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藝 | 名家巨製颳起2020秋拍「紅色」旋風

2021-02-26 99藝術網
傑出的藝術佳構,之所以攝人心魄,往往除了宏大的題材之外,作品中的色彩更是錦上添花。在這些傳世的經典作品裡,色彩不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對藝術家有著深切而重要的意義。紅色因其濃烈的色彩,被無數藝術家取其入畫。紅色,代表著熾熱的情感,也象徵著時代的偉大。本季北京華藝2020秋拍《大美——中國藝術珍品之夜》及《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就有不少「紅色」巨製以饗藏家。這幾件作品或題材「紅」,如:蔣兆和《偉人在麥田》,傅抱石《芙蓉國裡盡朝暉》、或寓意「紅」,如白石老人的《雙壽》和《世世有餘》又或是飽含內心「火紅情感」的常玉1940年代的《紅底黃菊》和徐悲鴻寄情紅顏之作《紅豆南國》。

蔣兆和《偉人在麥田》


蔣兆和《偉人在麥田

鏡框  設色紙本

57×70 cm. 約3.2 平尺

RMB:4,000,000-6,000,000

鈐印:兆和

題識:兆和。

出版:1.《蔣兆和百年誕辰紀念作品集》,蔣兆和藝術研究會,2004年。

2.《蔣兆和畫集·上》,第177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3.《栽種一根生命的種子:蔣兆和藝術研究》P38,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11月。

4.《人道之光——蔣兆和文獻展》,第27頁,勢象空間,2017年版。

展覽:「人道之光——蔣兆和文獻展」,勢象空間,2017年9月2日-22日。

配合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宣傳,蔣兆和畫了兩幅作品,一幅《偉人在麥田》,一幅《走合作化道路》。《偉人在麥田》畫的是毛主席走出了中南海,到農村去了。毛主席站在麥田裡,向遠方望著,思索著……蔣兆和女兒欣平在《<毛主席在麥田>——蔣兆和心中的偉人畫像》一文中回憶到:「《毛主席在麥田》未能出名。因為它首先不是一個宣傳畫。雖然未能像《向農業合作化邁步》獲得更多的出版、展覽機會,但是蔣兆和一直珍惜愛護,因為它是一幅純粹的藝術創作蔣兆和是中國繪畫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是20世紀人物畫領域非常重要的藝術巨匠。國畫大師齊白石曾以「妙手丹青老,功夫自有神。賣兒三尺畫,壓倒借山人」來形容蔣兆和的人物畫作。上世紀五十年代,蔣兆和先生的創作主要致力於描繪我們敬愛的領袖毛主席的形象,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一時期,蔣兆和先後創作了《毛澤東與兒童高唱東方紅》(約1950年)、《毛主席與孫中山的會見》(1951年)、《聽毛主席的話》(1955年)、《毛主席在工作》(1956年)等多幅作品。1955年的冬日,蔣兆和同周圍的畫家們一道投入了一場新的全國範圍的農村運動——農業合作化運動。為配合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宣傳,蔣兆和創作了《偉人在麥田》和《向農業合作化邁步》,後者作為政治宣傳畫的典型而知名。而這幅《偉人在麥田》是一幅純粹的藝術創作,蔣兆和一直對其珍惜愛護。畫面中毛主席站在麥田中,仿佛在靜靜聆聽著農民的心聲。他抬起頭,微皺著眉頭,信心百倍地在為幾億農民謀略。平和親切的樣子,表達了畫家心中的偉人形象。《偉人在麥田》作者以滿腔熱忱用自己的畫筆歌頌了新社會和新生活。為了達到高度寫實的目的,畫面採用了素描化的表現語言:人物的面部以幹筆皴擦後著色渲染,造型非常嚴謹,在處理手法上寫實而細膩;不管是從肩部到手臂的陰影,還是從身體衣紋的轉折來看,都完全採用了西畫的塊面造型方法。在筆墨上,蔣兆和能夠「自如的把握光影與造型結構的關係,用頓挫有致、具有充分表現力的線條勾畫形象,以凹凸結構、寫形傳神」。金黃的麥田與廣闊的天空是蔣兆和人物畫的外延和內蘊,體現出其對傳統筆墨的嫻熟把握,烘託出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雄偉氣魄和寬廣胸懷,實為作者中西結合創作方法的又一次成功嘗試,該作是蔣氏盛年一件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傅抱石《芙蓉國裡盡朝暉》

