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看完的父母都沉默了

2021-02-13 新東方家庭教育

文/冬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萌娃勸架的視頻:

視頻中,小女孩對著跟媽媽吵完架、正坐在旁邊刷手機的爸爸一頓苦口婆心的教誨。她教育爸爸「娶個媳婦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擱這吵嘞。」

還告訴爸爸別忘了媽媽的好,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媽媽啥都會,找這樣的更不容易。」 

小女孩勸架講道理講得得有板有眼,跟個小大人似的,看起來很逗,而爸爸始終一言不發,不管認不認可女兒的話,態度還是一副虛心接受的樣子,可見小女孩平日在父母面前還是很受寵愛的,她的內心還比較強大。

但對大部分有過父母吵架經歷的孩子來說,童年的印象中更多的是這樣的情景:

小時候我放學回家,看到爸爸媽媽在吵架,我嚇得一聲也不敢吭,只是邊寫作業邊默默地流淚。

我經常在半夜被他們吵架的聲音驚醒,只敢自己躲在被窩裡發抖,不敢哭出聲。

從我記事兒起,他們就一直在打架,有時候陣勢大得把鄰居都引來圍觀。

每當他們在吵架時,我都會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就像天塌了一樣,我害怕得不敢去阻止他們。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父親就是他頭頂的天,母親就是他堅實的地,父母吵架,就是在他賴以仰望和立足的天地之間爆發了暴風雨。


孩子小小的身軀和心靈所承受的痛苦,遠遠超過父母的想像。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性格、學業、社交、情緒、行為、甚至人生觀等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位諮詢師朋友曾接過這樣一個案例,媽媽很焦慮地來找她,因為上初二的女兒最近寫作業越來越拖拉,媽媽無論怎麼勸說,甚至打罵,孩子似乎都無動於衷,消極抵抗,甚至大有不寫作業的架勢。

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功課越來越緊張,女兒的這種狀態讓媽媽非常焦急、抓狂,於是找諮詢師給她支招兒,想糾正女兒的拖拉毛病,讓女兒回歸正道。

經過一番交談,諮詢師了解到,半個月前,因為孩子爸爸的一次晚歸夫妻倆大吵一架,之後爸爸就賭氣離家出走了,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媽媽仔細回憶了一下,好像從那天開始,孩子寫作業拖拉的行為就開始嚴重。

原來,爸爸離家出走後,媽媽整天鬱鬱寡歡,看到媽媽的情緒變化,女兒也心事重重,不能再集中注意力寫作業。

看到女兒不好好寫作業,媽媽很生氣,便過來批評,甚至撕了作業讓她重寫。但女兒還是拖拖拉拉的,媽媽就忍不住動手打了女兒。

媽媽的情緒通過打罵孩子發洩出來了,孩子更加不願意好好寫作業了。

媽媽終於明白,不是女兒學習態度不端正,而是夫妻關係影響了她的行為。女兒太「懂事」,在用自己寫作業拖拉的行為來釋放媽媽的壓抑情緒。

這位媽媽理解了問題癥結後,和爸爸進行了溝通,爸爸回家了,夫妻關係也漸漸融洽,吵架次數越來越少,而孩子作業拖拉的問題似乎也迎刃而解了。

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能捕捉到父母的情緒變化,對父母的爭執產生負面反應。

經常吵架、衝突不斷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帶來恐慌和焦慮,而孩子往往會在無意識中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家庭的和諧。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

對青春期孩子而言,情緒波動比較大,如果父母不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而成天爭吵不休,孩子很有可能不能承受那份「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甚至在一時的心理掙扎後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發生令人痛心的悲劇。

2009年2月4日上午11點左右,在豐臺區靛廠錦園小區內,一對夫妻在家中爭吵不休,他們17歲的女兒和10歲的兒子實在受不了,竟然吞下近百粒安眠藥自殺,幸好被及時發現,送往醫院搶救,姐弟倆脫離生命危險。

2015年12月23日凌晨,在揚州寶應凱潤金城小區,一名14歲的男孩從29樓墜下當場身亡。據鄰居反映,近期跳樓男孩的父母經常吵架,男孩多次勸阻,之前還說過你們再吵我就跳樓,父母估計沒當回事。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覺得觸目驚心,孩子慘痛事故的背後,往往是成年人不負責任的爭吵或者家暴。

鄭州一個小孩在目睹了爸媽吵架之後,用綠色的水彩筆寫了四行稚嫩的字:「老爸,我上學了!老爸老媽不要cǎojià(應為chǎojià),再cǎo jià我就自殺。」並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父母吵架,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爭吵,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總擔心父母會隨時拋棄自己。這種安全感的缺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庭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之間的互動方式,也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之間經常吵架,孩子也會習得這種行為模式,用攻擊性方式來解決問題,導致人際交往容易失敗。

孩子看到父母整天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對婚姻產生悲觀的看法,日後不願或者很難走進親密關係。

