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有半邊山,一直沒有關注。研究會要去半邊山考察,我留心半邊山了。
原來半邊山是有傳說的,傳說美麗,關涉臺灣,且共同傳遞著東海邊特有文化風情。我有興趣了。傳說是這樣流傳的,說為了考驗唐僧師徒禪心,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等東方四聖,變化成母女4人,在西天取經路上設齋,聲言無男丁,欲招唐僧師徒入贅。唐僧驚得大汗淋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一股勁叨念。悟空率真態度堅決:「不從!不從!」沙和尚實誠:「一心跟師傅西天取經,怎能貪戀女色?」唯有那八戒,看到女子美豔,一口一聲丈母娘叫不歇。見那3個女兒都不肯嫁,心急火燎一副饞相:「你女兒不肯嫁我,那就你丈母娘嫁給我吧!」「你連丈母娘也要?那就穿上我女兒織的新婚網衫進洞房去吧。」不想,八戒穿上網衫,跨入洞房,眼前突然一黑,睜眼一看,眼前不是閣樓閨房,而是荒山野嶺。而身上的網衫一下箍攏,越箍越緊,八戒痛得哇哇亂叫,滿地翻滾。還是悟空眼尖,看見雲端四聖,拉著師父撲地就拜,懇求開恩,放了八戒。黎山老母開言:「解鈴還須繫鈴人,叫八戒到東海去求點化他去西天取經的觀世音菩薩吧。」八戒是又羞又愧,背起九齒釘鈀,跌跌撞撞奔來東海,卻在鎖門山上被門閂絆倒,跌得鼻青臉腫。又氣又惱的八戒,舉起釘鈀,狠命一耙,將鎖門山劈成兩半,順手一摔,把山的另一半摔到臺灣基隆。
傳說歸傳說,但象山有半邊山,臺灣基隆有半邊山,象山民間《風情歌》,還唱著這樣的歌:「半邊山,半邊山,一半在象山,一半在臺灣。海峽兩岸水連水,山聯山,同文同祖同江山。」 水連水,山聯山,同文同祖同江山,說得切合我們的共同心意,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喜歡這意象這歌這風情。想起在石浦碼頭經常能見到停泊著的臺灣漁船,臺灣就從來沒離開過我,心中的寶島,在初中《地理》上學得的知識,始終牢牢地扎在心中。那次看到廣場店有金門高梁酒,我還特意買回一箱來品。說到半邊山,研究會常務會長麻紹勤先生說,剛剛過去的3月18日,「首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節」開幕式就在半邊山舉行。這個活動藉助中華「南龍」文化傳統,成立了中國南龍大脈旅遊經濟帶聯盟。周明禮老師,打開手機地圖,指著半邊山景區所在的區域,讓我看圖,說,這像不像龍頭?我一看,還真像。這南龍可是從崑崙山過來的呀,大山聯大海,有情懷呢。徐霞客一生最後的南徵,走了南龍大脈經過的大部分地方,這一聯想真夠有意思的,也夠有創意的。聯盟聯接了9個五A級景區,它們是雲南玉龍雪山風景區、貴州龍宮風景區、廣西靖江王府景區、江西龍虎山風景區、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安徽黃山風景區、浙江千島湖風景區、浙江江郎山風景名勝區、浙江天台山風景區。除貴州與廣西兩景區,其他景區我都到過,南龍大脈這一聯想,「風光南龍這邊獨好」油然在心中喊出!東海半邊山能聯接上這九大景區,在全域旅遊全面開展的今天,是不是有些特別的意義呢?想著這些,我想像著臺灣就是晶亮的南龍龍珠,想像著臺灣回歸與祖國一起騰飛的前景。
我們的車來到半邊山景區,景區還在建設當中,但規模初具,海灣沙灘上,已有遊人在活動,但主要集中在北側的新建大酒店下的沙灘上。心急的,沒等導遊過來,就先下到沙灘上去自尋歡樂了。海總是讓人有種親近感,想要走近她。海浪在遠處拍灘,沙灘上兩個獨木支撐的傘蓬,與空曠構成海灘獨特風景,吸引著人,獨立並列海灘上的兩傘蓬,以藍天沙灘碧海為背景,本身就成了鏡頭捕捉的對象,人再走進,就有特別意味了。半邊山,網上有段很精彩的介紹,說的是其中的漁村:
半邊山漁村,位於象山石浦鎮東端,瀕臨東海,直面臺灣,融美礁、奇石、險崖為一體,是一個美麗神奇而又原始古樸、三面環海呈長條形的綠色小半島。半島植被繁茂,草木蔥籠,野花遍地,適宜人居。沿山而築的村落,一式磚瓦結構,層樓參差,排列有序,風格別致。登高遠眺,天水一色,煙波浩渺。白帆點點,鷗鳥飛翔,是遠觀海景和欣賞海上日出的絕好去處。俯視山下,奇礁林立,金沙如帶,白浪似練,有一處斷崖絕壁延伸至海竟達千米之遙。山名「半邊」,名副其實。
我們坐上觀光電瓶車,繞新建的景區公路走,看到沙灘上的三四排數十塊正方木製平臺,導遊小俞讓我們猜是作什麼用的,我們中見多識廣的一語中的:「搭帳篷的!」,這讓小俞直豎拇指點讚不停,愛趕熱鬧的還爭著要設「猜中有獎」要小俞獎勵。經過酒店停車場,車沿公路向東北方向走,小俞介紹說,我們左手側山灣平地上將建多功能運動場館,轉彎右手看到的小海灣,原來是個小碼頭,將來將繼續保留這個碼頭。公路兩邊有紅綠兩色的塑膠跑道,一邊是自行車賽道,一邊是人行道,上個月這裡舉行過一個迷你馬拉松活動,跑在海邊公路上,吹著海風,是很好的享受呢。
我們經過了寧波市總工會建在這裡的療養院,療養院有管理中心,規模不小。我們來到療養院東邊的一個小海灣,這裡有個門崗,海灘還基本保持原貌。我們折回,經療養院東邊的公路向北走。海邊公路本來就是觀光大道,看,那邊隱在林陰中的小道,外面有二百多畝的茶園等待開發。那邊還有個……風吹著,我們看著海景讚嘆著,小俞說什麼我都沒聽清楚。
轉過幾個山灣後,小俞讓師傅停車,說讓我們看看這邊的海景。這是一個草木繁茂的海灣,公路轉彎處的幾棵樹也構成獨特的風光,讓人動心。小俞指著遠處的一個小島讓我們猜那像什麼。在自然面前,我永遠缺乏想像力。人家指出像龜,我還想像不出來,人家不僅指出那兒是頭,那兒是身,還說那大龜的頭,還像一隻豎爬的小龜,連小俞也說,她也不曾想像過這大龜頭還有個小龜藏著。還有更富才華的呢,就直接命名起來了,說那是「金龜望海」,是神龜在盼著臺灣那邊的半邊山回來。我們說著聊著,都覺得應該在這裡拍張合影,我們就自然地靠著欄幹,不想把神龜全給擋住了。小俞說出海去看,從海外回頭看,風景都更好更精彩。說得我心痒痒的。想起曾幾次乘船去滿山島撿彩石的特別情味來。
我們轉一圈回到正建著的旅遊小鎮邊,小俞指著南面的山坡說,這上面是半山書院,是飛人柯受良捐建的,說到書院,我總想看看,但被保安攔住了,說不能進。書院背後山坡上用紫色的檵木栽植成麒麟,小俞告訴我們,這是公司的標誌,也是吉祥的祝福。
我們還在景區進來的婚紗攝影基地呆了很長時間,這裡有歐式建築,有荷蘭風車,有紫色的馬鞭草花海,有婚車、花車、花籃等,有一攝影師讓新郎在花叢中,親著新娘「往死裡笑」,新郎沒笑,我們卻笑了好久。我們一行中的美眉們,被美景勾留得都不想離開了。
這就是我走馬觀花所見的正開發中的半邊山。這就是半邊山嗎?其實我更喜歡有野性的半邊山,純野性的半邊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留給來此探索的人們,如果開發,也就作適當的路途指引。可是,在當下「經濟開發」的情景下,這怎麼可能呢?後來我想,半邊山就是指這一小塊被圈起來的地方嗎?回到家裡,我搜索地圖,看到了象山半島有好幾處標示著「半邊山」,整個象山半島臨海的部分,看起來就像是被一把耙耙開的,象山半島整個是不是就是半邊山呢?在這區域裡,還有名叫「蛟龍」的呢。景區開發是否過度了呢?宜居是否鋼筋水泥建築太密集了呢?我不敢說。回來的路上,南龍大脈龍頭在我們浙江象山的半邊山,卻又讓我充滿無盡的想像,那半邊山是中華南龍龍頭所在,這畢竟是件宏大的文化想像的創造啊!
圖/文:袁偉望(寧海縣徐霞客研究會常務理事、學術主任委員)
審核:俞鳳翔
編審:姚小平、婁彬彬
責任編輯:周明禮
執行編輯:周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