傅抱石《芙蓉國裡盡朝暉》


立軸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48×68.6 cm. 約3.0平尺

RMB:28,000,000-38,000,000

鈐印:抱石私印、甲辰所作

題識:芙蓉國裡盡朝暉。一九六四九月,敬寫毛澤東詩意。抱石,金陵,並記。

註:附2004年臺北國父紀念館「傅抱石百年大展」卡片。

出版:1.《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作品集》P288-28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9月。

2.《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10周年》P290-291,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4年11月。

著錄:

1.《傅抱石年譜》P29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參考資料:《朵雲軒木版水印藝術》圖145,1997年9月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並附60-70年代朵雲軒木版水印傅抱石《芙蓉國裡盡朝暉》原件。

2.《傅抱石年譜》P465,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

展覽:1.「傅抱石百年大展」,臺北國父紀念館,2004年12月15日-2005年3月28日。

2.「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浙江美術館,2012年10月16日-28日。

3.「其命唯新——紀念傅抱石誕辰110周年珍藏大展」,江蘇省美術館,2014年12月9日-14日。

傅抱石先生是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美術理論家與畫家之一。晚年他以「思想變了,筆墨不能不變」的重要論述,引領20世紀中期中國畫的發展潮流。此幅《芙蓉國裡盡朝暉》便是傅抱石毛澤東詞意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其創作時間正值傅抱石繪畫的高峰。整幅作品開闊磅礴,天空、水面,相互映照著雖淡猶濃的緋紅。借之於水彩畫的渲染,讓畫面充滿亮麗朝暉。墨味朱點的桔林、石綠鋪染的田野、往還的水中舟楫及遠岸喧騰的廠礦,繪出新時代的生機勃勃。近處繪有密林,以墨色的濃淡表現葉茂蔭鬱,硃砂點染的赤果掩映其中,通向遠山鄉鎮的小徑蜿蜒其間。佔據畫面視覺主導的山體則用淋漓的淡墨,表現山的崔嵬之勢,遙放平遠之勢,以勢驅筆,隨勢鋪衍,提按頓挫間,畫面酣暢淋漓。岸芷阡陌,船樓人群,風展紅旗如畫。江面多有留白,留白處江面平靜遼闊,令人感受包容孕育新時代的壯美河山是如此的寧靜而包容。《芙蓉國裡盡朝暉》出自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根據當年隨傅抱石參與國畫工作團的黃名芊回憶,傅老當年到湖南後的實地考察寫生,與後來繪製《芙蓉國裡盡朝暉》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在傅抱石的作品中如此件《芙蓉國裡盡朝暉》般掃去了古典山水的荒寒蕭索,極大地改觀了傅抱石山水畫的結構圖式。由於寫生活動的廣泛開展,加之50年代後期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創作方法的提出,毛澤東詩意山水畫和革命聖地山水畫成為與建設題材山水畫並駕齊驅的另外兩種典型山水圖式。這些山水畫的語言圖式發生了歷史性煊變,審美趣味也趨向宏大、陽剛、明朗、渾厚。《芙蓉國裡盡朝暉》中這個染盡朱丹的世界,天水一色、墨色交融,群山疊嶂、叢林如織,是典型的傅氏本色,也是典型的毛主席詩意山水。終造就此件莽莽蒼蒼,兼備文人氣息與浪漫情懷的不朽佳作

齊白石《雙壽》、《世世有餘》


《雙壽》


鏡框 設色紙本 

100×34 cm. 約3.0平尺

RMB:4,800,000-6,800,000

註: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詳情請見本圖錄《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鈐印:齊大

題識:雙壽。白石山翁齊璜寫意,冬雪初晴畫,此一快事也。

出版:1.《齊白石書畫集》圖版154,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1991年4月第三次印刷)。

2.《齊白石畫展》P47,龍華堂,平成二年(1990)年日本出版。

3.《齊白石原作展》目錄P11,新加坡新華美術中心,1993年。

4.《齊白石書畫精萃》圖版90,吉林美術出版社,1994年。

5.《齊白石全集(第五卷)》圖版1,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

6.《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中卷)》P314,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2015年11月第2次印刷)。

