非官方的不實信息,她和同事們便著手篩選講解簡明的科普知識,藉助積累的社區資源傳遞給居民。有時還在微信群裡開展知識要點接龍,以確保居民掌握信息。

考慮到居民居家無聊,徐紅豔和同事們組織了線上文化活動。例如請書法老師在社區書畫社微信群發布教學視頻,有興趣的居民跟著練,將習作拍照反饋,老師實時指導。「那天群裡從早寫到晚,互動特別好。」徐紅豔笑說。

「我們的戰疫」微信群每天開展分享拿手菜、分享美景等話題討論。「我們想讓這些獨自在外、又閉門隔離的年輕人不至於很孤單。」徐紅豔說,進群的年輕人多不相識,但漸漸聊開。如今疫情緩和,這個群仍很熱鬧。

北京市西城區家和社工事務所項目主管郭冬雪,因為家在所服務的社區附近,得到社區居委會支持,得以開展一線工作。

「疫情之初,急需通知居民配合防疫工作安排。但貼在樓門院口白紙黑字的通知,居民常常注意不到。」郭冬雪說,1月30日起,她動員100多名社區志願者,繪製彩色防疫宣傳小報,宣傳「返京人員務必進社區報到」「盡己所能、共克時艱」和社區電話等內容,將防疫宣傳張貼到社區各個明顯位置。

一位在北京郊區工作的居民聯繫郭冬雪,當地某村果農種的蜜梨因疫情80%滯銷家中。郭冬雪遂在所服務的8個社區發起「愛心助農」活動,三天內售出1000斤滯銷蜜梨。

疫情期間,北京地區身著紅色工作服的社區工作者,被叫作「紅衣戰士」。徐紅豔說,許多平時合作的社區工作者告訴她,「壓力大到崩潰」。

「疫情一暴發他們就上崗,做疫情排查、值班量體溫……晚上再把信息整理上報。每天工作近12小時,沒有輪休。」有時還遭遇不理解的居民出言責罵,更有每日大量接觸陌生人的感染風險。為此,徐紅豔的團隊做了不少社區工作者的心理支持工作。

2月24日,郭冬雪組織了「接力『蘋安』致敬紅衣戰士」活動,希望借貼有祝福字樣的蘋果,表達對「紅衣戰士」的敬意。「我們一直是他們的夥伴、戰友。」

郭冬雪也很高興許多人在疫情期間看到了社區工作者的辛苦可敬。「我看到,我們的努力讓社區從恐慌裡團結起來了。」(完)

