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區紫陽街解放路社區,
60%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居民,
轄區內無電梯、無門衛、無物業。
連日來,
居住在此的21名居民,
組成愛心服務隊,
打通疫情防控最後100米。
解放路社區現有愛心服務隊中,有7名男性,14名女性,其中有母子、有夫妻。值守路口、送菜上門、入戶核查、消殺消毒、搬貨運貨、菜品分揀分發,他們身穿紅背心,忙碌在一線。
社區是個「大家庭」,人人都想守護她
每天早上9點,趙江紅就與女兒胡珺璇一起到社區報到,負責採買。胡珺璇每日將居民的個性化需求清單整理列印出來,和母親一起奔赴中百超市進行採購。
「我們買完一樣就在清單上打一個勾,不能出差錯,每次的購物小票都有1米多長。「胡珺璇告訴記者,每天差不多午飯時間回到社區,簡單吃完盒飯後,母女倆便開始清點物資,分別打電話讓居民來付款、領取。對於不便出門的老人,她們記錄下來,最後由愛心服務隊送貨上門。
誰家要菜,誰家要藥,隊員們一筆一筆全記下
「媽,小心您的腰啊,我來拿!「這樣的話,隊員胡煜每天要說多次。胡煜平時在寧波工作,目前也暫時無法復工,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有的是力氣,他想為社區做點什麼。
胡煜說的「有力氣」可不是開玩笑,從報名的第一天起,他就承擔著大量的搬運工作,哪裡有重活累活,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54歲的母親王敏一起幫忙,10斤的米、20斤的菜,王敏一份一份地遞到居民手中,胡煜每每看到母親提著重物都會格外心疼。
一家一家分發蔬菜
由於轄區內沒有門衛,大家被分配到各值守點值守,一值就是一天。其中,李邦富是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受疫情影響,今年他沒能回家過年,一家人在出租屋裡過了一個特別的年。
李師傅住在解放路社區3號值守點附近,小區封控後,他主動承擔起值守任務,一個小板凳、一件紅背心、一隻紅袖章,從早到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李師傅說:「我能做的也有限,我能多守一下就多守一下,守住我們解放路這方淨土。」
王啟紅是解放路轄區內一家賓館的老闆,受疫情影響,他的旅館沒有開門,他主動承擔起了解放路片區的消殺工作。
每天,他背著40多斤的消毒藥水,一層層的爬樓消殺。由於穿著不透氣的雨衣,每次爬完樓都是大汗淋漓。
龔現玖是轄區修腳房的老闆,他到武漢已有十幾年,早就把解放路社區當作是家。「我沒啥本領,就是渾身有勁兒,我來消殺!」
社區愛心服務隊的成員挨家挨戶忙消殺
「解放路社區居民之家」微信群內有437名居民,每天群內各類消息很多,諮詢買藥、買菜、維修等,都是由「鍵盤志願隊」在幫助。
李淑明、張俊等每天早上9點開始,不厭其煩地為居民答疑、指點迷津、維持群內秩序。
在這個社區大家庭裡,還有許多平凡的人在默默付出著。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夫妻唐豔、龔小兵,每天上午在家上網課,下午到社區報到,參加入戶排查,清點菜品,分髮菜品;
社區老黨員田化香和丈夫郭漢貴進行入戶摸排、替孤寡老人送菜的服務。
李玉蘭師傅是解放路社區七彩陽光志願隊的隊長,鄭漢梅師傅是隊員之一,她倆在平日的生活中,都是熱善好施、助人為樂的人。兩位都60多歲了,社區工作者多次勸阻她們在家休息,她們卻說:「我們身體好得很,我們還能多做一點。」
來源 | 長江日報
投稿 | dachengwuchang@qq.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標明來源】