7.《齊白石全集普及版(第五卷)》圖版1,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5月。

展覽:1.「齊白石畫展」,日本大阪,龍華堂,1990年。

2.「齊白石原作展」,新加坡,新華藝術中心,1993年5月8日-16日。

說明:本件作品為北京市文物商店舊藏。

齊白石的祝壽畫,以桃為最多。通常所見齊白石桃畫,又以晚年為多,桃子或畫於籃中,或畫於樹上。本幅《雙壽圖》雖沒年款,但從畫風和落款判斷,應為齊白石衰年變法後的作品。

此畫師法吳昌碩,沒骨法兼用洋紅和藤黃點畫,這是白石老人畫桃的典型特點。值得一提的是,繪製壽桃的洋紅與藤黃,在白石老人手中不是塗上去而是畫上去的,有筆意筆痕,有骨有肉,有重輕和濃淡的變化。這就是「以色當墨」,以造型和筆墨為根基的設色!桃子的形體略作誇張,果實厚碩,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用以凸顯主題,渲染吉祥氣氛。錯落有致,形態多變的桃葉有力地襯託了桃實,給畫面帶來生意和形式美。桃葉以花青闊筆寫就,通過顏色的深淺來表現陰陽向背的關係,在充分描繪其迎風搖動之意的同時,也表現出線條本身的力度、變化和生意。其凝重蒼勁與桃實的鮮潤嬌豔形成鮮明的對照,呈現出健康、樸素、淳厚的平民色彩和蓬勃的生命活力。齊白石筆下誕生的,無論花鳥魚蟲,家用物件,都是鮮活生動的,都是淋漓盡致的,都飽含了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滿腔動人的感動。白石老人的藝術來自生活,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帶著不隨世事炎涼而變化的那份簡單的純真。

《世世有餘》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172.5×68cm. 約10.6 平尺

RMB:12,000,000-16,000,000

鈐印:白石、吾年八十八、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題識:戊子年八十八歲齊白石客京華。

出版:收錄於《榮寶雅集—近現代名家精品》,榮寶齋出版社,2020年12月。

註:北京瀚海(2000年)千禧拍賣會中國書畫(近現代二)專場封面作品。

說明:北京文物商店公私合營時期舊藏。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是齊白石荷花題材創作較旺盛的階段,大多很經意,畫得墨彩濃麗。《世世有餘》繪於1948年,尺幅逾恆,在同題材作品裡罕見其匹,屬於這一時期的精彩之作。全作筆墨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畫荷葉筆勢重壯,痛快淋漓;枝莖、茨菰則筆筆清楚,絕不拖泥帶水;花葉勾筋及莖上點厾又處理得十分謹細,正所謂「筆墨重大,形神極工」,肆意中見精微,耐人咀嚼。潤澤的濃墨與清淺的淡墨、飛白,表現出荷葉肥厚的質感及陰陽向背,花萼及梗莖、茨菰間或用焦墨,使畫面的墨色層次井然,富有節奏感。畫家對墨色濃淡的把握及控制精準,可謂得心應手。飽滿的洋紅荷花與大寫意枝葉,形成紅黑、濃淡、乾枯對比鮮明的視覺張力,變化無窮,創造出生動寫實的畫境。魚的造型來自八大,雖為粗筆寫意,卻覺鱗光閃閃,神氣活現。乍看之下,仿佛畫家並未刻意求工,但物象特點纖毫不遺,無怪乎此年齊白石以「我最知魚」題畫,誠哉斯言!

常玉《紅底黃菊》



《紅底黃菊》


1940年代

油畫纖維板

59.5 × 39.8cm

籤名:玉 SANYU

來源:

1.法國私人收藏(家屬直接購於畫家本人)

2.法國重要私人收藏

3.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LOT0007

出版:

1.《鄉關何處:常⽟的繪畫藝術》,國⽴歷史博物館,2001,p.121

2.《常⽟油畫全集》衣淑凡著,財團法人國巨文教基金會,2001,p.223

3.《常⽟油畫全集第⼆冊》衣淑凡著,藝術家出版社,2011,p.129

註: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詳情請見本圖錄《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RMB 50,000,000 - 80,000,000