面對父母的猙獰面目和壓抑的家庭氛圍,孩子要麼選擇默不作聲,只想逃離得遠遠的,要麼站在父母其中一方反抗另一方,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和親情的冷漠。

每天油鹽醬醋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磕磕碰碰,夫妻之間難免會有衝突,可以說沒有衝突的婚姻是幾乎不存在的。夫妻吵架也是難免的,偶爾的吵架甚至可以促進夫妻關係的健康發展。

但是如果吵架傷害到孩子,父母該如何採取補救措施,把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1. 不要冷戰。冷戰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會更大,因為在一個互相不搭理,空氣凝結冰冷的環境中,孩子更會不知所措,脆弱自卑。

2. 告訴孩子父母仍然相愛。在電影《怦然心動》中,當朱莉的父母當著女兒的面大吵時,朱莉大哭起來。事後,父母分別來到她的房間。父親澄清爭吵跟女兒沒有關係,然後向女兒保證父母會解決問題的。母親告訴她,雖然生活不容易,但媽媽還是愛著爸爸,因為他是個善良的人。父母在爭吵後的補救行為讓朱莉很安心。

吵架之後,父母要坦誠地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爭吵跟孩子沒有關係,只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父母仍然是相愛的。

3. 不要對孩子訴苦。父母一方若是對孩子訴苦,甚至歷數另一方的不是,就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各佔他一半的天地,讓小小的孩子在成人的煩惱中糾結,甚至不得不站隊在一方,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無盡的痛苦和分裂。

遇到衝突時,父母積極尋求良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看到建設性的衝突解決過程,而不是不斷的爭吵,才能把危機轉化成機會教育。