相關焦點

  • 建德:防控疫情,社區「紅衣戰士」在戰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孫潔 饒星苑隨著浙江省將防控級別調整為一級後,建德市也加強疫情防控部署,社區巡訪、入戶登記正式開始。在一線,除了嚴陣以待的社區工作者之外,一同出現的還有身穿紅馬甲的社區志願者,人們稱他們為「紅衣戰士」。防疫一線的「紅衣戰士」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傳播力極強,但這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紅衣戰士」卻主動請纓、毫不畏懼,只願為儘快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一份力量。
  • 重返「戰時」後的北京社區 青年匯社工下沉基層「背水一戰」
    視頻剪輯:綦智鵬  「您好,我是金鵬天潤社區的,和您了解些情況,近期您是否去過新發地、大紅門市場?」6月18日,北京下起暴雨,豐臺區盧溝橋鄉金鵬天潤社區青年匯社工徐洋還在平房和樓宇間穿梭,對轄區的社區居民進行摸排走訪。
  • 北京西城:他們堅守社區一線 深深小巷中守護百姓平安
    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雖然口罩擋住了汗水和微笑,但我們能聽到那一聲聲問候和囑託,他們是堅守社區一線的戰士,在深深小巷,守護著百姓的平安。 磚塔社區書記樂海舟堅守一線40多天,每天都會收到居民們的問候簡訊,她感動地說:「在磚塔十二年,為了守護它的平安,我願盡我全部力量!」當了20年社區主任,12年社區書記的胡文娥,結合「抗擊非典」的豐富經驗,帶領社區開啟了「防疫不隔愛」的服務模式。「選擇了社工,就是選擇了奉獻」,她說,任何時間社區服務不打烊。
  • 紅衣戰士!
    紅衣戰士!2020年8月4日上午10:30,南充市瀠華小區一居民家中濃煙滾滾,火勢逐漸擴大,附近居民紛紛逃離現場,但有這樣一名「紅衣戰士」逆火而行……這天,中油南充燃氣公司的承包商員工楊鵬如同往常的工作一樣,為需要戶內改管的客戶上門進行工程踏勘,正在前往南充市瀠華小區10棟一名客戶家中的路上,發現3幢2單元1樓住戶家中突發火情。
  • 《我們在一起》:東城社工寫歌熱播「朋友圈」
    一曲反映疫情防控一線「東城社工」群像的主題公益歌曲《我們在一起》連日來「刷爆」社會各界的「朋友圈」,廣大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居民紛紛留言、轉發,為「東城社工」點讚。8小時完成創作 傳遞溫情與感動2月28日,「致敬平凡而勇敢的你」主題系列原創歌曲東城社工篇《我們在一起》MV依託「北京東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溫情上線,向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致敬。
  • 梁嘉琪:疫情下的社工服務
    面對如此緊張的疫情,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為抗疫而努力,尤其是工作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等。作為致力於協助他人發揮自身潛能、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的社會工作者又有著怎樣的任務呢?筆者將在此分享一些在疫情期間本人所開展的工作。
  • 6國語言提示、社工翻譯解圍……這個超大型社區溫暖了外籍居民
    根據新安社區外籍居民的國籍,這些內容被翻譯成「中、英、日、韓、德、法」6種語言,版面上還加了漂亮的美工裝飾,看起來既溫馨又美觀,方便轄區外籍居民。超大型社區「國際化」居民眾多作為全市最大的基層社區之一,新安社區佔地2.4平方公裡,14個低密度、開放式的苑區裡,住著200多名外籍居民,主要是企業高管、雙語學校教師,還有一些留學生。新安社區居委會主任陳莉萍說:「疫情期間,外國朋友生活、出行,比我們更不容易,更需要我們的幫助。」
  • 疫情防控下社工的一天:11小時輾轉130公裡送物資
    2月2日早上,被稱為「福哥」的南沙區百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南沙社戒社康項目的社工何榮福便早早起床。當天,他要從南沙家中趕往廣州南站,接送從家鄉返穗的同事。福哥不僅是一位社工,更是一位有著十餘年黨齡的老黨員。
  • 北京東城:寒風中 他們依然在堅守 溫暖著東城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零下19度,寒風凜冽,刺骨的嚴寒抵擋不住他們入戶的腳步,寒風中他們送來一聲聲溫暖的提醒。根據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東城社工」連夜排查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積極協助做好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工作,他們在寒風裡步履不停,腳步堅定,讓社區居民心裡更踏實。
  • 「紅衣戰士」的心願
    由於疫情爆發,原本答應女兒回承德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的他失約了。懷著對家人的愧歉,劉文遠索性決定:「今年春節我上崗吧,本地的同事就可以安心和家人團聚了。」  安探401X井是加快楊稅務潛山天然氣勘探評價的一口重點探井,2019年底酸壓放噴獲高產油氣流。  2019年11月,因崗位需要,有著10多年作業經驗的劉文遠轉崗成為採油新兵。
  • 北京和平裡街道上升為中風險地區後,社工們拼了