常玉最愛畫菊,在他已知的133幅花卉油畫中,以菊花為主題的創作接近三分之一,可見他對於菊花的喜愛。

《紅底黃菊》作品局部


常玉的繪畫傾向使用極簡的線條構成畫面,著色不多,在《紅底黃菊》中,他刻意把色彩元素減至最低。在大膽鋪設的紅色背景之下,用疏密有致的線條勾勒出桌面、玻璃花瓶和幾簇菊花,皆以淡黃色描繪,這種單色的處理散發出簡樸之氣,同時讓常玉特別關注的線條得到更大的發揮。在保留書法線條與寫意筆觸的同時,此件作品中也可見他對於抽象形式與構圖的運用能力。几案亭亭點綴幽,黃菊姿態優雅秀娟,綴以枝葉,出奇高雅脫俗,瓶花靜靜佇立在一片熱烈的紅色之中,恬然自處,傲然而立,仿佛是當時悵悵失意的常玉在藝術百花齊放的巴黎對自我的對真實寫照。

《紅底黃菊》作品局部

1940年代的常玉,用色則更加大膽主觀,直達內心。以菊喻己,寓意豐富,菊花系列作品成為他人生不同階段的見證,亦是他不同心境的表達,同時傳達出一份他內心所隱藏的割捨不斷的鄉愁,成為常玉藝術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創作部分。相似用色構圖的菊花作品僅有三張,其中一幅《瓶花》現藏於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徐悲鴻 《紅豆情思》


徐悲鴻 《紅豆情思》


鏡框  設色紙本  1938年作

85×53cm. 約4.1 平尺

RMB:28,000,000-38,000,000

鈐印:徐悲鴻

題識:廿七年初暑,悲鴻。

出版:1.《徐悲鴻畫集》P47,中華書局,1975年1月。

2.《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作品集》P40-4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9月。

展覽:「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浙江美術館,2012年10月16日-28日。

《紅豆情思》作於1938年夏,看到這樣的作品,令人無法不想起一位在徐悲鴻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孫多慈。作為作者的學生和戀人,她牽起了徐悲鴻太多的甜蜜、酸楚和無奈。《孫多慈與徐悲鴻愛情畫傳》一書載,1934年秋,剛從國外回來的徐悲鴻,為彌補二十個月來對學生授課的欠缺,親自帶隊,率藝術專修科繪畫組三年級十餘名學生在天目山進行了一星期的寫生活動,孫多慈隨徐悲鴻上山後,發現了一棵高大的紅豆樹,她遂採下兩顆,徐悲鴻用兩顆紅豆製成兩枚戒指,一刻「慈」字,一刻「悲」字,以應兩人姓名,永葆相思之情。《紅豆情思》或即悲鴻先生回憶往事所作,心中感慨,盡皆流露筆端了。孫多慈當時年方26歲,在畫家的心目中,戀人的形象總是與美好的記憶分不開。作為一個寫實主義的畫家,只用寥寥數筆就將人物的精氣神與動態思想表現了出來,看似簡單的筆觸卻滿含著濃烈的情感和深厚的功力。徐悲鴻畫人物強調「惟妙惟肖」,實際上是以形寫神的藝術主張的實踐者和鼓吹者,他畫人物最善於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徵,是藝術的真實而並非自然物象的翻版,因此,在這件作品中,畫家在人物的動態動作和眼神上的描寫是注入了靈活多變的筆墨線條和空靈實在兼具的渲染手段的,因而使人的觀感到達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效果

北京華藝2020秋季拍賣會

End

白色畫布上雙狗目視觀者,簡單鮮明的色彩對比,強化了綠狗本身的象徵意義。周春芽以恣意、草草的筆觸和流動的色彩線條,勾畫出內心主觀化的意象,「綠狗「筆法的抽象與寫意,暗示出表現主義與中國寫意的深度融合,綠色逐漸開始成為象徵。隱現的幾筆絢爛、舌頭的豔紅,豐富了畫面的色彩構成,帶出了對人類原始欲望的宣洩與表達,更加強了畫面的視覺張力和內在的心理深度、精神象徵。