作者簡介:冬平,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相關焦點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答案五花八門,有考試沒考好的,有想要的禮物沒得到的…… 其中有一個學生回答:「當爸爸媽媽說,都是因為我,他們才吵架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想跳樓!」 他瞪大眼睛、握緊拳頭、咬緊牙齒狠狠地說,這位同學憤怒的情緒溢於言表。
  • 父母偏心,究竟會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
    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不得不長期承受著來自於親身父母看似無心卻又超出來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蓄意傷害。他們傷痕累累,一邊自己默默舔傷,一邊祈禱痛苦的日子早些結束。 偏心,是父母傷害孩子最令人痛心的方式。
  • 《以家人之名》大哥沉默小哥害怕,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破碎的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大哥凌霄的沉默,小哥賀子秋的害怕被丟下,小妹對媽媽的想念,這些都是種種創傷。過度打壓孩子式的家庭,從孩子小時候就在打壓孩子的自信心,「你又做不好這件事還做它幹嘛」「你看你笨的」「你能做好什麼事」......這些語言都在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讓孩子變得自卑,什麼都不敢去嘗試,什麼都不敢主動去做,因為害怕出錯。
  • 你知道父母感情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多大嗎?
    父母感情不和,或是經常吵架,甚至互毆、離婚,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傷害。記得有一部陳道明和蔣雯麗演的經典電視劇《中國式離婚》,陳道明飾演的丈夫是一位優秀的醫生,收入高,有地位,獨立撐起一個家。這些年,接觸了很多原生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的人,不管他們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甚至是走到生命的盡頭,內心的傷害卻難以磨滅。父親是個好男人,典型的四川耙耳朵丈夫,母親整天和父親吵架,脾氣非常暴躁。現在我當了媽媽,感覺又活成了母親以前的樣子,總是控制不住罵孩子,親子關係非常糟糕,總是想跟孩子好好溝通卻又做不到。
  • 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所以我現在面對別人的時候也總有一種隨時被忽略、被拋棄的危機。工作中上司對其他同事好一點,我就感覺自己在公司不重要了,就會想辦法離開公司,但是又捨不得離開,搞得自己很糾結。」Lily總感覺自己的人生是被妹妹的出生改變的,有妹妹之前,她是父母的小公主,有了妹妹之後,妹妹成了小公主,她就成了陪襯。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太大!想「停戰」並不難
    相信大多數人的童年,都經歷過父母吵架的場面。
  • 文章馬伊琍離婚引轟動,父母可以離婚,但不要忘記對孩子的傷害!
    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這幾句簡簡單單話語的背後,卻承載了當時人無數的苦楚、無奈、掙扎、妥協、反抗的心態。是啊,成年人自有成年人的世界,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是誰都無法忽略的是,父母離婚了,誰來給孩子完整的愛?很多網友會說:父母沒感情了,分開是對孩子好,這也是讓孩子接受事實。
  • 王詩齡點讚王嶽倫道歉聲明,父母的貌合神離,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結果可好,因為母親李小璐的事,後續父母離婚,她一下子仿佛從天堂墜入地獄,周圍人對她的風評以及指指點點,給當事人造成的心理陰影,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何況,小姑娘還處在人生觀的形成之中,如果她是一個成年人,對她的傷害恐怕不會有那麼大。童年是一個人最脆弱的時機,應該好好被呵護。可惜,很多童年不幸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的傷。
  • 思文爆媽媽離婚5次影響其婚姻觀,父母的婚姻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隨後自曝家裡人幾乎都離過婚,從姥姥開始便離過兩次、媽媽離了五次、小姨也離過,所以思文從心底覺得「婚姻不幸才是常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覺得父母、周圍親朋的婚姻狀態會對子女有所影響,所以戀愛時會首選非單身家庭。父母的婚姻狀態對孩子的婚姻觀會有所影響嗎?如果有,影響會有多大?
  • 「爸爸媽媽放過我吧」控制不好情緒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特別是當父母的人群,總有憋不住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的時候。可是父母們知道嗎?長期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胡玉平日處理工作問題都比較沉著冷靜,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溫和又冷靜的人。但是跟他熟悉後才知道,雖然胡玉在工作時脾氣很好,但是在教育自己兒子時卻經常會「變身」。
  • 父母吵架時,孩子在想什麼?看完沉默了......┃家長必讀
    幾日前,在網上瀏覽了這樣一個視頻:一對夫妻因矛盾吵架互毆,之後妻子打電話謊稱家暴。民警到場後,他們6歲的兒子主動上前哭訴爸爸媽媽吵架的原由,他說:不管孩子傷心,自己兩個人吵架去,我都不知道爸爸媽媽到底怎麼想的?平時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可是他只想要一個溫馨的家庭,希望爸爸媽媽有話好好說。
  • 動畫《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看到最恐怖的電影
    一、短片的環境是相對恐怖的,可是父母吵架的樣子在小女孩看來堪比怖片甚至是更加的恐怖。打開短片我們看到,短片在正式開始時是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是這一個比較恐怖的環境下,看完完整的短片回想已經不能夠進行正確的區分短片開始小女孩瑟瑟發抖的躲進媽媽的懷裡是因為夜晚的雷電還是因為看到那麼恐怖的插畫。
  •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不是父母離婚
    ,面對醫生對孩子情況的各種詢問,她都能詳細準確的說出來,因為她對甜馨的狀況了如指掌。,但對孩子,卻是有增無減。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從不計較收穫的全心付出。>相比於離婚,形式化的婚姻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更有父母把對婚姻的不滿遷移到孩子身上:「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 愛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傷害能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影響特別巨大,而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程度都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態度。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突然之間從一個孩子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母親,甚至毫無準備。
  •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
    有多少父母,就是這樣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卻用家庭暴力,冷暴力,爭吵,打鬧一次次地傷害著孩子幼小的內心。還記得之前那條令人氣憤的新聞嗎?7月12日,連雲港一位36歲的爸爸葛強,習慣性地酒後毆打妻子,甚至還用菜刀割傷了妻子的手指。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妻子趁葛強不在,外出躲避。而葛強則把怒氣撒在了兩個孩子的身上,讓他們輪換著拍視頻。
  • 惡意揣測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很多人還不自知
    先不要急,讓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看看究竟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孩子有天早晨起來,說自己頭暈腦脹不想去上學,家長用手背在孩子額頭試探了一下,一點也不燙,肯定是孩子偷懶不想上學想得藉口,於是憤然怒罵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孩子的錯,連發燒的情況都沒有,怎麼就不能上學了?!
  • 泰國恐怖短片《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才是孩子的童年陰影
    網絡上流傳的一句話是:父母吵架,不論輸贏,最後的犧牲品永遠是孩子。近日,一部泰國高分恐怖短片就把孩子心中的"童年陰影"描繪出來,直指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傷害。短片以小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父母吵架的過程,短片僅有4分鐘,但給網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壓抑的氣氛。
  • 朱雨辰的媽媽氣炸千萬網友:強勢的父母,對孩子的毀滅性有多大?
    每天早上4點鐘起來,給兒子熬去火的梨汁,另外還要每天榨果汁,哪怕在兒子抗議的情況下,也會逼著兒子都喝光,十幾年如一日。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有個論斷說:「假如媽媽比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會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著防禦的地位,害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無論怎樣,可以肯定的是,強勢的父母在孩子的社會交往中,以及在孩子的婚姻選擇中,都給出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 原生家庭的不負責任,父母的不作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而此時的父母並沒有出面幹涉,沒有出面告訴女兒這樣是不可以的,而是默許的,現在想想這有多貪,多可怕!今天就來聊一聊原生家庭對小孩有什麼影響?平時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少,孩子沒有安全感。如果只是給孩子物質的滿足,孩子心裡永遠都會感覺缺一塊,孩子從小就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然生了我,為什麼不和待在一起?所以,家長不要用自己的良苦用心去試探孩子,父母自我感覺犧牲很多,孩子的美好生活都是自己拼命換來的,孩子應該理解,感謝父母!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的最可怕的恐怖片
    每對吵架父母的背後,都有不幸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有一個網友這樣訴說他的痛苦:父母爭吵的畫面讓他到現在都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生命。為了不被別人討厭,會不由自主地討好別人,壓抑甚至扭曲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