    為了在最短的時內間掌握社區的信息,社工們也是拼了:一上午敲門2000次,手指腫了;兩個小時打出問詢電話百餘次,嗓子都沙啞了……和平裡東街9號院內,社工們正在進行核酸登記作為民旺園小區的社工,何慕從上周末就開始了對居民排查。「您好,5月30日前去過新發地、京深和玉泉東市場嗎?如果有一定要報備。」由於民旺園小區內老年人居多,聽力普遍不好,何慕需要扯著嗓子詢問,上百個電話打出去,嗓子就啞了。「前兩次排查,也是給此次核酸檢測登記做基礎,我們社區有15000多人,社區的20多名社工全出去了,還向周邊商戶借了8個人。
  • 公益歌曲《我們在一起》上線獲贊 歌詞由東城區街道社工集思廣益創作
    歌曲一經推出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社區工作者、居民們紛紛為「東城社工」點讚。手機錄製還原社工真實情感一曲反映疫情防控一線「東城社工」群像的主題公益歌曲《我們在一起》不僅唱出了「東城社工」的心聲,也讓居民們更加了解了社工們的工作和生活。
  • 「五零後」志願先鋒隊助力義達裡社區戰疫情
    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在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義達裡社區,有一支「五零後」志願者先鋒隊,11名隊員中有黨員也有群眾,疫情當前,這支隊伍在社區充分發揮特有的政治優勢、威望優勢和經驗優勢,力所能及服務群眾,是社區防疫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 【益周乾貨】一周公益知識-疫情之下,社工如何幫助困境兒童
    然而,在保證安全的客觀因素影響下,大多數社工被限制於從事線上工作,這相對於線下的困境兒童服務工作來說,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那麼,困境兒童社工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出創新呢? 面對疫情,困境兒童社工可以做什麼?
  • 【社工感悟】角色轉變下的社工督導
    回顧八年的點滴社工路,我從一位社工小白成長為一名督導助理,雖然充滿很多未知與茫然,但是我在慢慢摸索中不斷成長……    在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工作的幾年間,我經歷了無數的角色與環境的轉變,從跟著帶教老師學習專業服務及表單填寫到獨自帶領工作項目,從跨越多個街鎮服務的迷茫感到一步一個腳印投入排摸走訪青少年的成就感,從一線社工到督導助理,專業範圍不斷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在不斷催促著我成長與提升
  • 走近「最熟悉的陌生人」 杭州2.48萬名社工為何能成居民「定心丸」
    記者從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杭州是全國最早建立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城市,自2000年率先啟動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後,在社區管理新體制、社工隊伍管理規範化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杭州社工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從幕後走向前臺?社工隊伍這些年經歷了怎樣的變革?社工群體又面臨哪些發展瓶頸?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這一群體。
  • 疫情防控中的北京義工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因為工人被隔離無法交貨,工廠老闆擔心違約;擔心傳染家人,醫護人員在醫院還是回到家都會緊張不安;因為擔心免疫力低「中招」,有的鄰居老人不敢下樓倒垃圾……在北京,一群義工和志願者行動起來,通過法律諮詢、心理諮詢、代購等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力量。宋寶豔接聽心理諮詢熱線。
  • 東莞社工活躍在抗疫一線:一抹「橄欖綠」鐵肩勇擔當
    她,每日送餐上門,化身「外賣員」;他們,開啟「知心模式」,紓解疫情期間的焦慮;他們,實時監測,把長者的健康放在心上……在東莞市塘廈鎮疫情防控一線上,少不了眾多社工們的身影。在國際社工日來臨之前,讓我們通過3位社工抗疫的暖心故事,一同欣賞他們在防疫一線的動人「風景」。
  • 軍裝換警服,疫情面前依然是「戰士」!
    2018年9月的一天,作為仁愛社工中心聯繫人的崇川區司法局白主任聯繫他們中隊,想請民警為中心的未成年人上一堂交通法制課。得知情況後,王蘭勤主動請纓:「我去吧,我以前在部隊一直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又多了一個「王老師」的身份。他定期走入學校、社區,給孩子們講授交通常識和防範知識。
  • 北京人藝《社區居委會》這靈魂三問,你一定很熟悉吧?
    從2003年表現抗擊非典的話劇《北街南院》,到2008年反映汶川地震的《生·活》,再到2020年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題材的《社區居委會》,北京人藝每次遇到國家遭遇重大事件的關鍵時刻,不僅從來沒有缺席,而且總會選擇以小見大的角度,從平民百姓的生活與情感,去折射平凡生活中的偉大和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