長按小程序碼,立即購買

購藏諮詢/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 | 99yangkai@163.com

99藝術顧問服務

代購現當代名家精品力作

相關焦點

  • 新昊和他的朋友們 |紅色旋風,奏響華藝北京秋拍主旋律
    紅色收藏品中的經典,是對歷史的追憶、緬懷和激勵,是不忘初心,紅色題材的藝術品,歷來深受各界人士廣泛尊崇,被視為當代藝術品中的頂級藏品。華藝北京2020年秋拍,就有多件重要的紅色系及紅色題材的作品上拍,為冬日的拍賣市場上,增添一抹亮麗的紅色旋風。
  • 華藝秋拍獻上常玉、黃胄、張大千等藝術家力作
    華藝秋拍獻上常玉、黃胄、張大千等藝術家力作 2020-12-02 19:07:59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應妮)以常玉油畫《紅底黃菊》領銜的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預展2日亮相京城。
  • 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5日舉槌
    從11月下旬開始,各大拍賣行已陸續開啟年度「衝刺」大拍,其中少不了華藝國際這匹「黑馬」——年初正式宣布北上開拓市場,10月舉辦北京首季拍賣會並斬獲20.1億元成交額的佳績,隨後即官宣舉辦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於12月2-4日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預展,5日正式舉槌。
  • 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拍:常玉《紅底黃菊》8165萬元成交
    12月5日,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拍「現當代藝術」專場的封面作品——常玉《紅底黃菊》以4000萬起拍,場內和電話委託的多名買家激烈競爭,最終以7100萬落槌於場內買家,加佣金8165萬元,成為內地市場中最貴的常玉作品。
  • 北京華藝2020秋拍|張恩利《室內》:日常空間的深刻凝視
    本次華藝國際(北京)秋拍呈現張恩利創作於2006年的《室內》,創作於同一時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現了張恩利對透視法的巧妙利用,在作品中表現手法和畫面內容成為一個整體。張恩利對透視法的應用從繪畫手段演變成了畫面形式語言,顯得逼真而具有冷抽象的形式感。
  • 華藝北京首拍攜百餘件拍品亮相上海
    華藝北京首拍攜百餘件珍品亮相上海資訊 │ 來源:北國網 編輯:李國偉  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首批「老牌」成員,成立於1993年的華藝國際,2019年總成交額全球前15強拍賣行排名第六、國內第三。基於盈峰控股集團雄厚背景,華藝國際開啟了更多元化、國際化的全新格局:繼2018年進駐香港後,2020年版圖持續擴展,抵達「首都經濟圈」落成北京分公司,開拓新視野。  9月20-22日,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上海精品展於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舉辦。
  • 華藝北京首拍廣州精品展:一場致敬與回歸的特別巡禮
    當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摸著石頭過河」階段,華藝國際於1993年在廣州成立。近三十年來,華藝國際在時代浪潮中堅守與聚變,亦在粵港聯動中厚積薄發,立足南中國並不斷拓展版圖,將於今年10月13-17日在北京舉辦首季拍賣會。
  • 北京華藝2020秋拍|頂級文房珍藏品——「九如」石帝現身京城
    清18世紀 田黃天保九如闢邪鈕方章3.2×3.2×5.7cmW:95.6 g華藝國際(北京)秋季拍賣會拍品來源:1.日本私人收藏2.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Lot3879印文明代田黃石就已御定為宮廷之印璽,到了清代,皇帝更是喜愛田黃石,相傳乾隆皇帝曾以田黃石祭天,並冠予帝帽,足見乾隆對壽山田黃石的喜愛,田黃「石中之王」的尊號亦由此而來,現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的國寶田黃石三聯璽就是乾隆的喜愛之物。
  • 網絡競投發力 2020秋拍加碼新模式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胡曉鈺秋拍季步入尾聲,各大拍行逐次亮出成績單,除了高價拍品的梳理,新模式帶來的成果也成為總結中的重要部分。中國嘉德於12月7日發布的秋拍成績顯示,逾23億元的總成交額中,網絡競投成交件數近40%,成交額近3億元。
  • 【大象視界】臺北故宮同款國寶「翠玉白菜」驚現華藝秋拍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華藝國際秋拍,之前的兩期推送中,我們分別關注的是【靜觀】和【物外】兩大專場的部分精彩藏品:【大象視界】開眼界
  • 輝煌巨製,史學價值,匠心打造……秋拍點將錄 | 崇正2020秋拍明起預展
    廣東崇正2020秋拍明起正式拉開大幕,12個專場近1900件拍品即將與您面對面。這場拍賣,有哪些重器?它們憑什麼成為重器?本場拍賣部分精品點擊回看本號推文 廣東崇正2020秋拍重點推薦: 關山月 | 西部題材扛鼎之作《黃河頌》 專題 長安畫派 | 何海霞:「金碧輝煌」的陝北大寨崇正2020秋拍精品集結號 | 2021年的第一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崇正2020秋拍精品集結號 | 廟堂高格與遺民壯懷 古代
  • 華藝國際北京秋拍,現當代藝術三大板塊16件重點作品劇透​!
    華藝國際北京秋拍,現當代藝術三大板塊16件重點作品劇透!又到一年秋季拍賣季。在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的現當代專場中,我們將分為三個不同的板塊,分別為大家介紹不同面貌的重要作品。其中,既包括20世紀中國藝術板塊的常玉《紅底黃菊》,又包括中國當代藝術板塊的周春芽「綠狗」系列《站立的TT》,以及國際部分的勞森伯格、基裡科、樸棲甫等藝術家的精彩之作。
  • 【大象視界】拍賣史上極特殊的乾隆寶璽驚現北京華藝首拍
    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內地拍賣巨頭華藝國際在北京的首拍,去年是華藝國際25周年慶典,同時又首度進軍香港拍場,去年粵港兩地四場拍賣,全年總成交合共21.72
  • 華藝國際北京首拍 | 態度•生活——當下最時尚的生活方式
    預展時間:10月13-15日拍賣時間:10月15-16日展拍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L1-3「這是一個講態度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這一句話。潮流藝術從來不該被定義,不分國界、不分年齡。箱體與滑板配色採用Supreme慣用的正紅色,整體飾以LV經典 monogram 元素,並融入 Supreme 標誌性的長方形 Box logo。Supreme與LV 的完美結合,使塵封於歷史之中的風格以及工藝得以重煥光芒,其充滿當代氣質的精品,廣受潮人追捧。
  • 華藝淘珍10期 | 名家水彩推薦
    本周六華藝淘珍10期線上拍賣會即將上線,共匯聚中國書畫、現當代藝術兩大版塊八大專場百餘件精品,品相俱佳、價位適宜,敬請期待。現推出本期淘珍「古風新語——名家水彩系列」作品,誠邀各界藏家賞析。線上展拍:4月18-20日  09:00-20:00參與方式:登錄「華藝淘珍」微信小程序近現代中國水彩發展大致能劃分成五個時代:西學來潮、留洋興起、本土自覺、復興之旅、百花爭豔,完成了從入門到熟練技法,從教學、模仿到融合、民族化,從單一表達到多種觀念、技法延伸的過程。
  • 2011秋拍新晉拍賣公司黑馬頻出
    而在今年春拍大好形勢的帶動下,秋拍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晉的拍賣公司,並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近日剛剛落槌的北京盈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首次舉辦秋拍的北京盈時共推出了中國書畫、古董珍玩、珠寶名表等10個專場,700餘件拍品,共收穫了10.57億元,並且有四件拍品過億,分別是明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大扁壺、清乾隆青花粉彩遊春圖雙耳瓶、張大千《人物山水二十八條屏》和一件重約10500克的翡翠原石。這在秋拍形勢緊迫的情況下,實為難得。
  • 3個專場已結拍,今日9個專場繼續 | 崇正2020秋拍
    昨晚臨近12點 ,廣東崇正2020秋拍12個專場已結拍3個,分別為:下午16:30開拍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晚上19:30開拍的「滄趣樓藏書畫金石」和「香光莊嚴·佛教書畫、器物、唐卡」專場。今日9:30開始,9個專場,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今日9個專場拍賣時間地點分別見上圖。
  • 2018秋拍藏家北京購物清單
    【編者按】近日,北京第一輪秋拍、佳士得香港秋拍相繼落下帷幕,北京地區第二輪秋拍接檔,精彩好戲輪番上演,雅昌君已為您整理好了一份購物清單,內含六家拍賣行
  • 2020秋拍漸入尾聲 藝術品拍賣連創紀錄
    經過緊鑼密鼓的拍賣,北京2020秋拍逐漸進入尾聲。因上半年線下拍賣停擺,下半年原本的春秋兩季拍賣間隔大大壓縮,最短拍賣徵集時間、最小徵集路徑範圍,給各拍賣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在過去的一周裡,市場上卻連傳捷報,誕生多件過億元拍品,更創下了不少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